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
--规划处子站
前 言
湘江是长江的重要一级支流、湖南的母亲河。流域地处长江经济带与华南经济圈的辐射地带,区域内城镇密布、人口集中、经济发
达、人文厚重、交通便利,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由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没有根本转变,近年来流域资源和生态环境问
题不断凸显,可持续发展压力日益增大。为探索流域科学发展路径,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区域协调的美好家园,打造“东
方莱茵河”,支撑湖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根据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战略
要求和《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特制订本规划,作为指导流域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以及组织编制相关规划的主要依据。
规划范围为湖南境内降雨汇入湘江的区域,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包括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州、永州、娄底、邵阳、
岳阳等9市67个县市区,面积8.5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
湘江流域范围(9市67个县市区):
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
株洲市: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株洲县、攸 县、茶陵县、炎陵县、醴陵市 湘潭市: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
衡阳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南岳区、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
常宁市
郴州市: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资兴市
永州市:零陵区、冷水滩区、祁阳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江永县、宁远县、蓝山县、新田县、江华县
娄底市:娄星区、冷水江市、双峰县、涟源市
邵阳市: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新宁县
岳阳市:湘阴县、汨罗市
第一章 规划背景
湘江流域是湖南发展的核心区域和黄金地带,既拥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也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湘江在湖南境内干流全长670公里,拥有大小支流1300多条,年平均径流量722亿立方米。整个流域属于太
平洋季风湿润气候,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资源禀赋优良,矿产丰富,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54.4%。
图1 湘江流域范围图
2.经济社会现状。湘江流域是我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集中区和引领区,聚集了全省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
已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化工、钢铁、有色冶金、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2010年流域地区生产总值1220
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842亿元,人口总量3774万人,分别占全省的76.7%、82.2%和57.3%,城镇化率47.2%。
第二节 问题挑战
从自然条件看,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较多,影响流域发展;从发展水平看,流域农业现代化水平依然较低,重化工业
比例过高,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欠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明显,公共服务差异较大等问题亟待改善;从资源环境看,流域资
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重金属污染严重,农村面源污染有进一步加剧趋势;从体制机制看,流域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尚未建
立,上下游联动协作机制有待形成,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统筹兼顾的发展机制;从宏观环境看,转变发展方式的
要求十分迫切,发展低碳产业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
第三节 发展机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湘江流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湘江流域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国家赋
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方面先行先试的权利,为湘江流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湘南承接产业转移
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为湘江流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流域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顶层规划引导、生态环
境整治、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突出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和防灾减灾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特色城镇体系、两型产业体系、综合交
通体系和历史文化旅游带建设,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主动对接主体功能区规划,构筑湖南的黄金水道、产业主轴、文化长廊、
生态家园,构建长江中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打造“东方莱茵河”,为全国内河流域地区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实现流域居民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依据,稳步推进流域开发,改善居民生活条
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流域有序发展。
空间优化,城乡协同。立足流域资源禀赋特色,优化流域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着力推进城乡二元结构调整,加快空间资源、城乡
资源共享互补,以城带乡,构建流域新型城乡体系,逐步实现流域空间优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优先,人水和谐。坚持保护为主,强化生态修复,减少人为破坏,维护自然山水地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正确处理好湘
江与洞庭湖、长江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标本兼治,综合开发。坚持点源、面源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配套,保护、开发和治理相统一,注重源头减污,实
施生态、防洪、农业、航运、发电、供水、旅游等有机结合的综合开发,着力解决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科学进行功能分区,形成明确功能定位,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率先建立生态文明
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人水和谐相处的流域科学发展模式,建成健康湘江、富庶湘江、和谐湘江和丰盈
湘江。
健康湘江。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加快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建设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流域生态带。到2020年,流域单位
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稳步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大幅降低,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分别达95%和100%。
富庶湘江。着力提高发展水平,加快流域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全面提高经济总量、均量和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建设经济发
达、生活富裕的流域经济带。到2020年,流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92100元,人均财政总收入64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26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600元。
和谐湘江。加快流域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建设安居乐业、幸福文明的流域宜居带。到2020年,流域城镇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25%以上,城乡三项保险参保率达100%。
丰盈湘江。综合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加快河道整治和航电枢纽建设,提高可用水量,建设水量充沛、水运发达的流域交通带。到2
020年,流域水运货运量占综合运输货运量的15%,千吨级以上航道里程达717公里,总用水量185亿立方米。
表1 湘江流域科学发展主要目标表
指标名称 序号 二级指标 单位 % % % 万公顷 % % % % % % 元 元 % % 元 元 % 2010年 —— 0.44 —— 33.0 84 —— 54.4 87 86 79 29600 2836 43 47 16400 7600 60 2015年 [30] 0.49 [16] 34.7 90 [17] >55 >95 >90 >90 52200 4280 45 55 26400 12200 63 2020年 指标性质 [30] 0.55 [16] 35.5 >95 [17] >56 100 >90 100 92100 6450 48 60 42600 19600 65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1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2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3 单位GDP能耗降低 4 湿地面积 5 城镇污水处理率 6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7 森林覆盖率 8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9 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10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1 人均GDP 12 人均财政总收入 13 工业化率 14 城镇化率 人均可支配收入 15 城镇居民1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7 流域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比重 健康湘江 富庶湘江 18 城镇登记失业率 和谐湘江 19 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 20 城乡三项保险参保率 21 每万人病床数 2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23 水运量占综合运输量比重 24 千吨级以上航道里程 25 总用水量 % % % 张 % % 公里 亿立方米 4.2 8 78 38 37 10 439 173 <4.5 >20 >95 40 45 13 500 178 <4.5 >25 100 42 50 15 717 185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丰盈湘江 注:1、主要数据来源于统计测算或专项规划。
2、表中[]表示五年累积数据。
第三章 空间格局优化与主体功能区建设
明确主体功能定位,优化空间结构,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构建清晰、集约、高效、和谐的流域空间开发新格局,打造以
流域为特征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示范区。
第一节 空间格局优化
1.构建以“一核四极四轴”为主体的城镇空间格局
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为核心,以衡阳、郴州、永州、娄底等四个次级中心城市为支撑极点,以京港澳、娄邵永、潭娄邵、衡永等
四条交通走廊为轴线,着力构建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实现核心带动,极点联动,轴线辐射,网状发展。
2. 构建以“一圈一区一带”为主体的农业空间格局
以基本农田为基础,构建以长株潭都市农业圈、娄邵衡永丘岗节水农业区、南岭-罗霄山山地农业带为主体的农业空间格局,引导优
势和特色农产品适度集中发展,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保障农产品安全。
3. 构建以“三屏五库十一廊”为主体的生态空间格局
以南岭、幕阜-罗霄山、雪峰山等自然山体为生态屏障,以东江湖、水府庙、株树桥、欧阳海和涔天河五大水库为重要水源地和湿地,
以湘江干流及其十大主要支流潇水、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渌水、涓水、涟水、浏阳河和沩水为生态廊道,构筑山体、水体、农
田与湿地相连的生态空间格局,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河流泥沙,维系流域水体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图2 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空间格局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湘江流域科学发展总体规划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