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20 06 —20 07 学年第 一 学期 《 细胞生物学 》考试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指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核膜、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2.驱动蛋白(kinesin):在神经元突触运输中,发现两种马达蛋白,其中驱动蛋白可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向(+)极运输小泡;而胞质动力蛋白则驱动向(-)极的运输。
3.Caspase家族: Caspase活性位点是半胱氨酸(Cysteine),裂解靶蛋白位点是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因此称为Cysteine aspartic acic specific protease,即Caspase
4.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糖蛋白,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作用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5.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细胞分化。或:由于基因选择性的表达各自特有的专一蛋白质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6.分泌型胞吐途径:真核细胞都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
7.原癌基因:也称细胞癌基因,指正常细胞中与病毒癌基因高度同源,且末激活的与控制细胞生长与分裂相关基因。
8.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9.主动运输:有载体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此种转运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10.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它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与外侧的细胞膜和内侧的核膜存在一定的结构联系,以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细胞运动有关。(也可以这样回答: 从广义上讲,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从狭义上讲,细胞骨架即为细胞质骨架,包括微管、纤丝两大类纤维成分)。
《 细胞生物学 》试卷A卷 共5页第1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分为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前者受 胞外亲脂性 信号分子激活,主要代表为 甾类激素和甲状激素 ;后者受 胞外亲水性 ,主要代表为 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局部化学递质和大多数激素。
2.内质网的特征酶是 葡萄糖6磷酸酶 、高尔基体的特征酶是 糖基转移酶 、过氧化物酶的特征酶是 尿酸氧化酶 ;
3.细胞是由英国学者 在1665年发现的。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 和动物学家 共同提出的。 4.离子通道一般可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压力激活通道 3种类型
期合成的。
6.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主要有 被动运输 和 主动运输 两种方式。大分子物质主要通过胞吞胞吐作用 完成膜泡转运。
7.根据内共生学说,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不同的原核生物,线粒体起源于细菌 ,叶绿体起源于 蓝藻 。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 参与纤毛运动的蛋白质是___B___。
A、驱动蛋白 B、 动力蛋白 C、 tau蛋白 D、 微管结合蛋白
2.在对某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标记细胞实验中,发现荧光出现成斑现象,证明了 B 。 A、膜脂的流动性B、脂蛋白的流动性C、膜脂的不对称性D、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3.不属于蛋白酪氨酸激酶类型的受体是___C_____。
A、EGF受体 B、PDGF 受体 C、TGFβ受体 D、IGF-1受体 4.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____D_____。
A、由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 B、进行三羧酸循环 C、进行电子传递、耦联磷酸化 D、以上都是
5.下列哪种物质在被动扩散中不能透过人工脂双层膜_____D____。 A、水 B、甘油 C、脲 D、氯化铵 6.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是____C___。
A、被动扩散 B、基因转移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作用 7.单抗的产生建立于下列哪种生物技术上 C 。
A、转基因技术 B、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C、细胞融合技术 D、细胞显微技术 8.细胞分化是 B 。
A、基因顺序表达的结果 B、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 D、基因超表达的结果
5.组蛋白是在细胞周期的 S 期合成的,非组蛋白是在细胞周期的 G1和G2
《 细胞生物学 》试卷A卷 共5页第2页
9.真核细胞中应力纤维的组份是 C 。
A、Tublin B、Actin C、Keratin D、Myosin 10.与动粒结构和功能无关的是 D 。
A、微管 B、染色质 C、驱动蛋白 D、有丝分裂原
11.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R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 A 。 A、G1期 B、G2期 C、S期 D、M期 12.核仁增大的情况一般会发生在 D 中。 A、分裂的细胞 B、需要能量较多的细胞 C、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 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 13.为了显示细胞骨架,选用 C 染色较好。
A、中性红 B、苏木精 C、考马斯亮蓝 D、瑞氏染液
14.生物膜的脂类分子是靠 C 聚集在一起形成磷脂双结构的。 A、氢键 B、二硫键 C、疏水键 D、离子键 15.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后,细胞的 C 会发生变化。
A、变形运动 B、胞质分裂 C、染色体向极移动 D、吞噬作用 16.膜脂分子不具备的运动方式是_____A______:
A、向各方向运动 B、侧向扩散 C、翻转运动 D、旋转运动
四、问答题(第1题10分,第2、3、4题各8分,共34分) 1.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及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10分)
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凋亡细胞将被吞噬细胞吞噬。整个过程中,细胞质膜的整合性保持良好,死亡细胞的内容物不会逸散到胞外环境中去,因而不引发炎症反应。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质膜反折,包裹断裂的染色质片段或细胞器,然后逐渐分离,形成众多的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凋亡小体则为邻近的细胞所吞噬。整个过程中,细胞质膜的整合性保持良好,死亡细胞的内容物不会逸散到胞外环境中去,因而不引发炎症反应。相反,在细胞坏死时,细胞质膜发生渗漏,细胞内容物,包括膨大和破碎的细胞器以及染色质片段,释放到胞外,导致炎症反应(6分)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4分)
形态学观测:染色法、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 DNA电泳:DNA片段就呈现出梯状条带
TUNEL测定法,即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 彗星电泳法 流式细胞分析
2.请叙述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cAMP信号通路跨膜传递机制。(8分) 答:(1)胞外信号作用于细胞膜表面G-蛋白偶联的受体,G蛋白的α亚基结合ATP且α亚基、与βγ两个亚基分离。(2分)
(2)G蛋白在信号传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租用,它将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偶联起来,使胞外信号跨膜转化为胞内信号,即cAMP。(1.5分)
(3)腺苷酸环化酶活化后,胞内cAMP急剧增加,特异的活化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1.5
《 细胞生物学 》试卷A卷 共5页第4页
(4)活化的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可使细胞内某些蛋白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于是改变这些蛋白的活性。(1.5分)
(5)通过蛋白激酶A的活化,进而使下游的靶蛋白磷酸化,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1.5分)
3.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中的脂类和蛋白质是流动的,有哪些实验可证明?(8分) 答: (1)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用抗鼠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显绿色荧光)和抗人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显红色荧光)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然后用灭活的仙台病毒处理使两种细胞融合,10min后不同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开始扩散,40min后已分不清融合细胞表面绿色荧光或红色荧光区域。(3分)
(2)成帽和成斑现象 在某些细胞中,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已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排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即所谓成斑现象,或聚集在细胞的一端,即成帽现象。(2分)
(3)光脱色恢复技术:在某些细胞中,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已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分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即所谓成斑现象。聚集在细胞的一端,即成帽现象。成斑和成帽现象进一步显示了膜蛋白的流动性。(3分
4.氧化磷酸化与光合磷酸化的比较(以表格式叙述为好)。(8分)
答:
细胞器部位 电子传递系统 电子供体 传递终受体 传递电子对 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内膜 呼吸链 NADH或FADH2 1/2O2 1对 光合磷酸化 类囊体膜 PSⅠ、PSⅡ H2O的光解 NADP+ 1对 造成的H+质子浓度差 膜间隙(高)/基质(低) 类囊体腔(高)/基质(低) 电子跨膜次数 偶联因子 机制 偶闻因子定位取向 H+质子流向 产生ATP所需的H+
3次 F0-F1ATP合酶 化学渗透 向内朝向基质 向外流向膜间隙 2个H+ 2次 CF0-CF1ATP合酶 化学渗透 向外朝向基质 向内流向类囊体腔 3个H+ 《 细胞生物学 》试卷A卷 共5页第5页
《 细胞生物学 》试卷A卷 共5页第6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细胞生物学和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