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6页例1,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或小黑板、方格纸、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或小黑板展示:学校教学楼图片或者学生照片,然后定格在2~3组图片,将几组图片放大和缩小。 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图片放大了和缩小了) 3.举例: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
- 1 -
和缩小的问题吗?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如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等都需要先把物体绘在图纸上;同学们写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进行缩小(课件或小黑板演示);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也要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他们放大再记录下来(课件或小黑板演示),看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所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课件或小黑板出示例1图片,同桌互议: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学生: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板书: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教师:用课件或小黑板演示进行验证。
(2)同学们去过XX动物园吗?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动物园吧!
课件或小黑板演示:XX动物园,最后定格在大象图片,变成两张大小不同但画面相同的图片。
教师: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议一议。
- 2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