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 二课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可以看清楚。 2、微生物是(荷兰)国的(列文虎克)发现的。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都有微生物。
4、牛奶变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5、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是(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7、细菌对人类带来的好处有(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和产药品的生物塑料)、(帮助人消化)等,但也有这的不利之处,不利之处有(会引发和传播疾病)、(使食物腐败变质)等。
8、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方法有(保证食物新鲜)、(及时加工食品)、(缩短存放时间)、(妥善保存)等。 二、判断题。
1、捂住鼻子打喷嚏可以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的传播。( ) 2、细菌不会制造食物,也不需要“吃”食物。( )
3、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 4、我们人类的嘴巴很干净,没有任何细菌。( ) (3、4课) 一、填空题。
1、食物或其他物品在(潮湿)的(温暖)的条件下很容易发霉。
2、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等。
3、青霉菌是(英)国的(弗莱明)发现的。青霉菌分泌出来的物质称为(青霉素)。
4、我们人类可以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5、动植物的身体都是由(细胞)组成。
6、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变质)。 7、细胞是(英)国的(胡克)最早发现的。
8、生物体的生长了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9、“脓”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10、细胞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是(细胞分裂)。 二、判断题。
1、因为霉菌使馒头、衣服等物品发霉,所以霉菌对人类没有一点好处。( ) 2、细胞体都是非常小的,都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
3、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 4、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
科学第二单元检测题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棋盘),是(平)的。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形状。
4、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
5、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6、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7、1961年,人类第一次登上太空,遥望地球、观瞻地球的宇航员是(苏联)的(尤里?加加林)。
8、2003年,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说:“(为了人类共同的事业,我们中国人也来到了太空)!”
9、地球赤道周长约是(4万)千米;地球赤道半径约是(6000)千米。 填空题
1、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达到(14)千米。
2、人类通过(地震波的传播)来猜测地球内部。
3、人类把地球内部分为三层,即(地壳)、(地幔)、(地核)。 4、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5、四大自然灾害是(火山喷发)、(地震)、(洪水)、(火灾)。
6、地震是(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而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
7、1976年,在我国(唐山)发生了一次7.6级的大地震,使那一带人们伤亡惨重,损失很大。
8、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是(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发明的。
9、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山脉,最高的山峰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4)米。
10、我国北宋时期卓越的科学家沈括,晚年有一部著作《梦溪笔谈》。书中阐述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11、海边礁石是(受海浪的冲击)而形成的。 12、风蚀石是(受风对岩石的作用)形成的。
13、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14、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由叫做侵蚀。
15、森林的价值有:(出售)、(释放氧气)、(防止空气污染)、(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为鸟兽提供庇护所)。 一选择题
1.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 ) (1)地壳 (2)地幔 (3)地核
2.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山体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以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是 ( ) (1)大海 (2)湖泊 (3)山地
3.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1)地下温度太高 (2)地壳的运动 (3)人类的活动
4.地球的内部温度( ),压力大,那里有炽热的岩浆. (1)低 (2)高 (3)与地表一样 5.地球的表面有( )的面积被水覆盖. (1)1/3 (2)1/6 (3)2/3
6.我们家乡的地形是 ( ) (1)山地 (2)丘陵 (3)平原
7.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 (1)哥白尼 (2)布鲁诺 (3)麦哲伦
二、连线题(下面的地表现象是什么力量形成的)
风蚀石 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 海边礁石 风、流水、碳酸盐石分解的作用 石林
山湖口 强风的作用 三、情景解答题
1.小红在路边捡了一块小砖块,用镊子夹着在家里的炉灶上加热,然后再放到冷水里,反复做了几次,小砖块会( );在大自然里,大岩石也有类似的情况,这是( )现象。
2.小明的家住十二楼,一天傍晚小明和爸爸妈妈正在客厅吃晚饭,突然大地剧烈的震动起来,家里悬挂的家具也摇晃起来了,请问这可能发生了什么?小明一家该怎样保护自己?
科学第三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水分和空气 D、温度 2.紫甘蓝水是( )
A、碱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指示剂 D、去污剂 3.铁钉在什么地方会生锈( )
A、绝对无水的空气中 B、煮沸过的蒸馏水里 C、有氧气、二氧化碳和盐的水里 D、浸泡在植物油里 4.洗衣机洗衣服时,油污去了( )
A、空气中 B、水中 C、衣服里面 D、衣服外面 5.让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是( )
A、橙子 B、西红柿 C、肥皂水 D、桃子 6.铁钉放到哪儿不容易生锈( )
A墙角 B月球上 C水里 D盒子里
7.下列现象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 )
A水滴石穿 B滴水成冰 C水流成河 D聚沙成塔 8.纯净的水是( )
A酸性物质 B碱性物质 C中性物质 二、判断题
1、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2、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 3、铜、铝等许多金属在空气中都会生锈。( ) 4、不锈钢不容易生锈。( )
5、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 三、连线题 1.
污水管 喷漆 自行车钢圈 电镀 汽车 刷沥青 2. 水的三态变化 把白糖加热到熔化 火柴燃烧
蜡烛熔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铁水变钢锭
生鸡蛋变熟鸡蛋 压扁易拉罐
往澄清的石灰水吹起 有新物质的产生 把鸡蛋放入白醋中 馒头发霉
四、情境解答
你发现你家的杜鹃花叶瓣发黄发枯,说明土壤可能偏碱性,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呢?
《探索宇宙》课堂检测单 一、选择题
1、北斗七星指向正南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观星最适宜的地点是( )
A、自家阳台上 B、热闹的街道上 C、空旷的地方
3、1609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的是( ) A、牛顿 B、列文虎克 C、伽利略
4、下列对太阳的描述哪一句是正确的( )
A、太阳是恒星 B、太阳上没有生命 C、太阳围绕地球转
5、观星比较适宜的时间是( )
A、农历初一到初七 B、农历十五 C、农历二十三到三十 6、月球上第一座用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是( ) A、祖冲之 B、万户 C、李时珍 二、连线题
请给下列各类航天器连线
东方红1号 空间站 神舟5号 宇宙飞船 先驱者10号 卫星
和平号 运载火箭 长征2号 太空探测器 三、情景解答题 1、小明做了一个灯泡直射与斜射的实验,由此推测:当太阳直射时,高度角( )(填“大”或“小”),地球表面温度( )(填“高”或“低”)。当太阳斜射时,高度角( ),地球表面温度( )。
2、从古到今,人类为探测月球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值得吗? #科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