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设施栽培对微环境的要求及无公害生产技术
摘要 论述了果树设施栽培对微环境的要求,介绍了其无公害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树种及品种选择、选用矮化或半矮化砧木、采用合理树形与适当修剪、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等内容,以期为果树设施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果树;设施栽培;微环境;要求;无公害;生产技术 果树设施栽培是指利用塑料大棚、温室或其他设施,通过改变或控制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水分、二氧化碳、光照、温度等)来对果树生产进行调控的一项新技术[1-4]。我国的果树设施栽培起步较晚,但在葡萄、草莓、桃、杏和樱桃上发展很快,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果树设施栽培对微环境的要求及其无公害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1 果树设施栽培对微环境的要求 1.1 光照
光合作用是果树形成产量和品质的唯一途径。葡萄的生长发育受设施及其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在以促成栽培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葡萄的收获期可明显提前。对桃、草莓、葡萄、砂梨等的研究均表明,设施内的果树叶片大而薄,光合性能低,导致群体光照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另外,果实采收后,大多数果树表现为补偿性生长,枝条返旺徒长,影响了花芽分化。设施内由于光、温、水、气等环境因子发生改变,果树光合特性的改变也是一种适应性变化,这种变化应该是各种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设施内光照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调控:一是适宜的树形及整形修剪,可增加树体受光量[3];二是采取适宜的设施行向及采光面角度,如日光温室多采用东西行向、大棚采取南北向;三是设置钠蒸气灯、卤化金属灯、白炽灯等进行人工补光;四是利用反射光,地面铺设地膜等反光材料;五是选择透光性能好的覆盖材料,使用无滴膜。
1.2 温度
落叶果树只有正常通过冬季低温解除自然休眠后,方可进行早熟栽培或促成栽培[5]。因此,果树设施栽培成败的关键是温度调控水平。落叶果树进入自然休眠后,如若解除自然休眠需要一定限度的低温量,而后才能进行正常的萌芽开花。在休眠期间,果树花器官仍继续进行分化和发育,若在果树解除自然休眠后即进行扣膜加温,如果温度过高,升温过快,花器官分化发育太快而发生畸形变态。落叶果树设施栽培加温之前,应先使其自然休眠得到解除,如果果树低温累积量不足,没有通过自然休眠,即使扣棚保温,使环境条件适宜生长发育,果树也不萌芽开花,有时即使萌芽,但不整齐,生长结果不良[6]。但如果保温措施不当,导致夜间及日出前设施内气温低于设施外气温,也会造成设施栽培的失败。总之,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从扣膜至花期前后气温管理,白天一般在20~25 ℃,不能超过25 ℃,夜间在5~10 ℃,不能低于5 ℃。一些C3植物如核果类、草莓、葡萄等果树,在温度为25~30 ℃时最适合进行光合作用。
1.3 CO2
空气中的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碳源。果树光合作用对CO2浓度的增加呈正相关响应。设施内CO2浓度达外部3倍时,光合强度提高到原来的2倍以上,而且在弱光下更明显。因此,可利用增施CO2的方法来增加产量。清晨和晚上大棚内的CO2浓度较高,而午间较低,与植物的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大气中CO2的浓度一般为300 mg/kg,远不能满足果树光合作用的需要。设施中叶片的光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果树设施栽培对微环境的要求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