第十六课 辛亥革命教
学设计
2010级历史一班阎彩彤
第十六课《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从帝国主义列强、清政府和爆发的根本原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同学们看图片看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分析,加深对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的理解,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通过直观的历史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2、通过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为了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前仆后继投身革命的事迹,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性高度来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难点
其中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①义和团运动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列强侵华步步紧逼 ②主权步步沦陷,腐败无能,风雨飘摇——清政府实施“新政” 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根本原因 2、课本分析
本课分析:辛亥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性的历史事件,而是中国面对空前巨大的民族灾难下的命运选择,是继续改良维护清王朝统治,还是武力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新的政权?我们说辛亥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空前强大的民主风潮,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它的爆发有着强大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句话高度评价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那么浩浩然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一步步崛起,一步步爆发的呢?下面由我为大家讲解第16课辛亥革命,第一节清末民主革命风潮中的辛亥革命爆
发的背景(板书) (二)什么是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三)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1、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张图片,结合图片思考辛亥革命爆发背景
(分析)请同学们看这张“时局图”,时局图是一幅中国近代时事漫画。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蚕食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图中老虎代表英国,势力范围在长江流域;熊代表沙俄,势力范围在东北,企图南下;青蛙代表法国,势力范围在两广和云南;太阳代表日本,势力范围在福建,
并霸占了我国台湾;肠代表德国,势力范围在山东;鹰代表美国,这时它在中国还没有势力范围,因此提出了“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政策。这就明显表明了帝国主义列强吞食中国的野心。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
(分析)1900年6月,帝国主义列强以“维护驻华使馆,驻中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辛亥革命》教案3岳麓版必修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