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或 SAP 假或 SEP 假,而 SAP 假,故 SEP 真” 。这是___相容选言____推理的___肯定否定__式,并且是错误的推理式。
6.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___肯定前件式____和___否定后件式_____;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 ___否定前件式____和___肯定后件式___。 7.以”如果 A 的证词属实,则 B 无罪”和”B 有罪”两个判断为前提进行推理,能推出“__A的证词不属实___”。
8.以“﹁p→q” 与“___﹁q____”为前提运用推理的____否定后件______式可必然推出结论为 P。
9.二难推理是由两个___假言判断____和一个只有___两个_____选言支的选言判断所构成的推理。 10.以”如果 p 则 q 并且如果 r 则 s 和非 q 或者非 s”为前提,可必然得出结论________,这是二难推理的___________。
11.根据模态判断与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由必然 p 可推出 ___可能p真可能﹁p假____。由 p 可推出____﹁p假___。
12.已知”甲队必然获胜”为真,可推出:”甲队可能不获胜”为__假 ___“并非甲队必然不获胜”为___真____。 二、分析题
13.分析下列推理结构,指出其种类,并且写出其推理形式。 ①或者 SIP 假,或者 SOP 假,已知 SIP 假,所以,SOP 真。 ②要么 SOP 假,要么 SAP 假;已知 SOP 真,所以 SAP 假。
③只有 SIP 是真的,SAP 才是真的;SIP 是假的,所以 SAP 是假的。 答:必要条件
④如一个人的觉悟高,他就能认识他的错误;如一个人的态度好,他就能承认他的错误;某人或不认识他的错误,或不承认他的错误,所以,某人或觉悟不高,或态度不好。
14.分析下列推理之结论是否正确?如正确写出其正确的推理形式,如不正确说原因何在? (1)学习成绩不好,由于学习不得法,或学习不努力;甲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学习不得法;可见,甲学习成绩不好,不是由于学习不努力。
(2)只有甲队队员体力强,技术高,配合好,教练指挥有方,甲队在此次比赛中才能夺得冠军;甲队队员体力不强,或者技术不高,或者是配合不当,或者教练指挥失误;所以甲队未能获得冠军。
(3)只有一个人的学习是努力的。并且方法也很得当,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成绩,小方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因此,或者是他学习不够努力,或者是他方法不是很得当。
(4)假如我是从事科技工作的。我当然要学习逻辑;可惜我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所以,我没有必要学习逻辑。
第八章 归纳推理 一、 填空题
1、归纳推理是以___个别知识___为前提而推出____一般性知识____结论的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___事物中每一对象都____具有某种属性推出___该类事物对象____都是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3、 “单称否定判断谓项周延,特称否定判断谓项周延,全称否定判断谓项周延。所以,凡否定判断谓项都周延” 。它属于___完全归纳推理____推理。
4、不完全归纳推理,可分为___简单枚举归纳推理___和___科学归纳推理___;不完全归纳推理是具有___必然性___的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具有___或然性____的推理。
5、探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包括__求同法___、__求异法____、__求同求异并用法____、___共变法___和__剩余法__五种方法。
6、求同法的特点是__异中求同____ ;求异法的特点___同中求异____;求同求异并用法的特点是__既认识同又辨别异___。 二、 简答题
7、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是什么? 答:
8、简单枚举法与科学归纳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
第九章 类比推理和假说 一、 填空题
1、类比推理是根据___两个(或以上)对象___在一些属性上__相同或相似__,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的推理形式。
2、类比推理的结论是__或然性的___,即使前提是真实的,结论仍有两种可能:_可能真、也可能假___。 二、 简答题
3、怎样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
答:要想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必须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 两组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越多,则据此推出的另一对相似词的可靠性越高 两组类比对象的相同属性越多,意味着两组对象在类与类的关系中就越接近,因此就越能排除迷惑项,类推出的结论也就越可能符合题干部分词语要考查的逻辑关系。如果两组类比对象之间没有足够的共同属性,比较起来就可能不伦不类,即由两个已知词的逻辑关系推出的另一组具有相同逻辑关系的两个词,就很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 2.类比对象相同的本质属性越多,则结论的可靠程度越高
在事物的众多属性中,本质属性决定着非本质属性。如果两组对象的共有属性是本质方面的,并且这种共同本质属性越多,那么得到的结论正确率就越高。
3.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与推出的一对词语间的联系越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还取决于共有属性与推出的一对词语之间的联系程度。如果共有属性与推出的词语之间联系紧密,结论的可靠程度就大;如果进行类比的对象,其属性与推出词语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就有可能是属性与词语的生硬搭配,并无必然联系,那么结论的可靠性就不大。
4.进行类比推理时,要注意避免犯“机械类比”的错误
所谓“机械类比”是仅仅依据对象间表面相似或偶然相似进行类比,从而得出荒谬结论的推理方式。
第十章 论证 一、 填空题
1、论证的组成,即论证的三个要素是__论点、论据、论证_。 2、根据论证所运用的推理形式的不同可以把论证分为__归纳论证___和___类比论证___;根据论证的方法的不同,论证又可分为__直接论证__和__间接论证___;在间接论证中又可分为___反证法___和__选言证法____。
3、反证法是先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论题为___假____,然后根据___排中律____确定原论题为真。 4、反驳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___反驳的论题____,___反驳的论据___,___反驳方法____ 。 5、三种常用的反驳方法是___直接反驳_____,____间接反驳____,___归谬法____。
6、反驳论据和反驳论证方式都可以确定它所反驳的对方的论题的真实性还没确认,对方的论证还______, 但不能确定对方论题_____。 因此, 在反驳论题, 反驳论据和反驳认证方式三者之中, ________是主要的。 7、违反“论题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或是__论题不清___或是__论题模糊____;违反“论据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或是__论题虚假____ 或是__预取理由___或是__循环论证____;违反“论证方式的规则”所犯逻辑错误,是__推不出___。
8、违反“论题应当保持同一” ,就是不符合__同一___律的要求,就必然要犯__转移论题___的逻辑错误。 二、 简答题
9、论证与推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答:(1)推理与论证的联系:一个推理和一个论证可以用相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例如,推理1可以认为是推理,也可以认为是论证。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逻辑试题有时把题干所表达的称为推理,有时则称为论证。论证由论据、结论和论证方式三个要素组成。推理的前提相当于论据,推理的结论即为论证的结论,推理形式即是论证方式。(2):推理和论证的区别: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推理并不承诺前提是真实的,也不承诺结论是真实的,而仅仅承诺:如果前提是真实的,则结论是真实的。因此,一个有效推理的前提和结论都可能是虚假的。但论证的目的是承诺结论的真实性。因此,一个正确的论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论据(前提)是真实的;第二,论证方式(推理形式)是正确的(有效的)。 10.
三 、 综合题
10、甲、乙、丙、丁四人参加逻辑学考试。已知下列 A、B、C 三种说法中,有且只有一种说法正确。问:谁考试合格?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请写出推导过程。
A:合格的或是甲或是乙。
B:如果合格的不是丙,那么合格的也不是丁。 C:合格的不是甲。 答:合格的是丁。
推导过程如下:题中A说甲∨乙;B说~丙→~丁;C说~甲。其中,A、C不可能同假,因为A假即是说(~甲∧~乙)真,C假即是说(甲)真,同时说甲和非甲,自相矛盾。由此,A、C必有一真,所以B假,也就是说,(~丙∧丁)真,所以,合格的是丁。
11、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公安人员老周、老吴、老郑、老王负责侦破一起盗窃杀人案。侦察过程中发现甲、乙、丙三人是重要嫌疑对象,并且当中只有一人是盗窃杀人犯,但究竟谁是盗窃杀人犯,但究竟谁是盗窃杀人犯,但究竟谁是盗窃杀人犯,四人的判断却是各不相同。
老周断定:甲不是盗窃杀人犯; 老吴断定:丙是盗窃杀人犯; 老郑断定:乙是盗窃杀人犯; 老王断定:丙不是盗窃杀人犯。
破案结果证明:①盗窃杀人犯确系甲、乙、丙三人中一个。②在四位公安人员的断定中,只有一人的断定是正确的。
答:甲是盗窃杀人犯。老王的断定是正确的。
题解过程如下:由于吴、王的断定是相互矛盾的一对判断,二者必有一真,而已知四
人的断定中只有一真,其余均为假,由此可知周的断定“甲不是盗窃杀人犯”是假,即甲是盗窃杀人犯。
在这四个断定中周吴郑的断定是假,只有老王的断定是真的。 12、已知 A、B、C、D、E 均属 S 类事物,并且又知 A 具有 P 性质,B 具有 P 性质,C 有 P 性质。根据上述,若运用归纳推理可得出什么样结论?若运用类比推理又可得出什么样结论?
答:(1)归纳推理: S类事物有P性质(2)类比推理: D E有P性质
13、某地发生一起盗窃案,现查明作案人就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在调查中,这四个人都否认作案,但各人说法不同。 甲:我没有作案。
乙:不是我作案,是丁作案。 丙:乙是罪犯。
丁:如果不是乙作案,那么也不是我作案。 请运用逻辑规律知识回答:
① 我们知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这起盗窃案罪犯是谁?为什么? ② 我们知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这起盗窃案罪犯是谁?为什么?
答:(1)只有一个真:若丙是真,即甲也是真,矛盾,所以丙必须是假;同理,
乙也是假;由乙是假,即得出丁是真;所以甲也是假;罪犯是甲
(2)只有一个假:若丙是假,即其他都 是真,乙丁矛盾,所以丙必须是真。罪犯是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逻辑学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