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 目 名 称: 80万立方米/年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日期: 2016年2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建设性质 占地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 评价经费 (万元) 一、项目背景 商品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水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照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送到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加以及房地产的兴盛,商品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市场对商品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并将保持急剧增加的态势。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倡导和鼓励使用商品混凝土,经实践证明,使用商品混凝土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减少环境影响等。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现租赁XX土地35亩,新建搅拌机罩棚、料场罩棚、综合楼;购置混凝土生产线2条,泵车、罐车等辅助设备38台,达到年生产规模为80万m3/a。项目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河间经济开发区,项目用地符合河间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等有关环保政策、法规以及当地环境保护管埋的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我单位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1
80万立方米/年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 联系人 传真 潘玉平 邮政编码 河间经济开发区 新建 23489.66 12500.38 批准文号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绿化面积 (平方米) 77 C 3021 水泥制品制造 1881.14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预期投产 日期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0.62%
环境现状调查、资料收集和调研,在此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完成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1)项目名称:80万立方米/年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 (2)建设单位:XX (3)项目性质:新建; (4)建设地点:XX (5)项目投资:总投资为12500.3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7万元,占总投资的0.62%。 (6)项目占地:占地面积23489.66m2,占地为建设用地; (7) 建设规模:年产80万m3/a商品混凝土,占地23489.66m2,总建筑面积9765.25m2; (8)建设内容:包括搅拌机罩棚、料场罩棚、综合楼;购置混凝土生产线2条,泵车、罐车等辅助设备38台。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 表1 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 类别 主体工程 建设工程 搅拌区罩棚 综合楼 辅助工程 料场罩棚 加油系统 供水 公用工程 供电 供热 废水治理 环保工程 废气治理 噪声治理 固废处理 建设内容 527m2,混凝土生产线2条 2070m2,主要为实验、办公和倒班宿舍 10080m2,原料储存区 30m3埋地柴油罐一台,加油机一台 由园区供水管网供水 由园区变电站提供 员工采暖由空调供热,生产供热由1t/h锅炉提供 本工程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经处理后排放到市政雨水管网。 料仓采用布袋除尘+15m排气筒,锅炉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原料,烟气经10m排气筒排放 设备噪声主要采取减震、消声、隔离等措施 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清理,除尘灰回用于生产 (9)主要原材料及能源消耗 项目主要原材料及能源用量一览表见表2。 表2 主要原材料及能源一览表 序号 名称 2
单位 用量
1 2 3 4 5 6 水泥 砂子 石子 外加剂 水 电 t/a m3/a m3/a t/a t/a kW·h 311200 331200 626400 2000 49440 1.25×106 (10)项目主要工艺设备 项目主要设备见表3。 表3 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设备名称 混凝土生产线 泵车 罐车 铲车 锅炉 埋地柴油罐 加油机 型号 HZS180 CLSH 1t/h 30m3 单位 条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数量 2 2 25 8 1 1 1 (11)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项目总定员60人,其中:操作工人及其他人员52人,管理人员8人,年工作日300天,仅白班,每班8小时。 (12)产业政策分析 XX (13)公用工程 ①给水 本项目给水由园区供水管网提供,可以满足本工程的用水要求。生活用水水量3m3/d,生产用水水量为144m3/d,厂区设置有完善的给水设施,有足够的水量、水压,水源水质良好,能满足用水要求。 生活用水:本项目劳动定员为60人,根据《河北省用水定额(DB13/T1161.3-2009)》的用水标准及当地实际情况,员工用水量以50L/人·d计,则生活用水量为3m3/d(900m3/a)。 工艺用水:本项目生产工艺用水量43200m3/a。 冲洗用水:本项目混凝土运输约用车20辆,据调查,汽车冲洗用水量0.4m3/辆,全天合计8m3/d;本项目在暂时停止生产时设备需冲洗干净,平均每天冲洗一次,每次用水1m3/次,则设备冲洗用水为1.0m3/d;搅拌区面积为498.75m2,冲洗水量按1.0m3/100m2·d计,绿化用水:厂区绿化面积为1881.14m2,绿化养护用水按2L/m2·d计算,则绿化用水量3
则用水量为5m3/d。
为3.8m3/d(1140m3/a)。 表4 建设项目用水情况 名称 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 设备冲洗水 搅拌区冲洗水 车辆冲洗水 绿化用水 用水总量 备注 用水标准 50L/人·d 18m3/h 1m3水/次 1.0m3/100m2·d 0.4m3/车 2L/ m2·d 统计基数 60人 8h 每天一次 498.75m2 20辆 1881.14m2 用水量(m3/d) 3 144 1 5 8 3.8 164.8 年用水量,均按年工作日300d计算 用水量(m3/a) 900 43200 300 1500 2400 1140 49440 ②排水 本工程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a、生活及生产污水排水系统 本工程生活污水按用水量80%计算,生活污水量为2.4m3/d,工艺用水全部消耗,不外排,冲洗废水排放系数按65%计,则废水产生量为9.1m3/d。 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收集、预处理及排放方式、去向:生产中工艺用水全部进入产品,不外排;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厂区化粪池进行预处理之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冲洗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b、雨水系统 雨水经设置在道路两侧的雨水口收集后,依靠重力流作用排入厂区雨水管,雨水排放到市政雨水管网。 生活污水、冲洗废水及雨水经市政管网排入河间市束城污水处理厂。 0.35 144 工艺用水 144 产品 164.8 1 设备冲洗水 2.8 8 0.65 新鲜水 5.2 11.5 车辆冲洗水 1.75 4 河间束成污水厂
3 5 搅拌区冲洗水 0.6 生活用水 2.4 3.25 3.8 3.8 绿化用水 化粪池 图1 项目水量平衡图(m3/d) ③供电 该厂电源来自园区变电站,年用电量为1.25×106kW·h。 ④供暖 本工程生活供热由自建中央空调供给。生产供热由自建燃气热水锅炉供给,生产热水量为1t/h。热水用于掺入混凝土中。锅炉采用CLSH型常压天然气热水锅炉1台,年使用燃气量为1.89×105m3。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项目所在地为空地,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河间古称瀛州,位于冀中平原腹地,位于今河北省内,属沧州市管辖,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居京(北京)、津(天津)、石(石家庄)三角中心,环渤海经济区,距北京189km,距天津183km,距石家庄176km。东与沧县、青县接壤,北与大城县、任丘市交界,西与肃宁县、高阳县相邻,南与献县相连。河间市位于北纬38°19′-38°39′,东经115°55′-116°37′。总面积1333km2,辖20个乡镇。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河间经济开发区,厂址中心坐标为北纬38°29'38\,东经116°23'51\。厂址东侧为树林,西侧为预留空地,北侧为乡间路,南侧为空地。项目周边5
最近的敏感点为西南侧600m处的大里文村,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周边关系见附图2。 2、地形地貌 河间市地貌属湖积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地质构造为冀中坳陷中部,为低平原地貌,处于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和渤海西岸滨海平原之间的低平原区,全市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海拔由12.4m降至5.4m,平均坡降1/7000,起伏不大,地势开阔平坦,古河道的冲积作用形成的龙岗地因人为和生物作用已不太明显。因湖沼沉积而形成一些宽广平浅的碟状洼地,千亩以上大洼地84个,面积达130.07km2,占全市面积的9.8%。选址区域地势平坦。 3.地质 河间市位于华北沉降区中部,在区域构造上属于冀中凹陷,燕山运动区后的新生代盆地,接受了第三季第四季的巨厚沉积。河间市区处于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的过渡带,其上被沱河、唐河沉积覆盖。 4、气象气候 河间市处于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属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本区域主要气候气象特征见表5。 表5 区域多年气象要素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项 目 年平均温度 年极端最高温度 年极端最低温度 年平均降雨量 年平均蒸发量 单位 ℃ ℃ ℃ mm mm 数据 12.5 41.7 -23.9 561 1818.3 序号 6 7 8 9 10 项 目 年平均日照时数 年雷暴日数 年无霜期日数 多年平均风速 年对多风向 单位 h D D m/s -- 数据 2697 26 187 2.6 S、SSW 5、水文地质 (1)地表水 河间市地处海河流域东部近海地区,市域内河流属于海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子牙河、子牙新河、古洋河等9条,均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本市,8条干渠、58条支渠纵横交错,全长491km。以上过市河流均属于季节性河流、汛期行洪排涝,其他季节断流。 6
(2)地下水 河间市地下水在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将地下含水层分为四个含水组: 第一含水组:埋深0~40m,其间为粘土和轻亚黏土层,厚度为10m,砂层岩性为细砂、粉细砂、粉砂2~3层,厚度10~20m,东部咸水底板可达90m,按潜水矿化度2g/l为界,分为咸淡两个类型,浅层淡水遍布全市,埋深自西向东逐渐变浅。 第二含水组:埋深40~215m,砂层发育均匀,除侧向补给外,在全淡区范围内可接受上部含水层的入渗补给。 第三含水组:埋深215~308m,砂层岩性为细砂及少量中细砂5~8层,厚20~50m。 第四含水组:埋深308~408m,砂层岩性为细砂和中细砂3~6层,厚20~50m。 以上四组中第三、四含水组细砂层厚,颗粒大,水质好,面积广,为深层淡水区,但开采困难,成本高,仅作为后备水资源。目前开采的水资源为第一、二含水组。 7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行政区划及人口 河间市辖7个镇、12个乡、1个民族乡,1个城区办事处,1个省级工业集聚区即河间(省级)工业聚集区,1个省级开发区即河北河间经济开发区,9个社区、615个行政村,面积1333平方公里,人口81.1万。 2、工、农业现状 河间市主要产业为保温材料、汽车配件、化纤制品、拉丝模具、食品加工、通讯器材、建筑材料、工艺制品、服装鞋帽、化工仪表、塑料制品、粮、棉、鸭梨、金丝小枣、驴肉火烧、养殖等。 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0.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5亿元;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河间是传统的粮棉主产区,农作物品种丰富,粮食连年稳产增产。产业化步伐加快,已形成棉花、畜禽、蔬菜、果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96个,龙头企业达到60家,国欣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国欣”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欣”牌棉种。中亚养殖、新兴鸭业、中鸿农产品等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 3、交通运输 河间市交通便利,以公路为主,106国道、保沧、廊泊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在境内相互联接,京九、朔黄铁路交汇境内,规划的石港、任德高速公路,保港铁路穿越河间。 本项目位于河间市东北的河间经济开发区,紧邻主干道,交通便利。 4、河间经济开发区规划概况 (1)规划概况 ①规划范围 河间经济开发区地处河间市域东北部,座落于束城镇和尊祖庄乡中间。2009年成立河间市工业园区,2012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总规划面积11.6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 ②总体定位 工业园区总体定位为以新材料、精细化工、机械制造作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生态工8
业园区。 ③规划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环京津地区产业承接、协作基地;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产业链条的节点之一;河间新型城镇化及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河间东部重要生产功能片区建设提升的引擎区。 经济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底,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 280 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 90亿元,占全县经济比重达到 30%;2020 年底,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 450 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 150 亿元,占全县经济比重达到 40%。 人口发展目标:近期人口规模达到 6.0 万人,远期人口规模达到 10 万人。 ④产业规划 园区主导产业为新材料、精细化工、汽车零配件和消费品制造。新材料业主要发展方向为节能、保温、密封和隔音材料;精细化工业主要发展方向为新材料和建材用化学品制造;汽车零配件业主要发展方向为零部件生产、整车组装和零部件再制造,其中零部件生产主要为非金属件;消费品制造业主要发展方向为汽车和家居饰品,全部为纺织制成品。 (2)规划内容 ①功能布局 主功能区由工业生产功能区、综合服务功能区、科技研发功能区、物流仓储功能区、市政设施集中区等组成,本项目位于工业生产功能区。 ②用地布局规划 园区用地主要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 ③交通规划 园区道路交通体系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本次规划主要确定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在下层级规划中确定。园区形成“四横四纵”八条主干道、“四横五纵”九条次干道的网格状路网,构成园区的交通性路网骨架。八条主干道中,“四横”由南向北依次为二号大道、四号大道、六号大道和八号大道;“四纵”由西向东分别为沙束路、经五路、经六路和经十路。九条次干道中,“四横”由南向北分别为一号道、三号道、五号道、七号道;“五纵”则由西向西为经九路、经七路、经三路、经一路、经八路。 (3)公共设施规划 9
①供电规划 电网配套设施完善,110KW供电站建设完成。 ②供水规划 园区用水量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用地指标法计算规划区平均需水量为6.5万m3/d;园区南北两侧的尊祖庄乡和束城镇镇区平均需水量为0.8万m3/d。园区供水规划综合考虑工业园区和周边乡镇,区域平均需水量为7.3万m3/d。近期园区和周边乡镇均采用自备水井。远期园区南部设计新建一座5.0万m3/d的配水厂,由河间市区西南部15万m3/d的地表水水厂供水;并在园区东北部新建一座2.5万m3/d的再生水厂;远期园区和周边乡镇用水由配水厂和再生水厂联合供给。 ③排水规划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 园区污水量为3.4万m3/d,尊祖庄乡和束城镇镇区污水量为0.3万m3/d,园区和周边乡镇总污水量为3.7万m3/d。污水由各路污水支管收集后,汇入污水主干管,排入河间市束城污水处理厂。 雨水本着就近排放的原则,根据地形地势,顺坡排水,选择最短排水路线,由管道收集就近排入任河大东支渠。 河间市束城污水处理厂位于河间市束城镇以南。2013年3月开工建设,2014年6月26日试运行,10月29日通过省环保厅环保竣工验收,开始正式运行。设计处理规模达到1.0万m3/d,配套建设截留管道和污水主管网约27.8km。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 河间市束城污水处理厂具体情况如下: 厂址位置:位于河间市束城镇以南。 收水范围及进水水质要求:接纳废水包括束城镇、米各庄镇和河间市工业区的生活及生产废水。对于企业废水,园区规划由各自厂内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河间市束城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表4三级标准,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一级 A 标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见表6。 10
表6 河间市束城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 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 COD ≦500mg/L ≦50mg/L BOD5 ≦200mg/L ≦10mg/L SS ≦300mg/L ≦10mg/L NH3-N ≦25mg/L ≦5mg/L 总磷TP ≦5mg/L ≦0.5mg/L pH 6~9 6~9 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处理工艺为“旋流沉砂池+AAO微曝氧化沟+砂滤池深度处理”的工艺。 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图2。 图2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排水路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达标废水经管道排入任河大东支。 本项目废水在河间市束城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内,排放污水水质符合该污水厂进水水质标准。 ④燃气规划 园区居民生活用气量为270.6万m3/a,公建用气量为180.9万m3/a,工业及未预见用气量按照居民生活和公建用气量的30%计算,为135.5万m3/a,园区总用气量可以达到587万m3/a。园区天然气门站已建成投入使用,天然气管道已铺设完成。 5、环境功能区划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地下水环境属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区;区域声环境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 11
12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 2、地下水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III类标准。 3、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边界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河间经济开发区,评价区域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根据项目性质及周围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见表7。 表7 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一览表 环境要素 环境空气 地下水环境 声 环 境 环境保护 对象 大里文村 河倪庄村 方位 WS EN 区域地下水 距边界距离(m) 600 950 功能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保护目标 不改变区域大气 环境质量功能 《地下水质量标准》(GB/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T14848-93)III类标准 境质量造成污染影响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 不改变区域声环境质量功能 厂界外1m 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80万立方米年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立项环境评估报告表—--环境评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