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基础知识归纳】?
?归纳1. 三角形中的三条主要线段
⑴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 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 角平分线
⑵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 中线 ⑶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
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 三角形的高 (简称 高 )
?归纳2.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 第三边 ,并且等于 第三边的一半 .
?归纳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 大于 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 小于 第三边.
?归纳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⑴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 180° .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 大于 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 等于 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
?归纳5.三角形的分类
①按边分:三角形分为 不等边三角形 和 等腰三角形
②按角分:三角形分为 锐角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 , 钝角三角形 .
?归纳6.全等三角形
⑴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 全等图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就是 全等三角形 ⑵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相等 ,对应角 相等 .
⑶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边上的中线、对应边上的高、对应角的平分线) 相等 ⑷全等三角形的周长 相等 ,面积 相等
?归纳7.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①边边边定理:(可简写成 SSS ) ②边角边定理:(可简写成 SAS ) ③角边角定理:(可简写成 ASA ) ④角角边定理:(可简写成 AAS )
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定理)(可简写成 HL )
?【常考题型剖析】?
1
? 题型一、三角形的边和角
【例1】(2016岳阳)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3cm,5cm C. 3cm,4cm,8cm
【答案】D
【分析】选项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错误;
选项B,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错误; 选项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错误; 选项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正确.
【例2】(2015滨州) 在△ABC中,∠A:∠B:∠C=3: 4: 5,则∠C等于( )
A. 45° B. 60° C. 75° D. 90°
【答案】C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为∠A:∠B:∠C=3: 4: 5,所以∠C=180°?
【举一反三】
1. ( 2016河池)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5,5,10 B. 4,5,6 C. 4,4,4 D. 3,4,5 【答案】A
【分析】选项A,因为5+5=10,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错误;
选项B,因为4+5>6,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正确; 选项C,因为4+4>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正确; 选项D,因为3+4>5,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正确.
2. ( 2016邵阳) 如图,点D是△ABC的边AC上一点(不含端点),AD=BD,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B. 7cm,4cm,2cm D. 3cm,3cm,4cm
5= 75° 12
A. AC>BC B. AC=BC C. ∠A>∠ABC D. ∠A=∠ABC 【答案】A
【分析】∵AD=BD,∴∠A=∠ABD,∴∠ABC>∠A,所以C选项和D选项错误;
∴AC>BC,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3. (2015柳州) 如图,图中∠1的大小等于( )
2
A. 40° B. 50° C. 60° D. 70° 【答案】D
【分析】三角形的一个外角 等于 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
所以∠1=130°-60°=70°
4. (2016盐城) 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4?b?2?0, 则c的值可以为( )
A. 5 B. 6 C. 7 D. 8 【答案】A
【分析】∵a?4?b?2?0,∴a﹣4=0,a=4;b﹣2=0,b=2;
则4﹣2<c<4+2,2<c<6,只有A选项5符合条件;
5. (2016白银) 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第三边长是方程x?13x?40?0的根,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 【答案】12
【分析】解方程x?13x?40?0的根分别是x1?5,x2?8,因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
和4,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 大于 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 小于 第三边.所以三角形的第三边为5,所以三角形的周长=3+4+5=12
6. (2015盐城) 如图,点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连接DE、EF、DF, 若△ABC的周长为10,则△DEF的周长为 .
22
【答案】20
3
? 题型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例3】(2016永州) 如图1,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
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 )
图1 图2
A. ∠B=∠C B. AD=AE C. BD=CE D. BE=CD
【答案】D
【分析】欲使△ABE≌△ACD,已知AB=AC,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添加
条件,逐一证明即可.
【解答】解:∵AB=AC,∠A为公共角,
A、如添加∠B=∠C,利用ASA即可证明△ABE≌△ACD; B、如添AD=AE,利用SAS即可证明△ABE≌△ACD;
C、如添BD=CE,等量关系可得AD=AE,利用SAS即可证明△ABE≌△ACD; D、如添BE=CD,因为SSA,不能证明△ABE≌△ACD,
所以此选项不能作为添加的条件.
【例4】(2016成都) 如图2,△ABC≌△A′B′C′,其中∠A=36°,∠C′=24°,
则∠B= .
【答案】120°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 【解答】∵△ABC≌△A′B′C′,∴∠C=∠C′=24°,
∴∠B=180°﹣∠A﹣∠B=120°,
【举一反三】
4
7. (2016新疆) 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 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 )
A. ∠A=∠D B. BC=EF C. ∠ACB=∠F D. AC=DF 【答案】D
【分析】解:∵∠B=∠DEF,AB=DE
A、如果添加∠A=∠D,利用ASA即可证明△ABC≌△DEF; B、如果添加BC=EF,利用SAS即可证明△ABC≌△DEF; C、如果添加∠ACB=∠F,利用AAS即可证明△ABC≌△DEF; D、如添AC=DF,因为SSA,不能证明△ABC≌△DEF,
所以此选项不能作为添加的条件.
8. (2016昆明) 如图,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 求证:AE=CE.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ECF,∠ADE=∠CFE,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 得出△ADE≌△CFE,
证明:∵FC∥AB,
∴∠A=∠ECF,∠ADE=∠CFE, 在△ADE和△CFE中,
???DAE??FCE??ADE??CFE, ??DE?FE∴△ADE≌△CFE(AAS), ∴AE=CE.
9. (2016重庆) 如图,在△ABC和△CED中,AB∥CD,AB=CE,AC=CD.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4章三角形第13讲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含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