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江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4.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A.①②④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D.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族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7.如果看到如下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8.至20世纪初,“外贷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 C.洋布引领时尚
B.洋布广告充斥 D.洋布价格低廉
B.林则徐
C.洪仁轩 D.严复
9.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3年4月出版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10.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1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12.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C.强调知识的作用
B.肯定人的价值 D.推崇君主权威
13.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A.①②③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C.①②④
D.①③④
B.②③④
1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15.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16.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17.下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A.18世纪末期 C.19世纪后期
B.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18.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A.《格尔尼卡》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自由引导人民》 D.《日出印象》 19.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0.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二、本大题共4题,满分计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期中第2题--第23题
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选做题,共4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两题,多答无效。 21.(10分)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老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闾(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诚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22.(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得抗战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次联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3分) 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2分)
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3分)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4分)
23.(14分)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的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24.选做题:本题有A、B、C、D四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两题,多答无效;请在答题卡上规定答题区域中将选做题目对应字母后面的方框涂满、涂黑,请勿漏涂、多涂。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