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按课本中图2-3进行实验,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气体,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最后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就是红磷燃烧消耗气体的体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结论:空气的组成不是单一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例题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集气瓶下端为开口(即没有瓶底),上端瓶口有一带有燃烧匙的橡皮塞,瓶上带有刻度线,把集气瓶离水面的位置与橡皮塞之间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实验时把点燃的红磷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不出现意外,实验中应观察到的主要的现象是 、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2)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除此外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小红所测氧气含量与小明的有较明显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原因可能有(要求答出两种) 。

【解析】本题实验可以得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此外瓶中剩余的气体在

相同的条件下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这部分气体不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要取得正确的结论,必须保证燃烧消耗了密闭容器中的全部氧气,并且产物中不能有新的气体生成。

【答案】(1)红磷继续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最后大约上升1/5刻度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不溶于水(或剩余气体不与水反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3)红磷不足、容器内温度还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或者装置漏气)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2.物质的成分与状态无关。例如,冰与水是相同物质的两种状态,但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是一种物质成分,属于纯净物。

3.混合物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保持各自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多种成分可以稳定的存在,氧气仍然具有助燃的性质,不受其他物质的影响,其他物质也仍然具有它们各自的性质。

4.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一般达到一定的纯度,就可认为是纯净物。高纯硅的纯度可达到99.999 999 999%。 【例题2】右图是空气成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右图中的有关填空;

(2)仔细观察右图,写出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 ① ; ② 。 【解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组成较为稳定。

【答案】(1)氮气 21% (2)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等 ②空气是混合物(或氮气、氧气占空气的绝大部分等)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 1 -

空气中的成分 性质 氧气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不活泼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 潜水、登山、医疗救护 炼钢、气焊、宇宙航行、化工生产 用作保护气 制硝酸和氮肥 用作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 氮气 稀有气体

通电时稀有气体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用作光源 【例题3】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

A.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它们的用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决定它们可以作为保护气,灯泡中填充的稀有气体也是由于它们的性质很不活泼;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但氧气本身不是燃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二氧化碳。 【答案】A 四、保护大气环境

1.任意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易造成空气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等都是大气环境恶化的表现。

2.我们可以采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保护大气,宣传、立法和国际合作也很重要。 【例题4】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的是( )

A.汽车排放的尾气 B.焚烧垃圾产生的气体 C.化工厂排放的烟尘 D.动植物呼吸排出的气体

【解析】动植物呼吸排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不会造成空气污染。而A、B、C三选项中的物质含有有害气体或可吸入颗粒,都会造成空气污染。 【答案】D 基础检测:

1.早期以拉瓦锡为代表的科学家研究空气后认为,空气中约有1/5的气体比较活泼,这种气体可能是(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2.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 D.氧气

3. 2004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下图所示是火星的大气组成火星的大气组成示意图(体积分数)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和火星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相同 B.地球和火星大气中都含有氮气和氩气 C.地球和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相同 D.地球和火星大气中组成完全相同

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红磷是因为它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蜡烛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5.有关空气成分的填空: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 ;

- 2 -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6.拉瓦锡为了研究空气的成分,曾把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了氧化汞红色粉末,这时在密闭容器中减少的气体是 ,该气体完全反应后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7.以下物质:①氧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液氮;④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⑤二氧化碳;⑥新鲜的空气。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请选出一混合物并分析其中的成分 ;请再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混合物 、 。

8.大约L空气中含有8 L氧气,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 L。 9.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在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的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的密度有0.006 4 kg/m的差异,他没有放过这一微小的差异,在与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8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下列有关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②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

③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④瑞利发现,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密度大于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 10.根据课本实验2-1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该实验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2)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 11.两位学生对着桌上一只空玻璃杯讨论,小红同学说:“玻璃杯内没有任何物质,是空的。”小明说:“玻璃杯内有物质。”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向他们证明你的观点。 12.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用途的是( ) A.炼钢 B.医疗 C.填充灯泡 D.宇航 13.下列有关氮气的性质错误的是( ) A.氮气可溶于水 B.无色无味 C.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D.氮气不活泼

14.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根据它们下列性质中的( )

A.颜色 B.能否使火焰熄灭 C.状态 D.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5.下列有关稀有气体说法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说明它的性质不活泼 B.填充稀有气体可以使灯泡经久耐用 C.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利用氦气密度小且较为稳定,来充填探空气球 1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有很多物质,其中只有氧气是有用的,其他成分都有害 B.空气主要提供人们呼吸,而在工农业生产上用途不大 C.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氧气,更有益于人类 D.空气维持生命活动,所以防止空气污染是极其重要的

17.氧气瓶是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此时氧气的作用是 ;氧气与体内的葡萄糖发生反应,同时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燃料燃烧也需要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的 性质。

18.某同学要对化学实验室里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需要对室内气体取样。他取样时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操作方法是 。

3

- 3 -

19.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近年来一些地区的空气污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请举出你所知道的空气污染的两种危害 、 。保护空气人人有责,你能参与提高空气质量的行动是 。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时,不要死记硬背,应结合具体的氧气,采用比较的方法,抓住重点,如氧气的熔沸点较低、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等。 2.化学性质 (1)氧气的助燃性

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常用这种方法检验氧气。 (2)木炭、硫、铁丝、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反应式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反应式 木炭在氧气中燃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

烧 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

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空气里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硫在

二氧化硫 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氧气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S O2 SO2

的气体

铁丝在氧气中燃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烧 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镁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

种白色粉末状固体

点燃

??氧化镁 镁 + 氧气 ?? Mg O2 MgO2

注意: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集气瓶预先盛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要先放些水或沙的作用:防止黑色固体熔融后渐落下来而炸裂瓶底 【例题1】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右图所示,当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瓶中,木条复燃,而且在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更持久。上述实验证明氧气具有的性质 是 。

【解析】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证明氧气的助燃性。木条在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更持久,可以证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由于乙中的氧气逸散较快,所以,木条不能像在甲中那样长久地燃烧。

【答案】氧气能支持可燃物燃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不同分类标准的反应,不要混淆。

(2)缓慢氧化是氧化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就可以进行,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觉察。 【例题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汞

汞+氧气 B.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碳+水

C.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D.蜡+氧气

- 4 -

【解析】B、D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判断化合反应的标准是只有一种生成物,B的产物只有一种,所以,B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B

基础检测:

1.在学校运动会上,发令枪打响时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 A.二氧化硫 B.五氧化二磷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下列物质中,不含氧气的是( )

A.二氧化硫 B.自然界的水中 C.洁净的空气 D.液态氧蒸发后所得的气体

3.我国的“神州”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使飞天的梦想成为现实,火箭发动机里使用液态氧的作用是( ) A.作燃料 B.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C.供给宇航员呼吸 D.保护发动机 4.下列反应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空气中燃烧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5.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常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6.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细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其作用是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集气瓶里预先要装入少量的细沙或水,原因是 ;写出这一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7.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用相应的序号完成最后两个空白。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 (2)硫在氧气中燃烧: ;

(3)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实验中,加热氧化汞生成了氧气和汞: ; (4)酒精燃烧时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

以上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8.有4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用燃着的木条去检验它们,能使木条燃烧得更剧烈的气体是 ,使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是 ;要想确定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是哪种物质,可采用的方法是 ,判断的依据是 。 9.下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B图中,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火焰的 部分迅速烧红;C图中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 ;

(2)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如果一开始就把红热的木炭很快地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会出现怎样的后果,为什么?正确的操作应是什么? ;

- 5 -

(3)C图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是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 。

10.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在无声放电条件下,氧气可以转化为臭氧。在离地面约25 km的高空有一个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超音速飞机排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形成臭氧层空洞,导致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影响人体健康。请填写下列空白。

(1)短文中有关臭氧的物理性质有 ; (2)氧气转变为臭氧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保护臭氧层的措施有 。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没有加入催化剂,并不意味着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例题1】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1)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2)若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能产生氧气 B.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 D.没有氯化钾生成

【解析】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的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二氧化锰可以改变氯酸钾分解速率,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氯酸钾分解很慢;对于某一反应来说,有时可以选用多种不同的催化剂。 【答案】(1)A(2)B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三种制取方法的比较

- 6 -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水+氧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反 应 过氧化氢原理 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试 剂 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状 固体 态 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 高锰酸钾固体 反应 条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件 加热 气 体 发 生 装 置 收 集 装置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步骤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注意事项 原理:根据气体热胀冷缩 操作: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再把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 (2)装:将药品装入试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生成管 的气体把试管内的固体带到导管中,堵塞导管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后的水倒流至铁架台上 受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4)点:先预热,后对药品加热 (5)收:收集氧气 (6)撤: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等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收集满的集气瓶瓶口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撤离水槽,最后熄灭酒精灯 - 7 -

【例题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有以下两个反应可以生成氨气:

a.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下,有铁触媒(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生氨气; b.氯化铵固体和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1)请你帮该小组同学选择制取氨气的方法: ;

(2)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根据以上信息和如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下列空白。 ①制取氨气发生装置是 ,理由 ; ②制取氨气收集装置是 ,理由 。

A B C D E

【解析】实验室制备物质时通常选择安全、环保和操作简单的实验。本题a中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条件不易达到。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制取氨气的反应物都是固体且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应选A。排水法要求所收集气体不能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空气法要求气体不与空气发生反应且与空气的密度差别较大(如果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的排空气法收集;如果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的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1)b(2)①A该反应是加热固体②D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又因其密度比空气小,因此用向下的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例题3】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使用如下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c ;d ; (2)指出图中三处错误,并对应说明改正方法。

错误:① ;② ;③ ; 改正:① ;② ;③ ; (3)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 ; (4)待集气瓶收集满后,将它取出并放置的方法是 。 【解析】见“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答案】(1)酒精灯 试管 集气瓶 水槽 (2) 错误

- 8 - 改正 ①酒精灯内酒精过多 ②用内焰加热 ③试管口朝上 ④试管口没有棉花 (3)刚开始排出的主要是空气

酒精灯内酒精应倒出一些,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用外焰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 (4)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正放在桌面上

三、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从反应形式上判断,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它与化合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

区别 联系 化合反应 “多变一”,一种生成物 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两者是并列的关系,互不从属 分解反应 “一变多”,一种反应物 【例题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解析】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根据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低来分离液态空气,其过程是把液态空气升温到液氮的沸点,使液氮先蒸发,剩余的主要就是液氧。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其他几个选项中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了两种或三种物质,因此属于分解反应。其中D选项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这一反应中反应物只有氯酸钾一种。

【答案】A

- 9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基础检测1

1.在“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

A.氧化剂 B.催化剂 C.反应物 D.生成物 2.检验氧气的方法的是( )

A.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B.闻集气瓶中气体的气味

C.观察气体的颜色 D.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

3.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其结果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不变 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C.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4.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两者的相同点是( ) A.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B.都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都发生了化合反应 D.都发生分解反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一定加快 B.不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进行 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6.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依据所学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区分物理性质相近的物质。请根据示例完成下表。 物质 示例:二氧化锰与炭粉 (1)二氧化碳和氧气 (2)水和双氧水 分别是 .

9.根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完成下列空白。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操作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②取少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③把②中二氧化锰加入到①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实验 现象 物理性质相似 都是黑色不溶于水的粉末 区别方法 在空气中燃烧 8.将a g氯酸钾和b g二氧化锰共热,至反应不再放出氧气为止,剩余固体c g,剩余固体有 ,它们的质量

④在③试管不再产生气泡后,再加入少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2)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要证明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你认为还要补充的实验是 。

- 10 -

基础检测2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生成的气体把试管内的固体带到导管中

11.一氧化氮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应选用的装置是( )

A B C D

12.实验室收集完氧气后,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并熄灭;②从水槽里拿出导管;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酸钾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即可放出 B.液态空气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氮气和氧气

C.为了便于运输,把氧气溶于水制成液氧并贮存于蓝色钢瓶中 D.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溶液在不需要加热的条件下产生氧气

14.在101 kPa时,液态氮的沸点是-195.8 ℃,液态氧的沸点是-183 ℃,液态氦的沸点是-219 ℃,液态二氧化碳的沸点是-78.44 ℃。在分离液态空气的时候,上述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被分离出来的顺序为( )

A.氮气、氧气、氦气、二氧化碳 B.氦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氦气、氮气 D.氮气、二氧化碳、氧气、氦气

15.以下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铁+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

B.氯酸钾C.磷+氧气D.高锰酸钾E.二氧化碳+碳

氯化钾+氧气 五氧化二磷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一氧化碳

1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 ,如果装置不漏气,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当把手放开,把导管继续停放于水中,这时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17.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③ ;④ ; ⑤ ;⑥ ;

- 11 -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用文字表达式表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 ,该反应类型是 ;

(4)如果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过程中,出现了下面的现象,请你指出其中的原因: ①实验结束后,收集的氧气不纯 ; ②收集不到氧气 。 18.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这种方法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相比,优点是(填编号) 。

①生成物只有氧气和水;②不需加热;③需加热

综合检测

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态空气是淡蓝色液体 B.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充入氖气的灯管充电时可发出红光 D.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2.某同学要证明集气瓶内盛放的是较高浓度的氧气,最简单的方法应该是( ) A.测量密度,密度等于氧气密度1.293 g/L,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 B.该气体能使灼热的细铁丝燃烧,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 C.能使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 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

3.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发热 C.生成黑色固体 D.固体形状变化了 4.下列科学家中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组成的是( )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阿伏加德罗

5.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物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6.据CCTV报道,2005年5月22日上午,我国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重新测量的队员成功登上空气稀薄的顶峰,竖起测量标杆。测量队员所携带的气体主要是( )

A.氮气 B.氢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乙炔+氧气C.氧化汞

二氧化碳+水 B.铁+氧气汞+氧气 D.氢气+氧化铜

四氧化三铁

铜+水

8.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给固体药品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②①④③⑥⑤⑦ C. ①②④③⑥⑤⑦ D. ②①④③⑥⑦⑤

9.为了使灯泡经久耐用,常用灯泡里面充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或稀有气体 D.氮气和氧气

- 12 -

10.关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说法有:①质量减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⑤二氧化锰可作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和③ B. ②和④ C. ②和③ D. ②③和⑤

11.猜化学谜语,可以增加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增强记忆。现有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请打一物质的名称:;谜语中反映该物质的物理性质是 ;该物质的用途有 。

12.下列物质:①硫;②铁;③碳;④蜡烛。它们在氧气中燃烧(用相应的序号填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产生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并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是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在瓶壁上有水雾出现的是 。

13.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黄、玻璃粉;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①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磷燃烧;②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③氯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与硫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着火。

请写出以上①②③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4.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绑上火柴。绑火柴的作用是 ;然后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 。经过改进后实验成功了,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15.某同学为了探究物质的性质,以氧气为例,做了如下实验:如右图所示,先收集了两瓶氧气(注意:瓶口向上)后正放在桌上,盖好玻璃片,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A集气瓶中,在B瓶中放入一只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A瓶 ; B瓶 ; (2)探究得出氧气的部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

(3)除了以上的探究内容外,该同学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氧气的性质?请你帮助该同学设计一实验探究氧气的其他性质:

16.常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氧气。

(1)写出上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

① ;② ;③ ;

- 13 -

(2)请仔细分析上图中装置A的特点,推测该装置可用于上述制氧气方法的有 (填a、b或c); (3)采用方法c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上图中的 (填“A”或“B”);

(4)利用装置A制氧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 ;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

- 14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提纲在线全文阅读。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7468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考试重点
下一篇:防踩踏工作计划总结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