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毕业论文
图3-3
检验内容及要求:
(1)直观检验:①根据元器件明细表核对名称型号规格标识合格证等是否符合要求。
②保护器壳体、电源插头应塑化良好,应无缺料、破损、流纹、杂
质、溢料、飞边、划痕等现象,极间不得有异物。插头的防水护套应无破裂,脱落现象。剩余电流保护器应有可靠的表面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的指示(包括文字、指示灯)。
③用卡尺测量外形尺寸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耐燃性能:保护器壳体采用耐燃ABS材料,其绝缘部件应具有耐燃性,燃烧速率不应大于40mm/min。剩余电流保护插头应能承受850℃,30s的灼热丝试验。 (3)保护器操作机构动作灵敏:
a) 在0.85倍额定电压下操作试验装置25次,每两次试验之间的间隔约为1s。保护
器每次均应能可靠工作。
b) 在1.1倍额定电压下重复a)的试验,每次试验保护器均应可靠动作。
c) 在1.1倍额定电压下操作试验装置一次,但试验装置的按钮保持在闭合位置
30s,保护器应能可靠动作,任何零部件(包括元器件)不能发生损坏。
(4)触点电阻:使用毫欧计测量,保护器的触点接触电阻应小于50mΩ,经寿命试验后其触点接触电阻应小于100mΩ。
(5)湿热后绝缘电阻、工频耐压:经48h的湿热试验后,保护器的绝缘电阻不低于100MΩ。其工频耐压试验值应符合GB 6829中8.7.3的要求。
3.电容器
17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毕业论文
图3-4
检验内容及要求:
(1)直观检查:①外壳无明显变形、划痕和污垢、封口严密,无气孔和凹凸面。 ②表面丝印有容量及允差,额定电压及频率,工作温度范围,厂家商标和生产日期,
安全认证标志及等级。标示正确、清晰、牢固。
③电容的外壳尺寸、安装耳的位置和安装孔的孔径以及安装耳的厚度等符合图纸要
求。
(2)主要电参数测试:
①密封性能:将电容器放置于最易显露渗漏的位置,在温度比最高允许
电容器运行温度高10±2℃的环境下,持续足以使电容器各个部位均达到该温度所需的时间,在冷却之前,电容器应在此温度下再保持1h,试验后电容器应无液体渗漏和外壳变形,允许有液体湿润表面,但不可有滴漏。
②电阻值测试:将万用表根据电容器的规格选择量程,然后用两表笔任
意接电容的两个引脚,阻值应为无穷大。若测出阻值为0,则说明电容漏电或内部击穿。
③电气强度:引出线间的耐压应承受2Un,fn的交流电压60s不发生闪络
式永久性击穿。引出线与外壳间的耐压承受2Un+1KV(但不小于2KV)的交流电压60s不发生闪络式永久性击穿。
3. 复合开关
18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毕业论文
图3-5
检验内容及要求
(1)直观检验: ①根据元器件明细表核对名称型号规格标识合格证等是否符合要求。 ②用卡尺测量外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主要电参数检测:
①绝缘强度检验:在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下,装置的输入电源端子和输
出端子外壳 之间、控制端子和输出端子与外壳之间应能承受2500V/50HZ交流电压,历时5S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及电压突然下降等现象。 ②功能检测:1)涌流试验原则:其它支路电流应不小于试验支路的7倍。随机投入实验应不少于20次,或峰值时不少于3次。
2)动态响应时间应不大于1S。
4. 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
图3-6
(1)直观检验:①控制器外壳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承受使用或搬用过程中遇到的机械力。
②控制器中使用的金属紧固件或金属支持件均应有适当的镀层。镀层应有牢固的附着力,不得有起皮或脱落现象。
③控制器采用的紧固件和调整件均应有锁紧措施,以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因振荡而松动或移位。
(2)主要电气性能检测:
①介电强度试验:(电源端子与外壳之间、输出电路端子与外壳之间)试验电压应为实际正弦波,频率允许在45-62HZ之间。试验变压器应有足够的容量,以维持试验电压不受泄漏电流的影响。首先按规定试验电压的30%-50%施加在试验部位,随后在10-30s时间内把试验电压平稳的升到规定值,并保持1min,然后把试验电压逐渐下降为零。
②连续运行试验:试验在温室条件下运行,应把延时时间调至最短,运行时间应不
19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毕业论文
少于24h,试验中控制器的动作及功能应正确无误。
③高低温储存试验:先将控制器置于温度为+70±3℃的高温箱中连续存放24h,然后
取出置于试验室内的环境温度下恢复,待控制器恢复到室温后测试其功率因数(±20%)、无功电流(±20%)及无功功率(±2.5%)。
总结
本文从设计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出发,研究了国内电力无功补偿设备的发展状况,对常规的接触器投切电容器组的无功补偿设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该装置能够基于电网的实时电压和无功功率控制对用户需要的无功功率进行及时、稳定的就地补偿。
本文首先对目前接触器投切电容器装置的发展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接触器投切电容器装置的基本原理和控制原则。控制方式采用电压无功复合投切判据,将电压和无功功率作为控制变量.以无功功率判据为主,电压判据为辅,有效地克服了以功率因数作为投切判据的控制方式的主要缺陷,同时又兼顾了降低功率损耗和改善电压质量而且在以功率因数作为投切判据的控制方式中,由于电容器需采用等分方式, 要想达到较高的补偿精度, 就需要增加电容器和投切开关的数量,这就增加了装置的成本,同时电容器采用试投切的方式,降低到了装置的响应速度:以无功功率作为主要投切判据的控制方式由于能够实现电容器的不等分分组,用较少的电容器和投切开关就能达到较高的补偿精度,降低了装置的成本,同时电容器可一次投切到位,提高了装置的响应速度.但是与以功率因数作为投切判据的控制方式相比,本文所采用的以无功功率作为主要判据的控制方式控制比较复杂,另一方面实验装置控制方案是在假定三相平衡的条件下进行控制的.在电网三相不平衡时补偿效果不理想.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表明, 本课题中的无功补偿装置控制合理,硬件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无功的快速动态补偿,且成本较低.在配电网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 试验成套开关设备》
GB/T15576-2008《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1] 方向晖.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与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56~89. [2] 胡秀娟.浅议低压电网无功补偿的几种方法[J].电力与能源.2007年35期 [3] 吴启富,王主丁.配电网无功综合优化的补偿模型及其应用[J].四川电力技术, 1994:106~110.
[4] 靳龙章.电网无功补偿实用技术 [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1997 [5] 陈润泰.检测技术与智能仪表[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6] 苏文成, 金子康等.无功补偿与电力电子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基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无功补偿实现》
[7] 叶斌.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及装置[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8] 王兆安.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9] 陈坚.电力电子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10] 许业清 .实用无功功率补偿技术[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 [11] 崔国纬等.TCR动态无功补偿原理及滤波器参数的计算[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8.17(4).
2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毕业论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