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章节目标及课标要求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各章节教学目标及课标要求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教学目标

(1)经历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判别条件(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勾股定理的各种探究方法及其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2)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实例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与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课程标准》要求

1.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实数

1.教学目标

(1)经历数系扩张、探求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借助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3)了解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及其相关概念;会求平方根、立方根;能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和简单的二次根式化简。

(4)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课程标准》要求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实数。 2.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3.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4.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5.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6.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7.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会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8.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校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简单四则运算。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1.教学目标

(1)从事对现实世界中确定位置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历探索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位置变化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4)在实际问题中,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体会可以用坐标刻画一个简单图形;

(5)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6)经历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轴对称变化与点的坐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建立几何直观。 2.《课程标准》要求

1.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应用。

2.在研究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3.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用有序实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4.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5.在实际问题中,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6.对给定的正方形,会选择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它的顶点坐标,体会可以用坐标刻画一个简单图形。

第四章:一次函数

1.教学目标

(1)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在实际背景中感受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和函数的关系。

(4)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的过程、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与一次函数y=kx+b 中k与b的实际意义。

(6)经历由正比例函数到一般的一次函数的研究过程,初步发展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地认识事物的意识与能力。 2.《课程标准》要求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函数;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

2.通过用函数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4.在运用数学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5.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6.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7.能结合图象对简单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8.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9.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10.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1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2.能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3.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14.理解正比例函数。

1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16.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字系数);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

(3)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4)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2.《课程标准》要求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方程、函数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合意识。

2.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4.掌握代人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5.能理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6.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7.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1.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初步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3)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求出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能利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4)知道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初步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5)经历探索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过程。

(6)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加以应用。

(7)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课程标准》要求

1.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2.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学处理的过程;能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5.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 6.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1.教学目标

(1)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设置基本事实的必要性,体会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初步树立步步有据的推理意识,发展推理能力.

(2)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3)结合具体实例,能通过反例判断一个假命题。

(4)初步体会公理化思想,并了解本套教科书所采用的基本事实;阅读有关《原本》和公理化的史实,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

(5)经历对顶角定理、两直线平行的有关判定定理、两直线平行的有关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等定理的证明过程,初步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能利用这些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课程标准》要求

1.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 3.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4.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5.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6.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 7.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8.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9.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11.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章节目标及课标要求在线全文阅读。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章节目标及课标要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7483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