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党的九十年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党的九十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做了深刻的论述。总书记讲,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事实也充分地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当中,意识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历史也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我们党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讲的题目是,一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特别是建党九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实属罕见,在世界上是没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影响了我们中国的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而且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使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产生于西方的思想,是怎样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又是怎样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呢?

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中央编译局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一部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思想的历程》,已于7月1日在黑龙江卫视播出。纪录片中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百年历程,同时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党的重大影响,对中华民族的命运的巨大影响,展示了我们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伟大成就。这部片子拍摄耗时一年多,共八集,希望大家关注。

今天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二、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传播;三、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的传播;四、马克思主义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早期传播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十月革命前和十月革命后。前一个时期属于旧民主主义的范畴,后一个时期开始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是旧民主主义阶段。

1.\十月革命\前的旧民主主义时期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标志是1848年在伦敦用德文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的影响,从话语体系、思维方式、社会科学、以及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等方面,都十分深刻。

马克思主义是1899年2月传到中国的上海。1899年2月,由上海基督教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刊载了由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撰写题为《大同学》的文章。文章写道: \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文章误认为马克思是英国人,实际上马克思是德国人,只是长期住在英国罢了),接着又写道: \马克思之言曰:'纠股办事之人,其权笼罩五洲,突过于君相之范围一国。'\(《万国公报》第121册,第11页)这里援引的就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今译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李提摩太系英国威尔士人,1870年来华,先后在山东、山西、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传教和进行文化活动。1891年他继任广学会总干事。此后,他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出版书刊、交结上层、影响学界、迎合康梁,力图影响中国的社会政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共产党宣言》的片断就是在他介绍西方众多社会主义学说时传入中国的。

第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中国人是孙中山。 孙中山在英国时,研究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并且第一次读到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著作,这对他形成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以及后来形成\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都影响巨大。 孙中山发现资本主义国家虽然经济发展的很好,但是也有问题,如经济危机、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实际上这很明显是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其实是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但与我们今天的科学社会主义还是差得很远的。

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很多流亡到日本的中国进步思想家、革命家还有留学生等等开始向国内大量的翻译介绍马克思的思想。如改良派的梁启超。梁启超在1902年9月15日,在日本出版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介绍进化论和社会学的思想,并对马克思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的泰斗。

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影响比较大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朱执信,他被毛泽东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拓荒者。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同年创立了《民报》(它的机关刊物)。在民报的第二号上,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活动,并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还有《资本论》的大体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传入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起了很大的作用。

1907年,由上海世界社出版的《近世界六十名人》一书,在中国第一次登载了马克思于1875年在伦敦拍摄的肖像。

除了革命派、改良派介绍马克思主义以外,无政府主义学派(代表人是刘师培)也进行了介绍。虽然不赞成马克思主义,但是认为《共产党宣言》是西方流行的社会主义之入门书,所以也要研究。在《天义报》上刘师培为《共产党宣言》这本书写序,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为《共产党宣言》这本书写序。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已经有社会党,其领导人是江亢虎。1912年6月,中国社会党绍兴支部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社会主义大家马尔克之学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把马克思学说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文章。文章对于马克思的生平、共产党宣言等做了介绍。

辛亥革命的时候,马克思的名字、学说、生平,还有他的肖像都已经传入中国。但是到这个时候,包括孙中山在内的有识之士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只是把它作为西方众多学说的一股思潮来研究和介绍,这也是孙中山后来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一个重要原因。

2.\十月革命\后向新民主主义转变时期

\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从自发翻译传播进展到自觉地来研究介绍的阶段。其中介绍最多的是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也是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当时是在北京大学当图书馆的主任,陈独秀在北大当教授,后来由于北洋军阀迫害到了上海。陈独秀在其创办的《新青年》上发表了很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文章。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

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这些对当时中国人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时,李大钊在北大还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集资专门建立了收藏共产主义图书的藏书室\亢慕义斋\。

讲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就不能不提到陈望道。陈望道译本是《共产党宣言》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个完整中文译本,也是我党早期共产主义小组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 陈望道,浙江义乌人,早年留学日本,在那里接触到马克思主义,1919年受 \五四\运动感召回国,应邀在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任教国文,因带头推行新文化运动而遭迫害。1920年初,上海《星期评论》杂志约他翻译《共产党宣言》,于是他毅然辞去教职,回到家乡义乌分水塘村潜心翻译。他所依据的日文版和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分别由《星期评论》编辑戴季陶和《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提供。2个月的时间,陈望道将书译完,随即携译稿到上海,准备发表,但到沪第二天,《星期评论》便停刊了。陈独秀等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亦即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前身)成员又设法出版《共产党宣言》,但遇到困难。恰在这时,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和俄籍华裔人杨明斋经李大钊介绍来到上海,与陈独秀联系中国建党问题。当他们知道此事后,立即资助研究会在上海拉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成裕里12号建起一个名叫\又新\的小型印刷所。不久,《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终于在此间问世,时为1920年8月。

1920年8月印出来是红的封面,蓝的封面的是第二次印刷的。目前《共产党宣言》红色封面版本已经成了稀世珍宝,全国目前只保存了十几本,分别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所、革命军事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山东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和浙江上虞档案馆。蓝色封面的\再版本\如今也极为罕见。中央编译局有一本蓝皮的,是1929年9月第二次印刷的。

当时,除了在北京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以外,在全国其他地方,如上海、广东、湖南、武汉、济南等,也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像李达,李汉俊、毛泽东、恽代英、张太雷、董必武等,他们也都是我们党的早期领导者。

此外,除了国内一批青年人在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之外,还有一批在法国留学的留学生,像周恩来、蔡和森、蔡畅、向警予、徐特立、陈毅、邓小平、李立三、王若飞等,也在翻译研究马克思主义,他们都是我们党的早期理论家。特别是蔡和森,他在法国的时候依据法文版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以周恩来和蔡和森为代表的留法勤工俭学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

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四\之后,除了从日本取经、从法国取经以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取经渠道就是从俄国。1920年,我们党的筹备组织在上海办了外国语学社,开始分批派人往俄罗斯取经。当时有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胡士廉、罗亦农、王一飞、任作民、郑超麟、曹靖华、蒋光慈等等,被派到俄国,他们都是我们重要的取经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可以说至少分为三个渠道,从日本传过来,从法国传过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从俄罗斯传过来。另外还有其他的,有的从美国,有的从其他国家带回来,但都比较少。通俗地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是一部现代版的取经记,是历经千辛万苦取回马克思主义这个经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我们党的早期组织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传播

建党之后,中国革命一跃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叫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因为它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1921年到1949年,28年间,分为三个阶段,建党初期、土地革命时期和延安时期。传播的两条战线分别是在党内传播(在根据地内传播)和党外传播(在白区传播)。

1.建党初期

1921年,我们党成立后建立了人民出版社,李达为负责人。由于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只印刷了十来种书,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

1923年,人民出版社由于革命形势所迫搬到广东。我们党在上海成立了上海书店,毛泽龄担任经理,发行网遍及大江南北,甚至开到了香港、巴黎等。上海书店当时影响很大,但在1926年关闭。

此时,我党更加注重到苏联取经,像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等陆续来到莫斯科东方大学。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莫斯科中山大学为我们党培养了大量的干部。像邓小平、叶剑英、刘伯承、董必武、张闻天、王稼祥、林伯渠、徐特立等,当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党的九十年在线全文阅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党的九十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6834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