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王富强老师公关课之感受
黄柏树 河北工业大学
摘要:本学期有幸上了王老师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收获颇丰。在整个课程期间,
王老师主要教授了公共关系学的概念、范畴、特点、发展史以及三要素分析等,也介绍了NLP原则和逻辑层次的分析,并辅用相当数量的事例讲解,在幽默风趣的同时加深了大家对知识的印象。
关键词:王富强 ,公共关系学 ,NLP,逻辑层次 正文:
众所周知,王老师是大家颇为喜欢的老师之一。起初认识王老师是在思修课上,对于刚刚高考完的学生来说上思修课简直是一种煎熬,可是王老师上课的表现让我大为赞叹,不仅把思修课程的内容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通过讲述自己身边或自身的经历来带动大家上课的兴趣,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此外,王老师上课说话的方式和走进学生中间讲课的方式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此次的公共关系学课是我第二次上王老师的课,也让我找到了久违的上课激情。
在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上,王老师将它分为公共和关系两部分。公共与个人、私人对应,也就说公众是非个人或私人的。关系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与人或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公共关系学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同时,公共关系学也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组织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媒介和手段,与其公众结成的利
益一致的社会关系。作为一个学科,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从总体上看,它必须包括所有的公共关系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公共关系作为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处理其各类公众的关系的行为,它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可以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其一,作为社会组织管理职能的公众关系的现象和规律。其二,作为社会组织与其公众间的信息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其三,作为处理与各类具体公众的关系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为了帮助大家更加理解公共关系与其他相近词汇的不同,王老师还说明了公关与广告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有:它们都以形象为核心,但广告偏重于产品形象,公关则偏重于组织形象;它们都以传播为手段,必须研究传播规律;它们都以公众为传播对象。区别有:首先,广告侧重于竞争,公关侧重于和谐;其次,广告崇尚立竿见影,公关则以长远利益为目标;再次,广告偏重利益,公关侧重感情;最后,广告“硬性”使用媒介,公关则“软性”使用媒介。讲述了这些联系与区别让我对公关与广告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有关公共关系的特征上,王老师总结了六句话:其一,以公众为对象。说的是公共关系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与其相关的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组织必须着眼一自己的公众,才能生存和发展。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必须始终坚持以公众利益为导向。其二,以美誉为目标。塑造形象是公共关系的核心问题。组织形象的基本目标有两个,即知名度和美誉度。所谓知名度是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道、了解的程度,以及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所谓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美的程度,以及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在公众中树立组织的美好形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其三,以互惠为原则。公共关系是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的,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要得到相关组织和公
众的长久支持与合作,就要奉行互惠原则,既要实现本组织目标,又要让公众得益。其四,以长远为方针。一个社会组织要想给公众留下不可磨灭的组织形象,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艰苦努力。其五,以真诚为信条。以事实为基础是公共关系活动必须切实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社会组织必须为自己塑造一个诚实的形象,才能取信于公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至诚可以移山;热诚能成万事;真诚能产生最大的说服力。唯有真诚,才能赢得合作。其六,以沟通为手段。没有沟通,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存在,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也无从产生,互惠互利也不可能实现。要将公共关系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只有双向沟通的过程,才是公共关系的完整过程。在讲述过程中,王老师还曾讲述过相关事例和一些简单易懂的道理,这些我记忆已经模糊了,就没有一一列出,但这六句话以及对这六句话的解释让我对公关的本质特征有了深层次的领悟。
随着社会分工的高度发展及整个社会的相互融通、整合。社会多元化、多极化,社会矛盾和对立缓和这一总体条件的渐渐成熟,现代公共关系开始产生与发展了。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巴纳姆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的开端
这个时期有一个公关圈里著名的“便士报”运动,它制造舆论、推动马戏。此时期的公关信条是“公众是可以被愚弄的”,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公共关系的黑暗时期。巴纳姆时期公关特点有:一、带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较为明确的目的性;二、不诚实、不公正、不考虑公众利益(局限性)。之所以将巴纳姆时期看作是公关的一个时期,是因为这时的公共关系活动已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况且它也已不再局限于政治活动和思想宣传,公关活
动的三要素皆已显现,可以将其视为公共关系活动的肇始或发端阶段。之所以把它定性为“黑暗时期”,这是由于这一时期报刊宣传活动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宣传全然不顾公众利益;二是不择手段为自己编造神话,以获取报纸版面,欺骗公众,这显然与公共关系的招本宗旨相悖。 第二阶段:艾维·李时期——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
这一时期以“扒粪运动”而著名,这一时期抨击虚假新闻。公关信条是“公众必须被告知”也即“说真话”。在此时期,1903年艾维.李创办第一个“宣传咨询事务所”,成为公共关系历史上第一位向顾客提供公共关系咨询服务而收取报酬的职业公共关系人员,首创了公共关系这一专门职业。,并成功处理了很多纠纷与事件 ,艾维·李也因此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这一时期的公关特点是有艺术而无科学,但公关开始职业化。艾维·李的重要功绩表现为他对公关所作的四大贡献:第一,提出了关于工商业应把自己的利益同公众利益联系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的观念;第二,与最高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打交道,并且只有在管理人员积极支持和亲自处理的情况下才实施计划;第三,与新闻媒介保持公开的畅通的信息交流;第四,强调使工商业具有人情味的重要性,并把公关工作做到雇员、顾客和邻居中去。
第三阶段:伯内斯时期——公关学科化的形成
这一时期的公关信条是“投公众所好”。爱德华·伯内斯出生于维也纳的奥地利奇,后移民美国,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外甥。1913年,他受聘于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担任公关部经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和夫人在纽约开办了一家公共关系公司。1923年,他的第一本专著《舆论之凝结》(又称《舆论明鉴》)问世。在这本书中,他首次提出了公共关系咨询的概念。他认为,公
共关系咨询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为工商企业组织推荐它们应采纳的政策,而这种政策的实施必须符合公众的利益;其二是把工商企业组织采纳执行的合理的政策、采取的有益于社会公众的行为广为宣传,帮助他们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好感。同年,他在纽约大学首次讲授公共关系这门课程。1925年,他的一本教科书《公共关系学》出版;1928年,《舆论》出版。这样,通过他不断研究和反复实践,使得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而在这些原则和理论中,他的公共关系核心思想是“投公众所好”。他认为,以公众为中心,了解公众的喜好,掌握公众对组织的期待与要求的态度,确定公众的价值观念,应该是公共关系的基础工作;然后按照公众的意愿进行宣传,才能做好公共关系工作。伯内斯以其不懈努力,为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贡献:公共关系职业化;公共关系工作摆脱了新闻界附属的地位,开始独立自主地发展;归纳出公共关系的运作程序、方法、技巧,提出了整个运作过程的8个基本程序;初步建立了现代公共关系的理论体系;强调了舆论及通过投其所好的公共宣传来引导公众舆论的重要作用;主张获得公众的谅解与合作应当成为公共关系的基本信条。伯内斯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公共关系事业。正是由于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最终建立了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公共关系理论,从而使得公共关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打开了制约公共关系发展的“阿里巴巴”之门。
第四阶段:现代时期——公共关系现代化
这一时期的公关真正走上科学化和职业道德规范化的发展道路。随着1955年国际公关协会在英国伦敦成立,现代时期分别经历过以下几个人物阶段:
1、卡特利普与森特时期。提出“双向对称”公关模式,并于1952 年完成《有效公共关系学》,这一书被称为“公关圣经”。他们还进一步提出—四步工作法:
公关调查、公关策划 、公关计划实施与公关效果评估 。
2、格鲁尼格时期。于1984 年在《公共关系管理》中提出公关的四种模式:新闻代理型 、公共信息型 、双向非对称型 、双向对称型。
3、布莱克时期。他出版10多部公关著作,其中,《职业公共关系教育的模式》一书被誉为国际公关协会第四号”金皮书”。
4、弗兰克.杰夫金斯时期。一位公关教育家,在1968年开办公关学校;其公关著作颇多。
公共关系有三大构成要素,即社会组织 ,包括社会组织或社会性个人,它是主体,具有主导性;传播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将组织信息传递给相关公众,以增进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支持,并且根据公众的反馈来不断调节完善组织的行为与决策的一种循环互动的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媒体途径,具有效能性;公众,公众是“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并与社会组织的运行发生一定关系的社会群体”,它是客体,具有权威性。
NLP 是神经语言程序学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的英文缩写。在香港,也有意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N (Neuro) 指的是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L (Linguistic) 是指语言,更准确点说,是指从感觉信号的输入到构成意思的过程。P (Programming) 是指为产生某种后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即指我们思维上及行为上的习惯,就如同电脑中的程式,可以透过更新软件而改变。 故此,NLP也可以解释为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知道大脑如何工作后,我们可以配合和提升它,从而使人生更成功快乐。也因此,把NLP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或“神经语言程式学”。NLP是对人类主观经验的研究。更直白地说,NLP是一种思想的技巧。NLP就是我们用语言来改变身心状态的具体方法。
它的创造人找到一些卓越的人,研究他们有一些怎样的程序,总结起来,然后教给其它人。并相信,其它人如果能掌握这些程序,也可以获致成功。我们如何创造出我们每一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我们怎样选择传入脑里的资讯,我们怎样认知这些资讯,我们怎样储存这些资讯,怎样把这些资讯与其他在储存中的资讯融合,以及怎样运用它们。王老师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了10句话,分别是:
1、世界上没有安全相同的两个人 2、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 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4、真实的世界是不可知的,影响我们的是头脑中认知的世界 5、凡事必有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案 6、任何人都有成功快乐的资源 7、没有失败,只有信息反馈 8、任何人都有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行为
9、在任何一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最灵活的部分 10、能量会向我们关注的地方流动
在这里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在讲述上述是句话的过程中,王老师强调过,对于这十句话,可能不是真理,也不能让所有人都信服,在看待这些话时应尽量不要抬杠地看,如果抬杠的话意义就不大了。可能我本人的叙述不是很得体,希望我所传达的意思能被理解。总之,听过瓦格老师的讲解后,我收获很大。
逻辑层次也称理解层次。理解层次最初由格雷戈里·贝特森发展出来,后由罗伯特·迪尔茨整理,在1991年推出。理解层次是一套模式(Pattern),因为它可以用来解释社会上出现的很多事情。理解层次在辅导工作中让我们明白受导者的困
扰所在,因而更容易帮助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实用的一套概念。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分为6个层次,它们分别:
1、愿景(精神)——我与世界上其他人、事物的关系。当一个人谈及他的入生的意义或者一家公司谈及它对社会的贡献时,便涉及到“精神”的层次了;
2、身份—— 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怎样看自己(我是谁?)。给自己定位,域者描述出自己的定位,便涉及到身份的意义了。承接上面(精神〕的意思,便是“自己准备以怎样的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
3、价值观 ——为了配合上述的身份,我需要有一套怎样的信念和价值?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地已经有了一个不自觉的身份,亦已经有了一套相关的信念与价值。它们决定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态度,但并不常会有意识地涌现。在每天的生活里,持着一套信念和价值去处理每一件事。多数令出现的价值观层次问题有: 为什么做(或不做)?有些什么(重要)意义? 应该是怎样的? 对我有什么好处?
4、能力——这个层次涉及到一个人怎样认识自己能有的选择(有没有选择,或者是“我必须这样做?”)。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份能力,故此选择越多,能力越大。我们一般说的能力,表面上指的是技能:懂英文、会用电脑、用某种技巧做某事。但是细心想想,它们其实也都是更多的选择。情绪代表能力,也列入这个层次;
5、行为——这个层次所指的是“做什么?”、“有没有做?”,即能力的挑选和实际发挥,也就是在环境中我的实际运作。
6、环境——“环境”包括了所有.身体以外,即外界的条件。世界上的种种人、事、物、时、地、金钱和设备等都属“环境”。 再结合实例分析讲解完这些层次后,王老师指导大家,对于别人的,你不是很喜欢的行为,应该往下面的层次分
析,相反,往上面的层次分析。
结束语:
在课上,王老师总会问大家想听什么方面的内容,或者对哪方面的内容感兴趣等等问题,充分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还有,王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不喜欢站在讲台上,他说那样会感觉和学生之间有距离感,不利于讲课的发挥。此外,王老师讲课时说话的方式以及肢体语言的表达也是很受学生喜欢的。在王老师的课上,我还总结了以下几句话,在这里分享下。第一句:人往往与关系越近的人关系越是处不好,关系远的会好些;第二句:人一定要接受曾经的自己;第三句:人要追求什么?健康、和谐、快乐、自由和价值;第四句:做自己能掌控的事,不能掌控的就尝试下影响它。最后,从客观上说,上王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从主观上说,上王老师的课也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有效的公共关系》 格伦.布鲁姆 艾伦. 森特 撕科特.卡特理普 著;明安香 译/华夏出版社 2002年7月
[2]《公共关系学(第三版)》 熊源伟 著/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年1月 [3]李中莹.NLP简快心理疗法[M].北京,广州,上海,西安:世界图书 出版公司,2003.
[4][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彭 舜,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 社,2001.
[5]居延安,等.公共关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谈王富强老师公关课与感受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