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①
作者:李臣学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3期
摘 要: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需要多方合作,并付出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以及国内外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的基本特点,对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认识、教学模式、服务保障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实施开放、融合、多样化的第一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有利于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及服务体系。认为理工科大学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进而实现大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a)-0255-02
创新创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社会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要。因此,高校必须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核心目标,而这就是所谓的创新创业素质,只有培养的大学生具备这样的素质,高等教育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大学生自身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只有所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可持续发展了,并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了,创新创业教育才能称得上成功[3-4]。
然而,目前我们还存在很多困惑,如:创新与创业的关系不清晰,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不明确、理念混乱,如何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不确定等,造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手段、内容、思想理念等在全国范围内千差万别,简单地理解为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如何通过创业教育来造就企业家,减轻来自就业压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学生也普遍存在着“创业主要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的片面认识。这种没有统一思想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上文提到的困惑是一种极其低级的教育,对学生是有害的。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较短,我们对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重要概念缺乏深入的思考,没能真正抓住牵引创新创业教育前进的“牛鼻子”,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1 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创业。对于创业应该有更加广义的理解,不一定开公司才叫创业,在一个公司里,开拓一项新的业务或填补市场空白,也是一种创业;进而即使在创业教育中学习优秀,即使配有很优秀的创业导师,也不能保证在社会上创业的成功。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在未来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具备独立发展与抗击风险的能力才是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西方文化中创业精神与企业家精神是一个词(entrepreneurship),将创业教育的开展围绕着创业技能培养与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我国则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创业教育中,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比较创新与创业,我们认为创新比创业更根本,一方面,创业与创新有区别,创业强调行动层面的创造;创新包含更多思维层面的创造。另一方面,创新与创业密不可分,创业的核心和本质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创新的思维和意愿,加上实践能力和市场机遇,更容易成功创业;创业也是一种行为上的创新,是创新的行动化和体现形式[2-4]。创新教育使创业教育融入了知识、技能的要求,创业教育则使创新教育变得更具体、更实在。对创新和创业两个基本概念内在价值的侧重,影响了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构建。教育体系的设计者应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开放、高度融合、多样化的理念,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符合自身教育发展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围绕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我校坚持创新教育的实践取向和创业教育的创新取向,重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会贯通,形成了“课堂教学—创新实践—项目训练—企业孵化”的系统化、递进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步解决了理工科大学“创业教育缺位”、“创业教育脱离知识创新”和“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我校也是上海开设“创业学”专业、开办“创业班”、探索和实践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之一。
2.1 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第一课堂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要想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打造具有“物质”基础的创新创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学科专业首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依托学科专业优势,扎实实施具有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合作态度与管理素质等方面有所强化。学校借助大平台建设形成了“特色+特长”、“专业+专长”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其次,围绕平台特色和实战经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这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第一课堂教学,注重发挥第一课堂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的塑造作用,坚持渗透融合的理念,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应系统整合成功企业家素质的各方面,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设置,可以增加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1-3]。 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推进实施体验式教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①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