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四年级下册
主编:徐顺义
安徽省宣城市二小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出版
主题1 我有一支小神笔
教育目标: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并详细地记录,才会明白一支小神笔它的神奇所在。 学生:通过学习养成观察、记录的好习惯,发挥小神笔的作用。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支笔,你的笔都用来记录什么呢?我想不仅仅只是用来写作业吧...... 二、 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介绍自己手中的笔,说明它的来源、历史以及曾经为我做出那些贡献,那都是因为细心观察,详细记录的结果。
教师: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教室,特别留意教室的结构、布置、大小等等,并请你们用手中的笔把它详细地记录下来。 三、 课堂活动 1、
看一看
教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有很多时间是在班级度过的,你仔细观察过自己生活的地方吗?
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作家,描写一下我们的班级吧!
许多同学第一次这么仔细地观察班级。 学生:原来,我们的班级这么好啊! 2、
写一写
试一试你的眼力,看谁做得既对又快!(p3图)
(1) 拼图:你能找出A/B/C/D/E图中,哪幅图可以和F图合起来拼出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吗?
(2) 鞋底与脚印:图中7个鞋印中哪一个踩出第八个? 3、
找一找
请你在两分钟内把相同的两组找出来。
教师:同学们,你们找到了窍门吗?请你看看田乐的小窍门是? 田乐善于观察,留心记录。时间一长,她就积累了好大一本写作素材。 四、 课堂总结
生活中,只要我们处处留心身边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只要我们用笔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我们就会有新的收获。一天、两天、三天??日积月累,我们就成了一个拥有财富的人。 五、 课后考查
今后,如果你有了新的发现,应该怎么做呢?(在括号里打“√”)
记下来? 置之不理? ( ) ( )
主题2 会学习 效果好
教育目标:
教师:同学们,你们每天的学习有计划吗?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最轻松、效率最高、效果最好。
不仅让学生懂得这一道理,应该使其要切实地去做,亲身体验。 一、导入
学校小记者团的小记者就学习问题采访了李健同学,李健同学的感受:
课程多了; 作业多了; 上课更加紧张了; 成绩退步了。
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写写看。 二、讲授新课
瞧,这就是李健现在的学习生活。 课前很少预习新课; 从不查生字; 做完作业就不管了; 上课只听不动笔; 上完课,很少复习;
老师提出的问题只从书本上找答案。 说说看,李健这样做对吗?能说说理由吗?
你能帮李健找找原因吗?他为什么学习更累了,成绩也退步了呢? 三、课堂活动 1、小测试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以下问题做出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请在括号里打“√”。
(1)课前预习新课,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 (2)在预习新课时,有不懂的生字就查字典。( ) (3)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 ( ) (4)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 (5)晚上复习一天所学的课程,并整理笔记。( ) (6)复习完再做作业。 ( ) (7)做完作业,进行自我检查并纠正错误。 ( ) 做做看,你做到了几个?
除此之外,再想想:“我没有做到什么,还需要改进什么?” 2、自我评价
我没有做到的: 需要改进的地方:
采取的具体办法: 改进的具体办法:
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 四、课堂总结
会学习,自然会有好的效果。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切合自身实际,
勤勤恳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遗症,找到符合自己的最好的方法。 五、探究活动
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互相调查、讨论,测试、评价,提高、改进。
主题3 方法真神奇
教育目标:
教师:让学生了解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适应自己的方法能使自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点介绍鲁迅先生的“五到法”。
学生:通过认识鲁迅先生的“五到法”,认真对照自身,学会发现问题,对照执行。掌握适合自身的方法,并且灵活运用,以实践检验自己。 一、 导入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五到法”,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 二、 讲授新课
1、“心到”指集中精力全神贯注。 2、“口到”指开口读书,读出声来。 3、“眼到”指仔细浏览,目光专注。 4、“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5、“脑到”指动脑筋,勤思考。
了解了“五到法”能说说它对你的启发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结果,教师评价。 三、 课堂活动 1、说一说
学生甲:今天数学测试我考了九十八分。(以前从没有考过90分) 学生乙:请问,你是怎么提高数学成绩的?能帮帮我吗?
学生甲:那是因为我最近找到了一种适合我的新的学习方法,它的作用可大了,而且真的很见效,九十八分耶! 同学们,瞧,这就是甲同学为自己选择的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写出不懂的问题。 (2) 上课认真听讲,抓住重点,做好笔记。 (3) 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
(4) 课余时间看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扩大知识视野。 (5) 一个单元结束后,总结归纳主题内容,理清线索。 (6) 学习休息两不误,要有适当的休息时间。 2、比一比
学生乙平时的学习习惯: (1) 心不在焉地看书。 (2) 边做作业边吃瓜子。 (3) 课堂上和同桌说悄悄话。 (4) 做完习题就找同学对答案。 (5) 考试不会做,抄同桌的答案。 (6) 伙伴一招呼,扔下书本就去玩。 3、写一写
学生根据鲁迅先生的“五到法”写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我的行动方案”。
全班交流、讨论,教师评价、总结。 四、 课堂总结
好的学习方法,能让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学们,你们有了这个行动方案,并且认真的执行下去,相信你们的学习成绩很快就会上去。 五、 活动检测
同学们互相监督、促进,并且自我检验。
主题4 我不会,怎么办
教育目标:
教师:使学生明白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应该请教会的同学或问老师,而不是偷看或直接抄袭别的同学的,养成有问题就问的好习惯。 学生:要认真思考“我不会,怎么办?”这个问题,知道先思考,再问的顺序。 一、 导入
一天, 数学课下课后,李健和于康之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李健在做习题,卷中一道应用题难住了李健,李健不知怎么办。“对了,抄于康的!”“你得动脑筋想一想。”“抄你的怎么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二、 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们说说李健同学的做法对吗? 集体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针对于李健同学的不以为然的样子,于康同学是这样回答的: 王力伟同学做练习时,遇到不会做的习题,抄同学的答案,然而,考试时,遇到同类的试题还是不会做。
刘东同学做练习时,同样遇到不会做的习题,向老师、同学请教解法,考试顺利答完试题。
讲完后,于康对李健说:“王力伟为什么考试遇到同样的试题不会做,而刘东却顺利地答完了试题呢?”李健不做声了。请你们帮李健找出其中的原因好吗?
王力伟不会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刘东会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反思交流
于康和李健觉得老师的话非常有道理,联想到自己以前的表现?? 于康:努力思考,还是想不明白。→ 寻求帮助。→ 考试中,于康顺利地答完试卷。
李健:遇到难题,不愿思考。→ 马上寻求帮助。→ 考试中,李健想:“这道题怎么做呢?”
遇到不会的问题应该这么办。问问自己:“我做到了吗?” (1) 自己主动看教材复习。 (2) 查阅工具书解决问题。
(3) 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请教老师或同学。 四、 课堂总结
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能抄别人的,应该先思考一下,实在不会,再求助老师和同学。 五、 名人名言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困的原因。这种贫困通常用一个词来称呼,这就是“愚蠢”。 ───苏联作家 高尔基
主题5 我们俩的“烦心事”
教育目标:
教师: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寻找原因,并且针对性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明白千万不能放弃。
学生:了解自我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想一想如何提高学习成绩。掌握解决长期困扰心头的“烦心事”。 一、 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烦心事,那么,同学们,你们的烦心事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健和王力伟同学的烦心事。 二、 讲授新课
李健和王力伟同时得了一种“怪病”。 1、 2、 3、 4、
上数学课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全身没劲。这可怎么办呢? 平时,两人生龙活虎的。 李健、王力伟都自己找原因。
原来两人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俩都害怕上课。
同学们,让我们来帮助他俩找找原因吧! ① 上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没掌握好。 ② 新学期要学的内容增多了。 ③ 新学期课程难度加大了。
④ 因为基础差,上课听不懂,就不想学了。 ⑤ 家长的责怪,让他们更灰心了。
如此“恶性大循环”,就导致了他俩的“烦心事”。 三、 解决问题
针对王力伟和李健形成的巨大的怪圈,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想办法,帮助他们俩提高学习成绩。 1、 2、 3、 4、 5、
老师帮助王力伟和李健分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 老师上课时经常提问王力伟和李健。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帮助王力伟和李健补习功课。 王力伟和李健上课认真听讲,踊跃发言。 王力伟和李健又露出了笑容。
同学们,你们都存在些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吗? 学生自我反馈并记录,集体讨论、交流。 四、 评价总结
王力伟和李健同学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树立了往日的信心,学习成绩提高了。所以说,我们每个同学一定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作业认真完成,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请求得到他们的帮助。 盖楼需要一层一层地盖,学习需要一步一步地学,只有前面的基础打牢了,后面的学习才会轻松自如。 五、活动延伸
你是如何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的?
主题6 说说我的成长
教育目标:
教师:让学生学会记忆自己的成长,熟悉自己小学阶段成长的过程,并且把他分类记录下来,说给同学们听听。
学生:清晰地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同时将其一一说给同学们听听,并且展望自己真正长大应该怎样做,懂得全面发展的方向。 一、 导入
日历一页页地翻过,我们一天天地长大。好像没过几天,我们又一次发现自己的裤子变短了,衣服变小了。有时会偶尔听到来家里串门的亲戚说:“这孩子长高了,也懂事了。”但有时又会听到妈妈责怪地说:“怎么还是长不大?”我们长大了吗?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们记得自己成长的足迹吗?
下面老师说说自己的成长足迹给大家听听。(概述) ??
1、让我们从自己的影集里(课前准备),找出自己上幼儿园时和上小学一、二、三年级时比较有特点的照片,贴在下面相应的镜框中。 贴好后,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时的你”,例如:身高、体重、思想品德、学习、纪律、体育、劳动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或者用手中的笔画一画“那时的你”。
幼儿园时的我 一年级时的我 二年级时的我 三年级时的我
2、想象自己小学毕业时的样子,并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描绘一下“那时的我”。(想象) 三、课堂活动
通过“回忆成长的足迹”,我们都会发现自己长高了,变重了。那么,你还能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大家动手纪律一下。 过去的我 思想品质方面 现在的我 明年的我 过去的我 学习方面 纪律方面 体育方面 劳动方面 四、课堂小结
现在的我 明年的我 过去的我 现在的我 明年的我 过去的我 现在的我 明年的我 过去的我 现在的我 明年的我
你真的长大了吗?请你给同学们讲一讲你成长经历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要使自己真正长大,应该能做到全面发展。
我们说长大不仅仅是长高了、长壮了,他还包括你都增长了哪些知识、技能,学会了哪些生活的技能、做人的道理等。 五、课外活动
向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做出成长记录。
主题7 家里的我 学校的我
教育目标:
教师:教育学生在学校爱学习、爱劳动、乐于助人、懂礼貌,同时在家里同样要像在家里一个样,在社会生活中同样要做到。
学生:明白学校的我与家里的我是否一个样,懂得一名优秀少先队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同学中的楷模。 一、 导入
林涛同学在学校是个爱学习、爱劳动、乐于助人、懂礼貌,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懂事的好学生;但是,林涛的妈妈在与班主任老师交流时,却觉得林涛同学在家懒惰、任性、自私、学习不自觉。请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二、 讲授新课
教师:经过班主任与林涛的妈妈深入的交谈,发现原来林涛同学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 你喜欢林涛吗?为什么?
学生甲:不,我们应该在家和学校一个样。
学生乙:不能完全说对或错,也许林涛不完全像他妈妈说的那样。 教师:然而,当老师向妈妈夸奖林涛时,林涛为什么不好意思了? 学生丙:原来林涛真的像他妈妈说的一样。 教师:你能猜出他当时在想什么吗?
学生丁:他觉得自己这样做辜负了老师的教导,违背《小学生行为规范》。
教师:也许同学们会说林涛这样做不对,那么让我们也来想想自己平时在学校和在家是怎么做的?我们也问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在家、在学校表现一致呢? 三、 课堂探索 说一说:
你在家的表现? ??
学生互动交流,自我反省。 你在学校的表现? ??
学生互动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你想过为什么在家和在学校自己的表现会不一样吗? 如果你是林涛,经过这件事之后,你会怎么去做?
家里的你和学校的你是一个你吗?如果不是,哪一个你才是真正的你呢? 想一想:
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说不认识学校的你,老师说不认识家里的你,而你也不知道哪一个你才是真正的你,那该怎么办呢?你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读一读:
《被同伴驱逐的蝙蝠》
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一点争执,而爆发了战争。并且,双
嘲笑??漠不关心关心并帮助她?
那么,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遇到像小雪一样的情况,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呢?如果是你的同学,你又会对他(她)说些什么?你希望他(她)怎样去做? 4、读一读
名人故事——《伟大的友谊》 四、教学总结
当你发现别人有困难时,不仅自己要帮助他,同时还要发动同学们都来帮助他。保持爱心常在,友谊长存。 五、课余活动
以“为困难同学献爱心”为主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主题15 我和爸妈有约定
教育目标:
教师:教育学生做事要恪守诺言,说到做到,无论何时或做什么事,都要说实话,做实事,做到诚实有信,实事求是。
学生:明白学习或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讲诚实,守信用,实事求是,恪守诺言,尊重事实,有远大目标的好孩子。 一、导入
教师:请问,合同是什么?你们见过哪些合同? 亲子合同是怎么回事? 二、讲授新课
最近王小硕家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他竟然和他的妈妈签订了一份“亲子合同”? 原因:
1.王小硕独自在想:妈妈要是不唠叨、不责骂我,给我一些自由时间,那该多好啊!
2.妈妈独自在想:儿子要是能够自觉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什么事情都不瞒着我,和我主动沟通,那该多好啊! 3.王小硕:“妈妈,我们签个协议吧!” 妈妈:“好啊!”
亲子合同
甲方:王小硕
乙方:李菲(王小硕的妈妈)
为保障家庭民主,共同创造温暖幸福的和谐家庭,促进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合同。
一、甲方承诺
1.放学后按时回家,认真完成作业。
2.诚实、主动地与乙方谈心,双方要不断交流沟通。
3.承担属于自己的家庭义务,清理自己的房间,主动保持室内整洁。
?? 二、乙方承诺
1.当甲方在做作业时,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乙方应耐心讲解,不因责备甲方,更不能当中责骂甲方。
2.乙方不能擅自替甲方做出选择,凡是和甲方有关的决定,应该和甲方商议后再做出。
3.在甲方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应该给甲方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
??
三、合同有效期:2009年2月——2009年7月 甲方: 王小硕 乙方: 李菲 2009年2月10日
2009年2月10日
教师:现在谁能解释一下“合同”与“亲子合同”的什么? 三、课堂互动 1、想一想
王小硕为什么与妈妈签订这份“亲子合同”呢?你们赞成王小硕和他妈妈的做法吗?为什么? A:赞同
理由: B:反对
理由: C: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应视具体情况采取具体做法。
理由: 2、谈一谈
你与爸妈的沟通过程中,存在的或多或少的分歧,我们又是采取什么样的做法呢?
⑴你的心中理想的爸妈是怎样的呢? ⑵爸妈心中理想的孩子又是怎样的呢?
爸妈也许不是你心中理想的父母,你也可能不是父母心中理想的孩子。但是,为了增进父母与我们之间的爱,让我们主动与爸妈沟通,体验家庭的温馨、幸福和快乐吧! 四、教学总结
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理解他们,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五、课后交流
将“亲子合同”问题与父母交流、探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