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畅通。有的主干线上斑马线过多,有些干道交通标志标线不明显或被遮挡,有些干道斑马线对面不是出口而是绿岛,且绿化带开口多,市民随意穿越,既影响车辆通行又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2、管理难度大带来的停车难行车难矛盾显现。一是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严重。因城市低收入人群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农贸市场内摊位费偏高、购物低廉便捷对市民有吸引力等因素的存在,市区48家农贸市场中有30多家周边存在数量不等的流动摊点;在扬州金鹰和时代广场通道间、扬州大学农学院南门以及一些休闲娱乐场所等人流密集地点,也自发形成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卫生状况差,堵塞交通,难以通行,治理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二是停车场设施建设滞后且缺乏规范管理。近年来政府虽投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停车场,交警部门在部分路侧实行规定时段内按顺序停车,但市区停车场地总体规模严重不足,按要求城市车辆总泊位与车辆规模的合理比例为1.15:1,而我市市区现状仅为0.4:1。据了解文昌商圈仅有17个停车场,600个停车位,且部分在巷内,出入不便,机动车违章占用非机动车道无序停车现象严重,导致道路行走空间狭窄,影响交通秩序。同时部分停车场外管理秩序差,有市民拦截车辆,随意引导场外占道停车收费。念泗桥路西段不少路面成为停车场地,瘦西湖西大门虽有地下停车场,但出入口层高不足,停车位少,不能停放大型旅游客车,加剧交通堵塞。三是齐抓共管格局还需进一步强化。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调不够,城市道路交通多
6
头管理,未形成工作合力。如对占道经营,城管部门在日常执法管理中,劝导驱赶效果弱化,治标难治本,时有矛盾冲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亟须研究综合治理手段。按现有体制,市区道路交通管理由市交警部门统一负责,区级公安没有道路交通管理职能,而市交巡警支队警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维扬、邗江等区的道路交通管理。
3、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路权优先难以保证。根据公交优先《实施意见》,市区文昌路、汶河路等路段设臵了公交专用车道,但公交车路权专有和先享未能充分实现,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辆争道行驶,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随意在车流中穿梭,道路拥堵显现,公交车运行速度慢,难以正班准点停靠。二是公交线路覆盖率不高且不平衡。一些新建小区、旅游景点等地缺乏停回车场所,路网不完善,存在公交盲区;某些公交线路设臵过于密集,如文昌阁周边站台,线路过于集中,有的多达19条,高峰时段公交车接龙,港湾站台常有社会车辆挤占,难以规范停靠,形成拥堵。因每天需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工时长、强度大、待遇一般,致使公交驾驶员流失严重且招工难,公交晚班车只能保证10条运营,线路较少。三是公交站台设臵不够合理。如汶河路路北段,不到500米距离设臵了文昌阁与蓝天大厦两个站台,南行方向的文昌阁站台距右转道口过近,影响车辆变道,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按照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A类模范(一等)管理城市的标准,大型公交分担率应在25%以上,而我市市区仅为15.02%,市民多选择
7
电动车、摩托车、汽车出行,城区道路容量趋于饱和,交通压力增加,拥堵现象逐步蔓延。此外,我市轨道交通尚未起步。
4、市民在交通出行方面的文明素质尚须提高。随着汽车走进普通市民生活,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短途交通使用自行车、合理使用私家车的绿色出行方式尚未成为广大市民共识。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调研中了解到,因受城市监控和处罚等多种手段制约,机动车闯红灯现象较少,但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多。公安部门虽多次开展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但是渣土车闯红灯、乱停靠、扰民,出租车不在停靠点上下客、滞留候客、随意调头,摩托车手不戴头盔、超速行驶等时有发生。另外反映强烈的是电动自行车车速过快、乱闯红灯、争道抢行、逆向行驶、乱穿马路现象突出,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全部事故总量的一半左右,迫切需要整治。
三、优化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环境的建议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管理,优化交通出行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解决好市区交通道路拥堵的问题,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眼前与长远相结合。为此,专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水平,着力化解市民出行难等突出问题。一是盘活市区道路资源。结合城市建设,有计划地逐步打通“断头路”、“丁字路”、“瓶颈路”,解决一批“堵
8
点”、“慢点”、“乱点”。立足老城区道路现实状况,科学设臵单行线、机动车限时出行、限制左转弯等区域性交通优化措施,合理控制、分流疏导,盘活市区相关支路交通,实现城区内部循环。对城区的交通标识标志绿化带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梳理,完善规范标志标线,合理设臵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识,科学设臵红绿灯等待时间及斑马线,因地制宜,确保实现交通最大通行效果。大力发展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综合交通指挥中心,通过分析主干道交通信息,根据交通流量流向状况实现指挥调度和信息服务,缓解交通堵塞。二是盘活现有停车场资源。建议对现有静态交通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充分利用好现有停车场资源。如对已建成的工艺坊停车场的投入使用要与解决个园停车难的问题通盘考虑,何园停车场的遗留问题要有妥善解决方案。合理增设城区“路面停车诱导屏”,清理违规占道停车,治理停车场周边环境,对城区部分停车场周边群众自主截车占道收费行为进行管理。推广部分路段设臵临时停车泊位,建议在有条件的路段两旁施划临时停车区,允许机动车按时段依次有序停放,规范停车秩序,缓解城区停车难的矛盾,确保道路畅通。三是整顿引导马路市场,还路于交通。据了解,市区现有48家农贸市场除部分饱和外,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摊位空臵情况,总空臵率达27%。建议市政府对我市农贸市场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创新管理思路,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方法,通过成本核算,合理确定市场摊位费,严格控制随意提价;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指导市场主办单位降低门槛,减轻入场经营者
9
的费用,鼓励农超对接,对自产自销农户,开辟专门摊位、免收或低价收取摊位费,引导周边流动摊点进入市场。按照规模适当、位臵适宜、配臵完善的原则加大规划建设“小贩中心”和临时疏导点的推进力度,引导流动摊贩有序安全卫生入场经营,规范管理。四是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坚持疏导教育与重管严罚并举,加大对出租车、渣土车、摩托车、电动车等违法交通行为的整治力度,维护正常交通秩序。城管、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应落实责任、密切协作,主动加强对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周边道路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清理,解决金鹰与时代广场之间通道、扬大农学院门口等地多年难以治理的流动摊点顽疾。另外适当加大财政投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交通管理队伍建设;研究市区两级公安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
2、落实公交优先,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和分担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充分利用道路资源,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充分认识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促进城市交通结构优化调整。一是提高线路覆盖率。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中心城区公交场站布局规划》,积极建设公交停回车场地,配套建设公交换乘枢纽;居住小区、车站、旅游景点、开发园区要将场站建设作为配套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公交线路开通创造条件,逐步消除公交盲区。合理优化文昌阁周边公交线路布局;适当增设公交晚班车次和晚班线路,方便群众出行。做好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规划衔接,努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关于“加强我市城市道路建设 管理优化交通出行环境”的调研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