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1年安徽省合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卷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1年安徽省合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注:中考时,“试题卷”和“答题卷”都要上交)。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

① ,山岛竦峙。 (《观沧海》 曹操)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晏殊) ③ ,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 文天祥) ④ ,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诸葛亮)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⑥报君黄金台上意,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⑦窈窕淑女, 。 (《诗经*周南》) ⑧巴东三峡巫峡长, 。 (《三峡》 郦道元) (2)默写杜牧的《泊秦淮》或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题: 作者: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

夜色下的广州,华灯初上,交相辉映,璀càn耀眼的灯火闪亮了一座城市最清澈的眼眸;珠水.如镜,穿城而过,奔流入海的江水打开了一座城市最包容的胸怀;大桥跨江,沟通两岸,坚实稳重的桥身挺拔了一座城市最坚硬的脊梁。从今晚开始,欢腾的广州将向亚洲人民献上一场“激情盛会”;发展的中国要把“和谐亚洲”的迅息向世界传递。在未来的16天里,亚运健儿将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拼搏努力,同创奇迹和辉煌。2010,广州欢迎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璀càn( ) 眼眸( ) .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华灯初上”的意思是 。 “生机盎然”中“盎然”的意思是 。(4分) (4)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1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名著知识,完成(1)—(2)题。(4分) (1)《伊索寓言》中《乌龟和老鹰》讲述了 的悲剧,说明了 的道理。

(2)《夜莺》是安徒生的童话,这只小鸟为中国古代皇帝唱歌,皇帝高兴极了,要赏给它金拖鞋,它拒绝了,它说,最高的荣誉、最大的报酬是看到皇帝的 。后来因为 的缘故,夜莺被赶到外国去了。

4.清明过后,几位好友想去当涂“横山”游玩,计划在周末去“寻觅春天的踪迹”。下面是此次活动过程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大家商量,决定在4月30日周六早上出游。大家很想邀请语文老师参加,请你给语文老师写一

1 / 8

份简短的邀请信。 10.大家走在乡间小路上,享受春光美景,心情舒畅。语文老师提议大家围绕“春天在哪里”比赛说一句话,必须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老师示范:“春天在乡间油菜花金色的笑容里。”请你尝试......仿写一句,与老师PK一下:

春天 11.大家来到横山,在“石门”峭壁下合影留念,然后,沿着“石门”峭壁旁的小道攀登到山顶。小强站在山顶一块巨石上对着前方呐喊,回声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小锋有了节目,说要比赛吟诵关于“春日美景”的诗句。你灵光闪现,抢先一句: .... , 。 12.大家游兴已尽,决定下山回家,小蕙出了个题目“把春天带回家”,同伴们各有妙着,你该怎样做,才能把春天带回家呢?写出你的具体做法。

二、阅 读 (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20分) 一 粒 沙 李广田

有这么一个传说。

有这么一个人,他做了一世的旅客。他每天都在赶路,他所走的路就是世界上的路。他很不幸,一开始便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这使他走起路来总不能十分如意。而且走了不久,他的鞋便跳进一粒沙。路既是世上的路,而这世上又遍地是沙土,跳进一粒沙,本也极其平常。可是这以后,他的行程就更其困苦了,那沙子磨他的脚,使他走一步,痛一步。你想,假如鞋子里没有一粒沙,那该是多么愉快呢。

不错,这也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只要坐下来,水滨也好,山脚也好,把鞋子脱掉,只一抖,便可抖出那颗磨脚的沙子。然而他不能。他赶路赶得很急,每天都担心日落西山时赶不到个村落。天晚了,他住下来,他疲乏得厉害,还不等脱去鞋子,他已经沉沉地入睡了。而第二日,天未亮他便急忙起程。年月久了,那痛楚之感也许与日俱减,但每当与明日同时醒来,望着那永久新鲜,永久圆满而又光明的太阳,而自己开始又走上一日之程时,那起初的步伐总也是痛苦的。他就这样走着,走着,一直走到不能再走,走到最后,走到死。

他死了,人家把他脱得精光,当然也脱了他的鞋子。人们搜索他的衣袋,衣袋是空的。人们抖擞他的鞋子,一粒沙落在地上,那沙子形体微小,滚圆如珠,落地作金石声。那小小沙子黯然有光,仔细看时,上面隐隐似有纹理。据后来人说,那沙上实在是几个字迹,但年代久远,没有人知道那字迹说些什么。又过了些年载,连那粒沙子也不知去向了,对于那几个无人懂得的字迹也就更觉得关系重大,既不可得,也就弥觉可惜。

这传说并不见于载籍,只不过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可是那曾经说这传说的人却还遭了反驳:

“这传说是一个胡说,我不相信有这样的事实。”

那个反驳者这样质问,可是反驳者所得到的却只是沉默。反驳者觉得不够得意,就又进一步反驳:

“傻瓜!一个人放着安闲的日子不享受,为什么要到处乱跑?这是走路,又何必紧赶?像我饭后散散步,水滨林下,随意溜达溜达,也极合养生之道。而且,走路就要拣那好路走,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呢。”

2 / 8

这次他所得到的不再只是沉默了,因为他只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见人影,那个说传说的已经走远了。

所以,我也不希望有任何辩驳,因为我只替那个说传说的再说一遍。

5.传说中的那个旅客为什么不幸?(4分)

6.细读课文,关注“一粒沙”伴随旅客一生赶路的过程,思考理解,写出题目“一粒沙”的含义?(4分)

7.作者为什么说“一粒沙”的故事是个传说?为什么这个传说会遭到别人的一再反驳?作者又为什么替那个说传说的人再说一遍?(6分)

8.下列句子任选一句,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赏析,理解其深意。(3分)

(1)年月久了,那痛楚之感也许与日俱减,但每当与明日同时醒来,望着那永久新鲜,永久圆

满而又光明的太阳,而自己开始又走上一日之程时,那起初的步伐总也是痛苦的。

(2)人们抖擞他的鞋子,一粒沙落在地上,那沙子形体微小,滚圆如珠,落地作金石声。

我赏析( )句: 9.根据自己对文章(传说)深意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传说”对我的启示?....(3分)

[二] (20分)

地震与海啸

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当地壳的两个板块发生挤压时,压力在板块岩石中聚集,使岩层变形。一旦一方岩石不能支撑,便产生断层,岩石恢复原位,发生回跳,巨大的能量释放激发地震。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常伴有火灾、海啸、泥石流、滑坡、环境污染、商业中断、信息丢失和社会功能瘫痪等次生灾害。

海啸是由海底激烈的地壳变化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者下降而引起的海洋巨浪,其破坏力极大。海啸掀起的惊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甚至几十米,犹如一堵“水墙”。这堵“水墙”内含有巨大的能量,如果涌向海湾内和海港,冲上陆地,往往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海啸的波长很长,可以传播数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正因为能量大、波及范围广,所以海啸的杀伤力极强。

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地震一定都会引发海啸,但大约95%的海啸都是由地震引发的,主要取决于地震震级、地震断层的错动方式和震源深度。具体来说,震级达到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发海啸。断层垂直错动方式更易引发海啸,断层强烈的垂直上下运动会带动地面和海面...产生强烈的浪涌,致使震荡波以不断扩大的圆圈方式向远距离扩散。震源深度在40千米至50千米时,地震波的扩散和影响范围都比较大,诱发海啸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

科学家指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海啸是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当时,印度洋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的边缘,剧烈的地壳运动聚集的巨大能量因为超过岩石强度而造成岩石破裂,在苏门答腊岛形成一个纵向1200~1300千米、横向100千米的区域。其中最严重的断层发生在400千米的范围,结果造成海水上下颠簸,形成海啸。它以每小时700~800千米的速度极快地向外扩展,很快殃及到了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泰国和孟加拉等东南亚和南亚诸国,甚至远在东非海岸的索马里也未能幸免。这次地震是典型的“逆冲型”地震,即断层的上盘上冲的错动。

3 / 8

由于形成的机制各异,地震海啸分为“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 ”海啸两种。

“下降型”海啸 地震发生时,有时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急剧下降。于是海水会首先朝..着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随之在下降区域的上方出现海水的大规模积聚。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便会立刻翻回到海面,产生的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迅即向四周传播和扩散。在海岸,异常的退潮现象是这种海啸的最初表现。

“隆起型”海啸 和上述情况正好相反,地震有时会使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会跟着隆起区域一起抬升起来,并在它的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的作用下,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的巨浪。这种海啸在海岸的最初表现有所不同,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10.本文主要介绍海啸的: 、 、 。(6分)

11.海底地震引发海啸,具备哪几个条件?(3分)

12.课文第2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3.文中加点词“有可能”、“有时”可否删去?为什么?(4分)

14.试用一句话表述“地震”与“海啸”的关系?(3分)

[三] (15分)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吴均《与朱元思书》(节选)

[乙]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念.无与为乐才 念: ⑵遂.至承天寺: 遂: ⑶猿则百叫无绝. 绝: ⑷横柯.上蔽 柯: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7.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填写下表。(4分) 篇目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 苏轼 体会作者流露的人生情趣 4 / 8

与朱元思书 吴均 18.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体验,谈谈对[甲]、[乙]文中作者人生情趣的理解。(3分) .......... 三、写作 (55分,另:卷面书写5分)

19.请以“春光里的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 关注自然和生活情境,写细你的感悟。 (2) 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 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5 / 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1年安徽省合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在线全文阅读。

2011年安徽省合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1476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