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三历史考点复习限时规范练习10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10课时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完善与美

国1787年宪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原创题)《近代英国史》中说:“到了1688年??,历史的钟摆才又摆

了回来,找到了一个新的重心。此后历史就以这个新的重心为基点,开始向前发展。”这个“新的重心”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 A.工业革命 C.殖民帝国

B.君主立宪 D.光荣革命

( )。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此后历史就以这个新的重心为基点,开始向前发展”及限定“政治方面的表现”,由此判断答案选B。A项是经济方面的,排除;C项直到18世纪中期才出现,排除;D项虽然是政治方面的内容,但不符合题干材料,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君主立宪制。 答案 B

2.(2013·江苏南京学情调研)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他就

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最能说明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解析 根据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相关知识对各错误选项进行排除,A项说法错误,英国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B项说法错误,内阁由议会中多数党组成,内阁对议会负责;D项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与题意无关。本题选C项,材料反映了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 答案 C

( )。

3.(改编题)下图反映的是威廉和玛丽接受《权利法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议会至上”“王在法下”的秩序已经形成 B.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彻底胜利

C.资产阶级跪读《权利法案》体现“王在法上” D.英国最终以宪法保障了民主

解析 《权利法案》体现了“议会至上”“国王统而不治”(即“王在法下”),故答案选A项。B项错在“彻底”,排除;《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C项错误;D项错在“宪法”,排除。 答案 A

4.(原创题)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运动领袖托马斯·阿特伍德说:

“??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工业和商业却几乎全无代表!它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为此进行了 A.光荣革命 C.1832年议会改革

B.颁布《权利法案》 D.责任内阁的设立

( )。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下院”、“改革”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是1832年议会改革,故选C项。从时间上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5.(2013·乌鲁木齐模拟)一名英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英国人把议

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表明

( )。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闹剧 D.行政权的扩张弱化了议会权力

解析 “大本钟”指英国伦敦著名古钟,设在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材料反映了英国学者对议会权力弱化的嘲讽,故选D项。A项代议制民主政治仍是资本主义民主的主要形式;B项与史实不符;C项说法在材料中不能完全反映,三项皆排除。 答案 D

6.(2013·苏南四校检测)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

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要看

( )。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制。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看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答案 C

7.(2013·韶关模拟)有学者认为:“与欧洲文化相比,美国文化完全是山寨

(仿造)起家的。”其“山寨”性表现在 A.效法英国的政党政治 B.仿照法国的共和制 C.依据德国的联邦制

D.受惠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

解析 B、C两项可排除,法国1875年的共和制、德国1871年的联邦制,时间都较晚,美国早于法德建立起了政治制度;D项错误,美国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本题选A项,美国的两党制效法英国的政党政治。 答案 A

8.(原创题)以博弈的后果为标准进行区分,可分为正和博弈、负和博弈和

零和博弈。正和博弈的结果可以用“互惠互利”、“皆大欢喜”来形容。零和博弈的结果是有非均衡性和非稳定性,往往导致“以牙还牙”、循环

( )。

往复。有人说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正和博弈,这是指美国 ( )。

A.实施宪政,保证中央集权 B.三权分立,实现制约与平衡 C.权力制衡,行政效率低下 D.宪政自由,实现真正民主

解析 注意题干中对“正和博弈”结果的解释,结合美国宪政的史实,可以判断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中,美国防止了专制的出现,故选B项。A项说法与题干中材料不符,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分权制衡不是中央集权,故排除;C、D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皆排除。 答案 B

9.(2013·南京市模拟)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院人数

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宪法中关于人口统计的规定

A.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B.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 C.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D.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从材料信息中看,关于选举人口的规定是南北妥协的产物,有利于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答案 A

10.(2013·苏州调研)观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质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 )。

( )。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解析 所给两幅图片,一个是中国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一个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者的最大区别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属性不同,三省六部制是封建地主阶级专制集权下的政治体制,三权分立制是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下的政治体制。但二者都体现了分权,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11.(2013·长春调研)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

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对这一论断理解准确的是

( )。

A.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分权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B.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C.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内阁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D.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美国民主是继承了英国的议会制传统,实践的是三权分立学说。A、B、C三个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是错误的。 答案 D

12.(2013·苏北四市调研)美国国会1791年12月15日批准了宪法第十条修

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该修正案主要意图是

( )。

①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 ②限制联邦政府权力 ③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④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A.①④ C.①②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根据宪法修正案,地方各州有行使权力,③错误;④确认宪法至上原则不能体现,④排除。故选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英国爆发了要求选举权的民主运动,参加者除新兴

的工业资产阶级外,还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工人阶级……1830年,法国爆发了推翻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整个欧洲的民主运动出现了高潮,这就进一步推动了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发展,议会中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经过反复的斗争和较量之后,……在1832年6月4日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向帝国议会宣读了由他起草的《皇帝诏书》,开始实施他的社会立法计划。1883年6月公布疾病保险法……1884年7月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6月公布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进入90年代后,威廉二世先后颁布了“工商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劳动立法:实行每周6天工作和8小时工作日制度等等。

——《德国史》

材料三 不用说,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并不是指在一切文明状态都是实际可行的或适当的政府形式,而是指这样一种政府形式,在它是实际可行和适当的情况下,它伴随有最大数量有益后果,直接的和将来的。……一个完善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了。

——[英]密尔著《代议制政府》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有哪些?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材料二俾斯麦立法体现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6分) (3)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的“代议制政府”。(3分) (4)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材料三的观点。(5分) 解析 第(1)问,先从材料中总结出民主斗争、两派斗争和七月革命,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影响要从阶级和经济方面分析。第(2)问,结合材料分析出社会福利制度及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第(3)问,要注意题干限定“文明史观”,重点分析出民主发展进程。第(4)问,要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回答出政治、经济等方面即可。

答案 (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民主运动、改革派和保守派斗争的推动,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2)特点:注重社会福利、立法全面、适应时代需要。作用:促进了德国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水平。

(3)否定君主专制,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

(4)积极方面: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发展。 消极方面: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相对民主。 14.(2013·江门调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里克利

材料二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上册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材料一中的“多数人”是指哪些人?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成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建立的背景。指出“新型的共和国”有何具体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4分)

(4)以上内容,对于推进当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5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属于雅典民主政治时期的改革,奴隶没有公民权,贵族属于少数,多数人属于公民;第二小问,根据题干中“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三个方面”的提示回答。第(2)问,属于考查美国

代议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一小问,“行政首脑软弱无力”说明中央政府无权,这属于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的邦联体制,结合该制度的背景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联邦制建立的特点回答。第(3)问,根据孙中山的主要思想和史实回答。第(4)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雅典公民。

成因: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特点;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地少山多,海岸曲折,海岛密布。

(2)背景:独立战争的胜利;反对君主制的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 表现:确立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确立共和政体。 (3)说明:学习美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维护民主、防止专制,又实行责任内阁制。

(4)启示:要吸取古今之精髓、兼收中西之优长,要结合国情、不断创新。(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三历史考点复习限时规范练习10在线全文阅读。

高三历史考点复习限时规范练习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7159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