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九)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1. 下列装置中,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火力发电 B.用食盐水自制消毒C.用手机打电液 话 D.硅太阳能电池 A. A B. B C. C 【答案】B
【解析】A、火力发电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选项A错误;B、用食盐水自制消毒液是电解食盐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B正确;C、用手机打电话,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项C错误;D、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应为电解池装置,结合能量的转化特点判断,然后选择即可。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某溶液的pH=7,则该溶液为中性溶液
B. —定温度下,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Ksp(AgCl)减小 C. 常温下,反应X(s) + Y(l)=2Z(g)不能自发,則该反应的△H>0
D. 常温下,0.01mol/L的 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c(H+)=1.0×10-2mol/L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常温下PH=7才可以判断出溶液为中性,故A错误。物质的KSP只与该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故B错。ΔG=ΔH-TΔS,ΔG>0,由题意知ΔS>0,则ΔH一定要大于0。故C正确。常温下0.01mol/LNaOH,PH=12,所以溶液中由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为10-12mol/L,故D错。 考点:溶度积的影响因素,反应焓变的判断。 3.
被誉为“矿石熊猫”的香花石,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组成.,其化学式为Y2X3(ZWR4)3T2,其中X、Y、Z为金属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Z位于同族,Y、Z、R、T位于同周期,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T无正价,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下列说法镥误的是 A. 原子半径:Y>Z>R>T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X>Z D. XR2、WR2两种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相同 【答案】D D. 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给信息知T无正价,则T为氟元素;Y、Z、R、T位于同周期,则在第二周期,由R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3倍,则R为氧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等,则Z为铍元素;Y、Z为金属元素,Y在第二周期,则Y为锂元素;X、Z位于同主族,则X为镁元素或钙元素;若X为镁元素,则由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则(12+8)÷2=10,推出W为氖元素不符合题意,若X为钙元素,则由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20+8)÷2=14,推出W为硅元素,即X为钙元素、Y为锂元素、Z为铍元素、R为氧元素、W为硅元素、T为氟元素。A、Y为锂元素、Z为铍元素、R为氧元素、T为氟元素,位于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向右半径在减小,正确;B、W为硅元素、R为氧元素、T为氟元素,非金属性F>O>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正确;C、X为钙元素、Z为铍元素,钙的金属性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X>Z,正确;D、XR2、WR2两种化合物为CaO2、SiO2,因钙元素为+2价、硅元素为+4价,则R的化合价分别为-1、-2价,即XR2、WR2两种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不相同,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 4. 下列有关仪器的名称、图形、操作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选A B C D 项 名250 mL容量瓶 分液漏斗 酸式滴定管 冷凝管 称 图形 操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配用酒精萃取水可用于量取蒸馏实验中将蒸气冷作 得的溶液浓度偏小 中碘从上倒出 Na2CO3溶液 凝为液体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配制的溶液体积大于25mL,溶液浓度偏小,选项A正确;酒精能与水任意比互溶,不能做为萃取剂,选项B错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应用碱式滴定管量取,选项C错误;D、蒸馏实验中蒸气冷凝时冷凝水应下进上出,选项D错误。答案选A。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反应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EakJ/mol、EbkJ/mol,则△H=-(Ea-Eb)kJ/mol B. H2的热值为142.9kJ/g,则有2H2 (g)+O2(g)=2H2O (l) △H=-285.8kJ/mol C. 将浓度为0.1mol/L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过程中,c(F?)c(H+)c(F?)c(H+)始终保持减小 D. 混合前c(CH3COOH)c(NaOH)=2c(CH3COOH)c(NaOH)=2,等体积的混合后溶液中:c(H+)c(OH?)=c(CH3COOH)c(CH3COO?)c(H+)c(OH?)=c(CH3COOH)c(CH3COO?) 【答案】C 【解析】A、正反应的活化能可理解为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而逆反应的活化能可理解为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二者的差值即为反应的热效应,不必再加负号,选项 A错误;B、热值又称卡值或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而不是以1mol燃料计,选项B错误;C、当无限稀释时,c(H+)为常数,而c(F-)却不断减小,故比值减小,选项C正确;D、混合前c(CH3COOH)c(NaOH)c(CH3COOH)c(NaOH)=2,等体积的混合后为溶质为1:1的醋酸和醋酸钠溶液且溶液呈酸性,故c(H+)>c(OH-),c(H+)c(OH?)>1c(H+)c(OH-)>1,c(CH3COO-)>c(CH3COOH), c(CH3COOH)c(CH3COO?)c(CH3COOH)c(CH3COO-)<1,故:c(H+)c(OH?)c(H+)c(OH-)≠ c(CH3COOH)c(CH3COO?)c(CH3COOH)c(CH3COO-),选项D错误。答案选项C。 6. 等物质的量的N2和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O2(g) 2NO(g)。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T℃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c0?c1)2c214(c0?c1)2c12 B. T℃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 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 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 【答案】A 【解析】A、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结合开始时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可知该平衡常数为:K=4(c0?c1)2c21K=4(c0-c1)2c12,选项A正确;B、由于该容器是一个恒容容器,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发生改变,所以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选项B错误;C、催化剂仅能改变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不能使平衡移动,即不能改变平衡浓度,选项C错误;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根据先达到平衡可知为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而氮气的浓度降低,说明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选项D错误。答案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4分) 7. I .氯及其化合抝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1)指出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九)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