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0-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引言

1.1研究背景、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黑龙江垦区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 (2)粮食物流对垦区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 1.1.2 研究的目的 (1)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

(2)通过对垦区来那个物流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加快物流体系的完善使物流效率提升

(3)通过对粮食物流体系的完善加快垦区自有品牌,北大荒,的对外竞争力

2 粮食物流的相关概念

2.1物流的涵义和粮食物流的涵义 2.1.1物流的涵义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物流的特这个 2.1.2粮食物流的涵义

粮食不同于一般商品,粮食物流是采用供应链管理和信息技术,将粮食由供方向需方流动过程中得储存、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功能有机结合,进行资源整合和一

体化运作,通过计划、控制和系统管理,实现和满足用户要求的全过程

3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的基本现状 3.1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现状

2014年,黑龙江省垦区新增高标准农田257万亩。农机更新投入21.2亿元。绿色(有机)作物监测面积达到3250万亩,比上年增加260万亩。实现农场人均纯收入25226元,同比增长10.2%。全年完成产业项目投资43亿元,新建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70个、亿元以上项目12个。“北大荒”品牌连续11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稳居中国农业第一品牌。在1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投资与合作,境外开发耕地面积达到304万亩。

2015年,黑龙江省垦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农垦建成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力量。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40亿斤以上。开工建设黑干江滨农场等重点堤段达标工程。做好“三江连通”工程前期工作,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完成“节水增粮行动”项目50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80万亩。完成造林绿化面积6万亩。农机更新总投入20亿元左右,购置更新各类农业机械3万台件,重点提升水稻育秧、插秧,玉米收获,粮食烘干和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北大荒通用航空发展,增加农用飞机数量和出机量,提高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年航化作业面积达到3000万亩以上。

坚持良种良法良田配套、农机农艺农户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原则,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以农业标准化提升和农作物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两大活动”为载体,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均衡增产增效。建设“水稻双增一百”和“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示范田1500万亩。 3.2黑龙江垦区粮食加工现状

黑龙江垦区粮食加工企业数目达到624家;年加工能力2363万吨;年加工产量1430万吨,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稻谷、玉米和马铃薯等品种,棉花,油料,农垦油料种植品种主要集中在大豆、油菜籽和向日葵,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垦区,2011年大豆种植面积684万亩,产量124万吨。黑龙江垦区大豆加工企业有69家,其中国有及国有加工企业2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5家。年加工能力820万吨,年食用植物油产量112.6万吨。农垦油料种植分布较为集中,加工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黑龙江垦区九三油脂的非转基因大豆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畜禽产品,农垦畜禽产品主要调查猪、牛、羊、禽蛋、奶类几个大类 3.3垦区粮食的加工储运现状

黑龙江垦区的国有农场平均每个生产单位的粮食播种面积约4万亩,产量在3万吨左右。很多农场的仓储设施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建造的,设施老化,特别是粮食清理设备和仓储设备目前几乎不能使用,增加了粮食保存成本与风险,农场“愁存”现象普遍存在。红兴隆管理局下属的五九七农场粮食播种面积60多万亩,

年产粮食30多万吨,但粮食产后处理能力严重制约了粮食收益的实现。目前,其仓储能力不足产量的1/3,多数粮食堆放在地头、路边。

黑龙江垦区粮食品种目前主要是水稻、玉米。10月初收获,粮食水分大,烘干能力若跟不上,极易发霉;如推迟收获,又易遭遇大雪天气,将导致减产1/3。如果烘干量达到一定数量,价格会涨一倍。一般情况下,烘干塔每天能烘干5%的水分,一般年景的粮食至少需要两次作业才能达标 4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管理模式过于陈旧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但各级政府对粮食产量的问题关注度远远高于粮食流通问题,导致粮食物流的发展比较缓慢,现在仍然使用传统的粮食物流管理模式,大多数农场的粮食物流采用的是自营模式,主要表现为粮食物流管理模式缺乏创新,粮食物流运作标准化程度低,粮食物流成本高且流通效率低,粮食物流社会化程度低,规模化管理难以实现。由于管理模式陈旧,导致物流资源不能有效的整合,物流节点沟通不畅,粮食物流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滞后,如果不能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来管理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也就不能与科学含量要求较高的现代化大农业接轨,便不能实现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示范作用。

4.2 专业人才缺乏

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流通量大,从生产到销售都需要有特定的运作方式,需要有科学的物流方式来进行管理,从而符合现代化大农业的要求,因此,需要大量专业的物流人才。现代化大农业要求农业的各个方面都是高、精、尖的,而黑龙江垦区严重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物流人才,普遍的学历都不是很高,对于粮食物流运作经验不够丰富,不能及时地借鉴国外好的物流管理方式,也不能及时更新的物流理念,管理专家的缺乏,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不够鲜明,还没有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化大农业素质的有文化、有技能、有思想和懂经营的垦区粮食物流专业人才队伍。 4.3 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农业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前提。技术落后,管理模式没有创新,不能推动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有效地运作。粮食物流涉及的专业的包装、加工、运输等的技术落后,没有及时进行改进。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网络信息落后,大多数运输环节以人工为主。信息技术落后,沟通渠道不顺畅,导致产品容易变质,或不能及时出售,流失客户。产品附加值低,不利于企业利润的提高。没有及时掌握粮食的流通规律,不能进行粮食物流的科学化运作,因而很难与国际粮食物流接轨。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的包装、仓储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影响力粮食物流流通的高效率。机械化程度低,没有合理的规划,不能进行统一的机械化管理。垦区粮食仓储、晒场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保证垦区粮食物流向现代化大农业

迈进。

4.4 一体化粮食物流程度低

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流量大,运输要求高,因此在粮食物流运作过程中要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各个节点企业都要有良好的沟通,从而形成产业带动、合作经营的形式。而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没有形成共建成果,辐射力度小。垦区缺乏粮食物流运作的核心企业,粮食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信息共享程度低,粮食物流没有实现一体化运作。而现代化大农业是一种具有“大规模、大效益”的先进性农业。垦区粮食物流没有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从而达到产业联结带动的目的,因此就不能快速、有效地驱动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

4.5高水平高素质物流人才短缺

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流通量大,从生产到销售都需要有特定的运作方式,需要有科学的物流方式来进行管理,从而符合现代化大农业的要求,因此,需要大量专业的物流人才。现代化大农业要求农业的各个方面都是高、精、尖的,而黑龙江垦区严重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物流人才,普遍的学历都不是很高,对于粮食物流运作经验不够丰富,不能及时地借鉴国外好的物流管理方式,也不能及时更新的物流理念,管理专家的缺乏,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不够鲜明,还没有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化大农业素质的有文化、有技能、有思想和懂经营的垦区粮食物流专业人才队伍。

5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发展对策

5.1 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强物流功能集成

改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借鉴国外管理技巧,减少运输过程中包装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国家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基础运输设施,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积极尝试各种运输方式。在装卸过程中要借鉴美国运输设施:螺旋输送机、气力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等。在出口运输过程时,采用专列火车或驳船运至出口海港。黑龙江垦区粮食运输的各个环节积极尝试采用散装方式,各个节点间要衔接顺畅,努力实现装卸工具的自动化、标准化,最终实现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运输的专业化水平,实现现代化大农业下的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的“大农机、大规模”,从而促进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

5.2 加强校企结合,培养多层次物流专业人才

根据现实情况培养具有向着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专业素质的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的人才,就要努力提高粮食物流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同时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创新的能力。在理论中要注重培养专业的粮食物流人才对于粮食物流工具和方法的有效运用,从而有效地解决物流实际运作过程中突发情况的发生。根据不同的学历水平和不同的需求划分,培养具有不同层次素质的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专业人才。现代化大农业要求垦区粮食物流人才要有较高的创新理念,从而发挥其先锋示范作用。黑龙江垦区要注重与国外优秀的粮食

物流人才的交流与合作。要构建一个具有现代化大农业的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特色的专业的培训场所,以便于垦区粮食物流人才循环发展,并积极邀请国内外专业粮食物流人才来黑龙江垦区进行指导,从而使得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有力的驱动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

5.3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技术投入,提高物流资源整合能力

根据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生产总量的现实情况,粮食储运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粮食物流运作的基础和前提,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快速高效的发展就必须有完善的粮食物流基础设施作为基础和先进的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大力提高垦区粮食物流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为早日实现垦区粮食物流的“大机械”做准备,对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完善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信息网络是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前提条件。因此,根据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的现实情况和现代化大农业的特点,要求黑龙江垦区极其重视粮食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采用国内外粮食物流信息交流平台的先进的技术,包括各种与粮食物流有关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及物流的个性化服务在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应用。现代化大农业要求垦区粮食物流要具有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从而实现集成化,保证垦区粮食物流做大、做精,早日实现中国现代化大农业的粮食安全的示范基地。 5.4 拓展增值服务业务,提高物流一体化水平

粮食物流是涵盖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加工增值和信息应用的一条完整的环节链。为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的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的一体化必要且关键,要打破部门和企业界限,提高垦区粮食物流的外向发展,推进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加大粮食物流各部门企业的协作,从而形成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的“大组织”,充分发挥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基地的示范作用。 6总结

基于国家对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重视,作为粮食流量如此大的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的发展必要且关键。因此,只有创新的垦区粮食物流管理模式,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多层次的专业粮食物流人才培养,标准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才是其快速发展的保障。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将为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而粮食物流的快速发展也会对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黑龙江垦区粮食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3196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