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优质教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2.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多读多想,读懂了哪些问题,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合 作、探究解决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四、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特点,从而激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意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再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1自然段。(板书: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片)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它们是按顺序列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样?学生自学汇报。 5.看图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大声朗读这段话,像学习春天的一段一样,按顺序一句一句找景物,用“__”画下来,对照图画说出夏天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次朗读,思考这些怎么样,怎么美?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自学汇报。 4.练习朗读。

五、以自学为主,学习第4、5自然段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2.学生自学:

(1)体会秋天和冬天的美,找出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读这两段话,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3.秋天。重点理解秋天“飞舞”的落叶和丰硕的“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4.冬天。重点体会“刮”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六、学习第6自然段

1.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七、学习拓展

1.如果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2.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树木嫩绿 春水涨满

夏 树木茂密 野花盛开 美丽的花园

绿色的海洋

秋 落叶飞舞 野果成熟 巨大的宝库 冬 积雪覆盖 野兽进洞

(教学反思参考1)美丽的小兴安岭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创设情境感受“美”。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视频,让学生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情感朗读品味“美”。《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创设了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3.抓住词句体味“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有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4.知识延伸创造“美”: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小文章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没有让学生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展开想象,深入体会。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景了解不够,在加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

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的启示不大。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反思参考2)美丽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现将教学反思如下:

一、围绕中心,展开学习,注意写法的学习。

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展开教学,带领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品读课文,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先学后教,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生本教学提倡“先学后教”,在课前布置了学生做好充分的先学,让学生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四个季节的段落之一合作学习,查找了大量相关的资料,指导他们注意抓住关键词来品读课文。有的小组还制作了相关的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只是适时地深入学生群体中进行指导。之后小组汇报学习结果,让他们带领其他同学品读课文,解决问题。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我适合地对学生的难点进行点拨,并对重点词句加以指导点拨;这样即突出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又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教学反思参考3)美丽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文章主要围绕“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按春、夏、

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下两点: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课文后,我首先让同学们观看了有关小兴安岭的风光片。同学们看得非常投入,从学生惊叹的语气和表情中,我已感受到他们被小兴安岭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于是我因势利导引入对小兴安岭“春天”这一小节的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之中,孩子们感受着美,随着老师的点拨,很直观地理解了“封”“浸”等难解的词义,并有层次地感知了课文,真切地感受着生机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实累累的秋,雪景壮丽的冬。

二、自主学习交流、锻炼自我阅读能力

这一课,因为课文容量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容,在学法、步骤上基本一致。于是,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读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刚开始学生发言有些拘谨,回答也缺乏层次性。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才逐渐地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小兴安岭。

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

2.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

3.今后要培养学生动笔写话的能力。

(教学反思参考4)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节课我符合新课理念,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的学习课堂,与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本堂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教学,我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还抓住了学生喜欢展示自我朗读的兴趣对教学设计了欣赏性阅读这一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谈谈对小兴安岭的总体印象,给学生说的机会,然后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去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景,我结合课后第二题对学生这样问:“同学们,如果你有机会要去小兴安岭,你喜欢选择什么季节去呢?大多数学生都没见过下雪的雪景,都选择了小兴安岭的冬天。于是我好奇地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么冷的天去小兴安岭呢?”他们都兴奋地说道我们冬天去小兴安岭可以看到雪景,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呢!听了后,我让一名学生当小导游带大家到冬天的小兴安岭去欣赏。学生认真听“小导游”朗读,读完后,向同学们介绍冬天的小兴安岭树木积雪,雪花在空中飞舞,还有紫貂与黑熊为冬天的小兴安岭增添一番情趣。采用欣赏性阅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入文本情境达到情景交融。紧接着我引导学生探究阅读,读懂课文第四自然段,采用探究式阅读让学生探究课文的内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划出围绕本段的中心句,还有自主发现问题,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通过阅读、探究、积累、感受构建语文学习过程。最后拓展总结,学生不但能总结本文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与富饶,还能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达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训练。 不足之处是:

1.对学生的朗读语感还得多示范指导。 2.对学生的教学方式选择不够灵活。 3.对教学中的预设生成解决不够到位。 4.对课堂细节把握有些欠缺。

今后会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不足,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多课后进行反思,改进方法是备课时要把自己融入学生的角色去想,就是所说的教师角色换位思考。

(教学反思参考5)美丽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课文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对学生训练语言文字的精美文章。 本篇文章行文结构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谋篇布局,“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是文章的

中心句,又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我现抓整体再到部分,认真学习课文。接着,我让学生认真读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的段落,看看自己最细化哪个段落多读几遍,有位学生回答说喜欢春季,我就以小兴安岭的春季为例,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小兴安岭春天的美。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有扶有放的学习夏、秋、冬三季,在学生自己读文体会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学生大多能体会到位,我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体会到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比如,学生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我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课文,学生都体会得十分到位,动静结合,体会小兴安岭的美,这篇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了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我国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一堂课上完,我感受到了轻松与幸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上出一堂精彩的课,更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也更符合我们当前研修的精神,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才是真正的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优质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优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6235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