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1 移动通信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于移动的概念――信息交换 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
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移动通信――至少有一段采用无线通信(可先采用有线信道-基站-移动台)。 无线通信――电波传播为固定点对点。eg:微波、短波等。 反射波 直射波 反射波 MS (mobile station) BS (base station) Fig1-2 P2 电波的多径传播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为点对任意移动的目标。
(这个频段的特点是:传播距离在视距范围内,通常为几十千米;天线短,抗干扰能力强;以地表面波、电离层反射波、直射波和散射波等方式传波,受地形、地物影响大。) 慢衰落——由于电波传播遇到建筑物等阻挡,形成电波阴影区,阴影区的电场强度弱——阴影效应。——引起的衰落服从正态分布(正态衰落或高斯衰落) 主要特征是多径传播。如上图。——多径衰落——引起的衰落振幅服从瑞利分布(瑞利衰落)——多径衰落使信号电平起伏不定,严重时将影响通话质量。
汽车在行进途中接收到的电波为各个波的合成矢量,各个波的相位和幅度均不同,所以合成强度不同。造成电平起伏不定。电波传播――衰落(严重 30dB) 2、强干扰情况下工作
噪声(电磁干扰:汽车点火噪声,自然噪声等等),可认为与信号无关的一些破坏性因素。 干扰,可认为与信号有关的一些破坏性因素。
(1)互调干扰――由系统内部的非线性元件造成,例如功放。(以后章节介绍,P139) (2)邻道干扰――由于信道间隔有限,大量相邻信道之间造成干扰。(以后章节介绍,P138)
(3)同频干扰――相同频率产生的干扰。(以后章节介绍,P138)
同频干扰,特有的干扰。主要与组网方式有关,规划移动通信网时考虑。
1
3、具有多普勒效应产生调制噪声
f1+fd f1 MS (mobile station) BS (base station) 多普勒效应 当运动物体达到一定速度时,固定点收到的载波频率将随运动速度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频移。使接收点的场强随时间、地点不断变化。
fd?v?cos?
λ:接收信号载波的波长 θ:电波到达时的入射角 解决办法:锁相技术
4、用户经常移动(特殊交换问题),通信系统复杂 位置登记、越区切换、漫游访问等跟踪交换技术 5.通道容量有限 6.对手机要求高 1.3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
1.3.1我国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 无委会规定:(详见13页) 150MHz左右 450MHz左右 900MHz左右 (1800MHz左右 现在双频手机) Bp机 集群通信等其他 移动电话 主要工作范围:VHF~UHF 移动通信使用范围
1.此频段适合于移动通信:电波不能传得太远,VHF~UHF为视距传播、且有一定的绕射能力(市区建筑物遮挡)。
2.天线尺寸:天线的几何尺寸与工作波长λ要相近。λ/4天线:900MHz为8cm(λ=C/f) 3.抗干扰问题:f提高――外界干扰下降 1.4 移动通信的分类
多种分类方法(15页)
2
1.4.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按通话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工作方式)分类:1、单工 2、双工 3、半双工 1、单工:收、发交替
单频单工:收发用一个频率 双频单工:收发各用一个频率
2、半双工:一方双工,另一方单工 例如:调度车载台 调度(双工) 车载台(单工) 3、双工:收发同时工作,双频。(最复杂)移动通信用 准双工:接收机总工作,发射机只在工作时才工作。
1.4.2 模拟网和数字网 数字网的优点
? 频谱利用率高
? 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 网络管理和控制灵活 ? 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 减少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可降低设备成本 ? 提供多种业务 详见第八章 1.5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1. 概述
? 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数据业务通信:电路交换型的数据业务,分组交换
型的数据业务
? 个人多媒体通信——网络演进的方向 ? 网络技术的宽带化 ? 网络技术的智能化 ? 更高的频段 ? 更有效利用频率 1. 6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 蜂窝式公用移动通信系统 ? 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
专用网
? 无绳电话系统
CT-1 普通家用
CT-2 移动式的固定电话 在有基站的地方 ? 无线寻呼系统
大区制:天线高、功率大 单向
?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人烟稀少地区,“铱星计划”77颗卫星――失败 ? 分组无线网
3
第二章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1 蜂窝小区的概念和特点(移动通信网的体制)
移动通信网按区域覆盖方式分为两类:大区制,小区制 2.1。1大区制
MS BS R R Fig2-1 P13 大区制移动通信 采用大功率发射机,覆盖半径大。 优点:简单、见效快
缺点:1上下行信道不均衡严重(基站发射功率大200W,而移动台发射功率小0.6W)。——设置若干个分集接收站(单收站)
2频率利用率低——适用于用户少地区。适用于专用移动通信网 2. 1。2小区制
f1 组 BS1 BS2 f2组 f组 BS5 3 f1组 BS4 BS3 f2组 Fig2-2 P14 小区制移动通信
4
MS 采用物理间隔隔开的办法来提供频率利用率。只要3对频率就可与5个移动
台通话。(大区制要5对频率才可。) 缺点:复杂
优点:频率利用率高
以管理和设备的复杂为代价换来高的频率利用率。(因为频率是不可再生的) 1.服务区划分的方法 带状服务区:铁路、公路、河流 面状服务区:城市
(1) 带状服务区, P28图2.1
从频率利用率来讲,二频组工作方式最好。但是同频干扰的问题需要考虑。 (2) 面状服务区
大多数情况,例如城市中需要设立多个基站来覆盖多个服务区――面状服务区
设无线小区:用半径为r的圆形内切多边形来表示。 (假设地形、地物同,全向天线有交叠)采用何种多边形的问题――r同,覆盖同样多的面积好? ? 邻接小区的中心间距 ―― 间隔越大,干扰越小 六边形最大 ? 单位小区的有效面积 六边形最大 ? 交叠区域面积 交叠面积越小,同频干扰越小 六边形最小 ? 交叠距离 ―― 实现交换容易 六边形最小 ? 所需最少无线频率的个数 - 防止同频干扰
结论:正六边形组网方式来覆盖面状服务区是最好的,又称为蜂窝式网。
2. 正六边形无线区群的构成(P29 fig2.2)
(1)要求会画(N=3 N=4 N=7无线区群的构成) 面状服务区――无线区群――正六边形无线小区 ? 构成的条件(两个基本条件)
? 若干无线区群彼此邻接组成蜂窝式服务区。
? 邻接的无线区群中的同频无线小区的中心间距相等。
? 构成无线区群的小区个数:N=a2+ab+b2 (a 、b均为正整数,不可同时为0)
N=3 N=4 N=7 N=9 N=12
(2)区群结构
为了实现频率复用:
? 小区频率使用要隔开,避免同频干扰。相邻小区不能用相同频率,必须间隔一定距离或
跳过若干小区后,同一频率才能再用。 ? 将若干个相邻小区组成一个区群,并将可供使用的频率分成若干组。区群内的各个小区
使用不同的频率组,而每个区群能使用所提供的全部无线频道。 ? 用相同频率配置区群来覆盖整个服务区。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移动通信+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