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5单元 心愿 教学内容 凡卡 课时 第1课时 1、正确规范地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教学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目标 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教学重点: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重点 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具 学具 课件 资料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交流本文作家契诃夫的有关资料。 学生交流: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逝世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教师简要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点评:开课时,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交流,奠定了学习课文的基础。因为作者所写的时代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在理解上有难度。进行交流之后,就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作品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并回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1、学生理解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学生了解本文作家契诃夫的有关资料。 3、了解《凡卡》的写作背景。 4、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6、引导学生质疑,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输理总结。 ①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答:你读懂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出示)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3.指名回答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凡卡给乡下爷爷写信,诉说自己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4.引导学生质疑,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输理总结。 ①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他梦中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等 5.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点评: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生字新词,有的读音容易出现问题,采用巩固的方法,效果明显。课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组成的,内容较复杂,引导学生在理清课文大致思路的基础上,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熟读课文。 作业 抄写生字词。 布置 板书 设计 凡卡 1、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3、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4、找出文章的插叙部分。 ③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他梦中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7、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教学 反思
单元 第5单元 心愿 教学内容 凡卡 课时 第2课时 1、正确规范地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教学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目标 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教学重点: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重点 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具 学具 课件 资料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一、细读课文,深入感悟,解决疑问。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1、学生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解决疑问。 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 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第一层:凡卡思念爷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怎样的感受? 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和悲惨。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④睡不好觉等。 (2)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④睡不好觉等。 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3)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4、自由读课文,了解凡卡还受了替凡卡说下去。 哪些折磨?为什么? (4)朗读指导。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 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二、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解决疑5、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凡卡在问。 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 1.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凡卡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 有什么变化吗? 2.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从重点词中体会凡卡的内心6、从重点词中体会凡卡的内心活动。 活动。 ①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交流:第1句对凡卡诉说自己受折磨情况后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现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第②句说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①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动。第③句由于写信没有被打搅而满意,寄信也很顺利, 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所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3.再读读这三个句子,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4、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7、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三、从回忆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解决疑问。 1.指名读凡卡的联想,思考: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 会想起这些? 8、读凡卡的联想,思考:凡卡联想起2.在书中寻找答案,边读边划出,进行交流。 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 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 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 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9、默读凡卡的甜蜜的梦这段内容,思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考:凡卡的梦能实现吗?为什么?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 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 单与凄凉。) 四、细读课文,从梦中体会凡卡的命运,解决疑问。 默读凡卡的甜蜜的梦这段内容,思考:凡卡的梦能实现吗?为什么?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进行交流。 (点评:课文结构复杂,教学中采用扣主线、弃枝叶,确定教学的重点。抓住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梦等重点内容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抓住文中的重点句让学生体会。让学生讨论凡卡受尽哪些折磨?进而体会凡卡的非人生活。借助反复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感情氛围,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贯通,把教学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凡卡说下去。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增添悲剧感人的力量。) 五、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10、熟读课文,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作业 抄写生字词。 布置 凡卡 准备写信 思念亲人 倾诉:生活悲惨 板书 没有指望 设计 凡卡 写信 社会黑暗,命运悲惨 插叙:守夜 砍树 寄信
教学 反思 单元 第5单元 心愿 教学内容 种子的梦 课时 第1课时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褐色、积攒、絮语、盟誓、酿造”等词语。 教学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 目标 3、通过理解种子的成长历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有努力,就会有希望,就会成功”的思想感情。 教学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明确种子的“梦”,理解种子艰难地生长 过程。 重点 难点 教学难点:把种子的生长过程与儿童的成长历程相结合,进而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 教具 学具 课件 资料准备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并解题。 1、同学们,看,(出示任意一粒植物种子)这是什么?1、学生理解课题。 (学生回答同时板书:种子)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交流课前掌握的植物生长信息) 2、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是有生命的,听,它在向我们 课 诉说着自己的梦呢。(板书:梦)(播放学生录制的课 文录音) 2、学生了解本文作家柯岩的有堂 [点评: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以孩子的童音读出关资料。 课文内容,拉进了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没有发芽的 教 种子的一种稚嫩。] 3、说说看,你都听到了些什么?(学生谈) 学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子的梦》。(板书补 充课题)齐读课题。 设 [点评:以孩子的感兴趣的视角切入主题,用孩子富3、检查预习。 有童趣的声音作为引导,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习 计 兴趣。] 二、作者简介。 柯岩,女,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广东南海县人, 满族。 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先后为中国青年艺术剧4、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专职编剧,中国作家协会驻会通句子。 作家。 柯岩从事多种文学样式的写作,三十多年来出版过《最美的画册》《相亲记》《“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奇异的书简》、《癌症≠死亡》《寻找回来的世界》《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选》《柯岩儿童诗选》等30部。 由于柯岩在文学上的成就,她被推选进多种协会、学会,担任过许多社会职务。如: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全委;中国文联全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副会长及诸多刊物恶毒编委及顾问,并被应聘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大学等多所高等学院的教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问题集中在:种子的梦是什么?它为什么要做梦?……)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就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2、打开书,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预习:交流作者资料。 检查生字新词。 点评:这一环节将会利用多媒体出示文中需要学生认识记忆的生字词,在出示过程中,用红色突出易错笔划,引起学生注意。] 4、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点评:“学问,学问,有问才会学”,质疑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 四、熟读课文。 作业 抄写生字词。 布置 种子的梦 板书 设计 1、 2、 3、 4、 课题释义 作者简介 主要内容 诗节内容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教学 反思 单元 第5单元 心愿 教学内容 种子的梦 课时 第2课时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褐色、积攒、絮语、盟誓、酿造”等词语。 教学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 目标 3、通过理解种子的成长历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有努力,就会有希望,就会成功”的思想感情。 教学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明确种子的“梦”,理解种子艰难地生长 过程。 重点 难点 教学难点:把种子的生长过程与儿童的成长历程相结合,进而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 教具 学具 课件 资料准备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程设计) 一、深入学习,提升认识: 1、这是一首儿童诗,读过之后,你知道种子的梦是什么吗?1、学生理解课题。 (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种子梦想自己从播种到发芽,到开花结种子的梦是什么? 实,再到最后不断繁衍。) 2、种子梦想了自己最终能够开花结实继续繁衍的生长过程, 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再来读一读文章。 3、顺势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第1-3小节讲述了埋在土中正2、学生了解本文第 在生长的种子;在具备一切生长条件下(第4小节),种子发1-3小节讲述了埋在课 芽(第5小节)。随后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第6-7小节),最终土中正在生长的种 结实繁衍再生长(第8小节)。 子;在具备一切生长堂 4、出示种子的生长过程。 条件下(第4小节), 5、刚才我们看到了一粒小小种子的生长过程。有什么感觉? 种子发芽(第5小教 [点评: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学节)。随后开出了鲜艳 生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谈感受,是为了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的花朵(第6-7小节),学 形象画面,初步体会种子生长的艰难。] 最终结实繁衍再生长6、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一起感受一下种子生长的历程。 (第8小节)。 设 7、有了梦想就要去一步步的实现它。种子又是如何实现自己。 的“梦”的?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默读课 计 文。 8、交流。(学生谈出在种子的生长过程中有努力也有帮助即 可。) 9、既然有努力也有帮助,那我们就来找找看,种子都做出哪 些努力?都获得了哪些帮助? 3、体会种子生长的艰10、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将找到的信息在组内交流难。 互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深层含义。 11、全班交流: (1)努力: A、对困难的克服。 找出描写种子生长过程中代表困难的词句。(冰冷冰冷、土层的压力、冰雪的妒忌……)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自己的付出。 交流相关词句。(根须吮吸、冲破、积攒力气、伸展、挤碎、倾心交付……)谈谈你的体会。 结合两部分的努力,说说你的感受。 (2)帮助: 种子的生长除了有自己对困难的克服、自己的付出,还要借助许多其他事物的帮助。你找到了哪些?(水分、阳光、蜜蜂、大地……) 12、不难看出,种子的生长是艰难的,要遭遇这么多困难,借助许多力量。那它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梦想呢? (因为种子有着自己的追求,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决心,只要有了这些,它就会不断地努力,直至实现愿望。尽管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它却毫不畏惧。) 13、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配乐) 14、这也是植物的生长规律。播种——发芽——开花——结实——繁衍,过程中要有自己努力,还要有其他事物的帮助。虽然会遇到坎坷,但对于美好梦想的追求不变。 15、有没有同学也要来谈谈你的体会? [点评:教师小结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联想。他们会结合学过的《枫叶如丹》,将植物的生长与人的成长相连。自然抓住文章的难点。在此谈出体会,不仅仅是对文章中种子艰难地生长过程,更多的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来谈。] 16、小结。 二、拓展延伸: 1、一粒种子竟会有如此远大的梦想,那你呢?你的梦又是什么呢?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动笔写下自己的梦。 [点评:作者借种子的梦告诉我们要有追求、有梦想,虽然会遇到困难坎坷,但要勇于面对,尽力克服。学生在理解后,将思想内化,说说自己的“梦”,从而拓展思维,锻炼表达,也为练笔做了准备。] 三、熟读课文。 作业 抄写生字词。 布置 4、读课文,理解种子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的?。 5、种子的生长除了有自己对困难的克服、自己的付出,还要借助许多其他事物的帮助。你找到了哪些? 6、思考:一粒种子竟会有如此远大的梦想,那你呢?你的梦又是什么呢? 7、熟读诗歌。 板书 设计 种子的梦 环境:潜身海底;憩睡在母亲怀里;积攒力量——寒冷的冬季 梦境:思念阳光、大地;倾听絮语; 醉心蜜蜂;迎接黎明 —— 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不畏艰险、畅想未来 教学 反思 单元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具 教师准备: 学具 1、教师:图片 资料准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备 第5单元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 课时 第1课时 心愿 1、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用心去感受,使学生自身产生共鸣,受到启发教育。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体会内心独白手法所产生的效果。 3、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力来谈学完此文的感受。 1、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用心去感受,使学生自身产生共鸣,受到启发教育。 (重点)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体会内心独白手法所产生的效果。(重点)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一、知识链接 这是泰戈尔诗集《新月集》的两首1、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散文诗。作者用平和的笔触,娓娓道来,交流。能说出有关泰戈尔的相关像在诉说又似自语,描绘了孩子美好、资料。 善良的内心世界。 《对岸》中诗人通过“我”想象中的“对岸”,描绘了一片恬美神奇的乐 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二、学习《对岸》。 大意。 (一)自主学习,把文章读通顺。 《对岸》中诗人通过“我”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内容画想象中的“对岸”,描绘了一片下来。 恬美神奇的乐土。 2、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二)合作交流,把文章读明白。 1、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书,思考: 3、识记词语。 (1)散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 写了什么? (2)孩子为什么渴望到对岸去?设想4、识记词语解释 一下,对岸情形如何呢?对岸在孩子心
目中是怎样的两幅画? (3)诗人如何描绘“我”想象中的对岸的美丽景色的呢? (4)读了诗歌,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讨论、交流。 (三)拓展延伸。 试着朗读,说说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篇散文? (四)展示提升 为什么《对岸》一文反复强调“妈妈,如果你不在意”? 三、熟读全诗。 生齐读字词。 5、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书,思考: (1)散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孩子为什么渴望到对岸去?设想一下,对岸情形如何呢?对岸在孩子心目中是怎样的两幅画? (3)诗人如何描绘“我”想象中的对岸的美丽景色的呢? (4)读了诗歌,你有什么感受? 。 6、思考为什么《对岸》一文反复强调“妈妈,如果你不在意”? 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熟读全诗。 布置 对岸 板书 设计 渴望到河的对岸 对岸 想象到了河的对岸 渴望自由、幸福的孜然生活 向往到了河的对岸 教学 反思 第5单元 单元 心愿 1、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用心去感受,使学生自身产生共鸣,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体会内心独白手法所产生的效果。 目标 3、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力来谈学完此文的感受。 教学 1、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用心去感受,使学生自身产生共鸣,受到启发重点 教育。(重点)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体会内心独白手法所产生的效果。(重点) 难点 教具 教师准备: 学具 资料准备 课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 课时 第2课时 1、教师:图片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堂 教 学 设 计 一、学习《职业》。 (一)自主学习,把文章读通顺。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内容画下来。 2、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二)合作交流,把文章读明白。 1、学生自由读书,思考: (1)“我”当时只是一名学生,为何有从事这几种职业的念头,并且“我”为什么只想从事这三种职业? (2)读了散文,你有什么感受? (3)你长大了想从事什么职业? 2、《职业》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用儿童的眼光写出了“我”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几种职业的向往。 3、学生讨论、交流。 (三)展示提升 《职业》一文作者的愿望是什么?你想从事什么职业? 二、当堂检测 你长大了想从事什么职业?快快写下来吧。 1、学生识记易读错的字词,理解课文。 2、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读的流利有感情)。 3、自由读书,思考: (1)“我”当时只是一名学生,为何有从事这几种职业的念头,并且“我”为什么只想从事这三种职业? 4、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5、达标训练。 你长大了想从事什么职业?快快写下来吧。 作业 布置 1、抄写生字词。2、熟读全诗。 职业 想做小贩 板书 设计 职业 想做园丁 默默无闻、尊重个性 想做更夫 教学 反思 单元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具 学具 资料准备 课 第5单元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5 课时 心愿 1.我能从文中摘录好词,好句,并能灵活运用到句子中。 2.我能理解摘录的词语。 3.我会用词说话。 4.我能理解有关“真诚”的名句。 重点:1. 我能用自己的话理解摘录的词语。 2. 我能背会书上的名言,并能理解名言的意思。 难点:我能背会书上的名句,并能理解名句的意思。 教师准备: 1、教师:图片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第3课时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堂 教 学 设 计 一、知识链接 1、学生积累句子。 我会写。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 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茶凉2、学生积累词语。 了似的。 二、自主学习 3、理解词语意义,造句子。 1.我会朗读并能用其中的三个词说话。 揍 慈悲 撇嘴 抽噎 冻僵 逗笑 孤零零 指望飞 潜身海底 滋润 躯壳 孕育 吮吸 积攒 明媚 絮语 妒忌 稚气 4、识记名句。 许诺 盟誓 酿造 5、学习古诗。 三、合作探究 读一读,想想还可以怎样表达下面这句话的 意思。 我孤零零的,难受的没法说。 6、师生评价活动。 四、展示激励 这些名言,大都形成了几千年,反映了 “心愿”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为了理 想而勇敢追求的精神。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7、学生整理资料、笔记 ——屈原《离骚》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五、学习古诗《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关于“心愿”的名言或小故事。 作业 布置 抄写词语和佳句。
板书 设计 1、好词佳句 揍 慈悲 撇嘴 抽噎 冻僵 逗笑 孤零零 指望飞 潜身海底 滋润 躯壳 孕育 吮吸 积攒 明媚 絮语 妒忌 稚气 许诺 盟誓 酿造 2、名句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古诗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教学 反思 单元 第5单元 心愿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5 课时 第4课时 教学 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目标 教学 重点 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难点 教具 学具 资料 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课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堂 教 学 设 计 说说我们的心愿。 要求: 1、既然是“心”愿,就应当发自内心,不要说套话。 2、“心愿”有没有“高尚”和“低俗”的区别?有没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区别呢? 1、学生交流的注意事项。 2、学生思考“心愿”有没有“高尚”和“低俗”的区别?有没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区别呢?。 3、学生交流。 作业 写写自己的心愿。 布置 说说我们的心愿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师大版5年级语文下册5单元教案汇总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