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研究小说和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叙事异同,本部分将从叙事内容的主要构成要素:情节、人物关系和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
(一)情节
在情节上,电视剧最大程度的遵从了小说,表现了那一代人的生活和感情的变化。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所以小说和电视剧在情节安排上也会有区别。对于相同的情节在本部分就不予以论述,着重论述增减的、改变的情节。
在小说中,少安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在电视剧12集中,少安和秀莲结婚后编剧设计出了一个少安追润叶公共汽车的情节,虽然能更大程度的烘托和表现感情,但是与那个年代人们的感情处理似乎不太相象,更像是现代都市感情戏的桥段。
在小说中,田福军是一个有原则、重情义的好干部。但在电视剧中田福军为了自己的政治前程竟然电话指示少安放弃润叶,以牺牲润叶的感情而设计出田福军“大义凛然”的形象,这样的逻辑也是与田福军不符合的。那个年代像田福军这样的党员,他只会是以理服人,据理力争,如何屑于使用这个没有原则的手段去拉笼李登云。
在小说中,临放假的侯玉英给少平写了一封表达感情的情书,给了少平之后她害羞的跑掉了。电视剧中侯玉英将信交给少平之后在一旁等待,这样的处理似乎也不太符合那个年代人们感情的处理,缺少了侯玉英鲜活角色的表现,而且失掉了一种朦胧美。
在改动方面,电视剧结尾的改动值得我们较多的注意。在小说中路遥写道:“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这样的作品符合文学作品的审美展示,也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但在电视剧中的展示就会让人觉得孙少平薄情寡义,因而在电视剧中将这个情节抹去了。
(二)人物
1、孙少安
在小说中,孙少安是一个有能力、有担当、有气魄、有责任、有想法的农村有为青年。他在政治与压力的“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除了不屈服于命运外,孙少安品行中的“仁”、“恕”也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
第3页 共7页
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
饰演少安的王雷是全剧最为重要的人物。坦白讲,这个角色其实与原著忍辱负重、隐忍内敛的大哥形象有些出入,尤其在剧集开播初期,带着点粗豪谐趣的王雷打破了很多人对于孙少安的期待。但王雷的出色之处在于他将这种风格融汇沉淀,并逐渐把孙少安演出了自己的味道。这一版的孙少安不一定是对小说文字的纯粹复活,但却同样是一个丰满鲜活的荧屏形象。
2、贺秀莲
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秀莲的:“脸虽然不太白,但样子十分耐看。黑眉花眼,一口白牙,身体发育的丰丰满满,正是庄稼人所梦想的那种女人”。在电视剧中,吕一饰演的秀莲更加的清新靓丽与调皮,但她身上也少了农村人身上的朴实与自然。不失为一种遗憾。
3、孙少平
小说里的孙少平是一个热爱生活的热血青年,是一个纯朴而又倔强的人。他一直在致力于改变自己的行动中,就像是小说写的那样“他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原著中,有他在追求找到自我尊严和自我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描写了他所付出的点滴代价和牺牲,但是没有把付出的代价明确凸显出演。
袁弘饰演的少平表现了一个坚持、探索、寻找、上进的形象。但袁弘饰演的农村小伙稍显呆板,想演出农村小伙的朴实拘束,但似乎是用力过度而显得刻意。
4、其他人物
电视剧在人物方面做的最大改编时删掉了少平的好友金波和少平的母亲。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开篇就出线的“金波”是孙少平的同学兼好友,在经济上、精神上都给予了孙少平帮助,也同样遭遇悲剧式的爱情,“八年过去了,他的梦魂还在远方的那片草原上游荡,寻找失落的马群和那个黑眼睛红脸蛋的牧马姑娘……”这一角色在电视剧版《平凡》中被删减,与田润生融为一体。
还有对于少平母亲的删减,也不太合理。按理说,对于这么一个破败的家,其实加上少平妈这个角色,会无形中增加这个家的凄惨感,因为没有什么情节设置会比一个苍老,弱小,但又坚持的母亲用充满慈爱的眼神看着自己的破败的家和可怜的孩子更有感染力,更能把观众带进那个烂包的家庭中的了。
(三)环境
环境是故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指构成人物活动的客体和关系。由于
第4页 共7页
影视改编者对于小说的认知和创作意图的不同,所以改编后的环境也有大的不用。而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改编的过程中则力求符合原小说的故事环境。
小说开篇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黄土地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这是文化大革命已经快要进入结束的年月,十年浩劫使农村贫穷落后,人们食不果腹,城市也满目疮痍。而电视剧的开篇也用画外音的方法完完本本的引用了原小说中的第一段话,在画面上也塑造了那个年代独有的景象:黄土高原,风吹着的黄土地,一道道梁,破败的窑洞,还有永远吃不饱饭的庄稼人。对于有过那段岁月经历的人来说,重现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让人倍感亲切。而画外音的叙述则使没有看过小说的人也能迅速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而进入情境。这样极富特色的地域环境与时代环境,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亲切感和认同感。
三、小说与电视剧转换的启示
我们阅读小说时,必须运用生活经历使文字符号转化成形象。所以想象力始终贯穿于阅读小说的始终,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自然便会出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于是就出现一个问题,如何使大多数人能接受和喜欢我们的影视作品?
事实上,很难做到让万千读者都能喜欢改变之后的作品。因为小说是一门语言艺术,而电视剧是一门视听艺术。小说依靠于文字,经由读者的想象产生形象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电视剧以影像和声音为叙事媒介,直接呈现故事达到欣赏的目的。例如小说《平凡的世界》关于贺秀莲的描写时写到:“脸虽然不太白,但样子十分耐看。黑眉花眼,一口白牙,身体发育的丰丰满满,正是庄稼人所梦想的那种女人。”对此,我们不同的人便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在电视剧中由吕一扮演的贺秀莲则是视听感受的、明确具体的、可闻可见的形象——她的服饰、相貌、表情和动作,我们都一览无余。
受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影响,小说《平凡的世界》最成功的地方便是它天才洋溢般的主人公心理描写和叙述。小说在描写主人公心理活动时,让时间和空间都停了下来,用笔墨大肆渲染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如在小说第二十章中有一段描写少安的心理活动:“但他一想到润叶本人,心里就不由得感到酸楚。她并不是一个梦境中虚幻的姑娘。他和她一块长大,相互熟悉和亲切的像兄妹一样。
第5页 共7页
他要是真的和她一块生活一辈子,那他对自己的一生会多么满足啊!”但是在电视剧的叙事中不可能停顿,所以运用的是画外音和演员的表情、动作等影视化的表现手法。
小说是作者一个人才华横溢的表现方式,小说家有最大的创作自由。而电视剧则是集导演,编剧,演员与一体的妥协的艺术,是集体的智慧,而且成型过后很难修改无法体现出个性的艺术。因此,电视剧与小说在追求情感的共鸣上不可能达到一致,我们只能力求接近或者换一种表达方式力求求超越原著,最终达到引起观者共鸣的目的。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总体上达到了创造者预期的目的,并且好评如潮。但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能做得更好。如第52集,正当孙少平因女友田晓霞的去世而陷入孤寂和痛苦时,天边缓缓飞来一只飞船,并出现一个外星人,与孙少平展开了对话……尽管这是小说中原有的情景,颇为“穿越”的画面还是令许多观众感到惊讶,让人觉得不太严肃。
第6页 共7页
参 考 文 献
[1]路遥.《平凡的世界》[M]. 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8. [2]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3]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3. [5]路遥.《人生》[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第7页 共7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本科毕业设计-《平凡的世界》 从小x说到电视剧 汉语言2016(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