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习题
一 、 解释下列名词 1 生源的异戊二烯定则 2 经验的异戊二烯定则 3 L-B反应 4 Enrlich氏试剂 5 环烯醚萜 6 挥发油 7 脑
二、选择题
1、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下述哪项通式:( ) A. (C3H6)n B. (C4H8)n C. (C5H8)n D. (C6H8)n 2、中草药中地黄、玄参、栀子中的主要成分是:( )
A. 黄酮类 B. 生物碱类 C. 环烯醚萜类 D. 皂苷类 3、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 )
A. 羰基 B. 过氧基 C. 内酯环 D. C10位H的构型 4、下列化合物可制成油溶性注射剂的是:( )
A. 青蒿素 B. 青蒿琥珀酯钠 C. 二氢青蒿素 D. 蒿甲醚 5、紫杉醇是20世纪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可用于晚期转移性卵
巢癌的治疗。请问该化合物属于下列哪类天然化合物:( ) A. 木脂素类B. 倍半萜 C. 二萜 D. 生物碱类
6、从生源关系上看, 萜类化合物由下列哪一物质生物合成而得:( )
A甲戊二羟酸 B. 莽草酸 C. 异戊二烯 D. 醋酸-丙二酸 7、在酸水条件下加热, 植物组织易变黑者提示可能含:( )
OHOOOOOHOOCH2OHOglc
ABCD
8、银杏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
A. 黄酮、萜内酯 B. 有机酸、蒽醌 C. 生物碱、萜类 D. 香豆素类 9、环烯醚萜属于:( )
A. 单萜 B. 倍半萜 C. 二萜 D. 三萜 10、某成分具有芳香化性质, 有酚的通性, 酸性介于酚酸之间, 可与多种金属离子生成各具颜色的化合物, 其结构可能是:( )
OHOCHOOHOOH
ABCD
11、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是:( )
A. 甘草酸 B. 雷公藤内酯 C. 丹参酮 D. 薄荷醇 12、下列化合物属于萜类内酯的是:( )
A. 冬凌草素 B. 青蒿素 C. 冰片 D. 植物醇 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卓酚酮是一类变形的单萜,其碳架不符合异戊二烯法则;
B. 奥类化合物存在于挥发油的低沸点部分, 检测奥类化合物时多用Sabaty反应;
C. 棉酚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生育作用; D. 二氢青蒿素的抗疟效果优于青蒿素;
14、用AgNO3硅胶柱色谱法分离α-细辛醚 (a)、β-细辛醚(b)和欧细辛醚(c),
最先洗脱下来和最后洗脱下来的分别是:( ) A. a与c B. b与a C. c与a D. b与c 15、提取苷类化合物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 ) A. 硫酸 B. 碳酸钙 C. 氢氧化钠 D. 碳酸钠 16、吉拉德(Girard)试剂T或P可用于分离挥发油中的:( )
A. 酚性成分 B. 酸性成分 C. 醛酮类成分 D.醇类成分 17、樟脑的分子结构是:( )
OHOHODCB A
18、对含挥发性成分的的药材提取挥发油, 应采取的方法是:( ) A. 煎煮法 B. 水蒸汽蒸馏法 C. 水冷浸 D. 水回流提取 19、又称精油,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能混溶的挥发性成分是:( ) A. 龙胆若苷 B.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C. 挥发油 D. 紫杉醇 20、分离和鉴定挥发油的最好方法是:( )
A. 硅胶色谱 B、氧化铝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气相色谱 21、挥发油中含羰基成分的分离可用:( )
A. 1%HCl B. 5%NaHCO3 C. Girard试剂 D. 邻苯二甲酸酐
22、薄荷醇的结构是:( )
HOHHOCH2OHOHCBD A
23、某挥发油分馏时,在高沸点馏分可见到蓝色、紫色或绿色的现象,表示可能含有:( )
A. 不饱和化合物 B. 奥类 C. 酚类 D. 过氧化物 24、采用分馏法分离下列成分, 各成分馏出的先后顺序为:( )
CHO a 异戊醇
bcd
A.a b c d B. a c b d C.d b c a D. c b d a
25、以溶剂法提取挥发油时, 首选的溶剂是:( )
A. 95%乙醇 B. 氯仿 C. 石油醚 (30~60℃) D. 石油醚 (60~90℃)
四、填空题
1、Terpenes是指 的化合物,具有 的通式,其分类依据是 。
2、环烯醚萜(Iridoides)为 的缩醛衍生物, 是 而构成的。天然的环烯醚萜多以 的形式存在,结构类型可分为 、 、 、 。 3、苷类提取过程申,为了破坏酶的活性,常在药粉中拌入 或用 和 溶剂提取。
5、生源异戊二烯规则指出Terpenoids的真正前体是 , Diterpenoids的分子通式为 。
6、单环单萜由于环合的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构类型,有 型、 型和 型等,常见的是 型。 7、萜类化合物一般为亲脂性成分,难溶于 ,易溶于 有机
溶剂,可溶于醇。但萜类化合物若与糖成苷,则具 , 易溶
于 , 难溶于 有机溶剂。 8、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包括有 、 、
等类成分。
9、吉拉德试剂是一类带有 基团的酰肼,常用的有 和 。 10、组成挥发油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有 和 及其含氧衍生物。
11、要从挥发油的乙醚液中分离出含羰基的萜类成分时, 可加入 及10%的 促进反应。反应完毕后加水稀释, 则反应产物溶于 。
12、挥发油在低温放置时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 , 例如
和 。
13、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有 、 、
等。
14、奥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是 , 它存在于挥发油的
馏分, 在挥发油的氯仿溶液中, 加入 溶液, 若产生
时, 表明有奥类化合物存在。向挥发油的无水甲醇溶液中加入 时,如产生 时, 亦表示有奥类存在。 15、目前挥发油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 、 和 。
16、蒸馏法是提取挥发油的常用方法, 可分为 和 。
17、挥发油的物理常数有 、 和 。衡量挥发油质量的化学指标有 、 、 。
五、简答题
1、萜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挥发油中主要含哪些萜类化合物? 2、叙述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
3、穿心莲内酯类属于哪种类型?主要有哪些成分?写出结构,分析其极性大小, 设计提取分离方法。
4、试从化学成分角度解释地黄、玄参炮制后颜色变黑的现象。 5、怎样检识挥发油中含有奥类化合物?
6、青蒿素是我国学者从中药青蒿(Artemisia annua)中发现的治疗疟疾的有效
成分,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分子结构中的过氧基为其抗疟活性基因,但该化合物生物利用度低,影响其疗效的发挥。为解决此问题,科学家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对我们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有何启示?
7、挥发油如何保存? 为什么?
8、某挥发油的薄层点滴反应结果如下:a)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 深蓝色;
b)2,4-二硝基苯肼试剂, 黄色;c)三氯化铁乙醇液, 蓝色。试根据检出结果提示的化学成分类型设计分离工艺。
9、某挥发油中含以下几种成分, 如采用硅胶薄层检识, 以醋酸乙酯-石油醚为展开剂, 试与出各成分Rf值大小排列顺序。
OHOCOCH3OHABCODE
10、 分别简述亚硫酸氢钠法和Girard试剂法分离挥发油中的醛、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11、 硝酸银硅胶柱色谱分离萜类成分的异构体(双键的数目和位置不同引起)比较有效, 其依据的原理是什么?并以α-细辛醚、β-细辛醚和欧细辛醚的混合物为例说明之。
12、 简述萜类挥发油结构写沸点的关系。
13、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有哪些?试比较各种方法的应用特点。
14、某种植物中提取的挥发油,用化学方法分离流程如下,试确定各萃取部位的成分。
A 中性成分 B 酚性成分 C 碱性成分 D 羧酸性成分 E 醛类成分
挥发油乙醚液 1%HCl萃取
酸水层 乙醚层 ( ) 5%NaHCO3
乙醚层 碱水层 1%NaOH ( )
乙醚层 碱水层
30%NaHSO3 (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天然药物化学习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