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晷(jiù) 藐视(miǎo) 磨蹭(cenɡ) ...B.屙(ē) 蹙眉(cù) 伫立(zhù) ...C.捋(fú) 绯(fēi)红 飒爽(sà) ...D.抿(mǐn) 狡黠(jié) 眸子(móu) ...
解析 A项,晷ɡuǐ;C项,捋lǚ;D项,黠xiá。 答案 B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荒诞无籍 裹挟 明澈 B.轻柔纱漫 迷惘 洒脱 C.波光粼粼 遐思 沐浴 D.斜肩谄笑 飘逸 晨曦
解析 A项,荒诞无稽;B项,轻柔纱幔;D项,胁肩谄笑。 答案 C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空虚,我们互相勾心斗角;因为无聊,我们把对同类的践踏当作平生乐事。 ....B.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可思议的。 ....
C.它掌管了生杀予夺之权而又隐形无声。 ....
D.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思维是严密的,他的推理陈陈相因,环环相扣。 ....
解析 D项“陈陈相因”是贬义词,比喻沿袭旧的思想与方法,不能开拓创新。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C.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解析 A项句式杂糅,“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句,可改为“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或“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B项主谓搭配不当,“审美体验”的陈述主体应为人,而句中承前主语为“《野鸭子》”;D项语序不当,将“巨大”的调至“覆斗形上盖”前。
答案 C
5.同学们,你注意过私家车车尾的标语、标贴了吗?从早期“熊出没,注意”的安全告诫,到如今“别跟着我,我也迷路了”“我慢我量小,你快你飞去”,以及与之相配的滑稽、俏皮的卡通图像,引来了众多车主的跟风。你喜欢这样的个性车贴吗?你如何看待“车尾文化”的悄然兴起?请发表看法,阐述观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了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答题时观点要明确,做到条理清晰、表达准确。阐述观点时可从个性化、警示性、幽默性等角度入手。
答案 观点一:喜欢。车尾的标贴反映了车主的个性化创造,是他们在有限空间中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是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在生活中的投影;车尾的标贴还能带给人快乐,拥堵的交通、狭小的车厢容易让人烦闷,看到前车车尾的标贴能让人会心一笑,也有利于消除人与人的隔阂;另外,它还有警示作用,让我们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安全。
观点二:不喜欢(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她爱美。 她懂得美。
“我来替你梳,我最喜欢设计发型了!”——一声热切的提议,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向她那双明澈的眸子投去含笑的一瞥。随即,充满信任地将头发交给她“玩”上一会儿。
??那常在琴键上欢快跳动的纤柔手指,从我细长的发丝上轻轻滑过??凭借小圆镜的反射,我有些出神地凝望着她。
——嗯??她又那么蹙起了眉。
那个晚霞灿烂的黄昏里,我们身着游泳衣途经水库边一棵古树旁时,她就这么微微地蹙起了眉。
落日,给波光粼粼的水面抹上一层晕红。绿叶飘洒着垂下,几乎是企图与岸边英姿飒爽的小草相吻??仪态万千的网眼中,漏进一缕炫目的光、又一缕炫目的光。
她蹙起眉,静静地伫立了好一会儿??直至亲手摄下这幅充满了韵味的图案。 ——啊??她又那么抿紧了唇。
那个雾霭袅袅的晨曦里,她领我来到一块绿毡般的“微型草原”跟前——“看!这像不像一幅中世纪油画??”随即,就是那么紧紧地抿住了唇的。
绿色,迷迷蒙蒙,由狭到阔紧夹在两根急转直出的雄浑线条之中,两旁是庄严矗立着的原始森林般的树木。远处,起伏的群峦略有层次地向深奥莫测的空中隐去,隐去??
她抿紧唇,或许是在提防不留神呵出的一口气会惊着了幻觉中的那位直奔开阔地而来的中世纪骑士——而拨转了马头吧?
——哎?她又那么神秘地颤动起了长长的睫毛。
那个颠簸动荡的车厢里,我俩并肩相依遥望窗外时,她就曾这般悄悄颤动着眼睫毛的。 6.“她”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语言、动作、肖像、神态描写谈人物形象的特征。
答案 一个富有爱美、灵秀、颖悟、健康、纯正的品性的年轻女学生的形象。 7.文中的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推动情节发展上谈神态描写的作用。
答案 这些神态描写包括“蹙起了眉”“抿紧了唇”“颤动起了长长的睫毛”等,它们的作用:一是铺垫,二是连缀。
8.文中多处使用省略号,它们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省略号自身的作用和具体语境谈本文多次用省略号的用意。
答案 既造成情节流动的中止和语言的节奏感,又表示此处有余味,提醒读者注意。 9.文中描写的几个画面是如何连接起来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主题、场景的相似性、语脉来谈画面的连接。
答案 文中的三个画面的连接方式,一是围绕主题进行,即全文围绕着“美”来写,全部的场景和其他材料都服从这一主题的需要;二是找到场景的相似性,即现实发生场景和联
想场景都具有共同的主题、同一群人物、同种对话方式等;三是设置一些语脉,即“——嗯,??她又那么蹙起了眉”,“——哎?她又那么神秘地颤动起了长长的睫毛”等,这些语脉联系着现实发生的场景和联想的场景,使其成为一体。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秋以为期 夏 磊
①已经中秋了,院子里的几株四季桂却迟迟没有开花,像是忘记了以往的约定。而每到这个时节,在老家生活的那段时光以及深藏心底的一些人和事,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像一缕秋天的晨雾一样轻柔地飘进我的梦里,纯净地覆盖在我的心上。
②每年,当连通着长江的河水由浑转清的时候,我知道秋天就要来临,水边的蓼花应该盛开了。
③其实在老家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那花叫蓼花,我们都称它狗尾巴花。这花在九月和中秋的时候开得最好,一大片一大片地簇拥在水沟边上,它茂盛得让人不太敢走近,生怕花丛里会有什么小危险;而它鲜艳得也让人不忍心去践踏,无人欣赏却干净水红。后来,我在清人纳兰性德的词里读到这样两句:“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这才知道原来狗尾巴花就是蓼花,也叫红蓼。我那么多次在燕子矶的水边走过,却并不知道蓼花的花名和花语。也许是那时年纪还小的缘故,也许是那时还不曾懂得什么是离别和思念的滋味吧。直到从琼瑶笔下的紫薇口中听到“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这两联,才知道原来这不起眼的花竟代表了离愁别绪。
④在这个秋雨濛濛的上午,窗前独坐,我忽然那么想去找找蓼花,不知道它们是否还和昔日一样的鲜丽。这一刻我的心里安静极了,安静得让许多往事可以像水一样流淌出来,让许多生命中珍贵却不常想起的情景一幕幕地展开。这或许是伤秋情结吧。
⑤或许在秋风秋雨里是不可以读纳兰词的,可又一想,有谁能像这位大清第一公子一样,把人的那点心思那么深地看透又那么淡地吟出;有谁曾经在我后来也站过的地方写下过“红蓼月”呢?这么想着,心里竟泛起一片温暖的涟漪。
⑥喜欢纳兰的词真的就是从我知道他在燕子矶站过开始,有位朋友也喜欢他的词,我们曾相互提醒不要太深地去感受词境。的确,绝代公子虽英年早逝,却独领清词三百年,真的是不同凡响的人物,“家家争念《饮水集》,纳兰心事几人知”。我相信纳兰的才情覆盖了他的人生经历,同时也相信有人说的,读他的词读冷了窗外的纷飞暮雨,读瘦了风中的一枝寒梅。
⑦而我在秋天来读,却让我读暖了手中的一杯冷酒,心里的缕缕情思也早已随着细雨飘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⑧我没能找出第二首纳兰留给我家乡的诗词,而故乡留在我记忆中的除了许多刻骨铭心的人和事之外,却多了那一片片红蓼,于是每当梦回江南,色彩也明亮多了,这里有早春的油菜花,有小桥边的红药,有秋天里纷飞的芦花,还有点缀在瑟瑟芦花中的串串红蓼。秋天的美也许正是因为它承载了无数美丽的怀念。
??
⑨写到这里的时候已是月上中天,这个时候让我想起了许多美丽的约定,就像《氓》里的“秋以为期”。我想在这个秋天去看蓼花,去回想一段乡间旧事;想去读一首纳兰的词,在有些凄恻的词句里去寻找淡淡的柔情;我会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去重读《国风》,和那时的人们一起为“杨柳依依”而陶醉,为“蒹葭苍苍”而惆怅。秋天因为有思念而减少了许多萧瑟,那么我要在这个时节去想一个人,去想当年我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还要去问问这个人有没有也温暖地想起了我。
⑩院子里的桂花树沉睡在月色之中,如果它们还记得去年的约定,那么它们过不了多久一定会开花儿的。
10.从文中看,为什么蓼花“这不起眼的花竟代表了离愁别绪”?(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不起眼的花竟代表了离愁别绪”这句话在文章的第③段,仔细品读第③段我们会发现,作者在这里写了三层意思:一是家乡的狗尾巴花就是蓼花;二是蓼花秋天的时候
开得最好;三是“江南江北蓼花红”,让人联想“离人眼中血”。对这三层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①蓼花在秋季开得最好,容易触动人的伤秋思乡情怀,②蓼花鲜艳的红色容易让人联想到离人的血泪,③蓼花是“我”故乡的花。它触动了“我”作为游子的思乡之情。
11.第④段中,为什么“我忽然那么想去找找蓼花”?请简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答出“想去找找蓼花”的原因,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感悟作者在整篇文章中表达的感情,文中表达的思乡怀旧之情是我们容易感受到的。②③段主要是对蓼花的描写,④段以后主要是写对家乡的思念和往事的回忆,因此,“我忽然那么想去找找蓼花”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明显的。
答案 原因:红蓼花是秋天故乡水边常见的花,它寄托着“我”的思乡怀旧之情;找到它,可以让“我”似乎觉得重回了故乡(或:找到它,可以让“我”一解思乡之苦)。
作用:由上文对红蓼花的描写,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12.同样的诗,不同的人阅读,感受不同。有人说读纳兰的词“读冷了窗外的纷飞暮雨,读瘦了风中的一枝寒梅”,而“我在秋天来读,却让我读暖了手中的一杯冷酒”。原因各是什么?试作分析。(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这两个原因首先要重点阅读第⑤⑥⑦三段的内容,同时要关注重点语句,如“或许在秋风秋雨里是不可以读纳兰词的”“喜欢纳兰的词真的就是从我知道他在燕子矶站过开始”“心里的缕缕情思??飘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等,然后联系全文表达的感情进行归纳概括。
答案 (1)因为纳兰的词意境萧瑟,情感忧伤凄婉,读了往往给人以“冷”“瘦”的感觉,更让人感受到秋冬时节的悲凉愁思。(2)因为纳兰曾到过“我”的家乡,描写过故乡的燕子矶、红蓼花,读纳兰的词勾起“我”对故乡的回忆,让“我”心里泛起一片温暖的乡情。
13.文章第⑨段,写出了“我”与秋天的哪些约定?这些约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
答:(1)约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这一题,要找准答题区域,重点阅读最后两段。“我”与秋天的约定在第⑨段,根据此段的内容,归纳概括,用简洁的语言,分条分款写出即可。“这些约定表达了作者的情怀”,回答这一问题关注最后两段的同时,还要联系全文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①秋天里,要去看蓼花,以此回想一段乡间旧事;②秋天里,要去读一首纳兰的词,从中寻找淡淡的柔情;③秋天里,要去重读《国风》,与那时的人们同悲欢;④秋天里,要去温暖地思念并问候一位朋友。
(2)①表达了怀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深情厚意;②抒写了愿世间许多美丽的约定都能如愿的美好愿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散文2-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