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1 答题指导与参考
导学教师 殷延明 (导论--第3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 资料收集整理 和 分析研究 ,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自然环境 、 人口和 文化 。
3、 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 全面调查 和 非全面调查 两大类。
4、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 因果关系 和 相关关系 。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 完整性 和 互斥性 。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 D )
A、英国 C、德国
B、前苏联 D、美国
2、描述性研究是指 ( B )。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3、 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 A )。
A、离散变量 C、连续变量
B、自变量 D、因变量
4、 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 ( D )。
1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D、定比测量
C、定距测量
5、 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 ( C )
A、建构效度 C、外在效度
B、表面效度 D、实证效度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 ACE )
A、家庭 C、村落
B、社会组织 D、阶层
E、非正式组织 F、企事业单位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ABCDE )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C、伦理与道德原则 E、系统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F、互诉性原则
3、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AE )
A、描述型研究 C、定量研究
B、定性研究
D、横剖研究
E、解释型研究 F、纵贯研究
4、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BCD )
A、再测法 C、准则效度 E、复本法
B、表面效度 D、结构效度 F、对分法
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 ABC )
A、查阅文献 C、实地考察
B、咨询活动 D、确定课题
E、概念操作化 F、理论建构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参考课本42页)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即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
2
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提出概念、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和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2、探索性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应该如何进行?
答:(参考课本50-53页)探索性研究的任务主要有: 第一,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 第二,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 第三,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 第四,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第五,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 第六,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有三:查阅文献、咨询、实地考察。在实际工作中,三种方法往往是交叉结合使用的。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命题进行操作化?任选一概念完成操作化。(25)
要求:操作化结果须有三个以上层次,15个以上指标。
答:(参考课本63-65页)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
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之所以要进行这项工作,是因为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由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操作化的作用: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定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社会现象
3
的分析的片面推断;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其中关键在于把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作以说明。其做法是把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中的变量相对应的。
(任选一概念完成操作化,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社会上常见的某一抽象概念进行简单的操作化。所选概念任意,但要有一定抽象性、复杂性。概念分解有层次,不能一步到位,要求三个层次以上,一般所分解的指标要求在15个以上。)
例如:把“大学生消费状况”概念操作化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
(一)消费来源(消费费用承担状况)
1、完全由家庭承担
2、家庭承担为主,自身承担为辅 3、家庭承担为辅,自身承担为主 4、完全由自身承担 (二)消费水平
1、低 2、中 3、高
(三)消费结构 1、伙食费 2、服装费 3、交通费 4、通信费 5、学习费用 6、网费 7、恋爱费用
4
8、人际来往 9、其他费用
二、消费观念
(一)崇尚节约,能省则省
(二)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额外消费不能多 (三)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优待自己 (四)推崇提前消费 三、影响大学生消费水平因素
(一)社会影响 (二)家庭影响
(三)学校教育环境影响
2、根据本人的兴趣或条件的便利,选择和确定一个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并设计出调查总体方案。(30分) 要求:内容完整,条目清晰。
答题提示:参考课本53-59页。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即可以制订社会调
查研究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是关于调查研究具体程序和操作方式、方法以及必要条件的详细规划,包括的内容主要有: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总体方案的制定可以说就是把这些内容依次记录下来。具体的格式可以参考教材上的例子。设计方案应注意实用性、系统性、经济性和弹性。具体内容自定,无固定答案?? 以下示例仅供参考。
例如: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社会调查方案
一、 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
(一) 调查研究课题: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
(二) 调查研究目的:了解大学生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与现状,消费观念与价值观,为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5
(三) 基本观点:大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却进行着一些不相称的行为。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现象频频出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中。
二、 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 (一)调查对象:普通高校大学本科生
(二)调查内容:消费来源,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观念 (三)调查范围:中国矿大、徐州师大、徐州医学院、徐州工程学院 三、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
(一)调查方式:非全面调查(非概率抽样调查,每个学校偶遇抽取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二)调查方法:收集资料,问卷法为主,辅以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资料整理,主要是数据整理;资料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
四、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 (一)调查研究总体时限:5周 (二)调查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周。确定课题,概念、命题操作化,设计调查问卷,探索性研究,制订总体方案,具体准备(联系有关学校学生会,请予协助调查)。
2、调查阶段:1周。设计调查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 3、分析阶段:1周。资料汇总、归纳,资料分析、研究。
4、总结阶段:1周。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五、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如果是个人调查,本项适当调整)
(一)学校社会调查领导小组领导;班主任、责任教师、班长具体负责遴选调查人员,组建调查小组,进行调查人员培训,全程指导调查研究。(如果是个人调查,可以是:学校社会调查领导小组领导;班主任、指导教师指导)
(二)遴选2011春行政管理专科40名学生组成8个调查小组,每组5人;每个学校两组,分别到四个学校新、老校区调查研究;要求每组回收有效问卷不少于50份,独立形成调查报告。(如果是个人调查,可以适当缩小调查范围,减少调查对象,但回收有效问卷,不得少于30份。可以考虑约请有关院校人员辅助调查,发放、回收调查问卷;但要对辅助调查人员,进行必要培训。)
6
六、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略)
附:概念操作化举例
例一:本课程教材65页关于“父母对子女的帮助”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一、早期家庭帮助 (第一层次)
1.早期得到的家庭帮助 (第二层次)
(1)在做作业上是否得到保证(第三层次) (2)在升学上是否得到保证 (3)在就业上是否得到保证 (4)在换工作上是否得到保证 (5)在分房上是否得到保证
(6)在青春期教育上是否得到保证 2.父母为子女结婚所花的费用 3.被访者的教育水平 4.婚后的居住情况 二、近期给予的帮助
1.照看孩子 2.做家务
3.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三、正在给予的帮助
1.照看孩子 2.做家务
3.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例二: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一、产生下岗职工的原因(第一层次)
1、市场竞争(第二层次) 2、结构调整
二、下岗职工的求职行为
1、正式途径
(1)再就业中心及企业登记(第三层次) (2)劳动力市场报名 (3)街道、居委会备案 2、非正式途径 (1)血缘关系 (2)业务关系 (3)地缘关系 3、直接申请 三、再就业服务方面
1、强化心理 2、信息和中介
7
3、指导求职技巧 4、技能培养 5、职业咨询 6、政策咨询
例三:《新编组织行为学》教材36页关于“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本例中,“个人主观内在因素”或“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如果析出为例,符合3个层次,15个以上指标要求)
8
例四:结合本课程教材,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具体化和操作化 (本例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或“文献法”如果析出为例,符合3个层次,15个以上指标要求)
一、确定课题的方法……
二、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 三、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 四、抽样的方法
1、概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 (3)分类抽样 (4)整群抽样 (5)多阶段抽样 2、非概率抽样 (1)偶遇抽样 (2)判断抽样 (3)定额抽样 (4)滚雪球抽样
五、收集资料的方法(第一层次)
1、 文献法(第二层次)
(1) 未公开发表文献的检索……
(2) 公开发表文献的检索(第三层次) A.人工文献检索(第四层次)
a.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第五层次)
按著录形式可分为:目录、索引、文中、全文等形式(第六层次) b.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图书馆)编制的目录
大致有: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 B.计算机文献(互联网)检索 a.登录专门网站检索
b.利用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 C.参考文献查找法(追溯查找法) 2、 问卷法…… 3、 访谈法…… 4、 观察法…… 5、 实验法……
六、整理资料的方法…… 七、分析资料的方法…… 八、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9
例五:根据本课程教材第十一章,把“资料分析”具体化和操作化 (本例中,“理论分析”如果析出为例,符合3个层次,15个以上指标要求)
一、定量分析(统计分析)
1、 描述性分析 2、 推论性分析 二、定性分析
1、 识别属性 2、 要素分析 3、 归类
三、理论分析(第一层次)
1、 因果分析法(第二层次)
(1) 求同法(第三层次) (2) 差异法
(3) 同异并用法法 (4) 共变法 (5) 剩余法 2、 辨证分析法
(1) 矛盾分析法
(2) 具体和抽象分析法 (3) 现象和本质分析法 3、 比较法 4、 系统分析法 5、 逻辑证明法
(1) 直接证明
A.归纳法(第四层次)B.演绎法
(2) 间接证明
A.反证法(假言证法) B.排除法(选言证法)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作业1答题指导与参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