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数学理试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0-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4-2015年海淀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理)试卷解析

【试卷结构与特点】

本次次海淀区的期中考试范围与往年基本一致,即:集合、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解三角形和数列。

1.本次考试的试题结构和高考的试题结构一致,即选择题8个,每题5分,填空题6个,每题5分,解答题6个,其中4题13分,另外两题14分(高考中14分的题目为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本次期中并未涉及这两个知识内容)。

2.试卷总体难度与去年类似,但是难易程度的分布与去年期中考试不同,更类似于2014年的高考真题的难度分布,即常规基本问题的难度下降,产生了很多“送分题”;但是中档问题考核方向不变,但是考核方法有所改变,增强了知识方法之间的综合和深入理解知识后的灵活视同;对于难题而言,从命题和设问的角度可以看出,依旧本着考察数学思想、思维方法的方向,同时鼓励归纳猜想的特征依旧在其中,想完成问题,需要对概念和方法有明确的认识,而不是简单记忆。值得注意的是,第8题和第14题的题目难度有所下降,同时,第20题也与往常不同,并不是以组合数学为核心的问题,而变成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综合考核,但思维方式类似。

3.由于具备以上特征,本次考试相比之前的考试具有了更好的区分度,靠着对于题目“熟悉”才能入手的考生无法在此次考核中获得较高的分数,更加强调了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以及方法背后隐含的数学思想。

通过以上分析,高三的数学复习,题海战术与高考的要求是相违背的,是一种低效的复习方式。应在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上多下工夫,思考和总结与做题并重,特别是要注重对重要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和体会。

【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部分

1.设集合A??x?R|x?1?,B??x?R|?1?x?2?,则AB?( )

A.??1,???

B.?1,???

C.?1,2?

D.??1,1?

【分析】本题考查集合的表示与运算,难度不大,掌握表示方法、了解运算概念即可解决。集合的核心考察主要就集中在集合的表示和运算上,常与基本的解不等式结合考察;同时还要强调,集合作为基本的数学语言,考生应该注意掌握,可以读懂用集合语言表述的答案,同时也可以灵活使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问题。 【解】C.

A??1,???,B???1,2?,通过数轴表示可知,两个集合的公共部分为?x?R|1?x?2?,

即?1,2?,故选C.

2.已知向量a??2,?1?,b??3,x?,若a?b?3,则x?( ) A.6

B.5

C.4

D. 3

【分析】本题考察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坐标表示下的点乘运算(a??x1,y1?,,考核难度较低,属于基本的运算方法的考核。对于这部b??x2,y2?,a?b?x1x2?y1y2)分的考核,考生需要注意,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基本运算属于常规的运算工具,考生应该把重点放在这种运算的应用上,结合应用之后的向量问题的难度较大,而且重点的难度不在于向量,多在基本的代数运算,可以参考2013年重庆高考第10题。 【解】D.

根据平面向量坐标下的运算法则,可知a?b?2?3???1?x?6?x?3,求解方程可以得到

x?3,故选D.

3.若等比数列?an?满足a1?a3?5,且公比q?2,则a3?a5?( )

A.10 B.13 C.20 D.25

【分析】本题考察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难度不大,但入手角度较多。对于做题经验较为丰富的同学,可以选择猜想实验,即可以轻松发现本题的数列通项为an?2n?1,可以直接求得答案;或者使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去解决,这是一种经典的“对应项”问题,即a1与a3对应,a3与a5对应,则加和可以公比推导;亦或者使用等差等比数列中最基本的“基本量法”建立关于基本量a1和q的方程,求解基本量取处理问题。 【解】C.

方法一:根据观察,数列可以为1,2,4,8,16,....,即an?2n?1,那么a3?a5?4?16?20,故选C.

方法二:对于a3?a5?a1q2?a3q2?4?a1?a3?,又a1?a3?5,则a3?a5?4?5?20,故选C.

方法三:对于a1?a3?a1?a1q2?a1?4a1?5,解方程可得,a1?1,那么通项an?2n?1,可知a3?4,a5?16,则a3?a5?20,故选C.

4.要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sin2x的图象( )

3?

?个单位 3?C.向右平移个单位

3A.向左平移 ?个单位 6?D.向右平移个单位

6B.向左平移

【分析】本题考察三角函数的图象变化的基本方法,难度中等,但是包含很多细节,容易导致考生失误,常见的关注点有如下三点:(1)在自变量前存在系数时,要注意平移的大小,平移是针对于x的变化,而不是函数内部整体;(2)关注两个图象关系,哪个是原始的函数

图象,哪个是变化后的函数图像,避免审题失误;(3)关注变化前后图象的函数名,若问题是从cos变为sin(或反之),要注意应先利用诱导公式变名后,再利用图象变化原则进行变化。 【解】B.

首先分析哪个是原始函数,本题中,原始函数为y?sin2x,要将其变化为

????y?sin2?x??,明显是利用x?替换x,再根据“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应该向左平

66??移 5.设a???个单位,故选B. 61?1?b?log,,c?log23,则( ) 2?3?2?

B.c?a?b

C.a?c?b

D.c?b?a

13A.a?b?c 【分析】本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考核方法,即数大小的比较,这类型问题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1)利用函数单调性解决数的大小比较;(2)利用对数指数函数的函数值的大小,与“分界点”进行比较,得到结论。本题则需要使用方法(2),使用十分常规的“分界点”0和1,。这类型问题在近些年趋向于复杂,不单单只考核对数和指数,又是还会结合一些特殊的三角函1,sin1等;另外,也会出现一些不是0和1的“分界点”,如判断log52和log73211的大小时,选择分界点才可以做出(log52?log55??log77?log73)。 22数,例如sin【解】B.

对于a??1?1?0?a?1b?log,则;对于,则b?0;对于c?log23,则c?1,那么2?32??13可得b?0?a?1?c,那么c?a?b,故选B.

6.设a,b?R,则“ab?0且a?b”是“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11?”的( ) ab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本题是结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考核充分必要条件,难度适中,充分必要条件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这类型的考核以充分必要条件为框架,结合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考核,多是在考核这个结合着的知识点的细节,北京近两年结合的都是数列的知识点,所以,充分必要条件问题的复习重点不应该过多点的放在充分必要条件上,而是要放在其余的知识细节上。 【解】A.

对于“ab?0且a?b”的充分性考核,可以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可以采用函数

11,由于ab?0,可知a,b同号,对于函数f?x??而言,在???,0?和?0,???这xx11两个区间单调递减,由于a?b,则f?a??f?b?,即?。第二种方法单纯使用不等式

abf?x??性质,由于a?b,左右分别先同时除以a,再同时除以b,由于ab?0,则a,b同号,若均大于0,则两次除法不变号,可得最终并没有变化,同样

11?;若a,b同时大于0,则两次除法变了两次号,ba11?,那么可知条件“ab?0且a?b”具有充分性。对于其必要性ba的考核,可以找出明显的反例,即a?0但b?0,是明显的反例,故不具备必要性。故选A.

???x,x?07.已知函数f?x???,若关于x的方程f?x??a?x?1?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x?0??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A.[,??) 【分析】本题属于常规的函数与方程的设问方法,利用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来判断方程根的12

B. ?0,???

C.?0,1?

(0,)D.

12

个数,此处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根本质是y?f?x?的图象和y?a?x?1?有三个交点。图象交点的研究需要对于常见的图象绘制了如指掌,同时,参数变化对于图象的影响也需要掌握良好。就本题而言,综合程度较高,但是仍然属于常见的综合问题,把切线、直线方程、分段函数、方程与函数的内容通过图象的载体结合在一起,本题需要注意切线起到的特殊作用,很多函数问题的“临界点”都是切线,本题图象如下图所示: 分段函数和过定点??1,0?的直线在如上图位置时恰好相切,此时有两个交点,若直线斜率变大,则只存在一个交点,若直线斜率减小,则会出现三个交点,如下图所示: 但是,斜率不能无限下降,当斜率等于0时,就只存在一个交点,当斜率继续减小时,交点个数不会超过1个。可知满足条件的直线应该在切线和x的范围内。对于此类型问题,核心的处理方式类似,但在高三的复习中,务必关注切线的“临界”作用。 【解】D.

根据上述分析,首先计算切线斜率,假设直线与y?x的切点为?x0,y0?,对函数求导可

??y?a?x?1?0?01?得y'?,那么可以得到如下三个方程:?y0?x0,讲后两个方程代入到第一个

2x??a?1?2x0?方程中,得到x0?111即2x0?x0?1,解得x0?1,从而斜率a??,?x0?1?,

2x02x0212根据分析可知,若要有三个交点,则斜率a?(0,),故选D.

8.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在同一个坐标系中,an?f?n?及Sn?g?n?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

an(Sn) ) 0.7 -0.4 O -0.8 7 8 n

A.当n?4时,Sn取得最大值 C.当n?4时,Sn取得最小值 【分析】本题是综合考察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性质的问题,其中对逻辑推理的要求很高。首先,考生需要对于图象中三个点具体表示的含义有做出具体详尽的分析,三个点的含义是处理这个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要分析清楚含义,考生要有有条理清晰的分析能力及较好的数列基础。当分析出三个点的含义之后,对于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也存在两种做法,第一种可

B.当n?3时,Sn取得最大值 D.当n?3时,Sn取得最小值

以直接利用题目中点的坐标完成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第二种方法就是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处理。本题的难度较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十分符合北京高考的命题思路和方向,熟悉的知识点,但是给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题目特征。 【解】A.

首先分析图象中三个点各自的含义,若横坐标为8的点表示a8,那么a7的情况分为两种:(1)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图象可知,S7必然小于0,但我们可以根据图象发现,a7?0,a7?0,

a8?0,等差数列为单调递减的,说明数列从第一项至第七项应该都是大于0的,那么前7

项和S7?0,与图象给出的信息矛盾,故a7?0不成立;(2)a7?0,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图象可以推理出前7项和S7?0,但是,a7?a8?0,说明数列单调递增,且从第一项至第八项均小于0,那么前7项和必然大于0,又产生矛盾。说明横坐标为8处的点表示的是数列的前8项和S8,此时需要分析横坐标为7处的两个点各自的含义,若a7?0.7,则

a8?S8?S7??0.4???0.8??0.4,说明数列单调递减,那么可知数列在第一项至第8项

均为正数,那么S8?S7?0,与图象信息矛盾,故a7??0.8,S7?0.7,S8??0.4,可以解得a8?S8?S7??1.1,可知等差数列公差为d??0.3,接下来可以有两种基本思路去处理。

方法一:直接求解数列通项,根据公差d??0.3,解得a1?1,那么可以解得前n项和的表达

Sn?d2?d?n??a1??n??0.15n2?1.15n22??,可知其对称轴

n??1.1511.5?,距它最近的整数为n?4,故其在n?4时取最大值,故选A.

2???0.15?3方法二:从前n项和的最值性质可以看出,数列本身正负发生改变的地方是产生最值的地方,

根据分析可知,a7??0.8,那么a6??0.5,a5??0.2,a4?0.1,可见,数列从第一项至第四项均是正数,此时前n项和越加越大,最大值在第四项取到,故选A.

二、填空题部分

9.设复数z? 【分析】本题考察复数运算中的模的运算,虽然简单,但是方法的选择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复数的运算在高考的考核中难度较低,通常是填选的前几个基础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和复平面的理解。本题中模的运算也可以有两种手段,第一就是直接对复数i,则z? _______________. 1?iz进行分母实数化处理,从而得到a?bi的形式,利用z?a2?b2处理,第二种处理方法可以利用复数除法的性质,即zz1?1,以此直接求解。复数难度不大,掌握基本的方z2z2法可以直接求解,若要进行最有效最快速的求解,还需对这部分的常见性质有所掌握。 【解】2 2i?1?i?ii?i2i?111方法一:首先进行分母实数化处理,即z???????i,

1?i?1?i??1?i?1?i222222?1??1?则z????????,故填.

22?2??2?方法二:根据复数运算的除法性质,可知z?22ii,其中i?1,1?i?2,故?1?i1?iz?

212,故填. ?222

10.已知函数y?2 x?a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察函数的基本性质,本题处理的方法如果不同,那么本题侧重的知识点就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围绕着函数的对称性进行问题的求解。第一种入手的方法就是从条件“关于y轴对称”入手,得知函数为偶函数,从而利用偶函数的代数性质,进行求解;另外一种处理手段是通过解析式y?2x?a对原始的y?2图象带来的图象变化入手可以解得问x题,或者直接使用图象变化的二级结论,即y?f?x?a?的图象关于x?a对称,利用二级结论解决小题是最快的求解手段,而且,近几年北京高考对于函数图象变化的考核明显增多,望考生在后续复习时加大关注力度。 【解】0

方法一:由于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那么函数为偶函数,那么2x?a?2?x?a,根据指数函

数的单调性可知,x?a??x?a,只有当a?0时,等式恒成立,故填0. 方法二:根据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可知,函数y?2xx?a,由函数y?2得到,首先将函数

xy?2x关于y轴进行翻折,可以得到函数y?2,此时函数关于y轴对称,再将图象向左

平移a个单位得到y?2x?a,此时函数关于x??a对称,根据题目条件可知对称轴为y轴,

故x??a?0,故填0.【注:此法结论可以当作一个二级结论记下,在考试小题求解中直接使用】 11. 【分析】本题考察基本的定积分运算,难度不大,但同样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其一就是常规的定积分运算,其二就是利用定积分的几何含义进行分析 ???x?sinx?dx?________________.

??

【解】0

2??x2???2??????方法一:??x?sinx?dx???cosx????cos?????cos??????0,

?????2?x???2??2?x???故填0.

方法二:由于定积分性质可知,对于奇函数,若积分对应的区间关于原点对称,那么积分的结果一定为0(通过图像也可以判别),故填0.

12.为净化水质,向一个游泳池加入某种化学药品,加药后池水中该药品的浓度C(单位:

mg/L)随时间t(单位:h)的变化关系为C?浓度达到最大。

20t,则经过_____h后池水中药品的2t?4【分析】本题直观从题面看的话是一个函数应用问题,但本质上只是一个均值不等式的应用问题,经典的一次比二次的代数式最值求解,这种最值求解也经常在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中出现。当然,本题也可以理解为对勾函数的问题,但对勾函数的最值求解也可以用均值不等式求解。本题如果选择求导找最值同样可以,但是难度较大,不建议。 【解】2

方法一: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其关系式C?20?2?t??2?t?20tC'?,求导可得,22t2?4?t?4?当t??0,2?时,C'?0,函数递增,当t??2,???,C'?0,函数递减,可知,当t?2时,函数取最大值,故填2. 方法二:对于解析式C?20t2020204????5t?,当时取得最值,此时

tt2?4t2?4t?442t?tttt?2,故填2.

13.如图所示,在?ABC中,D为BC边上的一点,且

BD?2DC,若AC?mA?B(m,n?R),则nAm?n?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察向量的线性表示,属于常规问题,难度适中,可以通过两个思路去解决问题,第一,利用几何关系处理问题,通过建立平行线寻找几个向量的关系;第二,则可以使用向量之间的相互表达的手段去处理,或者直接使用共线定理(即:若A,B,C共线,且AB??BC,则OB?【解】?2

1?OA?OC)。 ??1??1方法一:由于BD?2DC,则BC??3CD,其中BC?AC?AB,CD?AD?AC,那么BC??3CD可转化为AC?AB??3AD?AC,可以得到?2AC??3AD?AB,即

??131313AB?AD,则m??,n?,那么m?n?????2,故填?2. 22222213方法二:直接利用共线定理,BC??3CD,则???3,则AC??AB?AD,则

221313m??,n?,那么m?n?????2,故填?2.

2222AC??方法三:利用几何方法,如右图所示构造辅助线,做AB的

2AC,在新构造32121的?AED中,ED?AE?AD,又ED?AC,AE?AB,那么AC?AB?AD,

3333131313可以得到AC??AB?AD,则m??,n?,那么m?n?????2,故填?2.

222222三等分点E,根据平行线等分定理则DE?

14.已知函数f?x??Asin??x???(A,?,?是常数,A?0,??0)的最小正周期为?.设集合M?{直线l|l为曲线y?f?x?在点x0,f?x0?处的切线,x0??0,??}.若集合M中有且只有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则??_______;A?________.

??

【分析】本题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考题,与往年14题的命题思路有些不同,重点放在了知识的综合和深入理解上。题目利用三角函数为基本背景,以切线关系为桥梁,代数的数值关系为核心构成的,同时利用集合的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内容十分丰富。首先需要理解集合M是一个切线集合,同时x0??0,??这个条件要特别注意,这说明集合M是一个完整周期内的全部切线,所以对于只影响左右位置的参数?对于本题无关紧要。那么这道题目本质就是在说,三角函数一个周期内只存在一组相互垂直的直线,要去求出参数A的值,那么我们就要关注所有的切线斜率及其之间的关系,这个斜率构成的集合中,只有两个斜率乘积为?1即可。 【解】2,1 22?由于函数的周期为?,则T????,可以解得??2,那么函数为f?x??Asin?2x???,

接下来求解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所有切线的斜率,f'?x??2Acos?2x???,由于x0可以取遍一个周期内的所有的点,故cos?2x0???的范围为??1,1?,则f'?x0????2A,2A?,那么集合M中所有的直线斜率取值范围为??2A,2A?,那么要有在这个集合中只存在两个数互为负倒数。对于区间??2A,2A?而言,其负倒数的对应区间为

1????,???2A???1?,???,若区间??2A,2A?中有两个值互为负倒数,则其与对应的负倒?2A??111?2A)??2A(或,解得A??,又2A2A2数区间的交集中有且只有两个元素,那么?A?0,故A?

1. 2

三、解答题部分

15.已知函数f?x??sinx?sin?x??????. 3?(Ⅰ)求f?????的值; ?2?(Ⅱ)求f?x?的单调递增区间.

πππ11?sin(?)?1??. (3分) 22322π(Ⅱ)f(x)?sinx?sin(x?)

3ππ ?sinx?(sinxcos?cosxsin) (5分)

33【解】(Ⅰ)f()?sin ?sinx?(sinx?π212313πcosx)?sinx?cosx?sin(x?). 2223 (9分) 函数y?sin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kπ? 由2kπ?ππ,2kπ?](k?Z), 22πππ≤x?≤2kπ?(k?Z), (11分) 232π5π(k?Z). 得2kπ?≤x≤2kπ?66π5π](k?Z). (13分) 所以 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kπ?,2kπ?66

16.已知?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1?(Ⅰ)求?an?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an?n?的前n项和Sn.

【解】(Ⅰ)因为 a1,a3,?a2成等差数列,

1,且a1,a3,?a2成等差数列. 2

所以 2a3?a1?a2. (2分) 设数列{an}的公比为q(q?0),由a1?

1可得 21112?q2??q, (4分)

222即2q2?q?1?0.

1或q??1(舍). (5分) 211n?11 所以 an??()?n. (7分)

2221(Ⅱ)由(Ⅰ)得:an?n?n?n.

21111 所以 Sn??1?2?2?3?3??n?n (8分)

22221111 ??2?3??n?1?2?3??n (9分)

222211(1?n)2?n(n?1)?1?1?n(n?1). (13分) ?2n12221?2解得:q?

?D?2?B,17.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且AD?1,CD?3,cosB?3. 3(Ⅰ)求?ACD的面积;

(Ⅱ)若BC?23,求AB的长.

【解】(Ⅰ)因为 ?D?2?B,cosB?23, 31. (3分) 3所以 cosD?cos2B?2cosB?1??因为 ?D?(0,π),

2所以 sinD?1?cosD?22. (5分) 3

因为 AD?1,CD?3,

所以 △ACD的面积S?1122AD?CD?sinD??1?3??2. (7分) 223(Ⅱ)在△ACD中,AC2?AD2?DC2?2AD?DC?cosD?12.

所以 AC?23. (9分) 因为 BC?23,ACAB?, (11分) sinBsin?ACB 所以

23ABABABAB. ????sinBsin(??2B)sin2B2sinBcosB23sinB3 所以 AB?4. (13分)

18.已知函数f?x??2alnx?x2?1.

(Ⅰ)若a?1,求函数f?x?的单调递减区间;

(Ⅱ)若a?0,求函数f?x?在区间?1,???上的最大值; (Ⅲ)若f?x??0在区间?1,???上恒成立,求a的最大值.

【解】(Ⅰ)当a?1时,f(x)?2lnx?x2?1.

2?2(x2?1),x?0. (2分) f?(x)??2x?xx?2(x2?1) 令f?(x)??0.

x 因为 x?0,

所以 x?1. (3分) 所以 函数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 (4分)

2a?2(x2?a) (Ⅱ)f?(x)?,x?0. ?2x?xx令f'(x)?0,由a?0,解得x1?a,x2??a(舍去). (5分) ① 当a?1,即0?a?1时,在区间[1,??)上f'(x)?0,函数f(x)是减函数. 所以 函数f(x)在区间[1,??)上的最大值为f(1)?0; (7分) ② 当a?1,即a?1时,x在[1,??)上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f'(x) 1 (1,a) + ↗ a 0 (a,+ ) - ↘ f(x)

0 alna-a+1 所以 函数f(x)在区间[1,??)上的最大值为f(a)?alna?a?1.(10分) 综上所述:当0?a?1时,函数f(x)在区间[1,??)上的最大值为f(1)?0; 当a?1时,函数f(x)在区间[1,??)上的最大值为f(a)?alna?a?1. (Ⅲ)由(Ⅱ)可知:当0?a?1时,f(x)?f(1)?0在区间[1,??)上恒成立;

(11分)

当a?1时,由于f(x)在区间[1,a]上是增函数, 所以 f(a)?f(1)?0,即在区间[1,??)上存在x?a使得f(x)?0.

(13分) 综上所述,a的最大值为1. (14分)

n?1?an?19.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1,2,3,...).

2(Ⅰ)求a1的值;

(Ⅱ)求证:?n?2?an?1??n?1?an?1(n?2); (Ⅲ)判断数列?an?是否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

【解】(Ⅰ)解:由题意知:S1?1?a11?a1,即a1?. 22 解得:a1?1. (2分)

n(1?an)(n?1,2,3,), 2(n?1)(1?an?1) 所以 Sn?1?(n≥2). (4分)

2 (Ⅱ)证明:因为 Sn? 因为 an?Sn?Sn?1(n≥2). (6分) 所以 an?nan?1?(n?1)an?1,即(n?2)an?1?(n?1)an?1(n?2).

2 (7分)

(Ⅲ)数列{an}是等差数列.理由如下: (8分)

(n?2)(1?an?2)(n≥3),由(Ⅱ)可得:

2(n?1)an?1?1?(n?2)an?2(n≥3). (9分) an?1?Sn?1?Sn?2?2na?2(n?1)an?1?(n?2)an?2所以 an?an?1?n,

2又Sn?2?即(n?2)an?2(n?2)an?1?(n?2)an?2?0. (11分) 因为 n≥3,

所以 an?2an?1?an?2?0,即an?an?1?an?1?an?2(n≥3). 所以 数列{an}是以1为首项,a2?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3分)

20.设函数f?x??11??LC,为曲线:在点?1,y?fx????处的切线.

5x2?16x?23?12?(Ⅰ)求L的方程;

(Ⅱ)当x??时,证明:除切点??1,15??1??之外,曲线C在直线L的下方; 12?(Ⅲ)设x1,x2,x3?R,且满足x1?x2?x3??3,求f?x1??f?x2??f?x3?的最大值.

【解】(Ⅰ)f?(x)??所以 f?(?1)??10x?16.

(5x2?16x?23)21. 2411所以 L的方程为y?1??1(x?1),即y??x?. (3分)

24241224(Ⅱ)要证除切点(?1,1)之外,曲线C在直线L的下方,只需证明121111恒成立. ??x??x?(??,?1)(?1,?),25x?16x?2324245因为 5x2?16x?23?0,

1所以 只需证明?x?(??,?1)(?1,?),5x3?11x2?7x?1?0恒成立即可.

5 (5分)

1设g(x)?5x3?11x2?7x?1 (x≤?).

5则g?(x)?15x2?22x?7?(x?1)(15x?7). 令g?(x)?0,解得x1??1,x2??7. (6分) 151当x在(??,?]上变化时,g'(x),g?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5x g'(x) (??,?1) + ↗ ?1 0 (?1,?- 77) - 15150 (-71,-) 155+ ↗ 1? 5 g(x)

0 ↘ 0

1所以 ?x?(??,?1)(?1,?),5x3?11x2?7x?1?0恒成立. (8分)

5111(Ⅲ)(ⅰ)当x1??,x2??,且x3??时,

555111≤?x1?由(Ⅱ)可知:f(x1)?2,

5x1?16x1?232424f(x2)?111111≤?x?,. f(x)?≤?x?2335x22?16x2?2324245x32?16x3?232424三式相加,得f(x1)?f(x2)?f(x3)??因为 x1?x2?x3??3,

11(x1?x2?x3)?. 2481所以 f(x1)?f(x2)?f(x3)≤,且当x1?x2?x3??1时取等号.

41(ⅱ)当x1,x2,x3中至少有一个大于等于?时,

5(11分)

18511851不妨设x1≥?,则5x12?16x1?23?5(x1?)2?≥5(??)2??20,

5555558515185151因为 5x22?16x2?23?5(x2?)2?≥,5x32?16x3?23?5(x3?)2?≥,

555555所以 f(x1)?f(x2)?f(x3)≤1551???. 20515141. 4

14

综上所述,当x1?x2?x3??1时f(x1)?f(x2)?f(x3)取到最大值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数学理试题在线全文阅读。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数学理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3614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