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29 资源跨区域调配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节次 考试内容 (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区域 (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联系 案及图示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
必考要求 a c c 加试要求 分析区域合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我国的资源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
主要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配置情况入手,分析如下:
(2)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表:
调出区 有利:促进调水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不利:取水口水文环境受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有利:增加水域面积,促进水循环;增加地表水和土壤含水量;回补地下水,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地面沉降;可有效遏制缺水南水 北调 调入区 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提供基本保障,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在北方灌区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环境问题 有利: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步伐;推调出区 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 不利:管道铺设沿线易造成生态破坏 调入区 有利:改善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等 有利: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西气 东输 西电 东送 调出区 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不利: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污染加重 调入区 有利:保障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大气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
加试级方法技巧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 1.跨区域资源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2.解决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3)安全系数高;(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影响的分析思路 (1)经济效益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发展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3)生态效益
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2016·10月浙江选考)简述“中哈输油管道”建成对中国能源安全和真题 设问 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2016·4月浙江选考)从能源消费的角度,简述西电东送工程对长三角地区的积极意义。 1.考向:能源输送工程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积极意义;能源输送工程对沿途生态的影响。 2.命题规律 题型:本专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非选择题。 考向和 材料特征:以某区域略图的方式呈现相关信息,信息呈现在图中,需要规律 考生仔细读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设问特征:设问多是简述题,其形式主要是“简述??的积极意义”或“分析??的影响”。 选项或答案特征:围绕材料,紧扣教材知识,结合考查区域进行具体分析,组织答案要点。
例题 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通水。根据设计,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该工程( )
A.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 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 C.千岛湖水质优良,是杭州唯一的水源地 D.因地势原因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 (2)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B.极大改善沿线水质,使水价降低
C.在千岛湖建取水口,将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沿途水环境污染压力 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该输水线路基本与富春江流向一致,则可自流;九成以上线路为隧洞,说明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第(2)题,依上题分析,千岛湖水直达杭州,则水质有很大改善。注意沿线采用管道输水,不会对沿线水质、水量有太大影响。
(2016·嘉兴模拟)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读图,回答1~3题。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其主气源地的是( ) A.中亚 C.西亚
2.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目的有( )
①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③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利用广州港的优势,扩大我国天然气的出口能力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②③ B.俄罗斯 D.乌克兰
3.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干线(轮南—上海)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更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供气来源多元化,供气更稳定 ③覆盖区域更广 ④从根本上解决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 A.①② C.①④
答案 1.A 2.B 3.D
解析 第1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读图可以判断管道通过霍尔果斯进入中国,所以最有可能成为其主气源地的是中亚。第2题,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目的有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不能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能够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进口天然气,与天然气的出口能力无关。第3题,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干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沿线主要经过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并非更发达;供气来源多元化,供气更稳定;覆盖区域更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但可以缓解其能源短缺状况。
B.①③ D.②③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供气源来自中亚三国。读图回答4~5题。
4.“西气东输三线”的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 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5.该工程建设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 A.加快新疆资源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缓解沪、浙、珠三角等地区能源短缺
D.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答案 4.D 5.D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气东输三线干线依次经过新疆、黄土高原(第二阶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第三阶梯);该干线没有经过阴山;我国没有寒带地区,因此该干线没有经过寒带地区;该线依次经过了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第5题,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天然气来自中亚地区,输往广东,对上海、浙江的能源短缺没有缓解作用,故A、C错误;西气东输管道铺设可能破坏地表的完整性和地表植被,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不会诱发地震。
(2018届浙江模拟冲刺)“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千岛湖引水工程是“五水共治”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读“千岛湖引水工程线路图”,完成6~7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习题:微专题29 资源跨区域调配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