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niceloo.com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说幼儿想象具有再造性,是从( )来说的. A.想象发生 B.想象过程 C.想象目的 D.想象内容
2.在幼儿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 ). 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 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 C.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 D.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 3.婴儿最初掌握语音是通过( )学会的. A.辨音 B.自发 C.强化 D.模仿
4.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象是( ). A.经验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5.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 ).
www.niceloo.com
A.感知觉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情绪气氛的熏陶
6.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 ). A.怀抱反射 B.抓握反射 C.觅食反射 D.吸吮反射
7.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最好的活动形式是( ). A.游戏 B.学习 C.劳动 D.交往
8.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 ).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觉思维 D.直观行动思维
9.中国创办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 ). A.湖南幼稚园 B.河北幼稚园 C.湖北省立幼稚园
www.niceloo.com
D.鼓楼幼稚园
10.婴儿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11.幼儿园合理生活制度的意义及制定依据。
12,.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简述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3.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及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有一名实习生在幼儿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幼儿××发展水平测验”。他设计了两个题目:I.设A大于B,B大于C,请小朋友说说A和C哪一个大?Ⅱ.小王同学比小李同学高。小李同学比小张同学高,请问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谁高?他选用“随机取样”方式在大班选用了题目I,在中班使用了题目Ⅱ。可出乎意料,他发现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高于大班。他满意地把这个新发现告诉老师,老师说他可能弄错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哪个方面? (2)老师为什么说他可能弄错了,请你给他指出来。
15.某幼儿混合班开设的课程几乎与小学一年级相同,老师的教育教学也搬用小学上课的方法,教幼儿拼音、识字、计算等知识和技能,期中、期末还进行考试、评分,很少组织游戏和体育活动,对唱歌、图画课不重视,经常改上拼音、识字、计算及智力训练课。结果一年下来,班里的幼儿体质明显下降,生病回家的有好几位,在班里上课的也多是无精打采。这班幼儿升入小学后,多数对语文、数学课不感兴趣,而对考试分数却分分计较,他们的体、智、德、美综合素质还不如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的同年级其他同学。 运用所学的有关学前教育原理的理论对此现象加以分析和评论。
www.niceloo.com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6.娃娃家里,幼儿A在分配角色,幼儿C突然跑过来要当“爸爸”,可是A已经将“爸爸”的角色分给了幼儿B。于是,两个小男孩为了谁当“爸爸”的问题起了争执。这时,另一个幼儿D过来对B说:“我们去玩玩具吧。”B听了很高兴地和D走了,娃娃家又平静了下来。
争执的现象在幼儿园中并不少见,有的时候老师不必介入调停,幼儿会白行解决问题,而且解决得也不错。
请你据此设计一个大班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做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小朋友。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是否有再造性是对内容来说的.
2.A在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语言体现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作用越来越大,而动作只在直观形象思维中起作用. 3.D婴儿首先通过模仿学会语音.
4.A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展开的想象.
5.D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情绪气氛的影响和熏陶. 6.B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抓握反射. 7.A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最好的活动形式. 8.D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
9.C1903年在武昌创立的湖北省立幼稚园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10.C婴儿出生时各项感觉能力都很弱,只有味觉是最为发达的感觉.\\
二、简答题
www.niceloo.com
11.【参考答案】 (1)生活制度的意义
幼儿园的生活制度,指按科学的依据把幼儿每日在园内的主要活动,如人园、进餐、睡眠、游戏、户外活动、教育活动、离园等在时间和顺序上合理地固定下来,并形成一种制度。 幼儿园制定并实施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使幼儿在园内的生活既丰富多彩又有规律性,劳逸结合、动静交替.不仅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幼儿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为保教人员顺利地做好保育和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制定生活制度的依据
幼儿园在制定生活制度时,必须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既切合本园实际情况又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合理的生活制度。一般来说,在制定生活制度时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①幼儿的年龄特点;②婴幼儿生理活动的特点;③地区特点以及季节变化;④家长的需要。 12.【参考答案】
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
①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②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的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的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④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三、论述题 13.【参考答案】
(1)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①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②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③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④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www.niceloo.com
①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②师资力量薄弱; ③办学条件差。
(3)学前教育区别与学校教育,要杜绝学前班“小学化”倾向,改革建议如下: ①确立学前教育的独立地位与性质,牢固树立学前教育不是小学预备教育的理念。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教育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评价、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都有其独立的要求和标准。学前教育不是小学的附属教育,不是小学的预备教育。那种“为了让孩子能够获得上小学的基本能力而进行幼儿园教育的理论和说法”都是错误的。
②加大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小学化”的治理力度。
教育部门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学化”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建议教育部加强调研,发布文件和规定,明确责任,提出要求,制定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加大治理力度,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强化幼儿园评估年审机制和督导监督,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检查。各级教育部门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业务指导,端正幼儿园办园方向,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③加强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培训。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园长、教师素质低。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国家和地方应加大对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转变思想,提高素质,使全体园长和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使其素质更加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 四、材料分析题 14.【参考答案】
(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的比较、判断的发展水平)。 (2)实习生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具体特点,如儿童对概念的掌握、思维的直观形象性、生活经验等因素对测验题目设置的影响。儿童对抽象的符号A、B、C较具体的人和事生疏,理解能力差,影响了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的发挥。由此并不能判定是中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高于大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