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45分钟 新课标必修二·数学·人教A版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 (3)使学生理会“类比归纳”思想在数学问题解决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知“二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
(2)类比已学知识,归纳“二面角”的度量方法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使学生理会教学存在于观实生活周围,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难点: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小。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实物观察,类比归纳,语言表达。 2、教学用具:二面角模型(两块硬纸板)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1: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
问题2: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又是怎样定义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以上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作小结,并顺势抛出问题:在生产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要涉及到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角的情形,你能举出这个问题的一些例子吗?如修水坝、发射人造卫星等,而这样的角有何特点,该如何表示呢?下面我们共同来观察,研探。
(二)研探新知 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老师展示一张纸面,并对折让学生观察其状,然后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并对以
- 1 -
赢在45分钟 新课标必修二·数学·人教A版 上问题类比,归纳出二面角的概念及记法表示(如下表所示)
角 A 图形 边 顶点 O 边 B 从平面内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半定义 直线)所组成的图形 构成 表示 2、二面角的度量
二面角定理地反映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位置关系,如我们常说“把门开大一些”,是指二面角大一些,那我们应如何度量二两角的大小呢?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做一个小实验(预先准备好的二面角的模型)在其棱上位取一点为顶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各作一射线(如图2.3-3),通过实验操作,研探二面角大小的度量方法——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师特别指出:
(1)在表示二面角的平面角时,要求“OA⊥L” ,OB⊥L; (2)∠AOB的大小与点O在L上位置无关;
(3)当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直角时,这两个平
面的位置关系怎样?
承上启下,引导学生观察,类比、自主探究, β B 获得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C O A (三)应用举例,强化所学 α 例题:例1如图,已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且AB?AC?3,BC?2,求以BCD为棱,以面BCD与面BCA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
思维导引:①图中有现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吗?交线是BC, 怎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来?
AC②底面ABC是什么三角形?哪条线垂直交线?
- 2 -
二面角 A 梭 l β B α 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半平面 一 线(棱)一 半平面 二面角α-l-β或α-AB-β 射线 — 点(顶点)一 射线 ∠AOB B赢在45分钟 新课标必修二·数学·人教A版 ③侧面DBC是什么三角形?它和底面ABC全等,对应边的大小 关系是怎样的?侧面DBC中哪条线垂直交线?
④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之后需要求AD的长度,侧面DAC也和 底面ABC全等,对应边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AD?2吗? 规范解答:设E为BC的中点,连结DE,AE
A因为AB?AC,所以AE?BC,同理DE?BC, 所以?DEA即为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
因为AB?AC?3,BC?2,所以AE?DE?2,又AC?2,
DC.EB侧面DCA与底面ABC全等,所以DC?2,AD?3,所以AE?DE?AD,所以?AED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ED?60?,即二面角A?BC?D为60? 变式训练:正三棱柱ABC—A、CC1上的1?2AB,D、E分别是侧棱BB1B1C1中,AA1点,且EC?BC?2BD,过A、D、E作一截面,求截面与底面所成的角 规范解答:延长ED交CB延长线于F, A11?DB//EC,BD?EC,?FB?BC?AB.又?ABF?120?,
2∴ ?BAF??BFA?30?,?FAC?90?. ∵AA??AF,AC?AF,
A?EAC ∴ AF?A,E为截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Rt△AEC中,EC=AC,故得∠EAC=45°.
例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分别取边BC、CD的中点E、F,连结AE、EF、AF,以AE、EF、FA为折痕,折叠使点B、C、D重合于一点P. (1)求证:AP⊥EF;(2)求证:平面APE⊥平面APF. 思维导引:①这是由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问题,折叠前后哪些关系不变?哪些关系会改变? ②点P是怎么来的?共点P的三条棱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两垂直吗?PA和面PEF垂直吗?
③如何得到面面垂直?平面APE是过直线PA的面吗? 规范解答:(1)如右图,∵∠APE=∠APF=90°,PE∩PF=P,
∴ PA⊥平面PEF. ∵EF?平面PEF,∴PA⊥EF.
(2)∵∠APE=∠EPF=90°,AP∩PF=P,∴PE⊥平面APF. 又PE?平面PAE,∴平面APE⊥平面APF. A变式训练:如图, 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
FAB?BC,CD?DA, E,F,G分别是CD,DA,AC的中点,求
面BEF?平面BGD. G规范解答:AB?BC,G为AC中点,所以AC?BG.
B 同理可证AC?DG, ∴ AC?面BGD. EC又易知EF//AC,则EF?面BGD.
又因为EF?面BEF,所以平面BEF?平面BGD.
(四)运用反馈,深化巩固 问题:课本探究问题
做法:学生思考(或分组讨论),老师与学生对话完成。 (五)小结归纳,整体认识
C1B1EDCB证:平
D- 3 -
赢在45分钟 新课标必修二·数学·人教A版 (1)二面角以及平面角的有关概念;
(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内容,它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有何关系? (六)课后巩固,拓展思维
1、课后作业:自二面角内一点分别向两个面引垂线,求证:它们所成的角与二两角的平面角互补。
2、课后思考问题:在表示二面角的平面角时,为何要求“OA⊥L、OB⊥L”?为什么∠AOB 的大小与点O在L上的位置无关?
- 4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