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
1、 简述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一般认为,古希腊行吟盲诗人荷马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 18世纪后,陆续出现了“小歌说”、“统一说”等观点,但美国学者帕里提出的“折衷说”被大家普遍接受。他在研究后认为,史诗不是出自一个诗人的创造,而是经很多代民间歌手不断积累选择、口头相传而约定俗成的。在公元前12世纪以前古希腊可能已有配乐唱诵的口头诗歌流传,诗人身兼乐师和歌手,而流传的诗歌中最出名的就是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在历代相传过程中,无数无名诗人对诗歌及其程式化语句进行了积累、加工和创作。 大概到公元前8世纪时,出现了伟大的诗人荷马,他将其中一些短篇围绕一个中心结合起来,统一加工提炼,使其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特色,成为大型史诗。其后,史诗广泛流传,逐步定型。公元前7世纪,小亚细亚有号称“荷马族人”的职业诗歌朗诵者。至公元前6世纪,全部史诗开始编成定本。以后,“荷马史诗”的抄本流传更广,经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考订分卷,留传至今
。 2.《伊利亚特》体现出怎样高超的叙事技巧?
全诗并不是对特洛伊10年战争的完整记述,而只是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主题,集中描写了战争最后一年的51天里发生的事情。包括阿喀琉斯与阿迦门农发生内讧而退出,希腊联军因而遭遇一系列惨败,阿喀琉斯又因好友战死而将愤怒的矛头转向赫克托尔,于是复出等等,所有关键的情节都是环环相扣的。阿喀琉斯心中的怒火的平息,也是史诗的结局。
总的来看,对原始材料巧妙的取舍剪裁,对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的集中刻画,以及紧凑得当的情节设置,使得史诗的结构和布局具有一种高度严谨的统一性,避免了故事叙述冗长和芜杂的弊病。这样的处理手法已远远超出了那些简朴的民间口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书面创作的特色。亚里士多德认为史诗的情节应围绕着一个整体的行动来展开,有头、有身、有尾,像个活的东西,才能给我们以特别的快感,《伊利亚特》无疑是这方面的典范。
3.分析阿喀琉斯的形象。
阿喀琉斯的形象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相传他的父亲是人间的国王珀琉斯,母亲是海上女神忒提斯,因此他是半神半人,具有超凡的能力。这一人物具备了古代伟大的英雄所应有的全部素质:外貌英俊,孔武有力,英勇善战,为朋友和部落忘我战斗。 在神话传说中,阿喀琉斯的命运注定了有两个结局:要么在家乡平安地老死,要么在战场上赢得巨大的荣誉,而在年轻时夭折。阿喀琉斯勇敢地选择了后者。他虽退出战场,但仍然心系着战局的变化,好友的惨死,令他悔恨交加,最终将个人恩怨抛在一边,重上战场。
作者在表现阿喀琉斯的英雄主义精神与个人荣誉感的同时,并没有将他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他性格的多面性和丰富性。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自然流露出的愤怒的情绪,以及种种近于孩子气般的表现,使他显得有血有肉,更符合真实生活中的英雄形象。对此,黑格尔在《美学》中评论道:“关于阿喀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
4.“荷马式的比喻”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表现。
贴切生动的比喻是史诗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在这方面,构成了有名的“荷马式的比喻”,即史诗中的比喻均选自为人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和各种自然现象,它不仅增强了描述的形象性,也有利于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如希腊人中的雄辩家涅斯托尔的谈吐被喻为“比蜂蜜还要甘甜”;而且很多比喻往往都比较长,扩展成了一幅幅相对完整的画面,如第3章开头在描绘特洛伊人的阵势写道,“恰似一群野生的鸿雁,疾飞的鹳鹤,发出冲天的喧喊,试图逃避冬日的阴寒和暴泻不止的骤雨”,诸如此类的比喻在史诗中比比皆是,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战争中沸腾的场面。
《俄狄浦斯王》
1. 简述索福克勒斯对希腊悲剧的贡献。
索福克勒斯为希腊悲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体为以下几点:1、引进了第三个演员,便于更充分地表现剧中人物的冲突。2、在他的悲剧中,合唱队的重要性大大减低,戏剧对话和动作的重要性大大增强,对话成了戏剧中第一位的东西,成了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3、他把许多可怕的剧景引介到剧场,比如埃阿斯当众自杀、俄狄浦斯刺瞎双眼后再度登台等等。
2. 简述《俄狄浦斯王》的内容梗概。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发生在古希腊的忒拜城。忒拜王拉伊奥斯和王后伊奥卡斯特生有一子,为躲避神咒,国王命人将其遗弃。但因牧人的好心,孩子最后被科任托斯国国王收养。俄狄浦斯长大后得知了杀父娶母的神谕,急忙逃离了科任托斯国。在一个三岔路口,他失手杀死了忒拜王拉伊奥斯。后来,他凭借智慧解答出狮身人面怪兽斯芬克斯的谜语,除掉了女妖。于是被拥为忒拜国的新国王,并娶了王后伊奥卡斯特。戏开场时,忒拜城正在遭受瘟疫,为了解除瘟疫,俄狄浦斯派人去请求神示,结果得知自己就是杀害老国王的凶手。经过一系列的对证,他发现了不幸的真相,他真的按神谕所说杀父娶母。最后,伊奥卡斯特自杀;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眼睛,自我放逐。
3. 简要谈谈俄狄浦斯的性格在俄狄浦斯个人悲剧中的作用。
在俄狄浦斯的悲剧中,性格充任了命运的“助手”,帮助实现了命定的结果。 索福克勒斯成功地将性格与情节完美结合在一起。俄狄浦斯的性格确实是急躁的,这随着情节的展开而被印证。亚里士多德指出,刻画性格必须符合必然或可然的原则,唯此人物说话、做事才是一贯的,事件的承继才是一贯的,而不会在事件中有不合情理的内容。他认为《俄狄浦斯王》正做到了这一点。
在俄狄浦斯的性格里,还有更深沉的内容,那就是强烈的责任感。当了解到那可怕的预言后,他害怕自己会犯下那不能犯的过失,为了成全对父母的爱,为了保全荣誉,使自己成为异乡人,从另一个角度也促成了其命运悲剧的产生。
4. 试结合《俄狄浦斯王》谈谈您对命运悲剧的理解。
经过索福克勒斯的艺术加工,俄狄浦斯的故事成为一出典型的命运悲剧。 命运是定数,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它支配着万事万物,以及人的生死祸福。古希腊人相信人和神都是有命运的。命运之神力量之大,连众神之王宙斯都要听命于他。命运往往是通过神谕,先知的预言,或者是梦的形式宣告于人类。 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是一股巨大力量,总是把人的各种努力化解得干干
净净,使事件向与人意愿相反的方向发展。因为祖先的罪孽,俄狄浦斯还未出生就被预言了将弑父娶母的命运。虽然俄狄浦斯的父母和他本人都在最大限度地与命运抗争,却最终都未能逃脱命运的残酷定律,他们的竭力抗争却在无意识中实现了神谕的全部内容。
《神曲》
1. 但丁的情感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他的创作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情感生活的影响:与贝亚特里齐的相遇、以及贝亚特里齐于盛年辞世,是但丁一生中最具神秘性的事件,对但丁的人生与创作均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丁的早期作品《新生》就主要讲述乐他对贵族女子贝亚特里齐超尘脱俗的恋慕之情,而在后期代表作《神曲》中,最突出的仍是贝亚特里齐的形象。
政治生活的影响:成年之后的但丁加入圭尔弗党,积极参与城邦政治生活。这段经历对他后半生影响很大。1300年但丁当选为佛罗伦萨共和政府六位执政之一,到达政治事业的顶峰。他坚决反对教皇干预城邦内政。1302年,但丁在异乡得知,他被黑党判处终身流放,自此再也没能回到佛罗伦萨,在意大利各城市流亡。政治抱负付诸东流,但丁决心在诗歌中建立不朽的基业,通过伟大的文学作品抒发自己对意大利和佛罗伦萨的深厚情感。于是,他历时十余年,完成了长篇巨制《神曲》,在书中寄寓了他一生的坎坷、理念与梦想。
2.简述《神曲》的内容梗概。
《神曲》历时十余年完成,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诗人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诗人在人生中途,于一黑暗森林迷路,正想往秀美山峰攀爬时,三只野兽豹、狮、狼挡住去路。在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他受贝亚特里齐之托救援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向光明。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最后由贝亚特里齐引导,游历了天堂。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第一层是侯判所,居住着信奉异教的古圣先贤。其余8层罪人由于生前罪孽(好淫、贪吃、贪婪、愤怒、信邪教、暴力、欺诈、背叛),接受不同严酷刑罚。炼狱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生前有罪,但程度较轻、已经忏悔的灵魂,在这层洗练修过。天堂一共九重天,是幸福灵魂的归宿。
2. 黑格尔依据什么认为《神曲》为基督教中世纪的史诗?
《神曲》总括式地描绘了中世纪政治、宗教、文化以及历史人物。首先,但丁依据中世纪的神秘数字概念来构架三界,总结了中世纪文化成就的许多方面;其次,但丁和众人的谈话涉及了中世纪独特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物理学,天文学,生理学和胚胎学,艺术方面涉及了普罗旺斯诗歌和意大利绘画,在神学方面谈论了道成肉身、自由意志、信望爱、上帝的正义、罪与赎等诸多基督教核心问题。第三,《神曲》的总体艺术手法也是中世纪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和寓意。因此,《神曲》被称为基督教中世纪的史诗。
3. 如何理解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首先,《神曲》的基本架构整合了中世纪神学、伦理学、哲学等领域,体现了中世纪人的世界观。
其次,但丁虽然是在中世纪理念的框架中建构三界,但是他却常常突破中世纪的主流观念,表达时代精神和个人爱憎,他的品评主要基于基督教伦理,同时秉持公义的原则,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第三,但丁虽然使用中世纪惯用的象征手法,却能够避免这种手法易流于抽象化、概念化的弊病。他创作了许多新奇的比喻,以雄奇绚丽的想象力细致入微地摹形状物
第四,性格各异、情感充沛的人物也体现了《神曲》中的人文主义新气息。但丁对当代生活的关心,对人物个性与个体的关注,表达了强烈的现世精神。 在《神曲》中,崇尚精神世界的传统基督教观念与肯定世俗世界、追求个人价值的愿望构成了巨大的张力,正是这种张力,充分地表达了但丁所处时代与地域的特质,使《神曲》成为一座表现一个时代,同时也昭示着将来的里程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将但丁称作“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哈姆雷特》
1. 简述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主要作品、基调及形成原因。 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历史剧、喜剧创作时期(1590—1600)。这时的英国国力强大,莎士比亚对现实抱乐观态度,因而作品的基调是明朗的、欢快的。主要作品有《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等。 二、悲剧时期(1601-1607)。这一时期由于新老国王交替,社会动荡不安。同时,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尖锐冲突以及人文主义自身存在的弱点和矛盾。以《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这“四大悲剧”最为著名。 三、传奇剧时期(1608-1612)。詹姆斯一世即位后,社会现实更趋黑暗。莎士比亚从关注现实转入幻想世界,借助超现实的力量来弘扬人文主义理想。主要作品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等。
2. 哈姆莱特是怎样一个形象?
哈姆莱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在当时的人文主义中心德国维登堡大学读书,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教育。他认为人世间是一座美好的花园,人是一件了不起的杰作。他强调人智与理性,强调人应该把握自己的命运,强调知识的作用。同时他还抨击等级特权,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不愿意好友霍拉旭以仆人的身份称他为殿下,而愿意以朋友相称。在爱情上,他主张男女间平等自由,互相信任。他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光明磊落,诚恳待人,就连克劳狄斯都承认他为人厚道,不算计别人,也想不到别人会算计他。
但他不是性格单一的人文主义信仰者,而是一个处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不断探索、深化、丰富人文主义内涵的形象。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哈姆莱特一直到最后都没有积极行动起来去“重整乾坤”。他义无反顾地同意克劳狄斯设下的赌局,与雷欧提斯比剑,并不是他坚定了复仇的决心,而是听凭命运的安排。他是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却没有成为一个出色的实践家。
3. 你认为哈姆莱特为什么延宕?
对哈姆莱特延宕的原因,可以从人文主义的力量和弱点的角度加以解释。
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一股思想文化思潮,对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人文主义在发展中,它的副作用和恶果也逐渐显露出来。莎士比亚感受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巨大矛盾,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在现实中所带来的负面结果。他对人文主义信念发生了动摇,对人本身产生了怀疑。
哈姆莱特的复仇行动遇到了巨大挑战:人性是邪恶的,克劳狄斯弑君篡位不是孤立现象,而是普遍的人类罪恶的反映;替父报仇、“重整乾坤”不只是与克劳狄斯斗争,更要与人类,与人性普遍的恶斗争,也包括与自己的斗争。由此,更严峻的人性问题摆在了哈姆莱特面前。以莎士比亚所处时代的认识水平,不可能为哈姆莱特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哈姆莱特因此坠入虚无之境,心绪忧郁、焦灼,也就有了行动上的延宕。
4. 以《哈姆莱特》为例,谈谈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哈姆莱特》在艺术上也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情节结构上,突出地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点。三条复仇的线索交织,波澜起伏,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其二,通过多种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还善用内心独白来展示人物心灵世界。
其三,戏剧语言丰富多彩。莎士比亚是公认的语言的大师,他的语言富于形象性,尤其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他的戏剧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又结合了散文、有韵诗句和抒情歌谣等,不同的文体在剧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他按照人物的身分与处境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
《堂吉诃德》
1. 简述塞万提斯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塞万提斯出生在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埃纳雷斯一个败落的小贵族家庭里。1569年,为悼念去世的西班牙王后,塞万提斯写了几首哀歌,受到老师的欣赏和推荐,收入一本献给国王的诗集中。同年,他在红衣主教手下当侍从,广泛接触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艺术。1571年,塞万提斯参加了勒班陀海战,受伤多处,左手残疾。1575年,他带着两封推荐信回国,在途中被土耳其海盗劫到阿尔及尔。1580年底,在家人凑钱支付了高额赎金后才获得释放。回国后,塞万提斯决定从事写作。
创作情况:除了《堂吉诃德》外,还有诗体悲剧《努曼西亚》。它描写古代西班牙奴曼西亚城人民英勇抵抗罗马侵略者的故事。悲剧格调激昂悲壮,表现了高亢的爱国主义精神。
《警世典范小说集》吸收了流浪汉小说和骑士小说的长处,融写实和传奇为一体,充满神奇色彩和异国情调,表现了塞万提斯的人文主义理想。包括十二篇短篇小说,其中爱情与冒险小说占了多数。
2. 简述《堂吉诃德》的内容梗概 主要内容:主人公是西班牙一个叫拉·曼却的地方的穷乡绅,因读骑士小说入魔,幻想自己也是个骑士,行侠仗义,帮助被侮辱者与被迫害者。他身跨瘦马,全身披挂,带着骑驴侍从桑丘·沙,游历天下。堂吉诃德的历险行侠一共有三次,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文学名著欣赏问答总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