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
解析):必修二 第八章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1988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发布行政令,将欧洲一体化先驱让·莫内的骨灰迁入“先贤祠”,让他与卢梭、雨果等伟人安息在一起。让·莫内推动的欧洲经济一体化始于( ) A.关税同盟建立 B.欧洲共同体成立 C.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D.欧盟成立
2.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3.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亚投行”、“自贸区”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构建产品、技术、资本全方位“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新态势,其旨在( ) A. 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化价值链 B. 抓住机遇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C. 布局新时期经济发展转型战略 D.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不同的区域集团遍布全球,其中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 )
①欧洲联盟 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 ④东南亚国家联盟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该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 C.世界经济第一确立 D.战后经济体系的建立 6.二战后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的是( )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7.阅读《美、德、日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表(1950、1980年)》。从中得出的结论与史实不符的是( ) 美国 日本 联邦德国 国民生产总值(10亿美元) 1950年 381 32 48 1980年 2590 1157 828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1950年 2536 382 1001 1980年 11360 9890 13590 A.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逐渐被打破( )
B.日本在1980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C.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促使其高速发展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特点 8.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相继成立,这表明( )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集团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9.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中心地位的货币是( )
A.美元 B.欧元 C.法郎 D.英镑
10.2011年9月美国首位华裔国会众议员赵美心访问中国,谈到中美贸易不平衡时说:“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在中国组装,中国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这说明,全球化( )
A.手机企业的利润在下降 B.发展中国家并未受益 C.发达国家占据优势地位 D.缺乏公正性难以为继 11.右边是两幅儿童照片对比,你认为要改变这种巨大反差,主要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美国儿童 非洲儿童 12.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亚太经合组织等先后建立,这些组织的形成的理念与下面说法相符的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恒也。”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13.美国与日本、欧共体之间的外贸关系由1950-1960年的顺差转变为1970-1973年的逆差,如表所示,这种现象表明( ) 年代 与日本 与欧共体 1950年 +2.4 +2.0 1960年 +2.0 +10.7 1970年 -15.9 -5.8 1973年 -19.4 -17.8 ①二战后,日本、欧共体的经济发展已经超过了美国 ②二战后,日本、欧共体经济都迅速发展 ③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更加迅速 ④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超过了物质生产部门,下列不属于其意义的是( ) A、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 B、是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促进经济竞争力 D、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15.2010年6月30日-7月3日,以“技术提升经济合作创造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将在福州举办,这是福州市首次举办由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展会。下列对APE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PEC成立于1989年,澳大利亚是创始国之一
B.APEC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C.中国于2001年成功举办了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APEC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重要表现 16.2014年11月,中澳签署了意向声明: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服务领域和投资领域双方相互开放,同时大幅降低企业投资审查门槛。该意向声明( ) ①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要求,有益于中澳双方的互利合作 ②对中澳双方要求完全一致,双方处于完全对等的地位 ③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赢得竞争机遇 ④暂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国内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图所示是以美国为主导的12个《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成员国。他们正在就取消关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和环境等议题进行谈判,有望于2014年4月达成最终协定。这一组织( )
TPP成员国示意图
①涵盖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②与APEC区域有所重叠 ③将消除国际间的贸易纠纷 ④将使参与各国同等获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符合这一探究主题的是( )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③《关税与贸易协定》签署 ④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个意义而言,一部世界汉学史或中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形象不断被重构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二: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但是,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三:“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前那样强势。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国的天才:三千年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中国潮”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崇拜中国儒家的哪些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为“生产利润而贬低”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美国成为西方世界中国研究中心的原因。为什么“唱盛中国”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
20.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少跨国公司,他们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
结合材料,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特点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法国1862年与比利时和德意志建立了关税同盟,1863年与意大利??1867年与葡萄牙分别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英国与与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德意志缔结关税同盟条约。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有人说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马车的最大平均速度每小时10英里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蒸汽火车,平均每小时65英里。蒸汽轮船平均每小时36英里 20世纪 50年代螺旋浆飞机,每小时3 0 0—4 0 0 英里 20世纪 60年代喷气式客机,每小时5 0 0—7 0 0 英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示意图》与《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当时国际贸易中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际贸易中确立该原则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国际贸易的角度阐述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的原因。
22.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又有人说,将来的世界是“新兴国家”的。对于这样的变化,欧洲诸国正努力整合为一体,力图打造成一个“超级大国”,一个能恢复昔日欧洲荣耀的“大国”。也唯有如此,欧洲诸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欧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它还包括实际的生物取代即一个
民族对另一民族的有形的取代??带着他们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蜂拥而入,占据了土著居民的领土。因此,随海外地区种族上的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西欧出现了新的趋势----在发达国家间建立起国家机制。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与现代化》
材料四 欧盟议会的资深议员菲利普·赫尔佐格早在1999年写的《为了欧洲民主的宣言》一书中就认为:欧盟诸国各不相同,但由于“共同的价值观”才走到一起。他说:“这些共同的价值观首先是基督教,接着是文化启蒙,尤其是对民主的发明。”然而,现实是,欧盟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如果说这些利益在常态下尚可协商解决的话,那么在非常态的金融危机下,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便会愈演愈烈,以至于到现在难以调和的地步。
——法国索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博士 赵永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 “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欧洲现代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
(4)材料四反映了欧洲联合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 因此,不少人认为欧洲一体化会出现重大倒退,也有人认为渡过危机后的欧洲,一体化将得到加强。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三条 ??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 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力的一切其他措施。
(2) 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3) 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材料二 西欧??是美国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的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 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的《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见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 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遇到的“竞争”和“挑战”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欧洲怎样的发展趋势?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进程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有解析):必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