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压强的概念教学为例谈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作者:田树霞
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6年第04期
当下的初中物理课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那么如何以此理念来指导我们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本文以压强的概念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这一方面的思考.
1 立足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基于意义建构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得到充分思考和自主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的原有基础和经验成为新授认知构建活动的先行者,成为新思维、新知识的固着点.
压强的概念教学以激起学生对记忆的提取作为第一步,让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进行表述,进而提出问题:压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效果和哪些因素相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从举例的角度来探索问题解决的相关思路.对可能出现的讨论结果进行预设:
(1)压力越大,则形变效果越明显.举例:用力压迫海绵,压力越大,海绵下陷的程度越严重.
(2)压力越大,形变效果越明显.也存在反例:用力压迫墙壁,看不到墙壁下陷的效果. (3)作用于相同的对象,压力相同时,形变效果也可能不一样.举例:同样一个人,站在海绵上和躺在海绵上,压力的大小都等于人的重力,但是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 2 围绕探究目标,引导学生以科学化的思维进行猜想
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有序化和方向性都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引导,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有条理,更为深入.因此,对学生通过讨论而提出的观点,教师要在总结的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探索方向逐渐调整至下一步所要探索的方向上.
就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讨论而言,限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他们的举例还较为狭隘.为了让学生能获取更多的感性信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准备一些他们常见但却未曾深入思考的有关实例.最后在引导学生对大量的实例进行对比之后,让他们提出猜想: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压力的大小,还可能包括作用面积、接触面的软硬程度.教师要让学生将思维聚焦到压力的相关因素上,缩小研究的着眼点:如果是针对同一受力物体,如何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大小和作用面积的关系呢?
3 引导学生构建多变量问题的处理思路,并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教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以压强的概念教学为例谈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