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
所谓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
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从受测者的解释会带有自己潜意识的思想,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试内心想法。 理论基础
以Freud的心理分析人格理论为依据。这种理论主张,人一些无意识的内驱力受到压抑,虽然不易觉察,但是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测验形式
给出模棱两可的刺激,由被试对之自由反应。主试对被试的反应进行分析,并推论出被试的人格特点。
(一)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
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克于1921年设计。 结构:10张墨迹图片,五张彩色,五张黑白
施测:每次按顺序给被试呈现一张,同时问被试:“你看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东西?”或“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
被试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图片,做出自由回答。主试记录被试的语言反应,并注意其情绪表现和伴随的动作。
(二)主体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TAT ) 美国心理学家H.A.Murray和C.D.Morgen1935年编制。
结构: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和一张空白图片组成。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分风景,但每张图片都至少有一个物。如图所示。
测试:每次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让被试根据看到的内容编故事。每次被试都必须回答这样四个问题:
1.图中发生了什么事?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境? 3.图中的人物正在想什么? 4.故事的结局会怎样? (三)投射测验的优缺点 优点:
1.弹性大,被试不受限制,可以任意作出反应。
2.材料仅为图片,因此可以对没有阅读能力的被试进行施测。 缺点:
1.评分缺乏客观标准,测验的结果难以解释。
2.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较好的预测。如测验上发现某人有侵犯欲望,但是实际上这个人却很少出现侵犯行为。
3.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1
投射测验2
投射测验是向被试题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表现出他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他的人格结构。
投射测验的基本假设:
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是有其原因且可以预测的;
被试当时的心理状况及整个人格结构,对当时的知觉与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格结构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当被试面对一种不明确的刺激情境时,就可以使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等“泄露”出来,即把一个反映他的人格特点的结构加到刺激上。
投射测验的特点:
测验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意义。 受测者对测验材料的反应不受限制。 测验目的具有隐蔽性。
对测验结果的解释重在对受测者的人格特征的整体了解。 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 计分困难。
投射测验的分类:
联想法——罗夏克墨迹测验 构造法——主题统觉测验 完成法——句子完成测验
选排法——要被试根据某一准则,选择照片,或对照片进行排列 表露法——画人测验 投射测验的优点:
可以对人格作综合的、完整的探讨,对被试的内心生活作深层的探索,并作出动态解释; 测验目的隐蔽,防止被试作虚假反应。 投射测验的缺点:
评分缺乏客观标准,难以量化;
缺少充分的常模资料,测验结果不易解释; 信度和效度不易建立;
原理复杂深奥,非经专门训练者不易使用; 被试的反应更容易受测验情境的影响。
2
投射测验3
人格的投射测验主要是临床心理学家根据处理情绪困扰者的经验而发展出来的。所谓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就是向被试呈现模棱两可的刺激材料(如墨迹或不明确的人物图片),要求被试解释其知觉,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将其情感、态度、愿望、思想等投射出来。最有名的人格投射测验是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一)罗夏墨迹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 Inkblot Test)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H.Rorschach)于1921年编制。它由10张对称的不同墨迹图组成,其中5张为黑白图片,墨迹的深浅不一;2张黑色加红色的墨迹图片;另外3张为彩色的墨迹图片。图16-7是罗夏墨迹测验图片一例。让被试一次看一张墨迹图卡,并描述他看到了什么。然后主试又让被试再看一次图片,并询问与其当初反应有关的特定问题。在测试过程中,主试同时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记录其动作与表情、对某个墨迹图的特殊反应,以及一般的态度。
图16-7 罗夏墨迹测验图样
对被试或患者的反应可以有好几种解释,这取决于他是否看到了动作,看到动物还是人的形象,是生物或无生物体,以及是部分还是整体的图形。有研究者曾试图将罗夏测验的施测程序、记分方式及结果解释等加以标准化,其中一种称为“综合系统”(comprehensive system)的可能较为成功。据说这套系统能够提高该测验的信效度(Exner,1986)。虽然罗夏墨迹测验主要是供临床用的测量工具,但现在也用它来进行人格研究。
(二)主题统觉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简称TA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默里和摩根(Murray & Morgan,1935)编制的。默里和摩根认为需要有时是外显的,有时是内隐的,主题统觉测验测量的是个人的内隐需要。这套测验共有19张内容暧昧的图片(参见图16-8),另有1张空白卡片。图片的暧昧之处在于它所描绘的事件可以有好几种解释方式。施测时,要求被试去构建一个和图片中的人物有关的故事,描述导致图片中所示情境的原因是什么,人物正感受到怎样的情绪,以及可能有怎样的结局。心理学家在解释这些故事时会考虑下列因素:所涉及的人际关系的性质,人物的动机,以及这些人物所显露出的现实感。
3
图16-8 主题统觉测验图样
TAT没有客观的评分系统,用于诊断时其信度和效度均偏低。在专为测量人格的特定层面(如成就、亲和力和权力等需要)而设计的评分系统,据说用于实证研究是有效度的。由于在投射测验中被试不知道答案的意义,因而可以排除在自陈量表法可能出现的作假现象。但投射测验的实施程序、记分以及对结果的解释都必须经过特殊的训练。
员工招聘中的笔迹测评判定依据
书面整洁情况:书面干净整洁者,书写者举止高雅,穿着较讲究,性喜干净整齐,较注重自己的仪表和形象,并多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如书面有多处涂抹现象,说明书写者可能有着穿着随便、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等性特征。
字体大小情况:字体大,不受格线的限制,说明书写者的性格不趋于外向,待人热情,兴趣广泛。思维开阔,做事有大刀阔斧之风,但多有不拘小节,缺乏耐心,不够精益求精等到不足。字体小性格偏于内向,有良好的专注力和自控力,做事耐心,谨慎,看问题比较透彻,但心胸不够开阔,遇事想不开。字体大小不一,说明书写者随机应变能力较强,处事灵活,缺乏自制力。
字体结构情况:结构严谨,书写者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性格笃实,思虑周全,办事认真谨慎,责任心强,但容易循规蹈矩。结构松散,书写者发散思维能力较强,思维有广度。为人热情大方,心直口快,心胸宽阔,不斤斤计较,并能宽容他人的过失,但往往不拘小节。
笔压轻重情况:笔压重,书写者精力比较充沛,为人有主见,个性刚强,做事果断,有毅力,有开拓能力,但主观性强,固执。笔压轻,书写者缺乏自信,意志薄弱,有依赖性,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笔压轻重不一,书写者想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情绪不稳定,做事犹豫不决。
书写速度情况:如全篇文字连笔较多,速度较快,说明书写者的思维敏捷,动作迅速,效率较高,但有时性急,容易感情冲动,如笔速较慢,说明书写者思维不是很快,行动较慢,但性情和蔼,富于耐心,办事讲究准确性。
4
字行平直情况:字行平直,书写者做事有主见,只要自己认定的事,一般不为他人所左右。它行上倾,书完蛋者积极向上,有进取精神。这种人常常雄心勃勃,有远大的抱负,并常能以较大的热情付诸实践。如字行过分上倾,书写者除有上述特征之外,还往往非常固执。字行下倾,书写者看问题非常实际,有消极心理,遇到问题看阴暗面、消极面太多,容易悲观失望。字行忽高忽低,情绪不稳定,常常随着生活中的高兴事或烦恼或兴奋或悲伤,心理调控能力较弱。
通篇布局情况:主要看左右留边空白大小及行与行之间排列是否整齐。左边空白大,书写者有把握事物全局的能力,能统筹安排,并为人和善、谦虚、能注意倾听他人意见,体察他人长处。右边空白大,书写者凭直觉办事,不喜欢推理,性格比较固执,做事容易走极端,遇到困难容易消极。左右不留空白,书写者有着很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比较自私。行与行之间排行整齐,书写者有良好的教养,正直,不搞邪门歪道。头脑清晰,做事有条不紊、讲究计划性,系统性和程序性。有较强的自尊心、责任感和荣誉感。行与行之间排列不整齐,说明书写者头脑比较简单,条理性较差,做事马马虎虎,缺乏责任感。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投射测验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