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上名著《艾青诗选》导读材料和专项练习题(有答案)
(试题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诗歌阅读题,共25页)
第一部分:走进作者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 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生平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第二部分:内容简介及导读
【导读材料】
艾青诗选,所选诗作包含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和代表作《我爱这土地》《太阳》《鱼化石》《光的赞歌》等,艾青诗歌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曾经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包含着对国家、土地和人民的真切感情。
1
艾青(1910-1995),浙江金华人。曾在乡下保姆家寄养,对土地、民众产生了依恋感情。短期在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今浙江美院)就读,经该院著名画家林凤眠先生推荐,1929年到法国留学。因与父亲念经济专业的意愿相违,被中断学费,在巴黎塞纳河桥头业余习画。1932年归国。这种沮丧愤懑情绪,在早期诗作中多有流露。但这段习画经历形成的色彩感和立体感的思维方式,对他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影响。
艾青回国后求职不顺利。他曾因参加上海左翼美术家组织被捕,后在常州师范教书,生活始终不够稳定。这种处境,造就了一位反抗社会、观念先锋的青年诗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问世。在短暂的现代诗实验之后,艾青与土地和人民紧密相连的思想艺术特色,在此显出端倪。1937年抗战爆发后,艾青携家人先后流亡武汉、山西临汾、湖南新宁和桂林,在临汾民族革命大学、新宁师范执教,亲见挣扎于铁路沿途的大批流民和伤兵,他们颠沛流离的沉痛感受,唤醒了他异常强烈鲜明的家国意识,创作出许多名传一时、堪称不朽的抗战诗篇,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乞丐》《手推车》《向太阳》《我爱这土地》和《火把》,从而奠定了他伟大的抗战诗人的地位。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艾青从重庆转道延安。经历了延安整风、大生产运动等一系列事件,后来响应号召到乡下采风。1949年进京,先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诗刊》编委,1956年被错划右派。1958年,因得延安结识的王震将军帮助,到新疆石河子建设兵团落户,长达21年。1975年回京治疗眼疾。1979年平反昭雪。创作进入了第二次高潮期。写有作品《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大斗技场》等著作。艾青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等取1995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
艾青的诗歌创作分为早期(1932-1937)、高潮期(1937-1941)、沉寂期(1941-1979)和复出期(1979-1984)。真正代表了他创作高峰和最高成就的,是1937年至1941年短短四年。因日本入侵,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诗人与流民、伤兵的队伍裹扶一起,经历了从杭州到武汉、临汾、新宁、桂林和重庆大半个中国颠沛流离的艰难生活。这使他从早期受法国象征派诗歌和印象派画的影响下走出来探索出一条富有民族色彩的艺术道路。他的诗,擅长用色彩感强烈、立体感鲜明的画家眼睛和艺术手法,与大地、太阳、北方广表的泥土、民众痛苦的脸色等意象相结合,铸就了属于艾青独有的诗歌艺术风格。《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以中国河流上的风雪之夜为背景,诉说了船夫和民众国破家亡的沉痛心情。《向太阳》用异常强烈的太阳意象,表达了国人在侵略军铁蹄下坚贞不屈、向往光明未来的昂扬情绪。《手推车》写出了北方人民质朴坚毅的性格。《我爱这土地》传达了诗人热爱土地和人民的深沉感情。《火把》写于湖南新宁乡下,一次偶然的经历,让诗人产生了丰富的想象。他寓居深山之中,想象自己投身到炽热、坚定的抗战洪流当中,在拥挤向前的游行队伍中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召唤。作品采用抒情长诗与叙事诗相结合的手法,通过抒情、叙述、人物对话等多重技巧,书写了中华民族在最困难时期的一部史诗。除此之外,艾青这时期的很多短诗也堪称精湛,如《乞丐》《冬日的林子》《桥》《秋晨》《冬天的池沼》《树》《山毛楼》《小马》《灌木丛》《荒凉》《篝火》等。短诗是艾青写作长诗间隙的练笔之作,即使如此,他也精雕细刻,用心经营,显示出很高的艺术练笔之作,即使如此,他也精雕细刻,用心经营,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才华。这些作品,不仅在抗战时期的中国流传甚广,而且也以其文学经典地位,永载中国文学史的史册。
2
20世纪40年代末,因各种复杂原因,艾青的诗歌创作进入了较长的停滞期、沉阀期,虽写出不少作品,但大多价值不高。1979年进入新时期以后,艾青重新复出,创作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大斗技场》等影响很大的诗篇。其中,《在浪尖上》曾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万人大会上朗读,赢得了非常强烈的社会效果。它较早传达出久蓄于民众心底的彻底否定“文革”,开启新时期航船的普遍情绪。与他高潮期的作品相比,进入晚年期的这些诗篇,感情沉郁、内敛、深沉,手法更为朴素自然,但艺术感染力却不如高潮期的作品。进入新时期的艾青,已是七十岁的老人,他重登诗坛,再次参与到中华民族的大合唱之中,不失当年的雄风,这是中国诗坛的一道奇异风景。
在中国新诗史上,艾青与大多数早期浪漫派、新月派、现代派诗人不同,也有异于某些乡土派诗人。他诗歌创作的题材,紧贴民族土壤和民众感情,具有史诗眼光和视野;他善于捕捉重大历史事件和时代情绪,借以概括中国人民某一特殊时期的整体感受和思想感情,传达出中华民族最强烈的内心情绪。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在迄今为止的文学史教材中,他是少有的专章叙述的大诗人之一。应该说,艾青的“人民诗人”的称号是实至名归。
【内容分类】
辑一:法国与归国(早期)
艾青早期诗作,受到法国印象派画风影响,技巧现代,感觉尖锐。在此前后他留学法国,因父亲中断学费滞留巴黎自学给画,归国又漂游不定。这种现实处境激发了他对社会反抗的情绪,以及孤独自怜的想象。这一时期的《诗选》选择了20篇代表作品:
《会合—东方部的会合》《当黎明穿上了白衣》《阳光在远处》《那边》《透明的夜》《大堰河——我的保姆》《芦笛——纪念故诗人阿波里内尔》《巴黎》《马赛》《画者的行吟》《古宅的造访》《黎明》《辽阔》《九百个》《窗》《梦》《太阳》《煤的对话—A-Y.R./55》《春》《复活的土地》
辑二抗战:我爱这土地(高潮期)
1937年到1941年的短短四年,是艾青创作的高潮期,也是他的诗作思想和艺术日渐饱满成熟的时期。加之山河破碎与个人流离的生活,让他目睹了抗战时期的中国史诗般的历史场景。这四年,他用天才之笔,为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纷制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壮丽史诗。这一时期的《诗选》选择了38篇代表作品:
《他起来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风陵渡》《北方》《驴子》《补衣妇》《乞丐》《车过武胜关》《向太阳》《黄昏》《斜坡》《我爱这土地》《冬日的林子》《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怀临汾》《旷野》《冬天的池沼》《树》《水鸟》《船夫与船》《无题》《山毛举》《独木桥》《月光》《小马》《火把》《公路》《刈草的孩子》《荒凉》《篝火》《雾》《我的父亲》《少年行》《秋天的早晨》《时代》《黎明的通知》
3
辑三:在新中国(沉寂期)
四十年代来之后,艾青的生活逐渐稳定沉寂,但很快遭到了灭项之灾。本时期他作品的原创性走,外部世界与他内心生活的相互关照,处于被压抑缓没的状态。这种状况,显然不是一个杰出诗人艺术创作的最佳时机。这一时期的《诗选》选择了4篇代表作品:
《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 》后作》《礁石》《珠贝》《在智利的海岬上—一给巴勃罗·聂鲁达》
辑四:新时期的诗歌(复出期)
新时期拉开了序幕,这位伟大的人民诗人再次回到历史舞台中央,回到人民中间。他用自己最后的才华和激情,写下一些风格苍劲、思想沉郁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不能与其高潮时期的原创性杰作相比,但毕竟也显露出难得一见的艺术光辉。
《鱼化石》《小泽征尔》《光的赞歌》《墙》《古罗马的大斗技场》《花样滑冰》《给女雕塑家张得蒂》《面向海洋》《清明时节雨纷纷》《名引读<艾青诗选>》
第三部分:诗歌艺术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太阳和土地,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据统计,艾青首诗中,借土地来激发诗人情绪的诗,约占26%,全面直接抒写太阳及其边缘类的诗约占10%, (二)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是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永远摆脱不掉的,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艾青式的忧郁\。 三. 散文化了的诗情律动.
艾青不仅以诗人饱满的情怀去感受生活,表达自由解放的理念,在他朴素的诗行里,他又独特地运用他曾作为画家的眼睛,从散文和绘画当中汲取诗美艺术之精华。他的散文式的
4
诗句常以长短相间,自由活泼地表现,无拘无束;加上鲜活朴实的口语,力求一种种随诗情而产生的“内在旋律美”,与诗行内在节奏、音律与意象相一致和融合的色彩感受;他的诗,意象愈发丰满,显得那般绚丽;诗体自由的新诗创作追求,亦是他一生诗歌事业的伟大贡献。 四.具有独特的感受世界的方式。
强调捕捉瞬间的感觉和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重视印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有独特的艾青的\光\和\色\。
第四部分:专项练习及试题答案
一、专项练习题
【填空题】
1. 艾青,原名 ,号 ,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1933年,他在狱中创作了成名作《 》和代表作《 》《 》 等。 2.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 ,就托付给乳母——“ ”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3.艾青的诗歌创作分为 (1932-1937)、 (1937-1941)、 (1941-1979)和 (1979-1984)四个时期。 4.1937年至1941年短短四年。因日本入侵,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这使他从早期受法国象征派诗歌和印象派画的影响下走出来探索出一条富有 的艺术道路。 5. 年抗战爆发后,艾青携家人先后流亡武汉、山西临汾、湖南新宁和桂林,在临汾民族革命大学、新宁师范执教,亲见挣扎于铁路沿途的大批流民和伤兵,他们颠沛流离的沉痛感受,唤醒了他异常强烈鲜明的家国意识,创作出许多名传一时、堪称不朽的抗战诗篇,如《 》《 》,从而奠定了他伟大的抗战诗人的地位。 6. 艾青早期的诗作初步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带着深沉的忧郁,语言朴素而形象,形式自由不受拘束,一方面,他抒发了自己对 的诅咒和对 的同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 和 的向往。 5
7.1979年平反昭雪。创作进入了第二次 期。写有作品《 》《光的赞歌》《古罗马大斗技场》等著作。
8.《 》曾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万人大会上朗读,赢得了非常强烈的社会效果。它较早传达出久蓄于民众心底的彻底否定“ ”,开启新时期航船的普遍情绪。与他高潮期的作品相比,进入晚年期的这些诗篇,感情沉郁、内敛、深沉,手法更为朴素自然,但艺术感染力却不如高潮期的作品。
9.艾青,一个“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一个拥有“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的是善用 的手法,他的诗中频繁出现的两个意象是“ ”和“ ”其中的“ ”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以及辛勤劳作在土地上的人民,“ ”象征光明、理想,给人以新的生机和希望,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追求。
10.《 》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被选入人教版语文课本。全诗分为四部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 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 \的强烈仇恨。 11.“……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一句出自《 》,其中的“她”是指“ ”
12.“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出自于《 》 13.《 》一诗则袒露心胸迎向日出:“这时候/我对我所看见所听见/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我甚至想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
14.《 》写于湖南新宁乡下,一次偶然的经历,让诗人产生了丰富的想象。他寓居深山之中,想象自己投身到炽热、坚定的抗战洪流当中,在拥挤向前的游行队伍中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召唤。
15.艾青诗歌创作的题材,紧贴民族土壤和民众感情,具有史诗眼光和视野;他善于捕捉重大历史事件和时代情绪,借以概括中国人民某一特殊时期的整体感受和思想感情,传达出中华民族最强烈的内心情绪。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在迄今为止的文学史
6
教材中,他是少有的专章叙述的大诗人之一。应该说,艾青的“ ”的称号是实至名归。
【选择题】
1.此诗以中国河流上的风雪之夜为背景,诉说了船夫和民众国破家亡的沉痛心情。这首诗是( )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B、《我爱这土地》C、《透明的夜》D、《珠贝》 2.《 》用异常强烈的太阳意象,表达了国人在侵略军铁蹄下坚贞不屈、向往光明未来的昂扬情绪。
A、《太阳》B、《向太阳》C、《阳光的远处》D、《光的赞歌》
3. 《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写出了北方人民质朴坚毅的性格。
A、《北方》B、《山毛榉》C、《手推车》D、《我的父亲》
4. 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写下的一首现代诗,直抒胸臆,传达了诗人热爱土地和人民的深沉感情。这首诗正是( ) A、《黎明的通知》B、《鱼化石》C、《礁石》D、《我爱这土地》 5. 下列作品中不是沉寂时期的作品是( A )
A、《篝火》B、《珠贝》C、《在智利的海岬上》D、《礁石》 6. 下列作品不属于艾青早期的作品是( )
A、《透明的夜》B、《花样滑冰》C、《巴黎》D、《画者的行吟》
7. 下列作品中是1979年进入新时期以后,艾青重新复出创作的作品是( ) A、《给乌兰诺娃》B、《雾》C、《清明时节雨纷纷》D、《马赛》 8.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
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部编版九上名著《艾青诗选》导读材料和专项练习题(有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