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0.6收缩幅度(g)0.50.40.30.20.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刺激强度(0.1V)系列1
根据图像,我们可知当刺激强度逐渐增大时,收缩幅度先是跳跃性增大,其后保持一定
波动,到达某个最大值开始逐渐下降。 五、讨论
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受到电刺激时是否表现“全或无”的特性,为什么?
答: 首先,“全或无现象”所描述的是“细胞要产生动作电位,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任何性质的刺激一旦刺激强度达到了阈值,动作电位就会立刻产生,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低于阈值不产生动作电位(无),动作电位一旦发生,其幅值达到最大(全)”。——摘自《人体生理学》(第三版)
我认为,在刺激强度-收缩幅度实验中某种程度上存在“全或无”现象,在刺激频率-收缩幅度实验中则并不存在该现象。
上图为刺激频率-收缩幅度的整体数据图像,可知在0.1-3V的范围内,收缩幅度缓慢且不断上升,不存在收缩幅度“立刻产生”且“一旦发生幅值达到最大”的现象。
上图为刺激强度-收缩幅度实验的整体数据图像,可知强度在达到某个阈限后,显著且
稳定地产生了收缩幅度,并在测量中获得了一系列相对近似的收缩幅度。整体符合“全或无”特性。同时,开始阶段产生的少量较弱收缩幅度,及各个测得幅度之间的差异,也表示了此实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全或无”特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