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体育一年级(上)体育教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四、学习广播体操《七彩阳光》扩胸运动(19~20分钟) 【动作方法】见附录1。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教师:“谁能带领大家复习《七彩阳光》预备节和伸展运动?” 2.学生自荐领操员,在教师的口令中复习“预备节”和“伸展运动”动作。 3.教师讲解并分解示范“扩胸运动”。 4.学生在教师口令下,体会完整动作。 5.学生两人一组相互指导,相互学习,体验连贯动作。 6.学生自荐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点】 扩胸充分,下肢屈伸有弹性。 【教法提示】 1.教师讲解示范时应采用镜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便于学生观察动作。 2.易犯错误:扩胸手臂胸平屈位置不准确,弓步膝盖超过脚尖。 纠正方法:加强手臂基本位置的准确性和肌肉的控制力的训练,强调弓步为正确动作。 【游戏提示】 游戏的时间可长可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游戏:抓手指(3~4分钟) 【游戏方法】如下图所示。 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其中一人伸出右掌(掌心向上),另一人伸出右手食指,指向对方同学的掌心。 当教师先说“小鸟??”,学生回答“飞飞”;教师再说“抓”时,“掌心”立即抓“食指”,“食指”快速躲避“掌心”的抓捕。如果“食指”被抓,“掌心”得1分并与“食指”互换。游戏继续进行,到一定时间游戏结束,得分多者获胜。 六、结束语(1~2分钟) 作业: 1.会做《七彩阳光》广播体操中的第二节扩胸运动。 2.下一节体育课你能为大家展示一下你的动作吗? 【教学建议】 1.“萝卜蹲”游戏名称可以改为“水果蹲”,各组名称可以改为各种水果。 2.在放松游戏“抓手指”中,人数可由两人一组变为多人一组进行游戏。 3.队列队形练习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如在《义勇军进行曲》的伴奏下入场),以此调动学生练习欲望,提高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 - 16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9课 队列队形:队列队形比赛 基本体操:《七彩阳光》踢腿运动 教学内容:队列队形――队列队形比赛;基本体操――《七彩阳光》踢腿运动。 教学目标:1.巩固所学的队列队形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 2.学会广播体操《七彩阳光》的踢腿运动,发展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操练的态度和健美的身体形态。 场地器材:自制小奖牌和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3~4分钟)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1.导入语: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2.“萝卜蹲”游戏。 【组织队形】方形队,如下图所示。 二、复习队列队形(9~10分钟) 1.稍息、立正。 2.向右看――齐、向前――看。 3.向左――转、向右――转。 4.原地踏步――走、立――定。 【动作方法】见第3、第4、第6和第7课时。 【组织队形】方形队。 【教学步骤】 1.师生共同回顾学过的队列队形动作,教师提示要点。 2.教师设置“队列队形表演”情景,提示竞赛方法与规则。 3.学生每组自荐2~3名小裁判,教师说明裁判职责与任务。 4.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5.裁判根据各组表演情况打分,教师评价。 6.学生谈体会,教师总结。 【动作要点提示】 1.立正: 头正颈直眼平视,肩平后张臂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屈,中指贴于裤缝线;自然挺胸腹微收,脚跟靠拢尖成八。 稍息: 左脚平移与肩宽, 握右手腕放背后, 挺胸收腹向前看。 2.向左(右)看齐: 转头向左(右)眼看腮,通视全线别站歪,对正看齐要站好,仅除排头一人外。 向前看:头转正,眼向前,余光还要看全线。身体立正要站好,全队需成一个面。 三、学习广播体操《七彩阳光》:踢腿运动(21~23分钟) 【动作方法】见附录1。 - 17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教师:“谁是今天的领操员呢?” 2.学生自荐领操员,全体在教师的口令中复习“预备节”、“伸展运动”和“扩胸运动”动作。 3.教师讲解示范,提示动作要点。 4.学生在教师口令下学习“踢腿运动”。 5.学生推荐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四、放松活动(2~3分钟) 游戏:“飞飞”。 【游戏方法】学生成圆形队,面向圆心站立准备。游戏开始,教师说出一个动物名称后,学生先判断此种动物是否能飞行,如果能飞则一边说“飞飞”一边原地模仿这种鸟的飞行姿态。如果判断错误,要惩罚一次(如蹲跳起5次),随后游戏继续,到一定时间后游戏结束。如下图所示。 五、结束语(1~2分钟) 3.向左(右)转: 左(右)腿脚跟为轴心,右(左)脚前掌用力蹬,肩带上体向左(右)转,集中注意勿走神。 4.原地踏步――走: 挺胸抬头眼看前,直臂摆臂到胸前。 立――定: 听到动令左脚踏,右脚迅速去靠拢。 【教法提示】 1.教师的口令节奏不要过快。 2.教师明确动作标准后,再让学生推荐同学展示。 【放松活动提示】 由于学生认知能力低,游戏前两次教师可以参与游戏,并作提示,以此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作业:会做广播体操《七彩阳光》中的预备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和踢腿运动。 【教学建议】 队列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身体形态,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是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队列训练,养成规范的课堂常规习惯。 【课后反思】 - 18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10课 基本体操:《七彩阳光》体侧运动 技巧:左右滚动 教学内容:基本体操――《七彩阳光》体侧运动;技巧――左右滚动。 教学目标:1.学会广播体操《七彩阳光》体侧运动,发展学生身体协调性,培养音乐 节奏感和自我表现能力。 2.掌握左右滚动方法,能简单叙述动作要领,发展身体灵巧、协调等基本 活动能力和肌肉力量。 3.培养学生勇敢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良好身 体姿态。 场地器材:小垫子若干块、大垫子1块、录音机、广播操磁带。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3~5分钟) 【组织队形】成二列或四列横队。 1.常规(略)。 2.队列练习:集合、解散、看齐。 【教学要点】 体侧动作拉伸充分,动作轻快,有节奏。 【教法提示】 1.学生初步学会广播操的动作方法后,仍会出现个别动作做不到位的现象。需要反复练习,强化动作。 2.易犯错误:手臂侧摆位置不准确,侧拉伸不充分。 纠正方法:加强手臂基本位置的准确性和肌肉的控制力练习。 3.鉴于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可多采用镜面示范或请做得好的学生示范等,让学生进行模仿。 二、学习广播体操《七彩阳光》:体侧运动(15~16分钟) 【动作方法】见附录1。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七彩阳光》前三节(1~2次)。 2.教师对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逐一指导(1~2次)。 3.教师带领学生分解学习第四节体侧运动(练习次数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定)。 4.学生两人一组相互指导,体会连贯动作。 5.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广播操1~4节(1~2次)。 6.教师进行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 三、辅助活动(3~4分钟)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动物模仿操】 1.乌龟动头(头部运动)。 2.青蛙游戏(肩部运动)。 3.金蛇摆尾(腰部运动)。 4.海豚顶球(腹背运动)。 5.仙鹤独舞(活动腕、踝关节)。 四、学习左右滚动(10~12分钟) - 19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动作方法】仰卧或俯卧垫上,两臂上伸(或前屈【小知识】 肘)。以俯卧向左侧滚动为例,身体重心向左侧,同时技巧是反映在古代歌舞、戏右手臂、右腿用力推、压垫,左肩、左髋部先触垫,剧、杂技和流传民间的运动。出土滚动一周后还原。如下图所示。 的西汉乐舞杂技陶俑中,就有手倒 立、后手翻、桥空翻等动作。 【教学重点】 绷膝绷脚面、身体挺直。 【教学难点】 肩、髋、腰协调用力。 【组织方法提示】 【组织队形】如下图所示。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可每两人 一块小垫子或每组一块大垫子,依 次轮换练习。 【教法提示】 保护与帮助方法: ★ ★ ★ ★ ★ ★ ★ ★ 蹲立或单腿跪立练习者一侧, 一手扶肩部,一手扶髋部,顺势给 【教学步骤】 予助力,用力不要过猛。 1.学生做站立左、右旋转一周练习。 2.学生仰卧,两腿屈膝,两手抱小腿,连续做左、右滚动练习(3次)。 3.教师讲解示范直体滚动。 4.学生仰卧或俯卧,直臂上伸向一个方向做滚动练习(3次)。 5.学生仰卧或仰卧,直臂上举持球或两脚加轻物滚动一定距离后折返滚动回来(3次)。 五、放松活动(3~4分钟) 游戏:吹气球。 【组织队形】成二列或四列横队集合。 六、结束语(1~2分钟) 【放松活动提示】 教师带领学生模仿用力吹气球和气球“撒气”的样子。提示学生气球“撒气”时要尽量放松。 1.教师总结:表扬好人好事,布置课下练习,收放器材。 2.师生再见。 【教学建议】 学生掌握左、右滚动后可以采取拓展练习,如两人一组,头与头相对,手臂伸直两手互握,仰卧或俯卧垫上,两人同时协作左、右滚动。可以提高左、右滚动的难度,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课后反思】 - 20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1课 体育基础知识:了解体育课 游戏:叫号起立

教学内容:体育基础知识――了解体育课;游戏――叫号起立。 教学目标:1.了解上体育课的意义及上好体育课的要求,为以后上好体育课打好基础。

2.通过游戏使学生认识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初步形成列队意识。

3.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 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

场地器材:室内,记分册。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4~6分钟)

1.认识你身边的新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新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我们要共同学习和生活。你们高兴吗?”

?自我介绍:“我是你们的朋友――××,你愿意和我成为好朋友吗?”

?教师记录考勤表。

2.说说你最喜欢学校的哪个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体育课。 ?学生简单说说喜欢什么体育项目。

【组织方法提示】 1.教师课前到授课班级门口准备。 2.教师提示学生在自我介绍时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 二、了解体育课(20~22分钟)

1.体育课的意义及内容: ?教师讲解什么是体育课。

体育课是由老师带领大家在操场上做游戏,并指导大家进行走、跑、跳跃、投掷、攀爬等各种身体练习的活动课,也是锻炼身体的课。

?教师出示挂图,讲解体育课的意义。如下图所示。

?教师提示一年级体育课的内容:走、跑、跳、投、【小知识】 纵队:学生前后重叠组成的技巧、攀爬、游戏、韵律活动与简单舞蹈等。

队形叫纵队。在纵队中,队形的2.认真上好体育课:

纵深大于或等于队形的宽度。纵?课前准备做好四点:

第一,缺席要请假。 队有一、二、三、四……路纵队。 第二,整理好服装。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和平底胶鞋,

冬天不戴帽子、围巾、口罩和四个手指并在一起的手套,夏天不穿裙子。

- 1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三,不带与上课无关的东西,如玩具、小刀、尖锐的金属品、零食等。

?课中要做到五点:

第一,站队要快、静、齐。

第二,遵守纪律,做到“三不能”。 第三,听课“不走神”。

第四,认真、刻苦练习,与同伴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任务。

第五,下课要行礼。 ?做到课后“三不要”。

三、游戏:叫号起立(10~11分钟)。

【教法提示】 1.讲述伤害事故的事例,使学生明白上课带小玩具、小刀等尖锐物品可能造成的危害。 2.“三不能”:不能随便说话;不能嬉笑打闹;不能随意离开自己的位置。 3.课后“三不要”:一不要大量喝水,尤其生水;二不要在天热时用凉水冲身体、浇头或在背阴、“风口”的地方久留;三不要立即吃食物,免得肠胃消化不良。 【组织队形】如下图所示。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2~4组,每组按身高排序站成一路纵队。学生牢记自己的位置和号码,教师记录之后学生回座位坐好。

游戏开始,教师叫号,学生听到自己的号码马上起立。若出现错误,应找出正确号码的学生,并让其大声报出自己的号码。游戏继续进行,直至教师叫完每位学生的号码,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学生听到自己的号码立即起立。

2.若出现错误,要请出正确号码的学生,并让其大声报出自己的号码。 3.学生之间不能相互提示。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并提示游戏规则。

2.教师按顺序或随意叫号。

3.学生在游戏中牢记自己在纵队中的位置。 4.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四、总结(3~4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要点,帮助学生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及号码。 【教学建议】 教师分组时可为每组命名,如山鹰队、老虎队、蝴蝶队、小鸟队等。 【课后反思】

- 2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2课 队列队形:集合、解散 游戏:躲闪游戏

教学内容:队列队形――集合、解散;游戏――躲闪游戏。 教学目标:1.观摩高年级同学上体育课的过程,掌握快速集合与解散的队列队形方法,

提高学生自我表现与群体合作的意识。

2.在游戏中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素质和协调性,提高学生追拍、躲闪和奔 跑能力。

3.培养学生服从集体、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及团结互助、集体 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2~3分钟)

【组织队形】两路纵队。

1.学生两路纵队由教师带领到操场上。

2.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我们观看了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上体育课的。”

4.师生共同观摩,共同回顾体育课要求。 5.教师指定学生集合地点。

【组织方法提示】 组织学生观摩大哥哥、大姐姐上体育课,回顾第一课中提的要求。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被操场上生机勃勃的锻炼景象所感染。 【小知识】 横池: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叫横队。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队形的纵深。横队有一、二、三、四……列横队。 【教学要点】 集合时,排头到位,其余学生自动看齐,与邻近的学生保持适宜的间隔和距离。 【教法提示】 1.学生必须正确报出自己的队名与号码,其目的是强化学生认识自己的队伍,熟悉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2.初教“解散、集合”时,教师可在场地上插不同颜色的小旗子或在地上做标记,先让排头找到标记,其余学生尾随即可。 3.通过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来掌控学生的运动量。 二、学习成四列横队:集合、解散(19~20分钟) 【动作方法】如下图所示。

成四列横队集合:教师下达口令的同时,左手握拳,拳心向内,随左臂平贴体侧;右臂侧平举,掌心向下。排头学生按口令指示队形,迅速在距离教师前面3~4米处,面对教师站立;其余学生以排头为基准,从右到左依次排列队伍,并自动看齐。

解散:听到口令后,学生迅速离开原位。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叫号出列”游戏的方法与规则,并做镜面示范(被叫到的学生出队,同时大声报出自己的号码)(2~3分钟)。

2.教师提议“现在我们已经排成了四列横队,请你为你们队起一个响亮的队名!”学生为本组命名。

3.师生同做“叫组排队”游戏(3~4分钟)

4.教师讲解“成四列横队集合”的方法和手势,学生练习(5~6分钟)。

- 3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5.教师讲解“解散”的方法,学生练习(2~3分钟)。

6.教师创设“学校集会”的情境,在情景游戏中引导学生体会“集合”、“解散”的方法(5~6分钟)。

【组织方法提示】 7.师生共同总结动作要领。

三、学习躲闪游戏(12~14分钟)

【游戏方法】如下图所示。

学生三人一组。其中一人两臂侧平举为“大树”,原地不动做准备。其余两人以“大树”为中心前后站立,一人为“抓捕者”,另一人为“躲闪者”。

游戏开始,“躲闪者”在“大树”遮挡下躲避“抓捕者”的追拍。如果“躲闪者”被“抓捕者”用手触及到上体任何部位,即为抓捕成功,“抓捕者”得1分。游戏到一定时间(2~3分钟)三人互换角色。最后以得分多者获胜。 【游戏规则】

1.“大树”原地不动。 2.“躲闪者”与“抓捕者”必须以“大树”为中心做游戏。 3.“抓捕者”不能从“大树”两臂下钻过,只能从“大树”两侧绕过。 4.“抓捕者”在抓捕过程中,只能追拍,不能抓、拉、抱和推“躲闪者”。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后,与学生一起示范。

2.学生分组,教师安排学生角色与位置。 3.学生做游戏,教师巡视指导躲闪方法。 4.学生轮换角色,继续做游戏。 5.教师总结学生游戏情况与结果。

游戏前教师一定要提示安全事项。 【游戏方法的拓展】 游戏可改为三人的“老鹰捉小鸡”(如“抓捕者”变为“老鹰”,“躲闪者”变为“小鸡”,“大树”变为“母鸡”)。 【游戏方法】 “小鸡”站在“母鸡”身后,手拉“母鸡”衣服;“母鸡”伸开双臂保护“小鸡”;“老鹰”站在“母鸡”面前,准备游戏。 游戏开始,“老鹰”开始捕捉“小鸡”,“母鸡”张开两臂保护身后的“小鸡”,“小鸡”灵巧躲闪。如果“小鸡”被“老鹰”用手触及到上体任何部位,即为抓捕成功,得1分。游戏到一定时间(2~3分钟)三人互换角色。最后以得分多者获胜。 四、放松活动(2~3分钟)

模仿老鹰飞、母鸡叫、小鸡吃米。

五、结束语(1~2分钟)

【放松活动提示】 模仿时要提示学生活泼、形象。 教师:“谁能说一说,今天的体育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建议】 根据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不宜进行长时间、重复性的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多采用竞赛、表演等方法,使学生在游戏中进行队列队形的学习。 【课后反思】

- 4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3课 队列队形:稍息、立正 基本体操:基本部位操

教学内容:队列队形――稍息、立正;基本体操――基本部位操。

教学目标:1.掌握稍息与立正的动作方法,增强服从命令、听指挥和遵守纪律的习惯。

2.学会部位操中的头部、肩部、扩胸和振臂运动的动作,发展学生的身体 协调性,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3.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的自控能力,同时逐步提高学生身体的良好姿态和节 奏感。

场地器材: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4~6分钟)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1.导入语:

?看谁能马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上体育课需要几列横队?请你用行动告诉老师。

2.队列练习:解散、集合。

【上课常规提示】 教师整队集合(背对阳光、背风,成四列横队),清点人数,检查学生服装。 二、学习稍息、立正(10~12分钟)

【动作方法】

稍息:如下图所示。

【小知识】 稍息,即稍微休息,是队列常用的基本动作之一,分为左右跨立和前后开立两种。 【动作要领提示】 稍息:左脚平移与肩宽, 握右手腕放背后, 挺胸收腹向前看。 立正:头正颈直眼平视, 肩平后张臂下垂, 手指并拢自然屈, 中指贴于裤缝线, 自然挺胸腹微收, 脚跟靠拢尖成八字。 【教学重点】 稍息:脚平移,与肩同宽。 立正:脚跟靠。 【教学难点】 稍息:重心落在两脚中间。 立正:脚尖分。 【教法提示】 在“踩脚印或踩线条”游戏中要提示抬头向前看。

左脚向左侧出一步成开立,距离与肩同宽,体重平均落在两脚上;两手放在体后,右手半握拳,左手握右手腕;挺胸,小腹微收,眼看正前方。

立正:如下图所示。

直立,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分开相距一脚长,

- 5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两腿挺直,上体正直,自然挺胸,小腹略收;两肩要平,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五指平拢微屈,中指紧贴裤缝;头正颈直,下颌微收,口微闭,两眼平视前方。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教师提问:“集合后,我又下达了哪两个口令?”

2.学生回答后,认真观察教师示范“稍息”和“立正”动作。

3.学生在“踩脚印或踩线条”的游戏中,体验稍息时“脚平移与肩宽”的要点。

4.学生用“拳头测量”法来解决立正时“脚尖分”的要点。

5.组长带领本组同学练习与展示,组长评价。 6.教师创设“抓稍息人”或“抓立定人”的情境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体会“稍息”、“立正”的动作方法。

【游戏方法的拓展】 1.在情境游戏“抓稍息人”或“抓立定人”中体验稍息、立定动作。 2.与“集合”、“解散”结合起来练习。 【教法提示】 四8呼口令方法: 第一8呼:1、2、3、4、5、6、7、8。 第二8呼:2、2、3、4、5、6、7、8。 第三8呼:3、2、3、4、5、6、7、8。 第四8呼:4、2、3、4、5、6、7、停。 三、学习基本部位操1~4节(16~17分钟)

【动作方法】见附录2。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教师示范每一节部位操,并告知名称。

2.教师带领学生做分解动作,并提示重点。 3.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做完整动作。

4.教师设置竞赛情景,讲解竞赛方法与规则。 5.在组长的指挥下,各组进行展示。 6.师生共同评价。

四、放松活动(4~5分钟)

1.模仿小动物,如猫爬、羊叫、公鸡打鸣。 2.石头、剪子、布游戏。

【放松活动提示】 所模仿的小动物,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五、结束语(2~3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基本部位操,头部运动像小鸡吃米;肩绕环像小鸟的翅膀;扩胸运动像??振臂运动像??这些是我们的学习成绩。” 【教学建议】 在基本部位操教学时,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即两人或四人一组,相互指导,互相纠正。 【课后反思】

- 6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4课 队列队形:向右看齐 基本体操:基本部位操

教学内容:队列队形――向右看齐;基本体操――基本部位操。

教学目标:1.掌握横队向右看齐的动作方法,增强学生服从命令、原指挥和遵守纪律

的良好习惯。

2.学会部位操中的腹背、正压腿、侧压腿与活动膝、踝、腕关节的动作; 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3.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自控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逐步提高学生身体的 良好姿态和节奏感。

场地器材: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6~8分钟)

【队列练习提示】 1.教师运用口诀提示学生动作要领。 2.教师要注意多表扬动作正确的个人及小组。 【游戏意图】 学生在特制的场地与游戏中,初步建立一列横队的概念及意识,为下一环节(学习向右转)奠定基础。 【教法提示】 学生立正,站于直线后,脚尖顶线,利用比脚尖看齐的方法,解决“与邻近学生在同一平面”的教学难点。 【小知识】 列: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叫列。 翼:队形的左右端叫做翼。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1.导入语:

?学习新本领。 ?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2.队列练习:

?稍息、立正。 ?集合、解散。 3.游戏:快快移动。 【游戏方法】如下图所示。

在一块平坦的场地上,画四组线(每组间隔为1~1.5米);每组再画3~4条平行线,每条线的间隔距离为15~20厘米。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分别成一列横队站在每组第一条横线后(脚尖顶线)准备。

游戏开始,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同时在三条线上平行快速移动。每移动一次后,学生先自我检查脚尖顶线后再举手示意,每组学生全部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举手示意,成功一次。游戏到一定时间,成功次数较多组获胜。

二、学习向右看――齐(17~19分钟)

【动作方法】排头立正目视前方,左手迅速叉腰;同时其余学生左手迅速叉腰,向右转头,眼看临近学生的左腮并通视全线。两列以上的队伍,后列学生向前对正,排头右手前平举,与前列排头保持一臂距离,其余学生与第一列学生动作相同。 【教学步骤】 1.教师:“请你告诉旁边的同学你的腮部在哪里?”教师提示。如下图所示。

- 7 -

【动作要领提示】 转头向右眼看腮,通视全线别站歪,对正看齐要站好,仅除排头一人外。 【教学重点】 眼看临近学生的左腮并通视全线。 【教学难点】 与邻近学生在同一平面。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教法提示】 1.队形练习中学生不宜练习 次数过多。 2.多给小组分散练习的机会。 3.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 多用激励、鼓励和肯定性语言。

2.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向右转头看邻近学生的腮部。 3.教师讲解示范。

4.学生在教师口令下练习,教师指导。

5.学生分组进行队列队形展示,相互观摩,评价。 6.教师评价总结。

三、学习基本部位操5~8节(10~12分钟)

【动作方法】见附录2。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复习上节课内容。

2.教师示范每一节部位操,并告知名称。 3.学生随教师分节拍练习。

4.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做完整动作。

5.学生自荐领操员,带领全体进行练习。 6.师生共同评价。

【教法提示】 学生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部位操的动作。 四、放松活动(3~4分钟)

游戏:认识自己的身体。

游戏时,身体部位名称的出现 【游戏方法】如右图所示。

顺序为先易后难等;游戏可先个

人,后多人。

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伸出手指准备。

游戏开始后,教师说出身体部位名称,学生在同伴身体上找到相对应的部位,并大声说出名称,找到的部位与说出的名称相符成功一次。游戏继续进行,游戏到一定时间结束,学生汇报的身体名称数量同时找到相对应的部位。

【放松活动提示】 五、结束语(1~2分钟)

1.让学生说一说“向右看齐”时看右侧同学的什么部位?看齐时应注意什么? 2.作业:会做整套的《基本部位操》。 【教学建议】 在游戏快快移动中,可以利用本校场地情况完成,如踩方砖排队。 - 8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5课 队列队形:集合与解散、稍息与立正、向右看齐

游戏:老鹰捉小鸡

教学内容:队列队形――集合与解散、稍息与立正、向右看齐;游戏――老鹰捉小鸡。 教学目标:1.复习已学习的队列队形动作,强化学生行动迅速和听从指挥的意识。

2.在“老鹰捉小鸡”游戏中发展学生协同动作、追拍、躲闪能力,提高身 体协调性和快速奔跑能力。

3.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自 控能力和欣赏能力。

场地器材:自制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1~2分钟)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导入语:

1.队列表演赛。

2.我们是一个集体。

【组织方法提示】 1.教师带领学生一路纵队入场。 2.教师提示学生学会观察,懂得欣赏。 【小知识】 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出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教学重点】 巩固动作。 【教学难点】 与他人合作完成。 【组织方法提示】 每组在交换场地时,必须由教师带领,并安排观看或表演的位置。 【教学提示】 创设“表演赛”的情境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二、复习队列队形(18~22分钟)

集合与解散,稍息与立正,向右看齐。 【动作方法】略。 1.赛前准备。

【组织队形】一路纵队。 【教学步骤】

?教师:“请给你们队起一个响亮的队名!” ?学生讨论,确定队名。

?教师设置参赛顺序及入场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依次入场。 ?师生共同评分。 2.竞赛。

【组织队形】站成方形队。 【教学步骤】

?师生共同回顾队列队形的动作及要点。

?教师讲解表演赛的方法、规则与评比方法。 ?教师推荐小裁判名单,提示小裁判的职责。

?学生在组长的指挥下完成队列队形表演任务,组长进行总结。 ?学生鞠躬向老师及“观众”表示感谢。 3.评比。

?学生举手实施评分权利,说出评分理由。

?教师总结各组评分结果,为获奖组和个人颁奖。 ?获奖组和个人谈获奖感言。

三、游戏:老鹰捉小鸡(8~9分钟)

- 9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各队在指定的地方排成一路纵队。每队选一人做“老鹰”,一人做“母鸡”,其余学生做“小鸡”。游戏开始,“老鹰”开始捕捉队伍里的最后一只“小鸡”,“母鸡”张开两臂保护身后的“小鸡”,“小鸡”灵巧躲闪。游戏结束后,以被打听到“小鸡”最少的队获胜。 【游戏规则】

1.“老鹰”不能和“母鸡”互相推、拉、扭、抱,不能拖住对方。 2.“老鹰”不能从“母鸡”两臂下钻过,只能从两侧绕过。 3.“小鸡”被“老鹰”拍着,或躲闪时离队都算“小鸡”被捉,应及时退出游戏。 【游戏方法的拓展】 【组织队形】如下图所示。 1.画一个正方形场地。先挑选 四个人做“老鹰”站在场外,再挑 选若干“母鸡”站在场内边缘,其 余“小鸡”面向老鹰在场内自由活 动。游戏开始,“老鹰”立即进场 捕捉“小鸡”,场内的“母鸡”张 开两臂设法保护“小鸡”,同时“小 鸡”设法躲闪。被“老鹰”捉到的 “小鸡”应退出游戏。 2.按学生能力挑选和适时调 换“母鸡”和“老鹰”。

【教学步骤】

1.教师边讲解边给学生示范,并强调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做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小结,讲解角色轮换的方法。 4.各组轮换角色,游戏继续。

5.教师总结游戏结果以及学生游戏情况。

四、放松活动(3~4分钟)

教师:“如果你很高兴,就用歌声来表达你现在的心情吧!”

【放松活动提示】 应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歌曲。 五、结束语(1~2分钟)

教师:“这节体育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建议】 1.在“表演赛”中,教师要用语言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生在观看“表演赛”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做文明观众,做到不说话、不打闹、不评论,树立“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高尚品格,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评价意识。 【课后反思】

- 10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6课 队列队形:向左(右)――转

基本体操:《七彩阳光》预备节

教学内容:队列队形――向左(右)―转;基本体操――《七彩阳光》预备节。

教学目标:1.掌握向左(右)――转的动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方向感;培养良好的身

体姿态。

2.学会广播操中《七彩阳光》的预备节,发展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操练的态度和健美的身体形态。

场地器材:自制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2~3分钟)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1.导入语:在游戏中认识方向。

2.队列练习:

?稍息、立正。 ?向右看――齐,向前看。

【上课常规提示】 1.教师提示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方向。如:吃饭时用右手。 2.教师讲解方向,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 二、游戏:辨别左右(2~3分钟)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小知识】 【教学步骤】 方位是方向位置的简称,它包 1.教师出示方向图,并讲解。如下图所示。 括东、南、西、北、前、后、左、 右等。 左 右

2.学生在教师设置“辨别左右”情景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两个方向。 3.教师导入:学习向左(右)――转的新本领。

三、学习向左(右)――转(9~10分钟)

【动作方法】听到动令,左(右)脚跟与右(左)脚掌前部同时用力,向左(右)转体90°,重心落在左(右)脚上,接着,右(左)脚跟向左(右)脚跟靠拢。转动时,两臂不要摆动,上体保持正直。如下图所示。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 11 -

【动作要领提示】 左(右)脚脚跟为轴心,右(左)脚前掌用力蹬地,肩带上体向左(右)转,集中注意勿走神。 【教学重点】 以指定转动方向的脚跟为轴转动,另一脚的脚掌为轴辅助转动。 【教学难点】 动作协调一致。 【教法提示】 1.学生初次尝试转法练习时,教师用手指提示学生方向,也可让学生手贴裤缝的手指指向方向位置。 2.“比比看”表演情境可以让学生依次展示。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1.教师讲解,结合脚形图做镜面示范“向左――转”动作。如上右图。

2.学生在教师“左转”和“右靠”口令中体会连贯动作,教师指导。 3.教师提问:“向右转时应以哪只脚的脚跟和哪只脚的脚掌为轴转动?” 4.学生回答,教师侧面示范。

5.学生在教师“1”和“2”的口令中连续体会动作,教师指导。

6.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比比看”表演情境中分组依次展示,教师评价。

四、学习《七彩阳光》的“预备节”(18~20分钟)

【动作方法】见附录1。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学生在教师设置“认识自己身体”的情境中,认识头、躯干、上肢和下肢各部位。

2.学生在“模仿”游戏中,了解徒手操中的“转、举、旋和起落踵”动作术语。

3.学生在“动作组合”游戏中,体会基本动作,引出《七彩阳光》的“预备节”

4.教师做镜面示范,讲解《七彩阳光》的“预备节”。

5.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学习“预备节”动作。 6.学生分组展示,教师评价。

【教法提示】 易犯错误:《七彩阳光》预备节中出现 “弹性不足,提踵不够”。 纠正方法:增强踝关节的柔韧和力量训练,多做起落练习。 【小知识】 动作术语中的“举”包括侧上举、侧下举和侧平举;“旋”包括内旋(手内旋和脚外旋);起落踵指脚起落踵。 五、放松活动(3~4分钟)

【放松活动提示】 游戏:猫捉老鼠。

角色数量的制定要适合学生 【游戏方法】如图下所示。

的认知规律。 ★

★ ★ ★

★ ★

在平坦的场地上,学生手拉手围成圆形(“老鼠洞”)站立。选出10~12个学生,其中5~6个学生为猫,站在圆圈外;其余4~5个学生为“老鼠”,站在圆圈内准备。

发令后,“老鼠”在“老鼠洞”的保护下出“洞”活动,这时“猫”捕捉在“洞”外活动的“老鼠”。如果“老鼠”被“猫”捕捉到,立即与在“老鼠洞”上的任意一个学生换位置。游戏继续进行,到一定时间游戏结束。

六、结束语(1~2分钟)

1.让学生相互说一说向左转时以哪个脚的脚跟为轴?哪个脚的前脚掌蹬地? 2.作业:自己会做《七彩阳光》中的“预备节”。 【教学建议】 1.教师创设各种“辨别左右方向”的游戏情景时要考虑学校的场地、学生站位等因素。 2.教师讲解术语时,要结合图片讲解,易于学生理解。 【课后反思】 - 12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7课 队列队形:踏步走、立定 基本体操:《七彩阳光》伸展运动 教学内容:队列队形――踏步走、立定;基本体操――《七彩阳光》伸展运动。 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踏步走与立定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 2.学会广播体操《七彩阳光》的伸展运动,发展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操练的态度和健美的身体形态。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2~3分钟)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1.导入语: ?我们要有一个健美的体魄。 ?向解放军叔叔学习。 2.队列练习:向左――转。 二、小游戏:拍手踏步(3~4分钟) 【游戏方法】学生面对教师站立准备,教师下达“1、2、1”的口令,学生随着“1”的口令有节奏地拍手。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与示范游戏方法。 2.学生随教师口令有节奏地拍手。 3.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有节奏地拍手。 4.教师评价。 三、学习踏步走、立定(10~12分钟) 【动作方法】如下图所示。 原地踏步――走: 听到动令后,先从左脚起步,两脚在原地依次上下起落;腿抬起时,大腿带起小腿,脚尖自然下垂,前脚掌先着地,再过渡全脚,两臂自然伸直前后摆动。立――定: 听到动令后(动令落在右脚),左脚在原地踏一步,右脚迅速向左脚靠拢,成立定姿势。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示范“踏步走”动作方法。 - 13 -

【上课常规提示】 教师整队集合(背对阳光、背风,成四列横队),清点人数,检查学生服装。 【准备活动提示】 根据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不宜进行长时间重复性的练习。踏步、立定练习可多采用个人表演与集体表演等方法,或运用相关游戏进行。 【动作要领提示】 挺胸抬头眼看前方,直臂摆动到胸前。动令落在右脚上,左脚右靠如踏棉。 【教学重点】 抬腿轻松自然,落步时要前脚掌先着地;立定时不要落步太重。 【教法提示】 1.在队列队形练习时,教师要提示学生精神饱满。 2.学生体验动作时节奏与步伐都要与教师口令一致;学生抬腿方向要与教师口令相符。 3.在拍手游戏中可把“1、2、1”口令与“左、右、左”口令交替使用。 4.教师讲解示范时,应采用镜面示范,便于学生观察与模仿。 5.教师下达“踏步-走”口令后,学生自己提示“左、右、左”,逐步体会踏步走动作。 6.教师下达“立定”口令后,学生自己喊“1、2”或“左、右”口令并立定。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2.学生在教师提示的节奏中体会“踏步走”动作。 3.教师讲解:“定”为立定口令中的动令,“定”字落在右脚上,并镜面示范。 4.学生观察后,在教师的提示中体会“立定”动作。 5.学生在教师设置“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的情景游戏中体验“踏步走、立定”动作。 6.教师评价。 【小知识】 易犯错误:前点地时屈膝,手臂还原路线不明确。 纠正方法:加强肌肉的控制力和方向感的训练,强调动作的路线轨迹。 四、学习广播体操《七彩阳光》伸展运动(18~20分钟) 第一节:伸展运动,见附录1。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复习“预备节”。 2.教师讲解示范“伸展运动”动作方法。 3.学生在教师口令提示下体验分解动作。 4.学生两人一组体验连贯动作。 5.教师推荐做得好的组示范,师生共同评价。 五、放松活动(2~3分钟) 游戏:吹气球。 六、结束语(1~2分钟) 【放松活动提示】 教师要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将气球吹大,再吹大…… 作业:练习《七彩阳光》中的“预备节”和“伸展运动”两节广播体操。 【教学建议】 队列队形与基本体操内容比较枯燥,建议教师多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 【课后反思】 - 14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8课 队列队形:复习踏步走、立定 基本体操:《七彩阳光》扩胸运动 教学内容:队列队形:复习踏步走、立定;基本体操:《七彩阳光》扩胸运动。 教学目标:1.复习踏步走与立定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 2.学会广播体操《七彩阳光》的扩胸运动,发展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操练的态度和健美的身体形态。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2~3分钟)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1.导入语:检查你是不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2.队列练习: ?稍息、立正。 ?向右――转。 二、复习踏步走、立定(9~10分钟) 【动作方法】见第7课时。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教师提问:“踏步走时先抬哪条腿?向前摆哪只手臂?” 2.学生回答问题后,体会动作。 3.教师继续提问:“听到‘立定’口令的‘定’字后再原地踏几步?” 4.学生在体会动作后回答问题,教师评价。 5.教师创设“我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情境,学生在情景中模仿运动员矫健的步伐。 6.教师评价每组展示情况。 【教学重点】 原地踏步走:左脚起步抬腿。 立定:动令落在右脚上。 【教学难点】 抬腿轻松自然,落步时要前脚掌先着地;立定时不要落步太重。 三、游戏:萝卜蹲(3~4分钟) 【组织队形】方形队。 【游戏方法】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组,面向中心站成正方形。教师为每组命名一种颜色的萝卜。游戏开始,其中一组学生一边齐声说:“(例如)红萝卜蹲,红萝卜蹲,红萝卜蹲完白萝卜蹲”,一边做腿部屈伸动作;其他组学生站立。被点到名字(如白萝卜)的组开始新一轮游戏,若未被点到名字(如蓝萝卜)的组也开始新一轮游戏,如此组(如蓝萝卜)失误一次,应做蹲跳3~4次的惩罚动作;随后继续游戏,到达一定时间后游戏结束。如下图所示。 【游戏规则】 1.蹲齐。 2.喊齐。 - 15 -

【游戏活动提示】 1.每组萝卜的名称可为红萝卜、黄萝卜、白萝卜、绿萝卜。 2.做错的组可以有小的惩罚,如做几次深蹲或模仿小动物。 3.游戏活动时间不宜过长,3~4分钟为宜。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11课 基本体操:《七彩阳光》体转运动 技巧:前后滚动 教学内容:基本体操――《七彩阳光》体转运动;技巧――前后滚动。 教学目标:1.学会广播体操《七彩阳光》体转运动,发展学生身体协调性,培养音乐 节奏感和自我表现能力。 2.学生前后滚动低头、团身、抱小腿的滚动方法,发展学生柔韧、灵敏等 身体素质和空间定位、定向等能力。 3.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良好身体姿态。 场地器材:小垫子若干块、大垫子1块、沙包或手绢、录音机、广播操磁带。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3~5分钟) 【组织队形】成二列或四列横队。 1.常规(略)。 2.队列练习:集合、解散、看齐。 二、学习广播操《七彩阳光》体转运动(14~15分钟) 【动作方法】见附录1。 【教学步骤】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七彩阳光》前四节(1~2次)。 2.教师对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逐一指导(1~2次)。 3.教师带领学生分解学习第五节体转运动(练习次数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定)。 4.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广播操1~5节(1~2次)。 5.教师进行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 【教学要点】 转体充分有力度,伸膝、体转配合协调。 【教法提示】 易犯错误:伸膝、转体节奏不一致,手臂触肩过早屈臂,转体不充分。 纠正方法:加强身体协调性练习,分解练习摆臂触肩的动作,体会路线和节奏。 三、辅助活动(3~4分钟) 【组织队形】如下图所示。 1.模仿操: ?头部运动:要求用头模仿笔写简单的汉字,如:“上、下、中、天”等。 ?肩部运动:要求模仿“蝶、仰、蛙、自”四种泳姿 。 ?腹背运动:要求“模仿大象洗澡,双手互握当象鼻”。 ?下蹲运动:要求“模仿小刺猬遇到危险时团身的样子”。 ?活动腕踝关节。 2.辅助练习: ?头部运动。 ?下蹲运动。 ?小兔跳跃。 - 21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四、学习前后滚动(12~13分钟) 【动作方法】如下图所示。 背对垫子,蹲撑、低头、膝靠近胸部;然后两手和脚协调用力向后推、蹬垫子滚动,两手迅速抱小腿,尽量团身,使臀、腰、背、肩、颈部依次着垫;当头的后部着垫时,立刻压小腿向前回滚,恢复成蹲撑姿势。 【保护与帮助方法】如下图所示。 单腿跪立于练习者一侧,当练习者向后滚动时,一手扶肩,一手托臀;当练习者向前滚动时,一手压脚背,一手托背部。 【组织队形】如下图所示。 【教学步骤】 1.教师提问“什么形状的物体易于滚动?”学生尝试练习并展示动作(3~5次)。 2.教师点评后,带领学生做全蹲,两手抱小腿、低头团身动作(3~5次)。 3.教师讲解、示范前后滚动的动作方法(2~4次)。 4.学生两人一组相互保护、帮助,体会臀、腰、背、肩、颈部依次着垫顺序(5次×3组)。 5.请同学到前面示范(1~2次)。 6.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相互观察]、指导,教师巡视指导(5次×3组)。 【动作要领提示】 身体团紧似球,向后滚动时低头,抱小腿向上翻臀;向前滚动时,迅速压小腿。 【教学重点】 团身紧似球。 【教学难点】 向前滚动时,迅速低头压小腿。 【组织方法提示】 1.练习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颈部、肩部的活动一定要充分。 2.根据学校实际器材数量进行分组,保证课上练习密度。 【教法提示】 易犯错误1.团身不紧。 纠正方法:腹部夹包滚动。 易犯错误2.回滚后,未能成蹲撑姿势。 纠正方法:在斜坡上练习,反复体会向前滚动时,迅速压小腿、低头动作。 五、放松活动(3~4分钟) 游戏:吹大、小气球。 【组织队形】成两列或四列横队集合。 六、结束语(1~2分钟) 1.同学们能不能相互说一说向后滚动时,身体依次着垫的部位? 2.作业:哪些小动物能做翻滚动作?翻滚的时候像什么? 【教学建议】 1.可将踏板放在垫子下面造成斜坡状,帮助学生练习前后滚动。 2.根据学校器材数量进行分组,尽量保证学生的练习次数。 3.提高学生相互保护与帮助的意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 22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12课 基本体操:《七彩阳光》腹背运动 技巧:前滚翻直腿坐 教学内容:基本体操――《七彩阳光》腹背运动;技巧――前滚翻直腿坐。 教学目标:1.学会广播体操《七彩阳光》腹背运动,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和自我表现能力。 2.初步学会前滚翻直腿坐动作方法,体会滚翻时身体各部分依次着垫后成 直腿坐的动作,发展灵敏、协调素质。 3.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习体育的兴趣。 场地器材:录音机1台、垫子若干、广播操磁带。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3~5分钟) 【组织队形】成两列或四列横队集合。 1.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前滚翻直腿坐,希望同学们专心听、认真看、仔细想、刻苦练习。” 2.队列练习:集合、解散、看齐。 二、学习广播操《七彩阳光》:腹背运动(11~12分钟) 【动作方法】见附录1。 【教学步骤】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七彩阳光》前五节(1~2次)。 2.教师对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逐一指导(1~2次)。 3.教师带领学生分解学习第六节腹背运动(练习次数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定)。 4.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广播操1~6节(1~2次)。 5.教师进行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 【教学要点】 动作连贯,有节奏,体前屈充分。 【教法提示】 易犯错误:体前屈90°位置不准确,全蹲,起踵。 纠正方法:加强躯干的柔韧和力量练习。 三、辅助活动(3~4分钟) 【组织队形】弧形队。 1.模仿操: ?头部运动:要求用头模仿笔写简单的汉字,如:“上、下、中、天”等。 ?肩部运动:要求模仿“蝶、仰、蛙、自”四种泳姿。 ?腹背运动:要求“模仿大象洗澡,双手互握当象鼻”。 ?下蹲运动:要求“模仿小刺猬遇到危险时团身的样子”。 ?活动腕踝关节。 2.辅助练习: ?头部运动。 ?下蹲运动。 ?小兔跳跃。 四、学习前滚翻直腿坐(14~15分钟) 【动作方法】蹲撑,两手撑垫,同时屈臂、低头;- 23 -

【动作要领提示】 低头、提臀、蹬地。 【教学重难点】 含胸低头。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然后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向前滚动。前滚时,枕骨、颈肩、背、腰、臀部依次触垫,接着直腿坐于垫上。如下图所示。 【保护与帮助方法】如下图所示。 【保护与帮助方法提示】 提高保护与帮助学生的责任 意识,保证练习效果。 【组织方法提示】 1.每块垫子之间要保持在 50~80厘米的间隔距离。 2.学生必须在教师统一口令 单腿跪立于练习者一侧,一手扶肩,一手托臀,下体验。 【教法提示】 帮助练习者团身向前翻滚。 1.头顶着垫子。 【组织队形】弧形队。 ⑴提示:低头、收下颌,眼看胸。 【教学步骤】 ⑵帮助者手扶练习者头后部使 1.学生复习前后滚动动作,教师提示学生低头、其枕骨着垫,或下颌夹手绢练习。 团身(1~2次)。 2.动作顺序。 2.教师镜面和侧面示范,并讲解前滚翻动作方法⑴预备动作:侧平举(男生)或与要点(1~2次)。 右臂上举(女生)。 3.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体验蹲撑、提臀低头动作⑵蹲撑。 ⑶直腿低头。 (3~4次)。 ⑷蹬地向前滚。 4.学生两人一组练习,相互观察与帮助(2~3次)。 ⑸并腿坐于垫上。 5.教师提问:“请你认真观察,教师在做前滚翻时头的哪个部位触及垫子?”教师做镜面示范(1~2【小知识】 练习滚翻时,人体的前庭器官次)。 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会出现头晕、恶6.学生下颌夹手绢或衣领,在前滚翻中体会含胸心的症状。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低头动作(2~3次)。 人,刺激前庭器官引起的机能反应7.学生体验连贯动作,教师个别帮助指导(4次会逐渐减轻,滚翻和转体后的不良×2组)。 反应也就减轻了,甚至不会出现任五、放松活动(3~4分钟) 游戏:踩影子。 【组织队形】两人一组散点练习。 【游戏方法】相互追逐躲闪,设法用脚去踩对方影子中的头部。 何反应。 【放松活动提示】 1.游戏者不得跑向背阴处。 2.游戏时注意不能碰撞“左邻右舍”,确保游戏安全。 六、结束语(1~2分钟) 作业:会做广播操《七彩阳光》腹背运动。 【教学建议】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前滚翻练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逐渐增加练习次数。 - 24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13课 基本体操:《七彩阳光》跳跃运动 技巧:前滚翻屈腿坐撑 教学内容:基本体操――《七彩阳光》跳跃运动;技巧――前滚翻屈腿坐撑。 教学目标:1.学会广播体操《七彩阳光》跳跃运动,发展学生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的 节奏感和自我表现能力。 2.初步学会前滚翻成屈腿坐撑的动作方法,体会滚翻时身体各部分依次着垫 子后成屈腿坐撑的动作,发展灵敏、协调素质。 3.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场地器材:录音机1台、垫子若干、广播操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2~3分钟) 【组织队形】成两列或四列横队集合。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最爱看什么项目的体育比赛?比如篮球、足球、跳水、乒乓球、体操比赛??” “老师最爱看的是体操比赛!前滚翻是体操里最基础的动作之一,看一看,这节课谁能学会前滚翻!” 二、学习广播体操《七彩阳光》跳跃运动(12~13分钟) 【动作方法】见附录1。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七彩阳光》前六节(1~2次)。 2.教师对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逐一指导(1~2次)。 3.教师带领学生分解学习第七节跳跃运动((练习次数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定)。 4.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广播体1~7节(1~2次)。 5.教师进行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 【小知识】 伍: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前后重叠的两个以上的学生叫一伍。 【教学要点】 动作轻快、有弹性。 【教法提示】 易犯错误:手臂动作僵硬,膝、踝关节弹性不够。 纠正方法:加强弹力和落地技术练习,强调髋、膝、踝关节的协调缓冲。 三、辅助活动(3~4分钟) 【组织队形】弧形队,如下图所示。 1.模仿操: ?头部运动:要要求用头模仿笔写简单的汉字,如:“上、下、中、天”等。 ?肩部运动:要求模仿“蝶、仰、蛙、自”四种泳姿。 ?腹背运动:要求“模仿大象洗澡,双手互握当象鼻”。 ?下蹲运动:要求“模仿小刺猬遇到危险时团身的样子”。 ?活动腕踝关节。 2.辅助练习: ?头部运动。 ?下蹲运动。 ?小兔跳跃。 四、学习前滚翻成屈腿坐撑(13~14分钟) - 25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动作方法】蹲撑,提踵,两手撑垫,同时屈臂、低头,身体重心前移;然后两脚蹬地、提臀收腹团身,使枕骨、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向前滚翻成屈腿坐撑姿势。如下图所示。 【保护与帮助方法】单腿跪立于练习者一侧,一手托肩,一手压小腿,必要时扶腰、背,帮助练习者成屈腿【教学重点】 坐撑。 团紧身。 【教学步骤】 【教学难点】 1.学生做“小摇篮”:两手抱小腿在同学帮助下前滚动直。 后滚动(3~4次)。 【教法提示】 2.教师讲解示范前滚翻成屈腿坐撑动作方法。 1.易犯错误:头顶着地。 3.学生集体练习原地蹲撑]、身体重心前移的蹬地纠正方法: 伸腿、提臀练习,但不做翻滚的动作。如下图所示。 ⑴语言提示:低头、收下颌, 眼看胸。 ⑵帮助者手扶练习者头后部 使其枕骨着垫。 2.教学中,可在垫子下放踏 板,利用斜坡做由高到低的前滚翻 成屈腿坐撑。 4.学生分组复习前滚翻直腿坐撑(3~4次)。 3.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5.学生练习前滚翻成屈腿坐撑(3~5次×2组)。 初步掌握前滚翻时,两脚蹬地伸6.教师纠正错误后,学生继续练习(3~5次×2组)。 腿、团身的基本动作,为以后学习7.教师总结。 前滚翻成蹲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放松活动(3~4分钟) 小游戏:让我们荡起双桨。 【组织队形】学生两人一组。 【游戏方法】学生两人一组,双手相互搭在同伴肩上,臂部坐在同伴脚面上,相互配合向同一个方向行进。 【放松活动提示】 两人相互协同配合,平稳向同一方向行进。 六、结束语(1~2分钟) 向课中帮助过你的同学道谢,教育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学建议】 1.前滚翻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滚翻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动作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 2.建立课堂常规,如摆放垫子、收放器材等。 3.提高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意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课后反思】 - 26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14课 基本体操:《七彩阳光》整理运动 技巧:前滚翻 教学内容:基本体操――《七彩阳光》整理运动;技巧――前滚翻。 教学目标:1.学会广播操《七彩阳光》整理运动,发展学生身体协调性,培养音乐节奏 感和自我表现能力。 2.初步学会前滚翻动作方法,体会滚翻时团身紧的动作,发展灵敏、协调素 质,提高滚翻能力。 3.培养学会勇敢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 场地器材:小垫子若干块、大垫子1块、沙包或手绢、录音机、广播操磁带。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3~5分钟)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1.常规(略)。 2.队列练习:集合、解散、看齐。 二、学习广播操《七彩阳光》整理运动(12~15分钟) 【动作方法】见附录1。 【教学步骤】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七彩阳光》前七节(1次)。 2.教师对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逐一指导(1~2次)。 3.教师带领学生分解学习第八节整理运动(练习次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4.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广播操《七彩阳光》整理运动(1~2次)。 5.教师进行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 【教学要点】 动作放松,轻快流畅,调整呼吸。 【教学提示】 易犯错误:动作僵硬,踢腿时转上体。 纠正方法:加强动作协调性练习,强调沉肩、沉肘。 三、辅助活动(3~4分钟) 【组织队形】弧形队。 【教法提示】 1.模仿操: 教师进行“模仿操”时动作要?头部运动:要要求用头模仿笔写简单的汉字,舒展、大方、形象。 如:“上、下、中、天”等。 ?肩部运动:要求模仿“蝶、仰、蛙、自”四种泳姿。 ?腹背运动:要求“模仿大象洗澡,双手互握当象鼻”。 ?下蹲运动:要求“模仿小刺猬遇到危险时团身的样子”。 ?活动腕踝关节。 2.辅助练习: ?头部运动。 ?下蹲运动。 ?小兔跳跃。 四、学习前滚翻(12~13分钟) 【组织队形】弧形队。 【动作方法】蹲撑,两手撑垫,同时屈臂、低头;然后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向前滚动。- 27 -

【教学重点】 低头、收下颌,眼看胸团身。 【教学难点】 团紧身。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前滚进,枕骨、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然后抱小腿团身成蹲撑。如下图所示。

【保护与帮助方法】单腿跪立于练习者一侧,一手托肩,一手压小腿,必要时扶腰、背,帮助练习者成蹲撑。但要避免助力过猛。如下图所示。 【教学步骤】 1.学生复习前后滚翻动作,教师提示学生低头、团身(3~5次)。 2.教师讲解前滚翻动作方法与要点(1~2次)。 3.蒙以养正哭着脸则平举后成蹲撑动作(2次×2组)。 4.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帮助下练习前滚翻(2次×2组)。 5.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前滚翻(4次×2组)。 6.请完成动作好的学生示范展示(2~3次)。 7.学生按能力分组继续练习(4次×2组)。 纠正方法:在垫子适当位置画标志线或放标志物(绳、带等),帮助者按住 练习的手加以限制,头触垫时再离开。 易犯错误2:滚翻过程中,一臂过早离开支撑点回收,身体向侧滚动。 纠正方法: ⑴提示:两手同时支撑和离垫。 ⑵帮助者在早离手的一侧,一手扶手,一手托肩。 【放松活动提示】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趴在垫子上,另一人轻拍其肩部、背部、腰部、臀部,相互轮换放松。 【教学提示】 易犯错误1:手撑地过远,或两手不平行,向前移动。 五、放松活动(3~4分钟) 【组织队形】学生两人一组散点站立,如下图所示。 ★ ☆ ★ ☆ ★ ☆ ☆★ ★ ☆ ☆ ★ ☆★ ★☆ 六、结束语(1~2分钟) 1.教师总结:表扬好人好事,布置课下练习任务,收放器材。 2.师生再见。 【教学建议】 1.在前滚翻练习中,如果错误动作人数较多时,可让学生之间相互保护帮助纠正动作,但是做保护帮助的学生必须掌握帮助的方法与要领,避免出现伤害事故。 2.技巧练习前,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 28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15课 技巧:前滚翻 游戏:骑骏马 教学内容:技巧――前滚翻;游戏――骑骏马。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前滚翻的动作方法,体会滚翻后成蹲撑的动作,发展柔韧、灵 敏等身体素质,提高空间定位、定向能力。 2.学生在游戏中发展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提高弹跳能力和灵敏性。 3.激发学生相互竞争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注意力和勇敢精神。 场地器材:大垫子1块、小垫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3~4分钟) 【组织队形】成两列或四列横队。 1.常规(略)。 2.队列练习:向左――转、向右――转。 二、准备活动(6~7分钟) 1.基本部位操。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动作方法】见附录2。 2.辅助练习: ?头部运动。 ?团紧向,如下图所示。 ?小兔跳跃(蹬地),如下图所示。 三、学习前滚翻(14~15分钟) 【动作方法】略。 【组织队形】弧形队。 【教学步骤】 1.教师做镜面和侧面示范前滚翻动作方法,讲解动作要点(1~2次)。 2.学生练习下颚夹包前滚翻(2次×3组)。 3.学生练习前滚翻后手触前方地面(2次×2组)。- 29 -

【组织方法提示】 1.每块垫子之间要保持在50~80厘米的间隔距离。 2.学生必须在教师统一口令下体验。 【教法提示】 1.学生可以个人或结伴进行自主练习,但教师要控制练习节奏。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4.学生练习前滚翻成蹲撑(2次×2组)。 5.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观察、保护、帮助进行练习(2次×3组)。 四、游戏:骑骏马(10~11分钟) 【组织队形】如下图所示。 【游戏方法】在平坦的场地上画两条间隔5~8米的平行线,分别为起(终)点和折返点。学生分成4~5人一组,成一路纵队站在起(终)点线后,其中每组第一个学生骑在“马”(小竹棍)上,手抓马鬃(双手握住竹棍一端)准备。如下图所示。 发令后,每组第一名学生骑“马”快跑(双腿夹隹竹棍,双脚同时向前跳跃),到折返点后快速返回,把“马”传递给第二个学生,游戏继续进行,以每组最后一名学生先到终点的组获胜。 【游戏规则】 1.“骑马”快跑时,双脚要同时向前跳跃。 2.“马”必须过“折返点”才能返回。 【教学步骤】 1.教师提示“骑马”的动作方法,并采用镜面示范。 2.学生分组依次体验,教师观察并指导。 3.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 4.学生游戏时,本组学生相互鼓励(1~2次。 5.教师观察各组游戏情况,及时判断游戏结果。 2.前滚翻易犯错误:头顶着垫子。 纠正方法: ⑴提示:低头、收下颌,眼看胸。 ⑵帮助者手扶练习者头后部使其枕骨着垫,或下颌夹手绢练习。 【小知识】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又称“马背上的民族”。 【教法提示】 1.游戏前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 2.学生在游戏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事项,以免发生事故。 3.“骑骏马”游戏运动量较大,建议路程不要超过10米,游戏次数以1~2次为宜。 【游戏方法的拓展】 1.“骏马”可用体操棍代替。 2.游戏路线可改为面对面、“s”形、“z”…… 五、拍打放松(3~4分钟) 【组织队形】学生两人一组散点站立。 【放松活动提示】 同第14课。 六、结束语(1~2分钟)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前滚翻的方法? 【教学建议】 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前滚翻练习是蹲撑开始,蹲撑结束。 - 30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16课 韵律舞蹈:闪烁的小星星 游戏:春种秋收 教学内容:韵律舞蹈――闪烁的小星星;游戏――春种秋收。 教学目标:1.学会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头、手、脚的基本部位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 及动作节奏感。 2.学生在游戏中发展灵敏意识,提高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能力及奔跑能力。 3.增强学生创造力及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敢于表现的精神。 场地器材:录音机、小桶4个、沙包16~20个。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3~5分钟) 【组织队形】成两列或四列横队。 队列练习:向左――转、向右――转。 二、准备活动(4~6分钟) 1.基本部位操。 【组织队形】成两列或四列横队。 【动作方法】见附录2。 2.辅助性练习:坐位体前屈(小桌可替换成小垫子),如下图所示。 【教学重点】 【小知识】 柔韧性是指人体完成动作时,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能力。坐位体前屈是发展柔韧 性练习的一种练习方法。 三、韵律舞蹈:闪烁的小星星(16~17分钟) 【动作方法】预备姿势:正步位,双手在体侧下方压腕。 前奏:原地小碎步,同时双手每小节1次压腕,如下图所示。 ①~②:以脚跟为轴打开成小八字位,同时双手叉腰,头经“低头”至“正头”位。 ③~④:头向右、左各偏转1次。 ⑤~⑥:脚成大八字位,同时头经“低头”至“仰头”位。 ⑦~⑧:头向右、左各仰转1次(①~⑧如图1和图2所示)。 ⑨~⑩:收右脚丁字步位,同时双手斜上方摊手(如图2所示)。 - 31 -

基本部位准确。 【教学难点】 动作协调,节奏准确。 【教学提示】 头的基本动作:如图1所示。 1.正头:颈部自然挺直,眼看1点中。 2.仰头:颈部后屈,眼看1点上。 3.低头:颈部前屈,眼看1点下。 4.转头:颈沿垂直轴左(右)转动。 5.偏头:颈部左(右)侧屈。 脚的基本动作:如图2所示。 1.正步:双脚并拢,脚尖对1点。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 2.小八字步:在正步位的基础上,两脚尖打开分别向1点和8点。 3.大八字步:在小八字步的基础上,两脚跟间距一只脚。重心在两脚中间。 4.丁字步:一只脚跟靠在另一只脚弓内侧,如同一丁字,两脚中间夹角为90°。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教师一边镜面示范一边讲解(1~2次)。 2.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分解练习(3次×3)。 3.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练习(3次)。 四、游戏:春播秋收(12~13分钟) 【组织队形】如下图所示。 【教学提示】 25米 1.按照教师手势或口令做快 。。。。 跑急停游戏。 2.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适当调节起跑线与折返点之间的 【游戏方法】在场地上画一条起跑线,前方25米圆圈个数和圆圈大小。 处放置标杆为折返点,起跑线与折返点间画4个相距【游戏方法的拓展】 5米的圆圈,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队,正对圆圈站 1.圆圈可以由铁环、呼啦圈代替。 在起跑线后,每队排头手持一个小桶,桶内各放4个2.圆圈的位置可以由直线摆放沙包。 变为曲线或集中摆放成各种图形。 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后,各组第一人迅速跑出,3.小桶和沙包根据本校条件依次将桶中的沙包放进圆圈,绕过折返点跑回,将小可用篮子、纸板、纸球、木块代替。 桶交给第二个人,然后站在排尾;第二人按照上述方4.游戏形式可改成迎面接力、法,将圆圈中的沙包收进桶中,依次进行,以先完成障碍接力等。 任务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起跑前必须站在起跑线后,不得踏线。 2.听到口令后,每组第一人才能起跑,其余人按过小桶后才能越过起跑线。 3.播种时,沙包必须放在圆圈内,如果滚出圆圈外,要拾回来放好后再继续跑。 【教学步骤】 1.教师创设“春播秋收”的情景。 2.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并与学生一同示范。 3.学生分组体会游戏,本组学生相互鼓励(1~2次)。 4.教师对游戏结果进行评价,再次强调规则后,继续游戏(1~2次)。 5.教师:“你了解耕种的常识吗?请向大家介绍一下!” 五、结束语(1~2分钟) 作业:能把今天学的舞蹈表演给你的爸爸和妈妈吗? 【教学建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实际水平,在韵律舞蹈前可安排一些简单易学的柔韧、协调性练习。 - 32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17课 韵律舞蹈:闪烁的小星星 游戏:搬西瓜 教学内容:韵律舞蹈――闪烁的小星星;游戏――搬西瓜 。 教学目标:1.学会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头、手、脚的基本部位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 及动作节奏感。 2.在游戏中发展学生的奔跑速度和判断能力以及机智应变能力。 3.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及集体主义精神,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敢于表现的精神,体会集体活动的乐趣。 场地器材:录音机、实心球或沙包16~20个。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3~4分钟) 【组织队形】成两列或四列横队。 1.常规(略)。 2.队列练习:向左――转、向右――转。 【队列练习提示】 站姿规范,精神饱满。 【小知识】 柔韧素质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柔韧性的提高,对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防止运动创作具有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 基本部位准确。 【教学难点】 动作协调,节奏准确。 二、准备活动(6~7分钟) 1.基本部位操。 【组织队形】成两列或四列横队。 【动作方法】见附录2。 2.辅助性练习:坐位体前屈。 三、韵律舞蹈:闪烁的小星星(15~16分钟) 【动作方法】接第16课动作⑨~⑩。 11~?12:向外翻腕成单指。 ?13~?14:右脚沿脚尖方向伸出,成右前弓步,同?时,双臂向内绕,成右手斜上指。 15~?16:保持原位,身体右、左各倒1次。 ?17~?18:右腿收回成小八字步,同时,右手斜上?方摊手。如图1所示。 【动作提示】 脚的基本位置:如图2所示。 1.弓步:在丁字步的基础上,将丁字步的前脚向前或向旁伸出。伸出腿屈膝,小腿垂直地面,后腿绷直,重心在两腿中间。 2.小踏步:左脚内侧向2点,右脚向左后6点撤步,右脚拇指虚踏地,大腿内侧夹紧,右膝稍屈。身体向2点,头向1点,重心在左脚。 手的基本动作: 1.摊手:掌心向下,手腕外旋至掌心向上,腕部尽量上提。如图3所示。 19~?20:双手原位推手。 ?21~?24:向下压腕4次,成预备姿势,同时双脚?- 33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压足跟,如右图2所示。

24~?40:向相反方向重复?9~?24小节动作?

(⑨~⑩见第16课)。

间奏:小碎步向右自转1周,同时,双手压腕。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教师带领学生自习上节课所学动作(1~2次)。

2.学生按教师的击掌节奏练习已学习过的舞蹈动作(1~2次)。

3.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新的舞蹈动作(1~2次)。 4.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分解练习(3次×3组)。 5.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练习(2次×3组)。

2.推指:双手五指相叉,掌心向外,指跟用力外展。如图4所示。 3.压腕: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将手腕上提,然后掌跟下压。如图4所示。 四、游戏:搬“西瓜”(12~13分钟)

【游戏方法】学生站成圆形队,按人数平均分为四

组,圆心处摆放与学生人数相等的实心球或沙包充当“西瓜”。听到开始口令后,各组从大排头开始快速跑向圆心,每人抱起一个“西瓜”后跑回原位,与下一名同学击掌后,第二名同学以同样的方法再取回一个“西瓜”,以此依次进行,以全组每人都取回一个“西瓜”且用时最短的组为优胜。 【游戏规则】 【游戏方法的拓展】 1.每人每次只能搬运一个“西瓜”。 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可改变2.如果“西瓜”在搬运过程中不慎落地,则取消场地的大小来增减游戏难度。如距该组比赛成绩。 离可喊短至3米,每次时间为30 【组织队形】学生站成圆形队。 米。 【教法步骤】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及规则。

2.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进行练习(1~2次)。

3.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搬西瓜”比赛(1~2次)。教师判定比赛成绩。 4.教师进行小结:“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搬西瓜’游戏获胜的关键是什么?”

五、结束语(1~2分钟)

1.教师总结:表扬好人好事,布置课下练习,收放器材。 2、师生再见。 【教学建议】 1.韵律舞蹈中的手腕上提、下压或外展动作应到最大限度。 2.韵律舞蹈中丁字步变换弓步时,要沿着动力脚脚尖的方向出腿。 【课后反思】

- 34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18课 走:各种方式的走 韵律舞蹈:闪烁的小星星

教学内容:走――各种方式的走;韵律舞蹈――闪烁的小星星。

教学目标:1.学习各种方式的走,掌握走的正确方法,纠正走的错误动作,发展身体

协调能力。

2.学会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头、手、脚的基本部位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 及节奏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注意力和敢于展示自我的精神。

场地器材:沙包、海绵包、体操棒、标志旗、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3~5分钟) 【组织队形】成两列或四列横队。 1.常规(略)。

2.队列练习:向左――转、向右――转。

【队列练习提示】 站姿规范,精神饱满。 【小知识】 小学时期是学生胸廓、脊柱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学生体形可塑性很大。因此,在走步教学中,要强化儿童抬头、挺胸、直腰,把躯干姿势做正确的意识。这样才有利于胸廓、脊柱和内脏器官的正常发育,使儿童将来能有一副健美的体形。 【动作要领提示】 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教学重点】 姿势正确。 【教学难点】 自然、放松。 【组织方法提示】 学生练习的距离可视学校场地情况灵活安排。 【教法提示】 为了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可采用唱歌走、听音乐走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二、准备活动(3~4分钟)

【组织队形】成两列或四列横队。 【动作方法】见附录2基本部位操。

三、各种方式的走(14~15分钟)

【动作方法】练习各种方式的走时,保持上体正直,自然挺胸,眼看前方;两脚交替向前迈步时,脚跟先着地并迅速过渡到前脚掌蹬地。 【组织队形】梯形队。 【教学步骤】 1.教师设疑:“原地踏步走时,脚的什么部位先着地?”

2.学生复习原地踏步走,教师提示学生上体保持正直;学生练习体会后答疑(1~3次)。

3.学生练习头顶沙包走,教师提示学生目视前方(2~3次)。

4.学生练习背后屈肘夹棒走,教师提示学生抬头、挺胸。如下图所示。

5.学生目视前方标志物进行自然放松走的练习,教师提示学生保持走的正确姿态(2~3次)。

6.教师提问式小结:“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行进间走时是用脚的什么部位先着地?它和原地踏步走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行进间走时,脚跟先着地,原地踏步走时,前脚掌先着地。”

四、韵律舞蹈:闪烁的小星星(12~13分钟)

【动作方法】第二遍音乐。

- 35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3.教师讲解换物赛跑的动作要点,并提示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4.继续游戏比赛。 5.教师总结。 四、游戏:学习叫号接球(3~4分钟) 【游戏方法】学生8~10人一组密集站立,在直径【游戏方法的拓展】 10~15米的圆圈内,每人依次报数后牢记自己的号码。 1.当接包者接到包后可以说其中一人拿一个布包站在圆圈内准备。 “转――××号”。 游戏开始,持包者一边向上抛包,一边叫任意一2.被叫到号码者接包后,可以位同伴的号,被叫到号码者立刻跑入圈内接包,其余采用地滚球的方法投击离自己最人向四周散开。当听到接包者喊“定”时,其余人原近的人。 地站好,接包者用包投击离自己最近的人,被击中者3.器材可选用海绵包或小皮为失败,与接包人互换,游戏重新开始。如果未击中球。 任何人,接包者则失败1次,由接包者继续抛包进行游戏。到规定时间内,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 1.只能垂直向上抛包。 2.接包者必须接到包后才能喊“定”,其余人听到“定”后,必须在原地站好,否则算失败一次。 3.躲闪者双脚不能移动。 4.禁止用包或球击打头部。 【组织队形】圆形队。 【教学步骤】 1.学生分组,按照教师要求站成游戏队形。 2.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与学生一同示范。 3.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提示安全事项。 4.教师提问“增加什么规则能够对接包人更有利?” 5.学生在游戏中寻找答案,讨论规则。 6.学生继续游戏,教师总结和评价(3~4分钟)。 五、放松活动(2~3分钟) 两人一组,相互放松。 六、结束语(1~2分钟) 【放松活动提示】 放松手法:挤压法、叩击法、推摩法、按揉法。 思考:“叫号游戏中,增加什么规则对被投击者有利?” 【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以游戏为主,运动量和运动密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课后反思】 - 46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24课 跳跃:双脚连续跳 游戏:打固定目标 教学内容:跳跃――双脚连续跳;游戏――打固定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双脚连续跳练习,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2.学生在合作中做打固定目标游戏,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投掷的准确 性,发展学生的躲闪能力和身体灵敏性。 3.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主动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优良品质。 场地器材:每组一个布包,小木棍若干。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2~3分钟)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1.导入语:比一比,看谁能先做到快、静、齐。2.队列练习(4次)。 ?向左――转。 ?向右――转。 二、准备活动(5~6分钟) 1.劳动模仿操。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动作方法】见附录5。 2.辅助性练习(4×8拍)。 ?正、侧压腿。 ?活动膝关节。 ?活动腕、踝关节。 三、学习双脚连续跳(14~16分钟) 【动作方法】上体直立,两脚稍分开。起跳时,两臂向前用力摆,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跳出,双脚同时用全脚掌着地,并两腿自然屈膝。动作依次进行。 【组织队形】梯形队。 【教学步骤】 1.教师提问:“你会模仿哪些小动物跳跃行走?” 2.学生模仿,教师评价(1~2次)。 3.教师:“这些动物中,哪些动物是用双脚跳跃的?你能模仿一下吗?” 4.学生继续模仿体会动作,教师评价。如下图所示。 5.教师设计“亮眼睛”环节,鼓励学生发现“双脚落地”的准确动作。 - 47 -

【教学重点】 双脚起跳、双脚落地。 【教学难点】 动作自然协调。 【教法提示】 1.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多给学生自由或结伴表现的机会。 2.模仿小动物时可采用走、跳、爬等多种方式进行,通过练习引出动物跳跃的方法。 3.“亮眼睛”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观察寻找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之间的不同之处。 【教法提示】 1.投掷游戏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投掷技术,发展投掷能力。为此要注意安排好投掷动作的教学。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6.学生自选一个动物模仿,集体共同评价。 四、游戏:打固定目标(12~14分钟) 2.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严格遵照口令行动,并保持整齐的队形,克服课堂的混乱现象。 【游戏方法的拓展】 场地可改为圆形。如下图所示。 【游戏方法】在场地内画两条相距8~12米的平行线作为投掷线。投掷线后1米,各画一条预备线,两投掷线中间画一条中线,中线上放若干小木桩(手榴弹或实心球)。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又分成两组。学生面向中间线,分别站在投掷线与预备线后,每人手中拿一个小沙包准备。 教师发令后,两边投掷线后的队员轮流使用小沙 ★ ★ ★ ★ 包掷小木桩,掷中者得1分。投完后按教师的口令一 ★ ★ ★ ★ 走跑去拾小沙包,并将小木桩放回原处,然后从两侧★ ★ 跑回预备线后按原队形站好。前一队拾沙包时,后一 队站到投掷线后准备。各队都投掷过后,计算各组得 ★ ★ 分,得分多的队获胜。 ★ ★ ★ ★ 【游戏规则】 ★ ★ 1.投掷或拾沙包都必须听教师口令进行。 ★ ★ 2.投掷时两脚不得踏过投掷线。 3.诚实报分。 【组织队形】如下图所示。 1米 4~6米 4~6米 1米 【教学步骤】 1.学生按照教师提示,分组站成游戏队形。 2.教师讲解示范游戏方法与规则。 3.学生原教师口令进行游戏,总结各组得分(2~3次)。 4.教师重新制定游戏方法与得分要求,并示范。 5.学生自选投掷线,尝试新游戏。 6.学生分组总结得分,教师为获胜组颁发奖品。 五、放松活动(3~4次) 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六、结束语(1~2分钟) 教师:“你双脚能跳多远?课后同学间比一比!” 【放松活动提示】 动作要简单易学。 【教学建议】 1.小沙包可以由教师统一规定规格,并发动学生自己制作,每人做1~2个。 2.小木桩的数量和投掷距离可根据学生的投掷能力确定。 【课后反思】 - 48 -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第25课 跳跃:立定跳远 游戏:喂鸭子 教学内容:跳跃――立定跳远;游戏――喂鸭子。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双脚蹬地跃起并同时落地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 提高跳跃能力。 2.学生在“喂鸭子”游戏中,提高投掷的准确性,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 身体协调性。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认真的精神。 场地器材:每组一个布包。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常规(2~3分钟)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1.导入语: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2.队列练习(4次): ?向左――转。 ?向右――转。 二、准备活动(5~6分钟) 1.劳动模仿操。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散开。 【动作方法】见附录5。 2.辅助性练习(4×8拍)。 ?正、侧压腿。 ?活动膝关节。 ?活动腕、踝关节。 【准备活动提示】 做劳动模仿操是要教育学生“劳动最光荣,我们要学勤劳的小蜜蜂,不做懒惰的花蝴蝶”。 三、学习立定跳远(14~16分钟) 【动作方法】两脚稍分开自然站立,上体稍前倾,抬头,两臂后举。然后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跳出。落地时以脚跟先着地,同时两腿自然屈膝,维持平衡。如下图所示。 【组织队形】站成四列横队。 【教学步骤】 1.教师提问:“你有几种从起跳线直接跳入双圈内的方法?” 2.学生体会动作寻找答案,教师讲解示范立定跳远动作。 - 49 -

【教学重点】 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 【教学难点】 上下肢协调配合。 【教法提示】 1.鉴于学生处于骨骼发育期,练习次数不宜过多。最好能在起跳后落入土地、垫子上,以保护学生的膝、踝关节。 2.学生基本掌握分解动作后,可以自己按照“三拍法”自喊口令练习连贯动作。 ⑴展:提踵,两臂上摆,身体充分伸展。 ⑵蹲:上体稍前倾,两臂后举,屈膝半蹲。 ⑶跳: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动,同时两前脚掌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方跳出。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

3.学生在教师提示的“三拍法”中分解体会立定跳远(2~3次)。 4.学生再次观察教师动作,教师提示动作重点。 5.学生在教师口令提示下,做完整的立定跳远动作(3~4次)。 6.教师推荐学生示范,师生共同评价。 四、游戏:喂鸭子(12~14分钟) 【游戏方法】画一个直径为5~6米的圆圈当“池【教法提示】 塘”,圈内放若干个画有“鸭子”的大筐。学生每人一 1.“鸭子”与“池塘”边的距个沙包当“面包”,围在“池塘”边。 离远近要根据学生的投掷能力而 教师发令后,学生一边围着“池塘”顺时针绕圈,定。 一边念儿歌“小鸭小鸭嘎嘎嘎,肚子饿了吃点啥?喂2.“池塘”的大小与“鸭子”块面包你要不要?”此时教师下达口令“要”,学生停的数量要因学生的人数而定。 止转动,面向池塘向“鸭子”投“面包”,“面包”投3.儿歌与学生的行走动作可入“鸭子”(大筐)则成功一次。游戏继续进行,在规以变化。 定时间内以投中数量多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1.学生必须在“池塘”外投“面包”。 2.教师下达口令后学生才能停止转动并向“鸭子”投“面包”。 【组织队形】如下图所示。 【教学步骤】 1.教师:“我们终于来到了池塘,现在请你准备好手中的面包!”学生按照教师提示分组站成游戏队形。 2.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并示范。 3.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做游戏,总结各自得分(2~3次)。 4.学生总结。 5.学生再次做游戏,总结各组得分(3~4次)。 6.教师:“小鸭子说谢谢你们!你们应该说什么呀?” 五、放松活动(3~4分钟) 放松:动物模仿。 六、结束语(1~2分钟) 生活中要关爱你身边的每一只小动物。 【教学建议】 教具中的沙包可用布包或小木块替代,并且根据情境可把“面包”改为“玉米粒”、“黄豆”等其他食物。 - 5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体育一年级(上)体育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小学体育一年级(上)体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7196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