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课堂管理
序幕
开学那天早上,天气炎热并且潮湿。40个充满活力的学生正穿着崭新的校服和鞋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奔向他们的教室。
等他们的班主任韩老师一走进教室,一个学生就开始向她抱怨说她座位旁边是个男孩;有一个学生请求去上个厕所;两个学生在愉快地看卡通书;还有另一些学生正站在窗户旁饶有兴趣地看着教室外面发生的事情;还有许多学生看上去非常的迷茫和困惑。(课堂管理要看到学生的需要)
突然广播里传来一则通知,要求教师每班派两个学生去办公室领取各种兴趣课程的登记表。(课堂管理要处理好班级事务与学校事务的关系)
开学的第一天,韩老师的教室炎热无比。最要紧的是,她发现教室里竟然少了五张课桌!(课堂管理要安排好教室的物理环境)
讨论:
什么是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包含哪些内容? 教师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有研究表明,对于新教师而言,课堂管理和学生纪律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它被认为是放弃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 章 概 要 ☆一.课堂管理的含义 ☆二.课堂管理的目的 ☆三.课堂管理的原则 ☆四.课堂管理的措施
一.课堂管理的含义
课堂管理:教师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采用的所有积极行为和决策。
课堂管理包括:教学材料的计划和准备、课堂的组织、教室的装饰、制订和实施课堂常规和规则。
二.课堂管理的目的 看看以下对学生的要求:
对6-8岁的儿童:自觉地坐在桌子旁 保持安静 讲话之前征求同意 对中学生:上课不要互相传纸条
不要和同桌(或前后同学)讲话 不要对后排同学传来的噪声大笑
难点:有时候我们提出的要求,可能与学生的天性相抵触
课堂管理主要目的:学校化——使学生社会化,让他们知道在学校环境下“应该做”和“不能做”的行为。
(一)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 (二)减少学习注意力的转移。 (三)组织并推动学习活动的流程。 (四)帮助学生管理自己。 最终目的:促进有效学习
三.课堂管理的原则
(一)原则一:体现学生的发展需要
小学低年级:着重于“学校化”。该阶段儿童倾向于遵从成人的威信,因此管理的侧重点放在教他们做什么,要求教师具有在课堂中制定和引入常规的技巧。
小学高年级:大多已熟悉为学习的常规,并能维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学阶段:学生开始尝试挑战常规,兴趣点从成人身上转移到同伴身上,学生可能不再认同教师的威信。课堂管理的侧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根据规则和后果作出适当的行为。
中学阶段之后:除了一些较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特殊注意和作出矫正外,大部分学生已经?°学校化?±,此时的课堂管理不再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二)原则二:关注每一位学生
学生有三种基本类型:80——15——5(每一种类型的管理方式是不同的)
学生类型80%特点管理措施适当的行为,关注重点:预防和干预很少违反规则。提醒他们理解的行为,并在他们违反“规则”时重新使之专心于学习。15%偶尔违反规则预防和干预需要清晰一贯的指导方针、期待和行为后果,需要干预策略来降低他们违规的频率和严重程度。5%经常违反规则矫正
四.课堂管理的措施 (一)预防 (二)干预 (三)矫正
(一)预防
预防:为了防止一些问题的产生,事先对有关条件进行安排布置。 1、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保持良好纪律的最佳途径 (1)在开学时为课堂设定基调
(2)提供有价值的课堂活动 小窍门:何为“有价值的课堂活动”
①有价值的课程:使课程显得有价值且令人愉快
②以学生为焦点:满足学生归属的需要、传授知识的需要和玩得开心的需要 ③幽默:微笑、和学生玩笑
④充分的准备:按时上课;上课开始和结束按常规进行;过渡要迅速有序;讲话要对着学生,而不是课本或黑板。
(3)形成有利于学生进步的常规
常规:为特定时间、特定概念或特定活动而设定的行事步骤。
例如:比较花时间的、非教学性的活动,如点名、收家庭作业、处理迟到等
制定课堂常规的关键在于,它是全班同学众所皆知的、标准化了的行为,并且能尽量少地打断课堂学习。
讨论:
以下什么作法可能导致学生不良行为,如何通过有效的常规尽可能减少其发生? 教师A:喜欢与她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单独交流。每节课一开始,她就沿着一张张课桌逐个问候她的学生,并一个个地收家庭作业。
教师B:每次都采用下面的程序开始她的课堂教学:“深吸一口气,慢慢呼出的同时闭上你的眼睛,提醒自己要注意力集中、积极学习,还要互相尊重。现在,慢慢地睁开眼睛,开始新的一天!”接下来,她叫小组长们去收家庭作业。当小组长们收家庭作业的时候,她询问班级的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有没有什么疑问。
小窍门:课堂常规分类
①管理型活动:包括考察出勤率、处理迟到等。 ②位置走动:包括上厕所、取文具、倒水喝等。
③教室事务处理:包括活动后的教室清理、教学资料的存放、课桌椅归位等。 ④上课常规:包括收取课堂作业或课外作业等。
⑤课堂互动:主要指学生试图引起老师注意的动作(如大声叫喊、举手示意等),或者对同学的学习帮助(例如?°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同学或者获得同学的帮助??±以及?°在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社交活动吗??±
(4)制定课堂规则
①规则应清晰、具体:具体说明可以或不可以做出某种行为
②规则具有可操作性:能够系统地、仔细地监督学生的行为,并在他们违反规则时立刻做出反应。
③可以让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赋予学生权力,而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行使权力”,有利于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自尊。
讨论:以下哪些规则是好的规则? ①保持安静 ②行为与年龄相称
③在借东西的时候用?°请?±和?°谢谢?± ④不欺负同学
⑤上课带必要的教学材料 ⑥听话
⑦别人说话的时候要认真聆听
2、维持有效的学习环境
(1)明察秋毫:“脑袋后面长了眼睛”,即对课堂中一切事情完全洞悉。
(2)保持课堂活动的流畅性: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没有严重中断。(前提是制定好课堂常规)
(3)团体警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专心程度 小窍门:引起团体警觉的技巧 ①环视整个班级以吸引注意力
②采用集体回答问题和个体回答问题,给予团体和个体回应 ③使学生处于悬念状态或抛出许多挑战性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生的高参与性
(5)一心多用:有能力在不中断课堂进程的基础上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6)餍足与挑战唤醒:当学生因为不断地重复同一种活动而失去兴趣或者动机时,老师应能及时地变换教学材料和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新奇和挑战,重新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二)干预
进行干预前应该知道的:不良行为不等于是“坏的”、“邪恶的”、“反常的”;不良行为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从而会在课堂上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干预的目的:
*阻止、压制或者重新引导这种不良行为; *提供一种机会和方法,促进形成适当的课堂反应 1、规则与后果
后果:积极后果(强化) 消极后果(惩罚)
使用惩罚不能是课堂管理的主要方法,若惩罚导致愤怒、憎恨和肢体冲突,将会带来不利的后果。所以,强调可以强化的积极行为比注重消除不良行为更为有效。
2、阻止不良行为
(1)RIP法(规则——忽略——表扬)(Rule-Ignore-Praise)
制定规则,忽略不良行为,表扬遵守规则的学生。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 (2)RRP法(规则——强化——惩罚))(Rule-Reinforce-Punish)
制定规则,侧重于积极的强化,对不良行为采用惩罚。适用于年龄稍大的学生。 惩罚的一种形式:反应代价法(使失去强化物作为惩罚)代价最好与其触犯的规则在逻辑上有关。
例如:破坏教学材料的学生将有一次不得使用该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
将失去自由活动的权利,而将该时间用于补上所缺的课程作业等。
讨论:
打了上课铃,教师开始上课,要求全班打开课本。但是一个学生还是在看一本故事书。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将??
空间靠近:走向读故事书的学生旁边;并低头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作目光交流 但是,这位学生并不理睬这些指示性不足的暗示,你将??
弯下腰冷静并且柔和地提醒他上课时间不能阅读课外书的规定,请他将故事书收起来,并请他把注意力放到课本上。
如果这位学生不这样做,你将??
把故事书收到讲台上,直到下课;一周内,不允许他把故事书带到教室。
(三)矫正
1、应用行为分析:分析问题行为,并对该行为之前和之后的条件和事件进行控制。 分析:前提条件(A)、问题行为(B)、行为后果(C)
例:小学四年级学生小米在课堂中总要制造噪声并大声喊叫,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最近他扩展了他的破坏行为——开始扔书。何老师说,他曾经尝试了许多干预措施,例如走到小米的课桌旁跟他说话,叫他离开教室,把他送到教导处。这些都不奏效。
行为分析:扔书是小米引起何老师注意的途径
方法: RIP法(规则——忽略——表扬)忽视小米的叫喊和扔书行为,对他专心做作业或认真听课进行表扬。
2、后效契约法:学生和教师之间达成一种契约,规定什么行为是所期望的,履行或履行这种契约会导致什么后果。
需要确定:
(1)什么是适当的行为,什么是不良行为 (2)与行为相关的后果或后效要能对儿童有影响
后效契约的范本
学生的名字: _______ 教师的名字:________
我, __________(学生),理解我们课堂的期望是:一个学生如果希望回答老师的问题,将:
1、直接举手
2、静静等待直到老师允许其发言
3、如果叫到另一个学生回答,静静地放下手,直到老师问有没有其他的回答。
我同意在回答问题时遵守这些规则。每次我遵守上面列出的三个步骤而不需要别人的提醒,我将得到一个核对记号(√)。如果我忘记了班级规则,没有遵守上面的3个步骤就喊出了答案,我将不能得到核对记号。
当我有10个核对记号时我将得到一个“神秘”奖励。
3、替代反应训练:一种自我控制程序,该程序教给学生正确的行为,以替代问题行为,从而干预或取代不期望出现的行为。
例如,容易冲动的学生,教师可训练其在回答问题之前,大声重复一下问题;愤怒的学生,说话之前数到十。
4、使用双赢冲突解决方案 (1)通过“我讯息”来交流 (2)改变方式 (3)清晰地定义问题 (4)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 (5)评估并选择解决方案 (6)完成选择的解决方案
(1)通过“我讯息”来交流
例如:一个教师遇到三个学生坐在教室后面聊天,不注意听讲,他应该怎么说?
“你讯息”:“你们几个坐在后面的同学,不要再大声说话了!”
“我讯息”:“当有人象现在这样讲话的时候,我就会感到烦躁和担心,因为它使我们很难完成今天课堂上要完成的任务。”
(2)改变方式:从强调自己所关心的话题,转变为倾听和理解学生的立场。这样的转变会使学生感到更少的威胁和强迫,更多的尊重。
例如:学生可能认为“这堂课并不象你说的那么重要,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的事情正是我关心的事情。”
改变方式:
“听起来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可以帮什么忙吗?”
“你好象很烦躁不安,需不需要喝口水,或是花点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
(3)清晰地定义问题
非常清晰而明确每一方要完成什么目标。这可能是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一步。
当仔细看冲突,我们就会发现各自双方为了两个不同的需要,采用不相容的策略进行争论,如果突出需要和目标,就可以找到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同时满足两者。
例如,一个学生很难长时间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因为他喜欢走动着思考问题。当他发现老是坐着会妨碍他学习的时候,他就会离开座位。对教师来说,这种离开座位的行为影响了教室里其他的学生。
冲突:留在座位上——走出座位
对学生而言:离开座位是为了降低学习的阻碍 对教师而言:减少注意力分散 共同点:为了更有效的学习
解决方案:把这个学生的调到教室后面坐,允许他站起来或舒展身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11章 课堂管理(学生讲义)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