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系统完全自动化进行辨识,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工辨识。
评价分级系统采用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数学模型(要求获得了国家安监总局科技成果鉴定的模型)能够实现重大危险源自动评价分级,评价确认出一级~四级重大危险源,从而实现重大危险源的分级属地化监管目标。
安全巡查管理系统和事故隐患管理系统,提供安全检查记录信息和隐患管理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删除功能,从而为安全检查记录信息的管理提供了一套完善的科学化手段。
2.3.3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业务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系统结合应急救援知识库、应急预案库、GIS空间分析等技术,能够为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要求提供全方位的决策信息,大大提高应急救援的反应能力和救灾的科学性。
系统能够为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准确的要求提供:事故发生企业的分布位置、企业现场电子平面图、企业现场实景航拍图、应急预案、危化品特性及处置措施、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救援力量及物质的分布情况、灾害的影响范围、救援最佳路径等信息。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业务功能要求如下。 项次 应急救援1 知识库系统 知识库挖掘分析系统 信息按照要求的规则进行知识加工和管理。 消防救援资源维护管理1、包括:公安、消防、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力量等救援力量的地理分布管系统 理。 救援资源医疗救援资源维护管理2、事故处理相关方面安全专家的专业特长和联系方法的信息管理。 库系统 系统 3、包括消防栓、消防车、急救药品等救应急救援队伍管理系统 援物资的地理分布管理。 救援物资维护管理系统 16
子系统 知识库维护管理系统 功能设计 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库、安全标准规范库、危险化学品库、典型事故案例库等2 救援机构指挥部成员管理系统 3 响应管理系统 数字预案4 编制管理系统 救援专家管理系统 要求根据事故等级和类型,动态生成对应救援组织机构。 企业现场预案编制管理系统能够自动生成预案编制模版,实现系统 预案的数字化,使预案达到可配置、可政府综合预案编制管理分析、可匹配和响应功能。 系统 5 要求采用国内领先的重大事故模拟分析模型(必须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 总局的权威鉴定,并有成功应用)来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重大事故重大爆炸事故模拟分析(蒸气云爆炸、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模拟仿真凝聚相爆炸)、毒物泄漏扩散等事故进系统 行定量化模拟分析计算出各种事故的伤系统 重大毒物泄漏扩散模拟害半径、人员伤亡情况、以及事故破坏和影响范围,结合事发时的气象条件在分析系统 电子地图上显示事故影响范围。 重大火灾事故模拟分析应急响应系统 要求对事故应急救援全过程要求提供以6 应急救援综合信息支持下功能: 1. 事发地点快速定位 系统 2. 企业及危险源信息快速查阅 应急救援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3. 应急预案快速查阅、打印 4. 应急救援机构自动匹配生成 辅助决策应急评估系统 5. 事发物质MSDS自动生成 支持系统 应急救援决策辅助支持6. 最短救灾路径搜索分析 系统 救援指令发布系统 警报解除系统 系统通过底层专用的数据交换和同步模块实现与合肥市综合应急系统进行接口,实现互联互通,达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应急联动的目的。 7. 救援力量自动搜索和匹配分析 8. 人员疏散方案自动分析和建议 7 应急联动接口系统
17
2.3.4 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测预警业务
按照国家提出的建立国家-省-市-区(县)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体系的要求,为预防和减少未遂重大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的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控制及预警能力,要求将先进的网络视频监控技术、数据实时采集技术和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进行集成设计与开发,实现了基于危险场所实时数据监测结果的视频联动、多用途的智能报警硬件设备和配套的嵌入式系统软件。
利用此系统实现安全生产动态信息的实时上传下达并自动对出现事故征兆的危险场所进行报警提示和预警,改变了传统“被动式”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转变为“主动式”的动态安全监管模式,大大提高对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预警、响应和应急救援水平,减少了我国的未遂事故的发生次数,为我市的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可以减少每年由安全生产事故所造成的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4 对口业务部门
三 行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3.1 信息化发展历程
3.2 重点建设工程 3.2.1 “金安”工程
“金安”工程即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1.金安工程项目建设投资
“金安”工程一期总投资2740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5871万元(含补贴地方、兵团节点建设投资1960万元),有关地方政府、兵团安排投资11536万元。
18
“金安”工程二期投资估算为17.7亿元。 2.金安工程项目建设周期
“金安”工程一期建设周期为两年,从2007年8月份正式启动,计划于2009年结束。
“金安”工程二期建设周期暂时未定。 3.金安工程项目总体目标
“金安”工程的实施充分利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各部门现有的信息技术及应用基础,通过对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快安全监管、监察信息的处理速度;增强信息采集、处理、深加工能力;提高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水平,为国务院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领导决策服务;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工作的信息化,推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从根本上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金安”工程为国家实时预测事故、消除隐患、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和及时决策提供服务。以提高安全监管和监察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能力,实现煤矿安全监察、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的信息化,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4.金安工程项目主要任务 1.“金安”工程一期
“金安”工程一期是在已有的信息化工作基础上,通过购置、定制必要的软、硬件设备,主要建设:
(1)网络节点建设
依托公网及已有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实现覆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包括国家煤矿安监局)到省级机构、其中11个省到所属的116个地(市)级机构和900个区(县)级机构、以及现有的72个煤矿监察分局四级安全生产监管和监察部门的网络系统。
(2)应用系统建设
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与煤矿安全监察应用系统的主体框架并使部分主要业务应用系统投入应用并发挥作用。主要应用系统包括: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行政执法系统,包括煤矿安全监察、伤亡事故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非煤矿山安全监管、重大危险源监管等监管和监察子系统;
19
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系统,包括事故调度快报、事故统计、行政执法统计、职业病危害统计、煤矿经济运行统计和安全生产辅助决策支持等子系统;
供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中心使用的矿山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 (3)数据库建设
建立重点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监管和预案、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危险化学品、行政执法、行政法规、重特大事故档案、事故统计、抢险救灾资源、安全生产专家等基础资源数据库。
(4)建设相关的安全保障和运行维护系统。 (5)制定相关技术和业务标准
组织建立合理的安全生产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根据法律规定和履行职能的需要,明确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实现国家、省、地(市)、县四级机构安全生产信息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并和其它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接口。
2. “金安”工程二期
“金安”工程二期是在“金安”工程一期基础上,继续补充和完成其余安全监管与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网络扩建,对原有监管和监察应用系统与数据库进行扩容升级。
(1)网络节点建设
在“金安”工程一期已形成的局部性四级五层体系结构的专网系统的基础上,对未联通的地级、县级机构和新建的省级煤矿安监机构及监察分局,以及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实施专网连接或对部分节点扩容。
(2)应用数据库建设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在一期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扩充各个数据库的内容,全面装备到地市、县级节点;
建立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数据库;各级机构协同办公数据库;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建立对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特种设备、消防等有关行业与领域的影响社会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
健全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及申报登记工作,即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锅炉、压力容器、尾矿库等各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安监行业分析报告V1.0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