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还是西方各种不同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都将功能分配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因此,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始终是以功能收入分配理论为基础的。十七大提出了要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这是在我国收入分配理论中首次提到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就把公平问题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措施:

(1)进一步提高就业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政府应在执行和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并积极推动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 (2)进一步通过税收等收入分配杠杆对收入分配结构进行调整。目前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仍有很多不健全之处,需要改革税收制度。

(3)进一步降低部分政策性垄断企业的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应通过强化税收、上缴红利、薪酬政策等调控手段,平衡垄断国企与一般国企、国企与国民的收入分配差距。

(4)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建立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5)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在建立以社会救助、全民医疗保障和全民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公共财政也应优先投向民生领域。

总之,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减少城乡、行业及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政府必须通过一系列与收入分配有关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这样才能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2、克服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

答: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外部效应与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和消费有着密切的联系。克服外部效应的途径可以从私人部门和政府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私人部门对外部效应的纠正机制。私人经济部门有其自身克服外部效应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体化。私人市场机制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效应带来的效率损失;(2)产权和科斯定理。产权是指某种资源或产品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自由转让权等。产权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要使用别人的劳动,就必须支付相应的报酬,征得别人的同意。科斯认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这就是科斯定理;(3)社会制裁。社会制裁事实上反映的是道德的作用,比如,吸烟是消费成本外部化的典型表现,但吸烟给不吸烟者的健康带来损害,这是有违社会公德的。通过社会道德规范发挥的作用,吸烟者可能会觉得这时吸烟很不合适,从而自觉地停止这种带来负的外部效应的行为。

在私人市场机制下虽然存在着通过上述途径纠正外部效应的可能性,然而,实际上这些机制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政府正是私人部门所能指望的纠正这些外部效应的最好的机制。

(二)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来有效地克服和纠正外部效应。如政府出资开展环境保护、提供医疗救助等。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还时常伴以其他手段。较常用的措施有:罚款、补贴、公共管制、法律制裁等。(1)罚款或征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所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进行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可以避免效率损失;(2)补贴。当存在外部收益时,为了扩大实际消费量,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准公共产品。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给私人企业提供补贴,降低私人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在一定的价格下扩大供给量,达到纠正市场失灵的目的;当存在外部成本时,比如企业排污给附近的河流造成污染,政府也可以向企业提供补贴,鼓励其扩大投入,采取减除污染的措施,该进生产工艺,从而减少向河流排污的量;(3)公共管制。为限制企业排污这类带来外部成本的行为,政府也可以采用公共管制的办法,比如规定一个法定的标准,或对生产程序作出规定,比如规定所使用的原料必须符合某种质量要求等。公共管制可直接地限制企业过量排污,达到与罚款或补贴类似的效果;(4)法律制裁。法律措施是政府纠正外部效应的重要途径。比如,产权不明是外部效应的根源,因此政府明确地界定并有效地保护产权可以极大地减少这类现象的产生。

当然,以上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具有不同的政策效果,会对效率和公平这两大社会目标带来不同的影响;而且受到信息等条件的限制,在不同情况下有效执行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政府在实际决策时,还必须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从公共产品理论看当代政府的经济职能

从经济学原理的一般分析中得知,政府经济作用的产生源自“市场失灵”,因此,政府满足公共需求就成为一种职能必然。公共需求的满足需要公共部门来实现,即通过政府及与相关的部门,运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实现。于是,在前述的“职能定位”分析前提条件下建立了这样的逻辑推理结果:政府的经济职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为职能实现的主体,政府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所以它的作用应体现在满足公共需求维护公共利益之上;二是职能实现的客体,政府的经济作用应体现在供给公共产品之上。

以公共产品供给作为基本出发点,实现政府经济职能转变。适应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必须强化政府满足公共需要的经济职能,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公共产品上来,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

4.怎样认识“在西方国家政府失灵从逻辑上是必然的”

他们认为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政府失灵是客观存在的。1 有限信息,市场信息的不足是造成市场失灵的一个因素,政府这时就承担起提供信息的职能,但是现实相当复杂而难以预计,政府也很难做到掌握充分的信息,政府“犯错”的情况并不少见;2 有限控制。政府对私人、市场的控制有限,政府采取某些公共政策后,对私人市场可能的反应和对策往往无能为力。如政府采取医疗保险或者公费医疗政策,但是并无法控制医疗费用的急速上升;3 时滞限制。政府从认识某一问题到最后公布某一决策并付诸实施引起私人市场反应会经过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执行与生效时滞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调节市场的能力;4 有限决策。即使政府拥有充分的信息,通过政治过程在不同方案之间做选择仍会产生困难,在决策过程中,决策的那些少数人会自觉的倾向于自己所代表的阶层或集团利益的偏好和利益。所以,民选政府的决策是否符合大多数人利益是值得怀疑的。5 干预成本过大。6 短缺或过剩7 官僚主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2)在线全文阅读。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9315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