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学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慢性病是指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非传染性指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其病因常复杂且不明,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2、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3、食品交换法:将食物按其营养成分的比例不同,分为主食类(米面、干豆类)、蔬菜类、水果类、肉蛋类、豆乳类、油脂类,将每类食物中凡是能产生90千卡热量的食物称为一个食物交换份(常见食物的1份食物重量见表6-11),糖尿病病人在保证摄入总热量不变和营养素均衡的前提下,可根据个人喜好调整饮食,满足身体对热量和营养素的需求,达到糖尿病治疗的目的。
4、胸部叩击:用手叩打胸背部,借助振动,可使分泌物黏液引流至细支气管中,使分泌物松脱而排出体外的一种去除呼吸道分泌物技术。
5、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二、单选题
1.下列属于高血压病的不可变危险因素的是( A )
A.年龄 B.吸烟 C.超重 D.饮酒 E.高钠饮食 2.下列有关高血压易患人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年龄≥50岁 B.收缩压130--139mm Hg; C.舒张压85~89 mm Hg D.腰围男≥90cm E.高血压家族史
3.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要求,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应至少提供几次面对面的随访( B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4.王女士,女性,66岁,头晕、头痛、乏力20年,加重伴恶心、呕吐、烦躁不安l天,查体:血压240/130mmHg,意识模糊。左侧肢体活动受限,心界扩大。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C )
A.1级高血压 B.2级高血压 C.3级高血压 D.临界高血压 E.高血压危象 5.糖尿病病人餐后2h血糖控制的理想目标是( B )
A.4.4—6.1 B.4.4~8.0 C.7.0—9.0 D.8.0—10.0 E.10.0—12.0 6.糖尿病饮食治疗中三大营养素含量占饮食总热量的百分比分别是( E ) A.碳水化合物:<15%;蛋白质:60%;脂肪:20%—30%
B.碳水化合物:25%.35%;蛋白质:40%一50%;脂肪:20%—300/0 C.碳水化合物:35%一45%;蛋白质:40%—50qo;脂肪:<15% D.碳水化合物:45%—55qo;蛋白质:20~30qo;脂肪:20%—30qo E.碳水化合物:55qo—65%;蛋白质:12—20qo;脂肪:20%~30%
7.王女士,身高158cm,体重56kg,王女士的体型属于( B ) A.偏瘦 B.正常 C.超重 D.肥胖 E.重度肥胖 8.下列降糖药物中,应与第一口饭一起嚼碎服用的是( E )
A.优降糖 B.格华止 C.美吡哒 D.美迪康 E.拜糖平 9.下列有关胰岛素的保存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E )
A.胰岛素最适宜的保存温度是2-8C B.应置冰箱冷藏室内存放
C.未开启的胰岛素可以保存2年 D.已开启的胰岛素可以保存3个月 E.乘飞机旅行时,最好放行李箱内托运
10.糖尿病病人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的频率要求是( B )
A.1次/月 B.1次/3月 C.1次,半年 D.1次/年 E.1次/2年 11.张某,男,33岁,患I型糖尿病5年,居家注射速效胰岛素治疗,突然出现极度饥饿、软弱、手抖、出汗、头晕等,下列最合适的处理方法是( E )
A.让患者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 B.让患者平卧并协助活动四肢
C.立即打电话询问社区医生 D.立即送至附近医院 E.立即给一些口服糖块 12.对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在治疗的第一年,即使无异常症状,也要求至少多久做一次心电图检查( C )
A.0.5—1月 B.1~3月 C.3—6月 D.6—8月 E.8~12月 13.心梗病人最好在心梗几个月后再进行运动( D ) A..1月 B.3月 C.5月 D.6月 E.8月 14.下列属于冠心病一级预防内容的是( E )
A.康复护理 B.病情急变的抢救 C.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D.社区人群的监测和发病筛选 E.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15.脑卒中生存率的“7D”不包括( E )
A.发现病人 B.快速转运 C.早期检查 D.收集资料 E.用药 1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最主要因素是( E )
A.遗传因素 B.吸烟 C.大气污染 D.感染 E.外伤 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标志性症状是( C )
A.咳嗽 B.咳痰 C.喘息 D.气短 E.胸闷 1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膳食原则是( A )
A.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B.低蛋白、低热量、低维生素饮食 C.高脂肪、高热量饮食 D.低脂肪、低热量饮食 E.低盐、高纤维素饮食 19.社区护士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做腹式呼吸时,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 C ) A.1:1 B.1:1.5 C.1:2或1:3 D.2:1或3:1 E.1.5:1
20.社区护士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长期家庭氧疗时,合适的氧流量是( A ) A.1—2 L/min B.3—4 L/min C.5—6L/min D.7~8L/min E.9—lO L/min
三、问答题(共40分)
1、简述慢性病的社区管理原则。 答:(1)强调在社区及家庭水平上降低最常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进行生命全程预 (2)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一类疾病来进行共同的防治; (3)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
(4)传统的卫生服务内、方式包括鼓励病人共同参与、促进和支持病人自我管理、加强病人定期随访、加强与社区和家庭合作等内容的新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保健模式发展;
(5)加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行动;
(6)改变行为危险因素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时,应以生态健康促进模式及科学的行为该变理论为指导,建立以政策及环境该变为主要策略的综合性这区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
2、简述COPD病人家庭氧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答:原则:(1)低流量持续给氧,流量应在1.5~2.5L/min)低浓度(<30%)。
(2)长期持续氧疗,即每天>15小时,对于COPD病人,特别是慢性Ⅱ型呼衰伴有肺心病者,必须长期持续氧疗,包括夜间,有利于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负荷,切不可根据症状自行缩短吸氧时间。 注意事项:(1)指导病人或家属掌握制氧、给氧的正确方法;(2)注意吸氧浓度不超过30%;(3)指导氧气装置正确安装、消毒及安全用氧。 氧气装置;检查氧气装置管有无扭曲、阻塞、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气流量浮标是否到位准确。温度与湿度;給氧时先经水湿润,湿润60%以上为宜;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对器官黏膜产生刺激,温度以37度为宜。消毒:向病人及家属反复强调管道、湿化瓶用清水冲洗或消毒的重要性。安全用氧:强化用氧的安全意识,用氧时注意防热、防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压力过小时应换瓶。
3.李先生,男,65岁,退休工人,身高170cm,体重74kg,确诊为2型糖尿病,请根据食物交换份法,为李先生设计饮食方案。
答:第一步、估算标准体重: 李先生标准体重:(170--80)*70%=63 kg; 体型:(74--63)/63*100%=17.5%(李先生体型属于超重)
第二步:估算总热量: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千卡)=63X30=1890(千卡);
第三步:估算食物交换份数由于李先生体型属于超重可按表中1800千卡,在此基础上增加1份主食安排,或按200千卡,减少1份主食安排,即每日总食物的分数为21~23.5份,其中主食12份,蔬菜1份,水果1份,肉蛋类4.5份,豆乳类2份,油脂类2份。 第四步:注意合理搭配食物。
社区护理学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1.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并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
2.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D)指后天获得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痴呆。以痴呆为主要表现,本病多为隐性逐渐起病,病程发展缓慢,呈进行性加重,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位原因。
3.呼吸道隔离:对由病人的飞沫和鼻咽分泌物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如流感、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等,病人应住单人房,严格隔离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反应了人们在家庭(或医疗机构内)和在社区中的最基本能力,因而在康复医学中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
5.检伤分类:是指医务人员或进过专门培训的急救人员通过看、问、听及简单的体格检查将危重的病员筛选出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准确估计伤情,区分伤员救治的轻重缓急,使危重的病人得到优先处理,提高现场急救成活率。
二、单选题
1.下列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B )
A.鼠疫、炭疽 B.鼠疫、霍乱 C.炭疽、霍乱 D.炭疽、登革热 E.鼠疫、登革热 2.猩红热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A )
A.2小时内 B.4小时内 C.6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3.社区精神护理三级预防的主要目标是( B )
A.去除治病因素 B.去除危险因素 C.精神疾病边缘者的及时就诊 D.精神疾病急性期患者的持续治疗 E.减少精神残疾 4.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的是( C )
A.思维联想障碍 B.情感障碍 C.认知障碍 D.意志行为障碍 E.情感反应与环境不协调
5.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为( A )
A.思维迟缓 B.情感低落 C.食欲紊乱 D.注意力不集中 E.言语动作减少 6.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病人,维持期治疗一般持续( B )
A.3—6个月 B.6—12个月 C.1—2年 D.2—4年 E.2—5年 7.老年性痴呆病人早期记忆障碍的特点是( D )
A.逆行性遗忘 B.病理性赘述 C.记忆错误 D.近事遗忘 E.远事遗忘 8.王某,75岁,患老年性痴呆3年,下列家庭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D ) A.环境舒适,墙壁颜色鲜明 B.鼓励病人回忆往日的经历
C.减少白天睡眠时间,以保证晚上的睡眠 D.经常变换作息时间,以训练大脑功能 E.帮助病人确认现实的地点、时间,维持对现实的辨识能力 9.基础生命支持的6个基本步骤流程为( C )
A.检查意识一>检查呼吸一>检查脉搏一>开放气道一>人工吹气2次一>胸外按压
B.检查意识一>开放气道一>检查呼吸一>检查脉搏一>人工吹气2次一>胸外按压 C.检查意识一>检查呼吸一>开放气道一>人工吹气2次一>检查脉搏一>胸外按压 D.检查意识一>开放气道一>检查呼吸一>人工吹气2次一>检查脉搏一>胸外按压 E.检查意识一>检查呼吸一>开放气道一>检查脉搏一>人工吹气2次一>胸外按压 10.成人胸外按压的深度和频率为( E )
A. 1~3cm 80—100次/min B.2.5—4cm 80—100次/min C.4—5cm 80-100次/min D.2.5—4cm 1 00次/min E.4—5cm 100次/min 11.为了保证有效的按压,双人CPR时轮换按压者的频率和交换时间分别是( E ) A.1min轮换 小于10s B 2min轮换 小于10s C.5min轮换 小于15s D.2min轮换 小于15s E.5min轮换 小于15s 12.胸外按压的部位为( C )
A.胸骨中段 B.胸骨上1/3段 C.胸骨下1/3段 D.胸骨上1/2段 E.胸骨下1/2段 13.臀部伤口,位置较深,出血量较多,应选用( D )
A.包扎止血法 B.加压包扎止血法 C.加垫屈肢止血法 D.填塞止血法 E.止血带止血法
14.抢救伤员首先要处理( C )
A.休克 B.止血 C.解除窒息 D.伤口包扎 E.固定骨折 15.脑脊液漏病人搬运时,应取( C )
A.仰卧屈膝位 B.头低脚高位 C.仰卧位,头部偏向一侧 D.仰卧位,头部略抬高 E.仰卧中凹位
16.灾害救护的第二级早期救护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E )
A.伤员的分类登记 B.留治轻伤病员 C.留治传染病员 D.实施现场急救技术 E.转送需要专科治疗的伤员
17.每100ml烧伤溶液中含氯化钠、碳酸氢钠、鲁米那分别是( C ) A.0.3克、0.6克、0.03克 B.0.15克、0.3克、0.15克
C.0.15克、0.15克、0.03克 D.0.3克、0.15克、0.03克 E.0.3克、0.15克、0.15克
18.李某,54岁,在喷洒乐果的过程中,农药漏出,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痉挛、大汗淋漓,呼出气体有明显大蒜味,瞳孔明显缩小等症状,应最好立即选择以下哪种溶液冲洗体表污染部位?( A )
A.清水 B.热水 C.酒精 D.肥皂水 E.高锰酸钾
19.张某,女,45岁,洗浴过程中,突然昏倒在浴室,面色呈樱桃红色,瞳孔散大,呼吸、心跳停止。抢救者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C )
A.立即催吐 B.立即开放气道 C.立即行心肺复苏 D.立即彻底冲洗体表 E.立即移至通风空气清新处
20.王某,男,45岁,在地震现场经快速地评估发现,呼吸35次/分,心率90次/分,对救护员的呼叫、拍拭无反应,根据START检伤分类标准,病人应使用以下哪种颜色的标识?( A )
A.蓝色 B.绿色 C.黄色 D.红色 E.黑色
三、问答题(共40分)
1、阐述社区肺结核病人的症状管理? 答:(1)咯血的护理:指导病人掌握咯血的危险征兆,如判断咯血的量等;病人咯血时,应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要避免精神紧张,告知病人应立即就医;告知病人咯血时不能屏气,
以免诱发喉头痉挛,血液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导致窒息;指导病人掌握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嘱病人轻轻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咯出。
(2)盗汗的护理:注意保暖,盗汗时应及时用温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及床单、被单。 (3)药物护理 :1)监督病人坚持服药 2)病人家属指导 (4)心理护理
(5)家庭预防与隔离消毒,家庭成员应定期接受检查
2、列举社区精神障碍病人的特点? 答:(1)轻度精神障碍着多;
(2)慢性疾病病人、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者多; (3)社会、经济地位低; (4)年龄跨度大,病种多。
3、列举关节挛缩的康复护理原则? 答:(1)随时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肢体的紧缩程度,如偏瘫病人处于肢体紧缩状态阶段时,可采用毛巾卷置于偏瘫侧的手掌心中,以矫正指掌关节的挛缩。毛巾卷(也可以用海绵等其他松软物制作)的大小要求、一般粗细为5—6cm,长短为7—8cm。另外,在偏瘫侧的肩关节、肘关节、骸关节、膝关节屈曲部位处,可置放薄的软枕(或其他相当软物)支撑,以矫正其关节挛缩状态。
(2)定时进行体位转换,及时纠正不正确的体姿,经常保持肢体功能位,
(3)按照康复治疗计划,定时给予关节可动域的功能训练。一般是业内康复专业的PT技士、OT技士和康复护士进行,也可在康复医生指导下,由其本人或家属协助用健侧给患侧进行训练。在训练时,应注意其关节活动度要从小到大,活动时间要出少到多,训练动作要轻柔,不可过猛过急。以避免发生新的损伤。
4、简述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答:(1)首先要保持沉着、镇定,理智、科学地进行判断和处理。
(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和病人的安全。在事故发生的现场,导致病人意外的原因也可能会对参与救护的人员带来危险,所以要确保救护员自身的安全,如对于触电的病人应首先切断总电源,以保护抢救者自身安全和防止病人的再损伤。在可能的情况下,救护人员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使用呼吸面罩实施人工呼吸,接触血液、体液前戴上医用手套等。 (3)快速评估伤病人的病情,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疗帮助。救护人员应在现场进行快速、简洁、全面的评估,尽早呼救,建立有效的急救通路。
(4)分清轻重缓急,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经过评估后,救护人员应首先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如气道阻塞者首先应解除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跳呼吸骤停者应先进行心肺复苏;大出血者先进行有效的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发生失血性休克。
(5)可能情况下,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救护人员在进行包扎、固定等操作时,手法应准确,动作轻柔,避免对伤口和骨折处的直接压迫。
(6)充分利用现场可支配的人力和物力,协助抢救。救护人员在清楚自己能力极限的同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周围可支配的人力和物力。如发现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呼救,以寻求他人的帮助。救护人员也可就地取材制作骨折固定的夹板和简易的搬运工具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社区护理学形成性考核及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