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物理(人教版)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知识梳理:

1.温度: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较热时我们说它温度较高;物体较冷时我们说它温度较低,但往往人的感觉并不可靠。

2.摄氏温度:温度的常用单位,符号℃,读作“摄氏度”。

(1)0℃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2)100℃的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3)1℃的规定:把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为1℃. 3.温度计

(1)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2)种类:①按用途分:实验室用温度计、医用温度计、寒暑表。②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

(3)使用方法:①选: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②放: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③等:温度计在被测液体中,稳定以后再读数。④读: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⑤记:准确记录数据和单位。

4.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5.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 (2)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萘、各种金属 熔点和凝有 无 固点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 温度到达凝固点,继续吸热 放出热量 图像 (3)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它的凝固点是相同的,不同晶体熔点(凝固点)不同。晶体中如果有杂质也会使它的熔点(凝固点)降低。例如冬天下雪后,在大桥桥面上的雪上洒些盐,盐可以使雪水的凝固点降低,防止桥面结冰,保证行车安全。

(4)熔点和凝固点也是固态、液态、同液共存时的温度。 6.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

①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③制冷作用: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物体和自身温度降低。 (2)沸腾 ①特点: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 ③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7.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1)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①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②压缩体积:在一定条件下,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2)液化现象是热气体遇冷形成的。例如烧水做饭时会看到盖子上方冒出大量“白气”,有人误认为这是水蒸气,其实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无色透明气体,我们看到的“白气”

是热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8.升华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常见的升华现象:①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②固态碘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汽;③放在衣服里的樟脑球不见了;④用久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 9.凝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是放热过程。

常见的凝华现象:①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的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②冰花的形成。 10.水的各种形态

名称 状态 形成过程 雨 液态 液化 熔化 雾 液态 液化 露 液态 液化 冰 固态 凝固 霜 固态 凝华 雪 固态 凝华 凝固 雹 固态 凝华 凝固

第五章 电流与电路

知识梳理: 1.电荷

(1)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2)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捧所带的电荷。

(3)电荷简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2.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和电路为通路。 (4)单位:A、mA、μA。 (5)测量:电流表。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①电流表要与被测电路串联;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人,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 3.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酸碱盐水溶液。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4.电路

(1)三种电路状态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2)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的电路

特征 电流在电路中只有一条路电流在电路中的路径至少有两条,各

径,一处断开所有用电器都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停止工作

开关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 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3)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闻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公共点,以识别电路连接方式。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知识梳理: 1.电压

(1)电压的作用: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kV、V、mV、V。 (3)电压测量:电压表。

电压表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并联;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4)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①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电压表损坏;电压表接触不良;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②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电流表短路;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相当于串联了一个大电阻(电压表内阻很大),使此电路中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③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2.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单位:MΩ、kΩ、Ω。

(3)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②使用方法: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③作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物理(人教版)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2)在线全文阅读。

初中物理(人教版)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983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