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公共关系学》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期末考试说明
一、期末考试要求
《政府公共关系》主要考核对学生对社区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参照考试大纲的时候,重点掌握“考核知识点”里面的内容。
二、组卷原则
《政府公共关系》试卷由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实用技能知识等内容组成,各占一定比例。
三、试题类型
试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题型:
1.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判断辨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4.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四、考核形式
该课程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的考试方式。
五、答题时限
考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具体考试时间详见教务处相关通知。 六、考试依据
1.教材:詹文都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府公共关系》;
2.复习和命题范围以本大纲为准,同时平时作业及模拟试卷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考试题型、比分与模拟试卷相同,题量与模拟试卷也大致相同。学生答题以教材为准。
第二部分 考核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政府公共关系概述
1.考核目的:掌握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特点和职能;政府公共关系的几个界定;理解“公共关系”的科学涵义、公共关系的特征;了解当代中国公共关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2.考核的知识点
① 政府公共关系概念 (P6第3节)
1
② 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简答:P14第1节;展开论述:参看P14~19要点)
第二章 政府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1.考核目的:了解政府公关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认识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存在的问题;全面、准确和科学地把握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与广阔前景。
2. 考核的知识点 简单了解即可。
第三章 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1.考核目的:理解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构成;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掌握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政府公共关系公众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
2.考核的知识点
① 政府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P44~51) ② 政府公共关系机构的作用(P48~50) ③ 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构成(P50~51) ④ 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P51~53) ⑤ 逆意公众、非公众的概念(P62,P63)
第四章 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
1.考核目的:了解传播的要素、模式;图像标识传播、户外传播媒介、非语言传播符号;理解政府公共关系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掌握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概念、特征和类型;印刷类、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的优缺点;政府传播的障碍;政府沟通传播的基本原则。
2.考核的知识点
① 报纸的优缺点 (P75)
② 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障碍 (P79~81) ③ 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原则 (P84~89)
④ 全员公关的概念 (P88末行~89第3行)
第五章 政府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1.考核目的:了解政府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和注意事项;政府公共关系评估成果的运用;理解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特点;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政府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撰写;政府公共关系评估的内容和方法;掌握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概念、作用、原则、程序和调查内容;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的意义、原则、程序;政府公共关系模式;政府公共关系评估的意义。
2.考核的知识点
2
① 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概念及作用(P92倒2节,P93~94) ② 政府公共关系评估的概念 (P121第2节) ③ 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P115~117)
第六章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管理
1.考核目的:了解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网络;行政文化的塑造;理解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构成;政府内部公共关系障碍的解决对策;掌握政府内部关系的概念、特征;开展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必要性;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目标、形式;政府内部公共关系障碍的形成;行政文化的概念、构成要素、功能。
2.考核的知识点
①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P134第1~4行)
概念:政府内部公共关系,从外延上看,即围绕政府内部而形成的公共关系。 构成:政府内部公共关系包括政府机构与政府公职人员之间的关系、政府上下级关
系、同级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②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形式 (P142~144) ③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障碍的形成及解决对策(P144~146) ④ 正式沟通的概念 (P142)
第七章 政府外部公共关系的管理
1.考核目的:了解和认识政府公共关系与政府形象的关系;行政组织形象建设在现代政治文明发展中的必要性;形象塑造是现代行政组织形象的重要目标;掌握社会舆论是政府外部公共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
2.考核的知识点
① 政府与党的关系 (P161~162) ② 社会舆论的分类 (P167~168)
第八章 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一)
1.考核目的:了解和识记政府公共关系新闻宣传的概念、特点和原则;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功能;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理解和应用政府新闻宣传的操作和政府的新闻发布会;理解和领会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策划的基本原则;掌握和领会政府公共关系人际关系交往的基本技巧和公共关系礼仪。
2.考核的知识点
① 政府公共关系新闻宣传的概念、特点和原则 (P188~190) ② 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工作 (P195~196)
③ 政府公共关系人际关系交往的概念、特点、主要功能和基本技巧 (P197~201) ④ 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P203~207)
3
第九章 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二)
1.考核目的:了解政府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含义、类型、特点和原因;了解和掌握政府公共关系谈判的含义、分类、原则、基本程序和基本策略;展示会、庆典、赞助、宴请等活动的含义、类型和操作;理解和领会政府公共关系演讲、会议发言与主持会议、谈话和政府文书的语言要求;掌握和应用政府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考核的知识点
① 政府公共关系谈判的含义、分类、基本策略及技巧(P211~213,P218)
② 展示会、庆典、赞助、宴请等活动的类型 (P219~220,P222末行,P225第2节,P226第3节)
③ 突发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P234~235) ④ 突发事件的处理 (P237~243)
二、《政府公共关系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B.20世纪70年代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引进我国。
2.一些宾馆、酒楼不惜金钱,以苛刻的选美条件来招选几位美女充当“公关小姐”,让她们当“门卫”、迎宾客,这种现象扭曲了公关的真正意义,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A.花瓶公共关系 )。
3.( D.公共关系 )是指特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塑造良好的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的手段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的一种管理职能。
4.公共关系主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总和,一般通称为( B.公共关系状态 ) 5.公共关系的目标是( A.美誉 )。 6.( B.真诚 )是公共关系的信条。 7.公共关系的原则是( C.互惠 )。
8.( D.沟通 )是公共关系的手段。
9.公共关系活动中,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我们称为( C.政府公共关系 )。
10.( D.处理和协调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 11.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总目标是(B.塑造良好形象 )。 12.在西方,公共关系开始于( A.古希腊 )。
4
13.罗马第一位运用公关的人是( C.凯撒大帝 )。
14.1900年,乔治迈·克尔利斯、托马斯·马文和赫伯特·斯莫尔在波士顿创办了(A.宣
传事务所 ),标志着公共关系职业的正式诞生。
15.( B.爱德华·伯尼斯 )首先把公共关系作为一门课程推向了纽约大学的讲堂。 16.权威性公共关系著作( A.《有效公共关系》 )提出了著名的“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
模式。
17.20世纪初,新闻界开展了一场( B.扒粪运动 ),这一运动直接指向政府和大企业,揭
露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及大企业的丑恶行径。
18.从历史角度看,公共关系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D.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 19.( C.1991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告成立。 20.塑造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径是( C.政府公共关系 )。
21.( C.行政机关 )是根据权力机关的决定和委托,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组织组织起来,
依法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执行机关。
22.从工作性质和作用上来分,我国国务院、省(市)、自治区、县(市)、乡(镇)的各级
人民政府属于( A.领导机关 )。
23.从工作性质和作用上来分,我国监察部、审计署属于( D.监察机关 )。 24.我国区政府下设的街道办事处属于( D.派出机关 )。
25.政府大量的、经常性的公共关系活动是由( A.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机构 )承担。 26.( A.领导人员 )是政府公共关系部门或机构的核心。
27.公务员、政府职能部门等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 C.首要公众 )。 28.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和生命是( D.真实性 )。
29.下列选项中,( B.信息储存性差 )是广播和电视共同的弱点。 30.政府公共关系最常用的一种现代科学方法是( C.问卷调查法 )。
31.( B.全员公关 )是指政府的全体公务员都来关心、重视并自觉地投入到政府的公共关
系工作中去,共同为树立政府良好的声誉和形象而奋发努力。 32.( A.公共关系调查 )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起点。
33.公众导向原则是指公共关系策划要以( D.公众利益 )为出发点和归宿。
34.以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外传播为主的公关宣传模式是(A.宣传性政府公共关系 )。 35.( B.专家意见法 )是一种综合专家意见,就专门问题进行定性预测的方法。 36.政府形象受损害时,为了挽回声誉,可采用( D.矫正性政府公共关系 )模式来重塑政
府形象。
37.制定政府公共关系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C.确定公众 )。 38.通常来说,( B.美誉度 )是指一个组织获得的公众信任的程度。 39.搞好与新闻媒介关系的途径之一是( D.讲真话 )。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政府公共关系》复习资料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