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水文图 D、电子地图
27、针对右图所示区域的位置与面积,小芳和小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你认为他俩谁的看法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8、读“三个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图中,_______图比例尺最大,_____ 比例尺最小。
(2)三个城市中,_______城区面积最大,_____城区面积最小。
(3)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以上三种比
例尺,_______反映的内容最详细,_______反映的内容最简略。 (4)将图中各比例尺用其它形式表示出来: 把比例尺1:1万改写成数字式______________
把比例尺1:50万改写成文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比例尺1:10万改写成线段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中新网2012年3月22日电:据“中央社”报道,自墨西哥20日发生里氏7.8级地震后,这是1985年以来该国遭受的最严重的地震。杨光同学想找到这个国家的准确位置,他最好查找( ) A、世界地形图 B、世界气候图 C、世界政区图 D、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 30、太原的小明要去南京的中山陵游玩,他最需要下列哪些地图( )
A、中国交通图、南京市地形图 B、中国政区图、南京市地形图 C、中国交通图、南京市旅游图 D、南京地形图、南京市交通图 31、在卫星照片上,正在燃烧的林地呈现( ) A、亮红色 B、绿色 C、白色 D、蓝色 32、下列地图中,不属于社会经济地图的是( )
A、人口图 B、气候图 C、交通图 D、农业图
33、绘制某地区地图,其图幅大小和选用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是( ) A、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 B、图幅越小,比例尺越大 C、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大 D、二者无必然联系
34、图幅相同,用下列比例尺绘制出的地图,表示地理事物最简略的是( ) A、1:30 000 B、二十万分之一 C、
D、图上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35、要绘制固定图幅的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最大的比例尺是( ) A、
1
B、图上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C、1:50 000 000 D、1:6 000 000 3 000
36、甲、乙两幅地图的图幅一样大,甲图的比例尺是乙图的二分之一,两幅图相比( )
A、甲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比乙图小,内容也详细 B、甲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水平距离是乙图的4倍 C、乙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水平距离是甲图的三分之一 D、乙图表示的范围比甲图小,内容也详细 了解和正确选择、使用地图,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完成第37、38题 。 37、有关甲(世界甲型流感疫情图)、乙(中国铁路分布图)、丙(北京动物园图)、丁(北京市旅游图)四幅地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家住云南的小明想去北京旅游,可从乙图上查找乘车路线 B、小明想知道世界甲型流感的疫情情况,可通过阅读甲图了解 C、小明来到北京后,购买了丁图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 D、若四幅图的图幅相同,则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丙>丁
38、假如上面提到的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等,那么表示地理事物可能最详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非选择题
2013.9
11
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深秋的星期六,东北风带来阵阵凉意,但这影响不了家住江城市的小军、小明、小梅三位同学的好心情,他们相约去湖滨公园划船游玩。 材料二:“江城市区”略图(如右)
(1) 图中①②③处分别是小军、小明、小梅三位同学的家,
这三位 同学相约在湖泊西北方的运动场附近集合,这个运动场指有是__________(填“a运动场”或“b运动场”)。
(2) 在地图上标出小明去运动场集合的最短路线。 (3) 船从B处划向A处,是顺风还是逆风?________。 (4) 如果三位同学划船保持每分钟25米的速度,从A处
回到B处大约需要__________ 分钟。
(5) 若画一幅与“江城市区”略图图幅大小相同的“湖滨
公园地图”,那么“湖滨公园地图”的比例尺比“江城市区”略图的比例尺________(填“大”或“小”)
(6) 小军他们计划下个星期去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他们应该选择什
么地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地形图
教学内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地表的基本形态。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2.学生能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可识别各种陆地地形(如: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预习自测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高线上的数值是指海拔高度 B、等高线上的数值是指相对高度 C、等高距不是相对高度而是海拔 D、海拔高度的数值一定大于相对高度 2、最能直观显示地表沿某一方向高低起伏的图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分层设色地形图 C、平面图 D、地形剖面图 3、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缓 B、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C、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不一定相等 D、等高线闭合一定表示山地 4、在世界地形图上大面积的绿色表示的地形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5、黄山比泰山高出349米,这是指( )
A、泰山的海拔 B、黄山与泰山的相对高度 C、黄山的海拔 D、一般高度
2013.9
12
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6、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海拔 __________ 米,乙地海拔 __________ 米, 丙地海拔 ____________ 米 。
(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 ___________ 米。
7、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海底的 _____________ 。
8、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 ________________ 。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___________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_____________ 。 10、读“等高线地形图”,其中最有可能形成河流的地方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都不可能
11、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 844.43米;艾丁湖海拔为﹣154.31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 998.74米 B、8 690.12米 C、8 848.13米 D、9 244.43米 12、下图等高线(米)图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峰 B、山谷、山峰、山脊、盆地 C、山脊、山峰、山谷、盆地 D、山峰、山谷、山脊、盆地 右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根据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图中山峰⑤的高度可能是( )
A、550米 B、640米 C、740米 D、820米
训练题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③越深,则表示海洋深度( )
A、越深 B、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C、越浅 D、不深不浅 2、地图上玉山的标高是3 952米,这个高度是( )
A、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高度 D、一般高度 3、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相对高度都是相等的 B、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缓
C、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D、闭合等高线数值自中心向外减小,则表示盆地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若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 )
A、鞍部 B、山脊 C、陡崖 D、山谷 5、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峰,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 ) A、山谷 B、鞍部 C、山脊 D、盆地底部 6、(2011,包头)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地的相对高度在10~30米之间 B、B处是山谷 C、小河自东北流向西南
D、小河在图示范围内的实际长度约为26千米 (2011,南京)右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 7、图中A点的海拔是( )
A、350米 B、300米 C、250米 D、200米
2013.9
13
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8、梯田一般修建在坡度较缓的山坡上。图示地区最适宜修建梯田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9、(2011,德州)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 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
(2)根据比例尺量算出图中AB两山峰的实际水平距离约是_______ 千米。
(3)河流C、D支流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 __________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等高线(米)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上比例尺转化为数字式为1:________________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______________ 米。 (2)甲山在乙山的 ____________ 方。
(3)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_____________高度。
(4)图中山坡E和F的坡度相比,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_____。 (5)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 D.______________。 11、读“等高线(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代表陡坡的是__________,代表缓坡的是__________。 (2)在图1-4-12中绘制沿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12、(2011.自贡)图1-4-13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地形名称是_____________ 。
(2)图中②和③中表示山脊的是__________ ,你的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中③和④中地形坡度较缓的是____________,你的判断依
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图中⑤地和⑥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_ 米。
人们为了方便生活,确定某地在地球上的位置,划分了东西半 球和南北半球,设定经纬网。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13、关于经纬线和经纬度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与所有经线等长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经度越往西越大是东经
D、所有经线等长,都相交于南北两个极点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半球分界线的是( )
A、20°W经线 B、赤道 C、160°E经线 D、本初子午线 15、图1-10是“某地等高线(米)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 )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 D、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16、甲地的地理坐标是(120°W,10°N),乙地的地理坐标是(120°W, 16°S),两地与赤道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 A、相等 B、乙地距赤道近 C、甲地距赤道近 D、甲地距赤道远
2013.9
14
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17、我们身边有许多现象,
2013.9 15
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树立科学探索精神; 2.运用实例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3.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导入】由《开学第一课》的学习对象导入-----我们的地球。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来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 【学习过程】
活动一:你对地球了解有多深?
<师生交流>:畅谈“自己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活动二: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球体?
<自主学习>:对比阅读-----课本P5《阅读活动》B图“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小组展示>:各小组依次“重温人类探索地球形状之路”; 1.天圆地方说 2.盖天说 3.浑天说
4.亚里士多德提出“球体” 5.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6.地球全貌卫星图。
得出结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活动三:你能找到哪些证据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寻找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有哪些?”
提示:①从人类漫长的探索历程 提取 ②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说明 ③利用地图册 <小组展示>:某一小组代表发言或展演相关证据,其他组进行补充。 小结“五大证据”:海上帆船的远眺现象(建议可用雨伞和图片演示说明);月食日影;麦哲伦坏球航行;卫星图;站的越高,看得越远
活动四:地球这个球有多大?
<迁移思考>:如何来描述一个篮球的大小?------球体通常用半径来描述大小; <自主学习>:读课本P6的C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和地图册P2.,完成: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赤道半径是 ;极半径是 ; (2)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 活动五:算算赤道有多长?
<自主学习>:根据数学知识和赤道半径计算赤道周长=2πR(=40053.84km)。 活动六:计算----当全球人口增至100亿时,我们还有多大的生存空间? 已知条件:地球表面积 ;全球陆地面积:30%;宜居土地:30%。 <知识小结>:
(1)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赤道周长 ;表面积 。 【当堂检测】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2013.9
1
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3.地球的形状是( )的球体。
A.正圆 B.南凸北凹 C.不对称 D.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 【学后记录】整理笔记,记忆和消化知识。 教材助读 一、
地球的形状
过程认识: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进行{推测地球可能是一个球体——→-确定地球是一个球体。 1、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的壮举,第一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_________体。
2.读课本P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洲南端的__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____洋,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读课本P1~4图1.1和图1.2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读课本P4图1.2回答:
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约________ 。平均半径___________. 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___ 二、地球仪
1、 读课本及图1.3,总结地球仪的概念是:仿照地球的___________,按照一定的______把它缩小,制作
而成的_______________。
2、 观察地球仪,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表示地理事物。 3、 观察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有“一轴两极”,“一轴”是________,“两极”是______和___________。 4、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排列正确的是( )
① 天圆地方; ②麦哲伦航行; ③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④地球卫星照片 A、①—⑵—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5、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与下列哪项有直接关系( )
A、地球形状是球体 B、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 C、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6、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 )
A、地球卫星照片 B、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C、月食 D、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7、假如你沿着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若每天走50千米,需要走( ) A、80天 B、800天 C、1,200天 D、8,000天
8、住在海边的畅畅看到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见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是由于( ) A、观察者的位置造成的 B、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C、地球的形状造成的 D、起伏的海浪对观察者造成的错觉 9、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在大海边看帆船由远及近的状况 B、参加环球航行 C、看月食的变化过程 D、看地球卫星照片 10、有关地球仪的用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够显示地球的面貌 B、能够演示气候和天气变化
C、能够显示地形、河流、国家及城市等地理事物及分布 D、能够判断海陆分布特点 11、地球仪比地球小得多,主要是因为地球仪是把地球___________制成的( ) A、任意扩大 B、按比例缩小 C、按比例扩大 D、任意缩小
2013.9
2
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站得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C、高处视野好 D、要看的风景在上一层楼 13、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C、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D、月食时,月球表面上地球阴影的边缘是圆弧形的 14、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15、关于地轴的错误叙述是( )
A、地球自转轴 B、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C、地球上就有地轴 D、地球仪上才有地轴 16、地球仪中的“地轴”与球面交点称为两极,其中北极指向( ) A、太阳 B、北斗七星 C、北极星附近 D、月球
第2-5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仪的构成和应用;
2.明确纬线和经线的特点,掌握经纬线的分布规律; 3.学会判读经纬度。
4.理解及掌握经纬网的应用----定位和划分半球。 5.学会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
【导入】复习---请用所学知识向他人介绍“我们的地球”。(形状+大小) 【学习过程】
活动一:想想办法-----实现站在地球上看到地球的全貌的愿望。
<合作交流>:发散思维,思考讨论:通过什么方式能看到整个球状的地球? <小组展示>:各小组板演讨论成果。
结论:地球仪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地球的最佳方式和好帮手。 活动二:观察地球仪,找找它与真实地球有何联系和区别?
<自主学习>:观察地球仪和阅读课本P6-7,找出地球仪的概念和构成。 <师生交流>:1.地球仪是什么?
2.地球仪由什么构成?和真实的地球有何不同? <知识小结>:
1.概念: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 2.构成:(1)地物:陆地、海洋、国家、山脉、河流和岛屿等--------用不同的文字、符号和颜色表示。 (2)地轴、南北极、赤道、经纬网。--------地球上本没有,而是人们假想的。 【当堂检测】
请在板图中适当的位置填写:地轴、南、北极、赤道。 活动三:认识经纬网------1.纬线和纬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9页,图册P4-5,及观察地球仪。完成以下问题: 什么是纬线?
纬线的特点:形状________ ;长度 __________ ;方向 __________; 纬线之间的关系: ; 如何区别纬线?
选出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纬线: ;
2013.9
3
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请用简图表示纬线。
<合作交流>:自学后,小组交流。随后就分配到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小组展示>:各组讨论达成共识后,派代表上台板演讨论结果,并进行简单的解说。 某组解说时,其他组认真听,课提出质疑和补充。 【当堂检测】:判读各种纬线图。
活动四:认识经纬网------2.经线和经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9页,图册P4-5,及观察地球仪。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经线?
(2)经线的特点:形状 ;长度 ;方向 ; (3)经线之间的关系: ; (4)如何区别经线?
(5)选出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经线: ; (6)请用简图表示经线。
<合作交流>:自学后小组交流。随后就分配到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小组展示>:各组讨论达成共识后,派代表上台板演讨论结果,并进行简单的解说。(其他组认真听,课提出质疑和补充。) 活动五:小结归纳所学的经纬线知识,完成下表。
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 标度范围 度数起点线 度数值变化规律 度数表示方法 纬线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东西方向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 0°~90° 赤道(0°纬线)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北纬N,南纬S 经纬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南北方向 一样长 0°~180° 本初子午线(0°经线) 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东经E,西经W 2013.9 4
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半球划分 赤道(南、北半球) 20°W,160°E经线圈(东、西半球)
活动六:谁反应最快?“经纬度”拍掌游戏。
游戏规则:
1.横排的同学代表纬线,竖列的同学代表经线;
2.以第3横排为赤道,课室中央的组距为本初子午线,每隔一排或一列度数相差30°。 3.明确自己所代表的纬度和经度分别是多少?
4.当老师随意点一个纬度/经度时,如果是你代表的那个拍掌。看谁反应最快? 活动七:你会利用经纬网吗?
<迁移思考>:通过游戏,你学到了什么?经纬网有什么用?-------定位
<师生互动>:情景设置----如果某航船不幸在太平洋遇难了,他该如何向国际救援中心SOS求救? 活动八:你会如何划分半球?
<合作交流>:讨论找出你认为最合适的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明理由。 <小组展示>: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分界线)和理由。 【当堂检测】
在下图中填写各线的纬度和经度。
读出下图A、B的经纬度,在图中找出经纬度为(20°N,160°E),并用点C标出。
<知识小结>:经纬网的应用
1. 定位-----经线和
纬线的交点; 2. 划分半球:南北
半球----赤道;东西半球-----20°W,160°E。 定方向。
【学后记录】整理笔记,记忆和消化知识。
训练题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总共有360条 B、纬线总共有180条 C、经线有无数条 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 2、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 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北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 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3、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013.9
5
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C、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 D、任何一条纬线,都能把地球均分为两个半球 4、南极点的纬度是( )
A、90°N B、0° C、90°S D、90° 5、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划分南北纬度的起始线 D、也就是180°经线 6、假如张强、李健二人从南极同时沿东经40°和西经20°经线向北匀速行进,则他们( ) A、不可能相遇 B、可能在南极相遇 C、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D、在赤道上纬线距离最远 7、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 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 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正确说法是( )
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愈来愈大 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为纬度180°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为纬度90° 9、以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 )
A、一个方向 B、两个方向 C、三个方向 D、四个方向 10、与西经45°相对的经线是( )
A、东经45° B、西经135° C、东经135° D、西经75° 11、经度和纬度都是0°的地方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12、地球仪上的纬线( )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 13、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与纬线相交
14、一飞行员驾驶飞机向西飞行,在飞行途中方向不变,他能否飞回出发点( ) A、能 B、不能 C、不确定
15、一个人从北京出发,向北行进,一直向前,并且方向不变,他能否回到出发地( ) A、能 B、不能 C、不确定
1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
A、正好相等 B、0°纬线长度是0°经线的两倍 C、0°纬线稍短 D、0°经线稍长 17、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 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北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东
18、某人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 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 C、160°E、纬度0° D、20°W、纬度0°
19、如图,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慢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20、下列各点中符合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A、60°N、20°W B、26°N、 0° C、17°N、180° D、15°S、19°W 21、读图,完成下列条问题。
⑴、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度:A_______、____________。 ⑵A、B两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的是_______。
2013.9
6
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⑶与A经线相对的经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下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经度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C.经度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_ D.经度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地。
(3)位于低纬的_______地,位于中纬的是________。
一艘油轮由A地出发,经过B和C,到D地,请你根据下图中的经纬网,完成 24、25题 。
24、油轮由B地到D地的航行过程中,其方向的变化是( )
A、先向东,再向北 B、先向东北,再向西
C、先向东北,再向东 D、先向东,再向东北
25、油轮在A、B、C、D四个地点的经纬度,正确的是( ) A、A(10°,120°) B、B(30°N,140°E) C、C(30°E,160°N) D、D(50°S,150°W)
26、关于北京(40°N,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C、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D、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27、某日天气预报:“台风中心已经移至(15°N,135°E)的位置??”, 台风中心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8、小明从赤道上某一点出发,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 、向南、向西依次
走100千米,此时小明位于( )
A、原出发点 B、原出发点正北 C、原出发点正东 D、原出发点正西 右图是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29~31题。 29、甲点经经纬度是( )
A、40°W,20°S B、40°E,20°N C、20°E,40°N D、20°W,40°S 30、下列经线中,能与图中乙点所在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是( )
A、160°E B、70°E C、160°W D、70°W 31图中四点符合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据图回答32~33题 。 32、①地的经纬度是( )
A、30°W,23.5°N B、30°E,30°N C、30°W,23.5°S D、30°E,30°S 33、②地位于③地的( )
A、北方 B、西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 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9
7
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D ___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D、E三点所在的半球: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我国某军舰在公海上进行军事训练,下表为该军舰每天中午的航行记录。请你根据下表记录内容,完成下列
问题。
(1)在下图中用黑点·分别 标出军舰8月1日、8月2日、 8月3日、8月4日、8月5
日的位置,并连成航线。
(2)军舰大致位于太平洋,大致往______方向航行。 (3)8月1日,军舰在__________(填“南”或“北”) 半球和____________(填“东”或“西”)半球 ;8月5 日,军舰在___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和____ (填“东”或“西”)半球。
第二节 地 图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4、能在东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
5、能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目的地及类型极其比例尺。
6、距离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象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材助读 一、地图
定义: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__________ 缩小以后地平面上的图像。 二、地图的基本要素 1、 比例尺
(1) 概念:表示__________ 距离比 _______________ 距离缩小的程度。 (2) 公式:比例尺 = ________________ 。(会计算)
(3) 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会表示、会互相转化)。 三种表示方式:①数字式:1:2 000 000. ②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 ③ 线段式: (4) 比例尺大小:比例尺用分数表示,分母愈大,比例尺愈_____;分母愈小,比例尺愈____。 (5) 根据比例尺求任意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2、 方向
(1) 基本方向(没有指向标的地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_________。
2013.9
8
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3) 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_________ ,纬线指示 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你还有没有其他确定方向的方法? 3、 图例(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定义:地图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训练题 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适用的情况是( )
A、所有的地图 B、带经纬网的地图 C、带指向标的地图 D、不带经纬网、指向标的地图 2、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面向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站在北极点上,人的四面都是北 D、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可能出现“上南下北“的现象 3、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一般是( )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4、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在比例尺为1:4 000 000的地图上,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 ) A、3厘米 B、30厘米 C、12厘米 D、48厘米
5、北京至广州的直线距离约为5.8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红为1 856千米,比例尺应是( ) A、1:1 856 B、1:320 C、1:32 000 000 D、1:0.003 125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中线段比例尺转换为数字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 (2)汽车的行驶方向由_______向_______ ,进村后再折向________。 (3)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有三种:一是______________ 辨别法;
二是___________ 辨别法;三是_____________ 辨别法 。 (4)本图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辨别法,箭头所指方向为_______方 。 7、下列不属于地图三要素的是( )
A、比例尺 B、方向 C、图例 D、等高线
8、关于比例尺的表示方式,以下方式不正确的是( ) A、数字式 B、文字式 C、线段式 D、坐标式 9、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1:500 000 B、 C、图上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D、1:500 000 000 10、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天津的直线距离为4厘米,两地实地距离是12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
B、1:30 C、三十万分之一 D、图上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
11、某校园长为300米,宽为200米,若将该校园平面图绘制在35×25厘米的纸上,所选比例尺最合适的是( ) A、
B、1:100 000 C、1:1 000 D、1:10
原图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现将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二分之一,回答12~13 题 。
12、所得的比例尺应为( )
A、1:250 000 B、1:5 000 000 C、1:10 000 000 D、1:2 500 000 13、要表示原图所示的地区范围,新图图幅大小将是原图幅大小的( ) A、4倍 B、四分之一 C、2倍 D、二分之一
14、下面四幅经纬网图,图幅大小相等,能说明其比例尺大小关系的选项是( )
2013.9 9
七年级地理学案 二实中 吕子成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甲﹤乙 15、读下图,完成问题。
(1)面对此图,它的上、下、左、右的方向分别是:
上:________ ,下 ________ ,左 : __________ 右:_______ (2)图中小河的流向是从________ 往________。
(3)量算图中(比例尺为1:40 000)A、B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___________ 米。 16、将下面的图例与其代表的地理事物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 运河
②河流、湖泊 ③铁路 ④长城 ⑤洲界 ⑥水库 ⑦公路
⑧山峰
17、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小明同学想了解甘肃酒泉的位置,应查阅( )
A、中国水系图 B、世界地形图 C、世界气候图 D、甘肃政区图 18、绘制一幅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中最适宜的是( ) A、1:1 000 B、1:100 000 C、
D、图上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千米
19、下列关于地图的选用,正确的是( )
A、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查阅世界军事地图 B、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查阅导游图 C、外出旅游,确定行程,应该参考政治地图 D、城市建设和规划一般选用小比例尺地图
20、关于北京的位置,右图表示最祥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若两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范围越大 B、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 C、比例尺越大,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D、比例尺越大,图内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22、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该选择( )
A、世界交通图 B、世界政区图 C、中国地形图 D、该城市旅游交通图 23、图幅相同的世界、中国、湖北省、黄冈市四幅地图,比例尺最小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湖北省地图 D、黄冈市地图 右图是某动物园门口一幅导游图,据图回答24~25题 。
24、该图不属于一幅真正意义的地图,因为它缺少地图应具备的某些基本要素,所以在使用该图时,你无法做到的是( )
A、辨别方向 B、估算距离 C、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 D、确定各种动物的位置 25、该图没有标题,如果由你来命名,下列题目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动物园地图 B、动物园地形图 C、动物园各种动物比较图 D、动物园各种动物分布示意图 26、热带风暴“纳尔吉斯”曾给缅甸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该热带风暴的运行线路和准确位置的地图是( )
A、地形图 B、卫星影像图 C、
2013.9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