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四校联考2018届九年级科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 8 页,有四大题,33小题。全卷满分 18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u-64 O-16 C-12 Cl-35.5 Ca-40 S-32 祝你成功!
卷 I
一、选择题(本题有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实验基本操作是学习化学的灵魂。以下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浓硫酸的稀释 B.干燥氧气 C.测定某溶液的pH D.检查气密性 2.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煤气燃烧 B.面包发霉 C.榨取果汁 D.菜刀生锈
3.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4, 相对原子质量为291,元素名称Ununseptium,符号Uus。请模仿甲, 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①”处应填( ▲ )
A.291 B.174 C.117 D.57
1
4.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 体液 尿液 胃液 血液 pH 4.7--8.4 0.9—1.5 7.35—7.45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血液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5.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 ▲ )
A.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B.溶液的质量都增大 C.溶质的质量分数前者变大,后者变小 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 6.钾肥能使农作物茎杆粗壮,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
A.CO(NH2)2 B.KCl C.CaCl2 D.(NH4)3PO4 7.不能..
用于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NaCl溶液 C. BaCl2溶液 D.CuSO4溶液 8.已知
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 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类型属于( ▲ )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化合反应 9.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碱性土壤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硫
10.下列有关物质(主要成分)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
A.氯化钠 食盐 NaCl B.碳酸钠 火碱 Na2CO3 C.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氢氧化钙 石灰石 Ca(OH)2
2
11.二氧化氯是新一代自来水消毒剂,如图为制取二氧化氯的化学反应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A. x、y、z、w均为化合物 B.二氧化氯消毒剂是由氧气和氯气构成的 C. 氯元素在物质y中显-1价 D. 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不变
12.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能与CO2反应生成盐和水 D.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13.某同学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根据泡腾片主要成分分析,该气体主要是( ▲ )
A. O2 B. N2 C. CO2 D. 水蒸气
14.小明同学向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正确绘制了溶液中某科学量随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图(如图所示)。图中纵坐标表示( ▲ ) A.溶液的pH值 B.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C.溶液中盐酸质量分数 D.溶液质量
15.小明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一定含有( ▲ ) A.只有氯化钠 B.只有盐酸和氯化钠 C.只有碳酸钠和氯化钠 D.盐酸、氯化钠和碳酸钠
卷 Ⅱ
二、填空题(本题有 8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的 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
3
-
验结果的示意图 是 ▲ (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所有的科学研究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17.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可培养创新精神.图示是经小明同学改进后制取 和检 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简图.
(1)实验现象是接近三通管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而接近三通管上口的火 柴仍在燃烧.由此可判断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填两点).
(2)有两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O2和CO2,你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 (简述操作和分析过程)
18.?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做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仇春霖:《万紫千红的花》)
小红在阅读此段文字后,做了如下家庭实验:将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里,喇叭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她又将另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家庭厨房里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①肥皂水的pH ▲ 7(填“>”“=”或“<”); ②小红选用的调味品可能是 ▲ ;
③喇叭花汁液的性质与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指示剂 ▲ 性质相似.
19.小强和小峰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来到化 学实验室亲自进行了探究,下图是他们设计的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并回答:
(1).小强根据自己的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的实验结论,而小峰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请你帮助小峰分析没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原因是 ▲ .
(2).请从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
20.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
4
出稀硫酸与其它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 ▲ 。(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第20题
21.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
(1)由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 ▲ (填“吸热”、“放 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3)B处溶液的溶质是 ▲ (填化学式).
22.如图是小华配置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是 ▲ .
(2)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置溶液的操作顺序 ▲ . (3)在配置过程中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有 ▲ (写1点).
23.现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已知它们是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氢氧化钠中
的一种。为了对它们进行鉴别,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用药匙取A、B、C、D四种粉末少许,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mL,振荡,观察到盛放A的试管中溶液呈蓝色,其它均为无色。
实验2: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滴入两滴酚酞试液,观察到盛放D的试管呈红色,其它均无明显变化。
实验3:继续向盛放B和C的试管中滴入两滴硝酸银溶液,如果观察到 ▲ 。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5
(1)下图是该同学部分操作图,其中需要改正的操作有 ▲ (可多选)。
(2)在A试剂瓶上应标注 ▲ (用化学式表示)。
(3)请补充实验3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4 小题,每空 3 分,共 36 分)
24..科学实验方案是根据特定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学习了“酸能使紫色石蕊 试液变色”的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到“盐酸能电离产生H和Cl,氯化钠能电离产生Na和Cl”。为深入研究某一问题,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回答:
(1)往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将变为 ▲ 色; (2)小科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 。
(3) 小兵认为小科的丙实验可以省去,小兵的理由是: ▲ 第24题 25.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示的关于《温室效应研究》课题的部分资料及图片。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是CO2),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罩在我们的上空,使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使气候圈增温的现象。
+
-+
-
(1)该学习小组采用图甲装置和实验室常用药品制备CO2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 。 (2)图乙装置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甲烷,该小组需要定时观测并记录的数据是 ▲ 。 (3)该小组用图丙装置来进行CO2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CO2气体,右侧
集气瓶中盛放空气。实验时,能观若察到食用油a侧液面高度 ▲ (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高度,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6
26.新鲜果蔬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易被O2、I2(碘)氧化。小亮同学 为了比较橙子和青椒内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材料:往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然后逐滴加入维生素C溶液,维生素C与蓝色溶 液中的碘发生作用(溶液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碘发生反应),当溶液蓝色刚好褪去,说明碘与维生素C恰好完全反应。
实 验 步 骤 ①将一定质量的橙子和青椒榨汁,用活性炭脱色并过滤 ②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毫升0.5%的碘液和3滴0.6%分组设置 的淀粉溶液。 ③在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橙汁和青椒汁,并充分振荡。 ④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 ,分析数据进行比较。 (1)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步骤④补充完整。
(2)处理实验材料时小亮用活性炭脱色的目的是 ▲ 。
小亮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重复上述实验三次,他发现每次实验时与前一次相比,同种果
汁所加的滴数相差越来越大,经过思考分析认为可能跟果汁中的维生素C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长短有关,于是用橙汁重新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 0.5%的碘液 0.6%的淀粉溶液。 橙汁恒温露置时间/h 蓝色消失需要橙汁滴数 ① ② ③ ④ 5ml 5ml 5ml 5ml 3滴 3滴 3滴 3滴 0 2 4 6 15 21 26 29 滴加药品 观察和记录 设计要求 处理实验材料 (3)分析表中的数据,请解释维生素c溶液恒温露置时间越长,蓝色消失需要维生素C溶液滴数
越多的原因 ▲ 。
27﹒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 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 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7
小吕方案 I:利用 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CO2,通过测定生成 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
(1)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 。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2) 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 。 小周方案 Il: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 NaHCO3+ NaOH ==Na2CO3+H2O)
(3)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 I之前,需判断所加 BaC1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
理方案: ▲ 。
四、解答题(本题有 6小题,第28题4分,第29题8分,第30题9分,第31题8分,第32题8分,第33题7分 共44分)
28.2015年4月7日为“世界卫生日”,其主题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专家提醒:烧烤摊里会吃出“癌症风险”。腌制的肉串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亚硝胺(C2H6N2O)的强致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 ▲ (答最简整数比)。 (2)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 ▲
8
29.有一种带“救生圈”的钥匙链,表面上看很普通,但是一旦落入水中,内置的气球 就 会立刻自动充气,其充气原理是内置的碳化钙(CaC2)固体遇水发生激烈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碱和乙炔气体,直至充满后浮到水面上,就可以轻松将钥匙取回。
(1)碳化钙(CaC2)是一种白色晶体,在物质分类上,CaC2属于化合物中的 ▲ (填酸、碱或盐)
(2)其充气原理的化学反应是:CaC2 + 2H2O ==X+ C2H2↑。则其中X的化学式为 ▲ 。 (3)若为了保证钥匙落水后能上浮,一次充满气球体积需达400ml,(若此时C2H2的密度约为1.3g/L ),则按此要求“救生圈”中至少要放CaC2多少克?
30.如图甲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科学兴趣小组利用该装置进行白磷燃烧的探究实验,将白磷放置在细砂上,用激光点燃白磷,分别观测活塞的刻度变化
(初始体积为V0)、用电子天平测反应容器的总质量(初始质量为m0)、用红外温度计测容器中气体的温度(初始温度为T0),将相关数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图乙。
(1) 白磷燃烧时,在容器底部铺一层细砂,其目的是 ▲ 。
(2) 读乙图发现实验过程中反应容器的总质量不变。因为反应过程中玻璃容器的质量不变,而且 ▲ 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可以推导出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白磷 和氧气的总质量,说明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 查阅资料发现:气体压强受气体质量、温度和体积的影响。气体质量增加、气体温度升高、 气体体积变小都会引起气体压强的增大,反之则使压强减少。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
9
情况为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不变而且比V0要小。请结合实验过程解释体积变化的原因 (提示:可以结合气体质量、气体温度、气体压强、化学反应和力的相关知识进行说理。5分)
31.实验室购买了一批双氧水(H2O2)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定其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其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仪器中装入药品,其中双氧水溶液质量为m1; ③用电子秤称量出整套装置的总质量为m2;
④关闭a处止水夹,打开b处止水夹,然后打开A仪器的阀门,向 锥 形瓶中加入全部的双氧水溶液,随即关闭A仪器的阀门;
⑤充分反应后,打开a处止水夹,向装置中持续缓慢地鼓入空气, 将 产生的氧气从仪器中排出。 ⑥第二次称量整套装置的质量为m3;
(1)本实验采用的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 ▲ 。
(2)兴趣小组用一种方法检查装置B(左边虚线框中)的气密性:关闭a处和b处的止水夹,打开
容器A的阀门,如果观察到 ▲ 则B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这一批双氧水(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用m1,m2,m3表示) (4)若去除装置C,实验最终结果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2.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 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 (CuCl2+2NaOH═2NaCl+Cu(OH)2↓ HCl+NaOH═NaCl+H2O)
(1)据图可知,滴加的氢氧化钠先与混合溶液中的 ▲ 反应,再与另一 种 物质反应. (2)M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 。 (3)求m1的值(请写出计算过程)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四校联考2018届九年级科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