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审计质量现状与改进对策
作者:苏小甜
来源:《市场观察》2016年第05期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机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是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阐述了审计质量的现状,分析了原因,并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审计质量;审计队伍;审计风险;创新思维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只有保证审计质量,才能防范审计风险,从而维护审计机关自身的可信性和权威性。 一、审计质量的现状
近年来,审计机关“人、法、技”建设不断深入,审计质量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但部分项目审计质量依然低下,主要表现:一是对被审单位存在的问题未能查深查透或隐瞒不报;二是审计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审计目标不够明确;三是审计定性不够准确,处理依据不足;四是审计综合分析不够透彻,未能从体制机制上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五是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
1.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一是政治素质不高,未严格遵守审计“八不准”规定。少数审计人员未能牢记工作纪律,或受人情关系干扰,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未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二是专业技能不高,综合分析能力较差。一些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被审单位的舞弊行为看不出、拿不准、识不破,使其违法违规问题蒙混过关;一些审计人员习惯于简单的会计思维,不会多层次、多角度透视问题,影响了审计质量。
2.审计工作中关键环节控制不力。首先,在审计准备阶段,缺乏充分的调查了解,导致审计实施方案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强,目标不明确,致使审计工作盲目性大,随机性强。其次,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未能有针对性地收集与项目相关的、能证明审计事项的原始资料,导致证据不充分、不适当、缺乏说服力或不能支撑审计结论。最后,审计组长在编写审计报告前未能对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过程记录进行仔细检查、复核和分析,反映问题引用法规不适当,审计评价不够规范。
3.审理工作滞后。由于审理工作多集中在审计报告定型后,审理机构往往脱离审计现场,审理把关工作仅停留在审计报告成型后的事实叙述、问题定性和处理适用法律法规等方面,审理方式多局限于书面审理,使审理工作难以起到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的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析审计质量现状与改进对策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