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2018学年最新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学期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课题 7的乘法口诀 主备人 个人加工、备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得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得基础上,自编7得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 2、正确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会列竖式计算一位数乘法。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得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得基础上,自编7得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每人7×3个小三角形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口诀 出示由五块三角形拼成的小鱼拼图,共4条小鱼。 △△△△△ △△△△△ △△△△△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提问:“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可以表示什么? 2、师:老师拼的小鱼好看吗?你能用7个三角形也摆一个图案吗?学生摆一摆,再集体展示。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准备题。 A、师:刚才小朋友都用7个小三角形摆了一个小船、一条金鱼??,它们都是1个几? B、师:那么每次都加1个7,请你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好吗?(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7 C、比一比哪些同学加得又对又快!再集体校对 D、教师指14、28、42的格子问:这里表示几个7,为什么? 2、摆一摆 A、要求摆一条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怎样列式? 板书:7×1=7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根据这个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编好后提问:这里的一、七、七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B、师:如果我们要摆2条这样的小船要几个三角形?摆3条、4条??7条呢?你们能想办法算出来,并编出乘法口诀并完成书上填空吗?

要求:小组里商量一下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想想三角形不够该怎么办? 3、学生探索操作,教师注意巡视。 4、集体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2条小船是几个7?要用多少个三角形?怎样列式?怎样编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卡片出示。 要求:其它小组也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来介绍吗? 学生进行介绍,教师板书。 1个7 7×1=7 一七得七 2个7 7×2=7 二七十四 3个7 7×3=21 三七二十一 4个7 7×4=28 四七二十八 5个7 7×5=35 五七三十五 6个7 7×6=42 六七四十二 7个7 7×7=49 七七四十九 5、揭题 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 6、熟悉口诀 A、齐读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并小组讨论思考: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表示什么?第2个数呢?最后一个数呢?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为什么口诀第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而得数却一个比一个多7呢? B、集体交流。 C、师:怎样记住7的乘法口诀呢?给你时间,你能很快背出来吗?试试。 生:交流方法并表演背。 师:说说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口诀最难记,怎样想办法记住呢? D、师生、生生对口令。如:一七( ) ( )七四十九 7、用一句乘法口诀,你还会计算另一个乘法算式吗,是哪个呢? 生:三七二十一 可以计算7×3=21 ,还能算出3×7=21 ?? 小结:在乘法里,由于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因此,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的积。 三、巩固提高 1、 做教科书第62页上面“想一想”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提问:观察每组题目,你发现什么?想想理由是什么? 2、 做教科书第63页上面“想想做做” 1 校对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上下有什么联系? 3、 完成第二题

4、 读口诀编乘法算式。“想想做做”第3题。 5、 口算比赛(想想做做第4题) 6、 看图写算式。“想想做做第5题”,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正确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评评自己学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主备人 个人加工、备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 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 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教师出示一组口算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按顺序写出得数。 20÷5= 36÷6= 7 ×3= 5 ×7= 7 ×4= 24÷4= 18÷3= 7 ×7= 3 ÷3= 6 ×7= 30÷6= 12÷2= 集体校对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12道算式,请将它们分成两类,学生通过观察,一般会按乘法、除法的特点将其分成这样两类。 2. 引导学生回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20÷5、24÷4的口算过程。 小结: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3. 引入新课。 教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用7的乘法口诀怎样求商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教师设置情境,出示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花朵图:一共有几朵花?扎了几个花环呢?如果每7朵扎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 (3)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8÷7= 28÷4= (4)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会用7的乘法口诀求这两道题的商吗?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交流、讨论,并在教科书上例4的空格里填数。 指名让学生说用口诀计算28÷7=4、21÷4=7的过程。(因为4和7相乘等于28,所以28÷7=4、21÷7=4。) 教师板书: 28÷7=4 想: (四)七二十八 28÷4=7 想: 四(七)二十八 (5)总结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师:比一比28÷7、28÷4与20÷5、36÷6,思考: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 小结: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2. 做教科书第66页“想想做做”中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的第一组,核对时指名学生说出想法,再集体讲评。突出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的直观感知,渗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3,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4,让学生看图说说意思,然后列式解答,集体校对。 3、做想想做做5时,让学生轻声读题,弄清题意,同桌互相说题意。再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要总结的?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连加、连减 主备人 个人加工、备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45+17 80-59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什么? 2、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揭示课题:连加 连减 (三)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出示例1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 随生答板书:(1)19+27 46+26 (2)19+27+26或27+26+19 26+19+27 3尝试竖式计算: 师:,你准备怎么计算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尝试) 师:(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19+27能口算吗?竖式该怎么列?接着要算什么?又该怎么计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汇报板演,组织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如果只出现第一种,师引导孩子继续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如果两种都有,两种方法一一理解每一步算得什么 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 探究连减 出示试一试 90-25-28= 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么写?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 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高练习 2、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作业设计:课作书2页第2题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运算 主备人 个人加工、备注

教学目标: (一)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 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 50-30-6= 42+8-30= 78-40-6= 52-12+8= 78-18-8=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2、出示例3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呢? 2、尝试列式。 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 3 8 4 2 8 0 -3 3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的一道题. (1) 60-38+40=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在书上填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高练习 4、想想做做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要求还剩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现在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想想做做第5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女生栽树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六作业设计:书第3页想想做做第1题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练习一 主备人 个人加工、备注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计算 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口算 1、口算下面各题(书第5页第一题,学生写在数学书上) 2、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二、提高练习 1、数学书第5页第2题,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用竖式计算,学生自己算,算好后板演反馈 2、数学书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 2、出示数学书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表格。再想怎么计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 三、拓展练习 思考题 读题审题,理解“尝试---调整”的策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数补第3页 板书设计: 教后记:

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4)课本第37页第5题 16个口算题,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教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订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综合练习 (1)课本第37页第6题 读题。 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一辆小汽车坐5人,6辆小汽车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38页第7题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课本第38页第8题 根据口诀填空。 (4)课本第38页第9题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5)课本第38页第11题 ①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学生回答。 ②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4个6朵,4个6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③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学生回答。 三、作业布置:想想做做10 教后记:

课题 复习(一) 主备人 个人加工、备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2、指导学生经历整理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熟练掌握。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积极思考和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这一单元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口诀整理 (1)课本第39页第1题 出示图意,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39页第2题 ①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②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和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列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们一行一行背一遍。 ③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从上往下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配列的。 请小朋友们竖着一列一列背一遍。 ④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

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们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⑤师生共同对口令。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39页第3题。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2)课本第40页第4题。 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统计。 (3)课本第40页第5题。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么样想的? (4)课本第40页第6题。 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复习(二) 主备人 个人加工、备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2、 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3、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和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6×5= 4×2= 5×4= 2×6= 3×3= 2×5= 6×6= 3×5= 4×6= 6×3= (2)口答。 4个5是多少? 3个4是多少? 6个4是多少?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40页第7题。 投影出示。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饼干每包4元,小明买3包饼干。 每块蛋糕3元,小亮买5块蛋糕。 每盒巧克力6元,小红买2盒巧克力。 三人各要用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40页第8题。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运算顺序。 (3)课本第40页第9题。

投影出示图。说说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课本第41页第10题。 ①投影出示图,学生说说图意。 ②小兰家栽了多少棵桃树? 6×2=12(棵) ③小芳家栽了多少棵桃树?6+4=10(棵) ④哪家栽的桃树多?多多少棵?12-10=2(棵) (5)课本第41页第11题 读题,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几个问题? 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集体交流。 三、拓展练习。 (1)课本第41页第12题。 投影出示图,图中画了什么?你能用哪些乘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一共有多少只鸡? 墙上一共有多少个辣椒? ?? (2)课本第41页思考题。 引导学生画图,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 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三、提高练习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课本第28页思考题) 1 4 9 (16) 1×1 2×2 3×3 (4×4) 学生讨论交流 四、总价评价 教后记:

课题 5的乘法口诀 主备人 个人加工、备注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5的乘法口诀,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通过经历找规律,归纳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教学重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 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复习1~4的乘法口诀。(口诀对对碰) (2)导入谈话:二(1)班的小朋友正在公园里划船呢!走,咱们瞧瞧去。(出示主题图)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主题图 ①观察场景图,提出问题。 提问:每只船坐几人?2只船坐多少人?3只船呢? 学生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填写表格,做好准备。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 人数 1 2 3 4 5 5 ③你能猜出今天要学什么吗?(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2)研究5的乘法口诀。 ①你们能根据表格表示的意思和乘法算式编出5的乘法口诀吗? 先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请组长在纸上写下来。 ②反馈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编写的乘法口诀展示一下? 展示口诀。 谁来说一说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 四五二十表示4个5相加的结果是20,也可以求出4×5的积是20. (3)记忆乘法口诀

①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发现:下面的一句口诀的得数比上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多5,上面的一句口诀的得数比下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少5。 ②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口诀吗? 学生讨论交流。 如果四五二十不记得了怎么办? 可以通过三五十五来记住四五二十。 刚才小朋友介绍了一些记口诀的好办法,下面就请你用自己习惯的方法来记一记口诀。 (4)想一想: 5×1= 5×2= 5×3= 5×4= 学生回答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对口令。 (2)“想想做做”第2题 花坛里的花开得有点奇怪,你知道为什么“5×4”和“4×5”这两朵花开在一起吗? “四五二十”这句口诀有什么用? 你会说出另外2个花坛要用的乘法口诀,并写出乘法算式的积吗? 学生回答。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在书上做,交流时,说一说用到哪一句口诀。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先画,再写算式。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图,引导学生说图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乘加、乘减 主备人 个人加工、备注 教学目标: 1、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2、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出示挂图:4个鱼缸,有3个 鱼缸里有4条金鱼,1个鱼缸里只有1条,其中事先用彩纸将最后一个鱼缸档好)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会列算式吗? 学生列式4+4+4=12或者3×4=12. 谈话:看了小朋友们的乘法知识掌握得还不错,那就再考考大家啦!准备接受挑战?? (出示第4个鱼缸) 新知探究 (1)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样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每个鱼缸里的鱼一样多,才能改成乘法。 那你认为可以改写成什么算式? 学生交流: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4+4+4+1) 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1条。(3×4+1) (2)你还有其他列式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3.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3? (3)像3×4+1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3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者减法。 巩固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说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4)“想想做做”第4题 画画算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相差2的数的积加上1等于这两个数中间那个数与他自己的积。 (6)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你知道吗?”的内容。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练习六 主备人 个人加工、备注 教学目标: 1、 熟记1~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乘加,乘减。会分析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关系。 2、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记1~5的乘法口诀。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背一背1~5的乘法口诀 你能辈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 (2)口算卡片 1×3= 2×4= 3×4= 5×2= 2×5= 5×3= 5×1= 3×3= 4×4= 1×5= 4×5= 5×5=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吗?小组之间玩游戏。 巩固练习 (1)课本第33页第2题 出示练习二第2题图。 (2)课本第33也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课本第33也第4题 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交流错误较多的在哪里,集体交流订正。 (4)课本第33也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5)课本第33也第6题 出示第6题主题图。 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

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解决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 (7)课本第34也第8题 出示第8题主题图。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8)课本第34也第9题 游戏。同桌进行。 (9)课本第34也第10题 出示第10题主题图。 找一找图中有些什么?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三、拓展练习 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里的数与下面两个小正方形里的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里的数等于两个小正方形里的数的积加上第一个正方形里的数。 教后记:

课题 6的乘法口诀 主备人 个人加工、备注 教学目标: 1、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应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理解6的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 掌握6的乘法口诀,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 (2)列式计算:1个5相加 3个4相加 5的2倍 (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诀。板书:6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试一试 ①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②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 坐的次数 人数 1 2 3 4 5 6 6 12 ③一次可以坐6人,是几个6?怎么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1个6 6×1=6 一六得六 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6和1相乘,积是6) ④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编出一个口诀。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2个6 6×2=12 二六十二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个6比1个6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几?

⑤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么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请学生依次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第35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 ⑥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标书的意思。 引导学生比较。 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6? ⑦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遍。 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 ⑧试背口诀。 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 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 (2)想一想 ①出示想一想:6×2= 6×5= ②口算出结果,并说一说各用哪一句口诀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应用6的乘法口诀,能很快地算出6和几乘积是多少,我们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 三、知识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比较每组两个算式有何特点?讨论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 9道题口算,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完成,力求都算对,集体交流,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5)“想想做做”第5题。 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后,再列式计算。 比较一下6×6与6×2(2×6)有什么不同?哪个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6?哪个算式是6个2相加? 四、作业布置:想想做做2、6、7 板书设计: 教后记:

课题 练习七 主备人 个人加工、备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记所学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和解答实际问题。 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练习知识的体验中,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 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每两人准备12块同样大的正方体木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诀练习 背1~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备,指名背,对口令。) 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 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呢?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第2题 ①出示图,看清图意,先是用5分别乘以4、5、6. 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②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以4、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 (2)课本第37页第3题。 ①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3)课本第37页第4题 ①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②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他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2018学年最新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学期在线全文阅读。

2017-2018学年最新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学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6538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